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為犛牛、藏羊辦理「身份證」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青海為犛牛、藏羊辦理「身份證」

2020-05-22 15:5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姜雨薇 責任編輯:姜雨薇

  中新社青海海北5月22日電 (文思睿 李江寧)「截至目前,剛察縣已完成12.43萬頭只犛牛、藏羊耳標佩戴和溯源信息採集上傳工作,其中有犢犛牛5.75萬頭、藏羊羔6.68萬隻。」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農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長才仁太22日表示。

  據悉,全世界現有犛牛約1500萬頭,其中,中國有犛牛1400多萬頭,佔世界犛牛存欄量的94%以上。青海犛牛存欄量約佔中國的38%,居中國第一。2019年,青海省在興海、祁連、剛察等10個縣200個合作社(規模養殖場)和10個屠宰加工企業開展犛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試點工程,這也是中國首創開展犛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的省份。

  據才仁太介紹,目前剛察縣犛牛存欄量為18.3萬頭,藏羊存欄量為24萬隻。現已對該縣3個鄉鎮21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及家庭牧場,1個屠宰企業實施追溯體系平臺建設、追溯點建設、佩戴耳標、信息採集、品牌打造等工作,佩標任務為30.3萬頭只犛牛、藏羊。

  截至目前,剛察縣30萬頭犛牛、藏羊生產數據已上傳到青海省智慧農牧業大數據平臺,率先實現信息可查詢、源頭可追溯。

  據了解,青海剛察縣從2017年開始為當地的犛牛、藏羊購買保險,但當時牧民的參與度不高。自2019年12月起,青海剛察縣開始將犛牛、藏羊的保險、防疫以及有機養殖三標合一,該舉措受到牧民的支持。

  「三標合一更方便給我們的牛羊佩標,這樣只需要在牛羊耳朵上佩一個標,信息全部在這一個標上了,我家裡有30頭犛牛和230隻藏羊,這樣每一隻的信息都能查得到,也好賣。」家住剛察縣哈爾蓋鎮察拉村的養殖戶紅衛說。

  青海省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調研員石玉生說:「我們計劃在2020年對青海省六州20個縣全面開展此項工程,將在三年內實現犛牛、藏羊可追溯耳標佩戴全覆蓋。」(完)

