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理塘縣:犛牛拴了「保險繩」牧民養殖少擔憂

2020-11-23 騰訊網

中國西藏網訊 「噓、噓……」 4月27日,在海拔42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奔戈鄉卡灰村牧場上,雪後初霽,牧民洛絨赤乃吆喝著一大群犛牛在雪地覓草。

圖為雪山牧場的犛牛

時已暮春,但在高寒牧區天然草場,草還沒發芽,洛絨赤乃只好讓牛在雪地裡啃冬天留下的枯草。雖然定居點牛棚裡有儲存的人工飼草,但還是要備不時之需,因為春夏之交還會經常下雪,也是犛牛最難熬的時節。

2014年的春天,洛絨赤乃曾有過切膚之痛。一場雪災,家中的犛牛死了40多頭,這讓視犛牛為「命根子」的他痛心不已。不過,現在的洛絨赤乃少了一些擔憂,因為他給犛牛拴了「保險繩」。

圖為雪山牧場的犛牛

「一頭犛牛隻需自己出26元保費,中央、省、州、縣共補貼104元。」洛絨赤乃口中所說的「保險繩」就是2019年從中航安盟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理塘支公司購買的犛牛保險。今年初,他家死了一頭犛牛,因犛牛植入了電子晶片,提供了相關資料後,一個多星期就領到了2000元理賠。

「要是原先能買到這種保險,那年死的40多頭犛牛就可以領到8萬多元理賠,我的損失也不會那麼大。」對於有著160多頭犛牛的養殖大戶洛絨赤乃來說,有保險顯得尤為重要。理塘縣人民政府組織相關人員到阿壩州紅原縣進行考察交流後,同意中航安盟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理塘支公司於2018年10月在曲登鄉、奔戈鄉、村戈鄉和集體牧場進行試點,洛絨赤乃就積極地給犛牛購買了保險。

圖為奔戈鄉卡灰村霍曲吉祥牧場(資料圖)

據卡灰村支部書記阿兵介紹,像洛絨赤乃一樣,村裡有55戶牧民給犛牛買了保險,村集體牧場——霍曲吉祥牧場400多頭犛牛也投了保。去年死了5頭犛牛,保險公司賠了10000元,在降低養殖風險的同時也為畜牧業產業發展提供了保障。

「奔戈鄉是純牧業鄉,畜牧業是廣大牧民群眾的支柱產業,也是雪災等經常光顧的地方,在13個村開展政策性犛牛養殖保險工作中,遵循了政府引導、牧民自願、市場運作的原則。」奔戈鄉黨委書記楊衛東介紹道。現在,全鄉143戶牧民的6769頭犛牛參保,自繳保費175994元。

2019年,曲登鄉混查村牧民貢嘎單珍將家裡67頭犛牛全部投保。就在這一年,她家先後出現參保的10頭犛牛死亡,這對本不富裕的家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中航安盟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理塘支公司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處理在最短的時間內支付理賠,19000元賠款解了她家的燃眉之急。

2020年3月15日,村戈鄉託仁村洛絨尼瑪家房屋垮塌,8頭犛牛被壓死,16000元賠款讓他重燃養殖信心。「理塘縣在我們這裡參保的犛牛近5萬頭,賠付金額3459500元,大大降低了牧民的養殖風險。今年將在有條件的地方新開藏豬、藏雞、水果等特色保險,切實為群眾提供有力的風險保障。」中航安盟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理塘支公司相關負責說。

理塘縣是全國120個、四川省10個、甘孜州5個牧業大縣之一,犛牛也是廣大農牧民的「命根子」。中共理塘縣委副書記達瓦鄧珠說:「按照『試點先行、分步實施、全面覆蓋』的要求,今年力爭參保犛牛達到10萬頭,以市場化方式降低養殖戶承擔的養殖風險,助力精準脫貧。」(中國西藏網 通訊員/葉強平)

