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噓、噓……」 4月27日,在海拔42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奔戈鄉卡灰村牧場上,雪後初霽,牧民洛絨赤乃吆喝著一大群犛牛在雪地覓草。
圖為雪山牧場的犛牛
時已暮春,但在高寒牧區天然草場,草還沒發芽,洛絨赤乃只好讓牛在雪地裡啃冬天留下的枯草。雖然定居點牛棚裡有儲存的人工飼草,但還是要備不時之需,因為春夏之交還會經常下雪,也是犛牛最難熬的時節。
2014年的春天,洛絨赤乃曾有過切膚之痛。一場雪災,家中的犛牛死了40多頭,這讓視犛牛為「命根子」的他痛心不已。不過,現在的洛絨赤乃少了一些擔憂,因為他給犛牛拴了「保險繩」。
圖為雪山牧場的犛牛
「一頭犛牛隻需自己出26元保費,中央、省、州、縣共補貼104元。」洛絨赤乃口中所說的「保險繩」就是2019年從中航安盟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理塘支公司購買的犛牛保險。今年初,他家死了一頭犛牛,因犛牛植入了電子晶片,提供了相關資料後,一個多星期就領到了2000元理賠。
「要是原先能買到這種保險,那年死的40多頭犛牛就可以領到8萬多元理賠,我的損失也不會那麼大。」對於有著160多頭犛牛的養殖大戶洛絨赤乃來說,有保險顯得尤為重要。理塘縣人民政府組織相關人員到阿壩州紅原縣進行考察交流後,同意中航安盟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理塘支公司於2018年10月在曲登鄉、奔戈鄉、村戈鄉和集體牧場進行試點,洛絨赤乃就積極地給犛牛購買了保險。
圖為奔戈鄉卡灰村霍曲吉祥牧場(資料圖)
據卡灰村支部書記阿兵介紹,像洛絨赤乃一樣,村裡有55戶牧民給犛牛買了保險,村集體牧場——霍曲吉祥牧場400多頭犛牛也投了保。去年死了5頭犛牛,保險公司賠了10000元,在降低養殖風險的同時也為畜牧業產業發展提供了保障。
「奔戈鄉是純牧業鄉,畜牧業是廣大牧民群眾的支柱產業,也是雪災等經常光顧的地方,在13個村開展政策性犛牛養殖保險工作中,遵循了政府引導、牧民自願、市場運作的原則。」奔戈鄉黨委書記楊衛東介紹道。現在,全鄉143戶牧民的6769頭犛牛參保,自繳保費175994元。
2019年,曲登鄉混查村牧民貢嘎單珍將家裡67頭犛牛全部投保。就在這一年,她家先後出現參保的10頭犛牛死亡,這對本不富裕的家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中航安盟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理塘支公司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處理在最短的時間內支付理賠,19000元賠款解了她家的燃眉之急。
2020年3月15日,村戈鄉託仁村洛絨尼瑪家房屋垮塌,8頭犛牛被壓死,16000元賠款讓他重燃養殖信心。「理塘縣在我們這裡參保的犛牛近5萬頭,賠付金額3459500元,大大降低了牧民的養殖風險。今年將在有條件的地方新開藏豬、藏雞、水果等特色保險,切實為群眾提供有力的風險保障。」中航安盟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理塘支公司相關負責說。
理塘縣是全國120個、四川省10個、甘孜州5個牧業大縣之一,犛牛也是廣大農牧民的「命根子」。中共理塘縣委副書記達瓦鄧珠說:「按照『試點先行、分步實施、全面覆蓋』的要求,今年力爭參保犛牛達到10萬頭,以市場化方式降低養殖戶承擔的養殖風險,助力精準脫貧。」(中國西藏網 通訊員/葉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