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期限從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以6個月內總降雪量數據計算理賠金額,保費起初以上海市政府援助青海專項資金為主,農牧民只需自繳5%甚至免繳……這款不以牲畜死亡為賠付條件的農業保險,讓身處青海省自然條件最差、最為偏遠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農牧民深刻理解了「保險」的含義。
    在農險領域,有些產品不同於嚴格意義上的保險產品,創新或許首先帶來的更多是社會效益。上述「藏系羊犛牛降雪量氣象指數保險」便是中國太保在業內首創的一款普惠型產品,結合青海果洛州的氣象數據,給農牧民帶來風險保障。
    財政部、銀保監會等四部委此前發布的《關於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要滿足多元化的風險保障需求,探索構建涵蓋財政補貼基本險、商業險和附加險等的農業保險產品體系。穩步推廣指數保險、區域產量保險、涉農保險,探索開展一攬子綜合險。
    澎湃新聞記者近期在青海省調研走訪中了解到,地理位置、氣象災害、民族習慣、保險意識等差異,決定了保險機構在當地展業更需要聚焦貧困農牧民最現實緊迫的扶貧需求。除了氣象指數保險,中國太保還在青海啟動了「防貧保」項目,目前已實現青海省全覆蓋,有效解決青海省非貧低收入戶和非高標準脫貧戶的扶貧難題。
    果洛州是我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當地以農牧業為主要產業,藏族人口佔90%以上。平均海拔4200米,大氣含氧量僅為海平面地區的50-60%,年均氣溫為零下4度,被稱為「生命禁區」。2016年,當地的貧困發生率是29.8%,經過近3年的集中攻堅和精準發力,至2019年初,當地的貧困發生率已降至7.3%。
    中國太保產險青海分公司農險事業部總經理王勝柱
    「在果洛地區,藏系羊和犛牛是牧民家庭的『命根子』,然而冬春頻發的雪災卻是它們最大的天敵,往往一場暴雪,就讓牧民白辛苦一年。」在提及果洛的自然條件時,中國太保產險青海分公司農險事業部總經理王勝柱如此表示。
    在傳統農險角度,保險公司會根據牲畜、作物因災死亡、絕產的數量或面積來進行理賠。但在條件惡劣的果洛地區,工作人員難以在出險後及時奔赴現場,查勘定損也有不少難題。也正因如此,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果洛州都是農業保險的真空地帶。
    作為一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全國性綜合保險集團,中國太保也積極參與上海對口支援青海省果洛州的相關工作。2016年,中國太保產險青海分公司會同安信農保聯合組建專業團隊八上果洛,通過走訪調研和分析當地60年的災害損失數據,經過20餘次論證,推出業內首款「藏系羊犛牛降雪量氣象指數保險」。
    不過,如何讓農牧民接受保險產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照當地人的說法,他們對於保險的理解,以車險為例,只會購買強制性的交強險,但即便出險了也不見得會找保險公司理賠。
    所以,這款產品在設計之初就「別出心裁」。據中國太保產險青海果洛支公司總經理吉正全介紹,這款保險的賠付與牛羊的死亡率沒有關係,反而鼓勵農牧民養殖,以降雪量為標準,一旦超過約定值,便按投保的牛羊數量進行賠付。比如,2019年果洛州瑪多縣發生重度雪災,根據瑪多縣氣象局檢測數據顯示,降雪量累計值達89.6毫米,已超過了約定值29毫米,總賠款176.5763萬元。
    「這款產品的亮點在於防而不在於賠,我們保險理賠的工作其實是前置了,通過賠款讓牧民做好防災準備,減少損失」,王勝柱坦言,對中國太保而言,這款產品沒有高利潤,但這類創新也是一種社會責任。一開始是試點,以後會擴大保險覆蓋面積累更多的數據,產品也就會更加科學合理,更何況這本就是一款普惠性的產品。
    一開始,這款降雪量氣象指數保險保費的95%由上海援青資金支持,牧戶只需自交5%,建檔立卡貧困戶免繳保費。目前,農村農業部的專項資金也已經加入。
    老牧民榮哇講述降雪量氣象指數保險
    果洛州甘德縣青珍鄉龍尕爾村老牧民榮哇是降雪量氣象指數保險的受益者。2019年,榮哇家的80多頭犛牛並未因雪災受損,但還是因為參保拿到了2000多元的賠款。他稱讚道:「這個保險相當不錯,下一年我們還要參保,這樣心裡才有底」。
    此外,中國太保還在當地分支機構的人員配備上實施了人才及就業傾斜性政策。例如,果洛支公司現有正式員工14人,其中包括10名優秀當地原建檔立卡戶藏族青年,公司員工的平均工資水平在中國太保產險青海所有機構中居首。
    可以說,降雪量氣象指數保險使得農牧民得以防災減損,而另一款已覆蓋青海全省的「防貧保」則解決的是「邊脫邊返、邊扶邊增」的扶貧難題。這一針對處於貧困邊緣的農村低收入戶和收入不穩的脫貧戶兩類人群,創新開發的精準防貧產品,旨在全面提高「卡外邊緣戶」和「卡內脫貧戶」防貧水平。
    據中國太保方面介紹,「防貧保」不同於以往的保險項目,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保險產品,它不以盈利為目的,由政府負責籌措保險資金,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達到發揮險企主業優勢、節約政府開支、促進相對公平、提升服務效能等效果,是一種政保聯辦、群體參保、基金管理、陽光操作」的創新扶貧模式。
    據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扶貧開發局局長王學軍介紹,「防貧保」用保險的槓桿放大了財政資金的扶貧效應,基層政府部門在編人員少,難以滿足短時間內大量入戶調查的需要。而中國太保憑藉自身人員、網絡、技術優勢,規範、透明地開展各項工作,扮演了風險承擔者和服務提供者的角色,運用市場化手段高效助力社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