相關焦點

  • 四川省理塘縣近2萬頭犛牛系上「保險栓」 牧民致富更牢靠
    理塘縣是全國120個、四川省10個、甘孜州5個牧業大縣之一,畜牧業是廣大牧民群眾的支柱產業,犛牛也是廣大農牧民的「命根子」。由於地處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牧區,冬、春是犛牛最難熬的日子,為解牧民的養殖之憂,理塘縣結合各級惠民政策,通過客觀公正比選,與中航安盟保險公司四川分公司推出犛牛保險這項富民惠民政策性保險。
  • 四川理塘縣創新現代畜牧業管理模式
    四川理塘縣創新現代畜牧業管理模式 2020-11-12 10:24:08來源:甘孜州農牧農村局作者:甘孜州農牧農村局
  • 四川稻城縣推廣犛牛錯峰出欄養殖模式
    針對高原氣候惡劣、牧民養殖觀念落後、犛牛飼養周期長、冬季掉膘嚴重等問題,四川省甘孜州稻城縣積極推廣犛牛舍飼育肥、冬季補飼、犛牛錯峰出欄等新模式取得良好實效。該縣將木拉鄉半島村作為犛牛高效出欄養殖模式試驗點之一,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具體提供技術指導。
  • 阿壩探索實施犛牛標準化養殖 犛牛出欄周期縮短 牧民收入提高
    阿壩探索實施犛牛標準化養殖 犛牛出欄周期縮短 牧民收入提高   若爾蓋高原之寶犛牛乳業公司包裝車間內,工人們加班加點忙生產。
  • 犛牛上保險 一頭只需牧民交24元
    犛牛上保險 一頭只需牧民交24元     本報訊 (貢波華清 馬寧 記者松濤)11月25日一大早,紅原縣瓦切鎮色永村遠牧點,鄉上的幹部、村保險協保員,還有來幫忙的牧民小夥就忙開了,套牛、打耳標
  • 四川理塘:秋草黃 犛牛肥
    中國西藏網訊10月中旬,地處川西高原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高寒牧區,牧場上的草已變黃,也是犛牛最肥壯的季節。近年來,理塘縣堅持「增草減牧、肥畜增收」的發展理念,有力推進了傳統畜牧業向現代草原畜牧業轉變提升,理塘犛牛、理塘犛牛肉已成為地理標誌。
  • 四川壤塘犛牛直送溫州人餐桌
    四川壤塘犛牛通過「西牛東送」項目運往浙江省樂清市。即把壤塘犛牛送往樂清屠宰上市,帶動壤塘牧民脫貧增收。啟動犛牛直運樂清屠宰上市經過籌備,2018年11月,「西牛東送」項目舉行首發儀式。該公司以平均6500元一頭的價格,現場收購了上壤塘鄉查卡村牧民的25頭犛牛,直接為牧民帶來16.25萬元的收入。隨後,這批犛牛被運往樂清市,開啟了「西牛東送」的破冰之旅。
  • 四川高原犛牛奶粉瞄準國外嬰幼兒市場
    在牧民定居點,62歲的藏族老人羅一在家曬著犛牛奶渣。「一頭母犛牛一天能產一斤多到兩斤的奶,一斤奶現在收購價格能到3塊錢了。」羅一說,他的兩個兒子在40公裡外的遠牧點賣得更多,「犛牛有好幾百頭,一個月下來光賣犛牛奶的收入就有七八千塊錢。」
  • 世界首個無角犛牛品種誕生——走近阿什旦犛牛
    張潤生說,現在是夏季,牧民們會騎馬把犛牛趕至更高海拔的夏季牧場,帶上必需的生活用品,逐水草而居,到10月份天氣逐漸變冷後回到冬季牧場,讓犛牛在草場吃飽喝足好過冬。  為了讓記者能夠更清晰地看到犛牛,張潤生和牧民們特地把牛群趕下山,圈養在自家的牛圈裡。  在這裡,記者和阿什旦犛牛有了一次「親密接觸」。  阿什旦犛牛最大的特點是沒有角。
  • 高原犛牛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草畜不平衡、牧民有資產沒資金、合作社專業化程度低……不打破傳統經營模式,意味著將走進一條死胡同。打贏脫貧攻堅戰,如何在不影響當地生態環境基礎上,將優勢犛牛產業轉化為牧民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成為當地政府的首要考量。當雄縣認真貫徹自治區和拉薩市發展犛牛產業的重要指示,先後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成立工作專班,探索建設淨土牧場和家庭牧場。
  • 坐著高鐵看中國丨西藏那曲:趕著犛牛奔小康
    進入藏北草原,飛馳的列車外出現了一群新的朋友,一頭頭憨態可掬的犛牛。犛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種,那曲市色尼區更是有著「中國犛牛之鄉」的美譽。如何保持犛牛與自然和諧相處,怎麼樣在帶動牧民增收致富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一起去那曲看一看。
