犛牛上保險 一頭只需牧民交24元

2020-11-25 四川日報

犛牛上保險 一頭只需牧民交24元

    本報訊 (貢波華清 馬寧 記者松濤)11月25日一大早,紅原縣瓦切鎮色永村遠牧點,鄉上的幹部、村保險協保員,還有來幫忙的牧民小夥就忙開了,套牛、打耳標、登記、照相,為澤讓索南家的93頭適齡犛牛購買政策性犛牛保險。紅原養殖業一直面臨著天災和疫病的風險,嚴重影響農牧民增收。今年紅原縣引進中航安盟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開展「犛牛養殖保險」業務後,牧民們少了很多擔心。
    澤讓索南告訴記者,一頭牛保險費需要120元,自己只需要承擔24元,其它是縣上、州上、省上和中央補貼。按規定,牧民可以自願為畜齡一周歲以上、體重40公斤以上、無傷殘、無保險責任範圍內疾病的適齡犛牛投保,每頭牛一年投保2000元,投保費為120元,中央補助48元,省上補助30元,州、縣補助18元,牧民個人投保24元。
    該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承擔的主要投保責任有凍災、雪災、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和口蹄疫、炭疽、牛出血性敗血症、布氏桿菌病、牛結核病、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等疾病。但了解到紅原犛牛面臨的狼害較普遍,同時還針對牧民對改良犛牛保險需求,公司開發了狼害風險和改良犛牛保險條款。」