相關焦點

  • 青海省擴大藏系羊犛牛保險範圍
    記者從青海省保監局了解到,今年我省將藏系羊犛牛保險在原有6個縣的基礎上,新增玉樹市、曲麻萊縣和剛察縣,涉及全省5個州9個縣市,計劃承保數量達470多萬頭。同時,保險責任範圍進一步擴大,疫苗免疫應激反應納入保險責任範圍。為進一步提高藏區牧民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和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有效防範和化解因災害造成的風險。
  • 讓青海犛牛真正「牛」起來——專訪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馬清德
    然而,好東西卻藏在深閨人未識,青海犛牛肉近90%是省內自銷。如何讓它走出青海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近日,記者帶著疑問專訪了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馬清德。馬清德表示,長期以來,如何讓犛牛產品走出青海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一直是我們發展犛牛產業的難題之一、也是重點工作之一。犛牛是天地精華、高原之舟,應該也必須成為青海特色產業一張靚麗的名片。
  • 3000米以上高寒地區,成就每一頭青海犛牛
    而作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青海是犛牛養殖大省和犛牛資源大省,存欄近500萬頭,佔世界犛牛的38%,居全國首位。 在地球上最接近天空的制高點,號稱 「世界屋脊」 的青藏高原上,刻畫了青海省72萬平方公裡的疆域。青海犛牛主要分布在玉樹、果洛、海南、海北、黃南州等以 「三江源」 為中心輻射的周邊草原牧區,放牧區域佔青海總面積的一半。
  • 通訊:藏系羊「兩年三胎」點亮青海牧民致富夢
    通訊:藏系羊「兩年三胎」點亮青海牧民致富夢   中新社青海海晏3月5日電 題:藏系羊「兩年三胎」點亮青海牧民致富夢  作者 羅雲鵬  3月的青海湖北岸草原,依然乍暖還寒,春寒料峭。
  • 1萬多頭野犛牛,10萬多隻藏羚羊,8萬多頭藏野驢,這處草原很熱鬧
    尤其是個子小巧,屁股處有塊心形的白色印跡,的藏原羚最為顯眼。它們被人類稱之為「愛心屁股羊」,這是藏原羚最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有一塊兒愛心形狀的白色屁股,那麼,它有什麼用呢?當然不是為了賣萌啦,是用來逃命的!
  • 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在西寧召開
    8月28日,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在西寧召開。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劉寧發來賀詞,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予波致辭。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全國畜牧總站、農民日報社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劉寧在賀詞中說,值此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舉行之際,受省委書記王建軍委託,我謹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 青海省打出組合拳宣傳推介青海犛牛品牌
    「野生野長、營養美味,青海犛牛——天地精華、高原野味。」11月25日,一段展現青海省區域公用品牌「青海犛牛」的10秒廣告片,在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1綜合、CCTV-13新聞兩頻道中午12:00-12:30的《新聞30分》欄目,及CCTV-17農業農村頻道中同時播出。這是「青海犛牛」首次登上央視,拉開了我省在全國宣傳推介青海犛牛品牌的序幕。
  • 立足優勢,讓犛牛產業「牛」起來——青海農業產業強鎮走訪記之四
    餵食犛牛。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祁連山下好牧場,風吹草低見牛羊。風光壯美的祁連縣境內有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各類資源富集,是全國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示範基地。  據了解,每年屠宰期間,億達公司聘用聯點幫扶村貧困家庭勞動力100餘人,為本地區村集體經濟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了實訓場地。  2018年,祁連縣率先納入全省犛牛產業振興發展先行先試縣,祁連縣以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為契機,依託全省犛牛產業政策扶持優勢,不斷強化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撐,加大設施配套力度,犛牛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已然成為產業引領新引擎。
  • 青海犛牛肉火爆安徽農交會
    青海日報記者 王臻 攝   10月17日,2020中國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開幕第二天,青海展區內不時能看到眾多安徽當地群眾詢問、品嘗、購買青海農特優產品。   藜麥麥片、枸杞果膏、青稞酥餅、青海菜籽油、沙棘果片……琳琅滿目的產品讓人目不暇接。這其中來自青海高原的犛牛產品因為知名度高而吸引了不少人前來了解購買,現場異常火爆。
  • 世界首個無角犛牛在青海培育成功
    星辰在線7月5日訊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西寧7月4日電(記者張蘊)近日,經過20餘年科研攻關和自主創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共同培育的世界上首個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在青海培育成功。
  • 2018青海犛牛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舉辦
    6月26日,美麗的夏都氣候宜人,正值2018年青洽會召開之際,由青海省農牧廳、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農民日報主辦的2018年青海犛牛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如期舉辦。本次論壇邀請了國內犛牛育種、產品加工、品牌營銷等各個領域的頂級專家,為我省犛牛產業發展、生態畜牧業發展提出了指導性、操作性很強的新理念、新成果、新建議。
  • 電子身份證怎麼辦理 電子身份證辦理流程【詳細介紹】
    未來,南寧市民只要打開南寧微警務公眾號或綠城警民通App,出示這張「電子身份證」就可以進行酒店入住登記、場館檢票、車站機場安檢等手續辦理點擊「城市服務」,選擇城市為「武漢」,點擊「電子身份卡」即可添加。
  • 青海野犛牛數量降至不足萬隻 比藏羚羊數量還少
    新華社西寧4月24日報導:青海省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最新調查顯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犛牛的數量近年來急劇下降,在青海境內的數量已不足萬隻,比藏羚羊數量還要少。轉自搜狐  調查顯示,野犛牛在青海主要分布在玉樹、果洛和海西三個少數民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區。
  • 青海犛牛「一年一胎」繁殖技術獲重大突破
    青海犛牛「一年一胎」繁殖技術獲重大突破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17 17:48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西寧3月17日電(記者 王大千)記者日前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一項歷時5年的高原犛牛高效養殖科研項目獲重大突破,實現犛牛「一年一胎」的高效繁殖,為實現犛牛產業減畜增效提供了新路徑。
  • 青海澤庫犛牛肉產業走出「深閨」
    位於三江源腹地的澤庫縣,以其獨特的環境資源優勢,手捧全國有機畜牧業示範縣、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試點縣、國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等多項國家級「金字招牌」,在不斷探索創新中,開發出的「澤庫犛牛」「澤庫藏羊」等多種富有地域特色的品牌,長期以來「養在深閨無人識」。
  • 一代身份證元旦後失效 未成年人也可以辦理身份證
    本報訊(記者鄭穎)從明年1月1日起,第一代居民身份證將全面停止使用,所有需要出示身份證的地方,都會對一代證說「不」。12月18日,記者從一些派出所辦證大廳了解到,二代身份證從申請到製作完成需要兩個月的時間,所以提醒仍未更換身份證的居民,儘快到戶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請更換二代身份證。
  • 網曝《奔跑吧》青海路透 蔡徐坤騎犛牛弱小又無助
    網曝《奔跑吧》青海路透 蔡徐坤騎犛牛弱小又無助 時間:2020.10.1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魚肉
  • 保護"三江之源""中華水塔" 青海:建設國家公園省
    青海作為「三江之源」「中華水塔」和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生態資源總價值達18.39萬億元,每年向下遊輸送600多億立方米的源頭活水,生態服務總價值為7300億元,氣候調節和物種保有等功能性價值不可估量。&nbsp&nbsp&nbsp&nbsp青海的「大」,還在於地域廣袤,資源富集。
  • 青海大學建冬蟲夏草種質資源庫:將來可為蟲草做「身份證」
    【解說】5月29日,記者來到了青海大學畜牧獸醫科學院草原研究所冬蟲夏草研究室,研究員李玉玲帶記者參觀了冬蟲夏草的種質資源庫。【解說】據了解,青海省冬蟲夏草種質資源庫是從2017年開始實施、籌備,有近20年的研究積累,至今共採集了青海省玉樹、果洛、黃南等6個主產區的冬蟲夏草標本,分類保存冬蟲夏草真菌4200多株,在2020年初步建立了青海省冬蟲夏草種質資源庫和資源數字信息系統,為青海的冬蟲夏草身份鑑別奠定了基礎。
  • 犛牛背上的地球第三極
    當你真正理解了犛牛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讀懂了犛牛和藏民族之間數千年來累積的深厚感情,你或許就會明白,「犛牛」對於地球第三極的意義所在……在地球第三極有這樣一句流傳已久的諺語 ——「凡是有藏民族的地方,就有犛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