  • 犛牛產業一體化開啟青藏高原高效畜牧業之路
    新華社西寧10月8日電(記者王大千)犛牛一年一產繁殖效率提高37%以上,牧民收入大幅增加;適度補飼提高天然草場利用效率,相關技術入選2016年農業部將在全國推廣的技術名錄;在犛牛肉與乳的營養特性研究中不斷推出新產品,產業鏈不斷延長……記者7日從青海高原犛牛研究開發中心了解到,經過長達13年的技術攻關,作為我國犛牛主產區的青海省已經形成「天然草地與栽培草地互補,犛牛繁殖、
  • 青海:牧民變「股東」 抱團發「羊」財
    央廣網西寧5月28日消息(記者張雷 青海日報記者羅連軍 通訊員馬青軍)平均海拔3500米的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寧秀鄉拉格日村,是青南牧區澤曲草原上一個乾旱少雨的純牧業村,人均草場面積不足百畝。到2010年底,人均收入僅為2512元,是澤庫縣扶貧的重點貧困村。
  • 世界屋脊好奶 高原之寶犛牛乳製品開始進軍海外
    中新網9月8日電 日前,來自四川的犛牛乳製品企業高原之寶在英國舉辦了產品推介活動活動上,高原之寶介紹了犛牛乳製品相關生產和銷售情況,以及產品諸多優秀的特質。  高原之寶董事長王世全表示,高原之寶立足青藏高原1700多萬頭犛牛資源,在四川、青海、拉薩、甘肅等犛牛資源集中區域建立了四大犛牛奶加工養殖示範基地。
  • 犛牛產業發展活起來 藏區群眾腰包鼓起來
    紅原縣委書記廖敏說,圍繞犛牛全產業鏈培育,溫州支持紅原創新幫扶模式,助力犛牛企業和犛牛產業活起來,通過犛牛產業發展,有效帶動了全縣13個貧困村1354戶515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增收。  紅原縣是川西北高原高寒純牧業縣,畜牧業是當地的主導產業和牧民群眾的主要收入來源。
  • 坐著高鐵看中國丨趕著犛牛奔小康!和「牛」朋友一起走向致富路
    進入藏北草原,飛馳的列車外出現了一群新的朋友,一頭頭憨態可掬的犛牛。犛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種,那曲市色尼區更是有著「中國犛牛之鄉」的美譽。如何保持犛牛與自然和諧相處,怎麼樣在帶動牧民增收致富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一起去那曲看一看。
  • 減畜增效:青海省犛牛繁育實現革命性突破
    原標題:減畜增效:我省犛牛繁育實現革命性突破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作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的青海,鎖定了一條成功有效、有美好前景的草地生態畜牧業之路。 實現這條路,既要減畜減壓保護草原生態,又要增加牧民收入、保障市場供給。
  • 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時間:2019-07-08 13: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 青海為犛牛、藏羊辦理「身份證」
    、藏羊耳標佩戴和溯源信息採集上傳工作,其中有犢犛牛5.75萬頭、藏羊羔6.68萬隻。」  據悉,全世界現有犛牛約1500萬頭,其中,中國有犛牛1400多萬頭,佔世界犛牛存欄量的94%以上。青海犛牛存欄量約佔中國的38%,居中國第一。2019年,青海省在興海、祁連、剛察等10個縣200個合作社(規模養殖場)和10個屠宰加工企業開展犛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試點工程,這也是中國首創開展犛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的省份。
  • 中國培育出世界首個無角犛牛
    犛牛渾身都是寶,肉質蛋白高,精肉多,野味濃,其毛纖維細長,質地柔韌,牧民用來編織小帳房,冬暖夏涼,避風防水,經久耐用,其牛絨綿柔舒適,可供高檔毛料。其皮可制精美皮革,富有光澤,質料考究,為皮革中上等佳品。其骨熬製骨膠,透明剔亮,粘性強而用途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