相關焦點

  • 四川理塘縣:犛牛拴了「保險繩」牧民養殖少擔憂
    中國西藏網訊 「噓、噓……」 4月27日,在海拔42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奔戈鄉卡灰村牧場上,雪後初霽,牧民洛絨赤乃吆喝著一大群犛牛在雪地覓草。
  • 四川省理塘縣近2萬頭犛牛系上「保險栓」 牧民致富更牢靠
    理塘縣是全國120個、四川省10個、甘孜州5個牧業大縣之一,畜牧業是廣大牧民群眾的支柱產業,犛牛也是廣大農牧民的「命根子」。由於地處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牧區,冬、春是犛牛最難熬的日子,為解牧民的養殖之憂,理塘縣結合各級惠民政策,通過客觀公正比選,與中航安盟保險公司四川分公司推出犛牛保險這項富民惠民政策性保險。
  • 阿壩探索實施犛牛標準化養殖 犛牛出欄周期縮短 牧民收入提高
    阿壩探索實施犛牛標準化養殖 犛牛出欄周期縮短 牧民收入提高   若爾蓋高原之寶犛牛乳業公司包裝車間內,工人們加班加點忙生產。
  • 青海省擴大藏系羊犛牛保險範圍
    記者從青海省保監局了解到,今年我省將藏系羊犛牛保險在原有6個縣的基礎上,新增玉樹市、曲麻萊縣和剛察縣,涉及全省5個州9個縣市,計劃承保數量達470多萬頭。同時,保險責任範圍進一步擴大,疫苗免疫應激反應納入保險責任範圍。為進一步提高藏區牧民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和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有效防範和化解因災害造成的風險。
  • 雪豹吃掉一頭犛牛,需要花費多少時間?
    2017年9月,雪豹守望者與青海省原上草自然保護中心在阿拉善SEE基金會的支持下,共同發起了「還雪豹一個家」公益眾籌,籌集善款18萬餘元,用以阿尼瑪卿神山的野生動物種群調查及環境保護社區教育等工作。近日,團隊將野外投放的紅外相機陸續收回,整理並發布了有關雪豹及其他野生動物的最新消息。近期,我們的監測又有了新成果。
  • 高原犛牛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草畜不平衡、牧民有資產沒資金、合作社專業化程度低……不打破傳統經營模式,意味著將走進一條死胡同。打贏脫貧攻堅戰,如何在不影響當地生態環境基礎上,將優勢犛牛產業轉化為牧民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成為當地政府的首要考量。當雄縣認真貫徹自治區和拉薩市發展犛牛產業的重要指示,先後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成立工作專班,探索建設淨土牧場和家庭牧場。
  • 四川壤塘犛牛直送溫州人餐桌
    即把壤塘犛牛送往樂清屠宰上市,帶動壤塘牧民脫貧增收。啟動犛牛直運樂清屠宰上市經過籌備,2018年11月,「西牛東送」項目舉行首發儀式。該公司以平均6500元一頭的價格,現場收購了上壤塘鄉查卡村牧民的25頭犛牛,直接為牧民帶來16.25萬元的收入。隨後,這批犛牛被運往樂清市,開啟了「西牛東送」的破冰之旅。
  • 柯爾克孜族牧民玉努斯·牙庫西,堅持18年趕著犛牛為邊防官兵運送...
    柯爾克孜族牧民玉努斯·牙庫西一家長年在這一帶放牧。他家不遠處坐落著一個邊防哨所,每年5月至9月,新疆軍區某邊防團庫爾幹邊防連10多名官兵在這裡執勤。雪域邊關,玉努斯與邊防官兵譜寫出一曲曲軍民魚水情深的動人樂章。玉努斯與邊防官兵結緣,還得從1996年的洪災說起。那年6月,英沿地區山洪暴發,玉努斯全家斷炊好幾天,2歲的兒子吐爾地·玉努斯餓得哇哇大哭。
  • 青海為犛牛、藏羊辦理「身份證」
    、藏羊耳標佩戴和溯源信息採集上傳工作,其中有犢犛牛5.75萬頭、藏羊羔6.68萬隻。」  據悉,全世界現有犛牛約1500萬頭,其中,中國有犛牛1400多萬頭,佔世界犛牛存欄量的94%以上。青海犛牛存欄量約佔中國的38%,居中國第一。2019年,青海省在興海、祁連、剛察等10個縣200個合作社(規模養殖場)和10個屠宰加工企業開展犛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試點工程,這也是中國首創開展犛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的省份。
  • 四川高原犛牛奶粉瞄準國外嬰幼兒市場
    在牧民定居點,62歲的藏族老人羅一在家曬著犛牛奶渣。「一頭母犛牛一天能產一斤多到兩斤的奶,一斤奶現在收購價格能到3塊錢了。」羅一說,他的兩個兒子在40公裡外的遠牧點賣得更多,「犛牛有好幾百頭,一個月下來光賣犛牛奶的收入就有七八千塊錢。」
  • 四川省阿壩州建立川西北最大的犛牛交易市場 最多一天交易量逾3000頭
    二是租車把牛拉出去賣,有時候會遇到一些「牛串串」串通起來惡意壓價,如果不賣給他們,把牛拉回去,光是運費就要浪費幾千元錢,如果賣給他們,又根本賣不到應有的價格,時間耽擱太長,還容易引起犛牛的非正常死亡。  「養了四五年的犛牛賣不出合理的價。」紅原牧民英機足曾深有體會,特別是一些老種牛、瘦牛根本沒人來買,只能等自然死亡或淘汰。這對脫貧奔康的牧民來說,損失很大,苦不堪言。
  • 坐著高鐵看中國丨西藏那曲:趕著犛牛奔小康
    進入藏北草原,飛馳的列車外出現了一群新的朋友,一頭頭憨態可掬的犛牛。犛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種,那曲市色尼區更是有著「中國犛牛之鄉」的美譽。如何保持犛牛與自然和諧相處,怎麼樣在帶動牧民增收致富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一起去那曲看一看。
  • 抱上犛牛這條「大腿」,人類才得以在青藏高原立足
    圖片:山子除了體型上的區別,家犛牛的犄角也明顯更細弱,間距更窄,而且通常豎直向上,缺少野犛牛犄角那樣優美又氣勢逼人的曲線。公犏牛不育,但母犏牛可孕,母犏牛與公犛牛或者公黃牛多代回交之後產生完全可育的後代,從而也將黃牛和家犛牛基因相互引入到彼此的種群中。
  • 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近日,「世界犛牛之都」的青藏高原青海省又幹了一件「牛」事,經過20餘年科研攻關和自主創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共同培育的世界上 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培育成功。
  • 我在青藏高原放犛牛:看犛牛爭霸,藏獒驅趕狼群
    野犛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牛種,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也是一個兇猛好戰的種群。性情兇狠暴戾的孤牛常會主動攻擊在它面前經過的各種對象,能將行駛中的吉普車頂翻。受到傷害的野犛牛不論雌雄,都會拼命攻擊敵害,直到力竭死亡。在多傑分享的一條視頻中,一頭野犛牛衝來,人群四散而去。而在另一條視頻中,一頭野犛牛看到吉普車,直接橫衝過來,將汽車的前燈撞飛。
  • 坐著高鐵看中國丨趕著犛牛奔小康!和「牛」朋友一起走向致富路
    進入藏北草原,飛馳的列車外出現了一群新的朋友,一頭頭憨態可掬的犛牛。犛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種,那曲市色尼區更是有著「中國犛牛之鄉」的美譽。如何保持犛牛與自然和諧相處,怎麼樣在帶動牧民增收致富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一起去那曲看一看。
  • 中國培育出世界首個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近日,「世界犛牛之都」的青藏高原青海省又幹了一件「牛」事,經過20餘年科研攻關和自主創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共同培育的世界上首個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培育成功。
  • 保障額度2000多萬元 烏拉特後旗籤下全區天然草原政策性保險第一單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白忠義)11月13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首個地方政策性草原保險試點籤約儀式在烏拉特後旗舉行,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公司內蒙古分公司為烏拉特後旗巴拉烏拉嘎查76戶牧民的100多萬畝天然草原提供保險服務,保障額度2000多萬元。
  • 世界首個無角犛牛品種誕生——走近阿什旦犛牛
    研究所副所長、犛牛資源與育種創新團隊首席專家閻萍研究員帶領團隊成員紮根高原,為我國的犛牛育種事業無私地奉獻著青春與汗水。30多年來,團隊成功培育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犛牛培育品種——「大通犛牛」和「阿什旦犛牛」。  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這個剛剛通過國家畜禽新品種審定的世界首個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
  • 犛牛產業發展活起來 藏區群眾腰包鼓起來
    近日,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紅原縣更攀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八寶帶著紅原縣諾爾納格犛牛協會一起,踏著紛飛的大雪,赴當地各鄉鎮為17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送上來自溫州的認購捐贈資金17400元。據了解,這是溫州幫扶項目——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千企千戶、精準扶貧」項目認購紅原縣貧困戶犛牛多給的1元/斤的部分幫扶捐贈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