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中國之大國崛起——世界最大犛牛氈黑帳篷

2020-12-06 WRCA世界紀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2019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推出特別專欄——多彩中國,我們將通過其中的「大國崛起」、「文化復興」、「大美中國」三個欄目,回首與展望在各個領域令中國人自豪的世界紀錄,這些不平凡的世界紀錄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足跡,向所有人展現泱泱中華的巨大魅力。

2019年7月15日上午,中國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經世界紀錄認證(WRCA)官方工作人員現場測量審核,該帳篷面積為1838.37平方米,最高度達6米,被確認為「世界最大的犛牛氈黑帳篷」。

草原牧民擇草而牧擇水而居的遊牧生產方式,決定了頻繁遷徙和居無定所,帳篷這種易搭易拆,方便實用的居住,成為牧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的最好選擇,逐水草而遷,跟牛羊畜群走動,擇一塊向陽臨水,避風平坦的草地,搭一頂帳篷隨地而棲,體現出了遊牧民族珍惜土地,熱愛草木,重視生態,崇尚天、地、人與萬物和諧共生的優良傳統。

傳統的犛牛氈黑帳篷製作技藝富有很深的歷史,是藏民族的傳統。2015年由蘇格帶頭成立了囊謙蘇格黑帳篷生態旅遊有限責任公司,組織江尕為首的牧民家庭和周邊牧民群眾,以犛牛毛為主要材料,經過3年手工製作完成了這頂可容納700餘人的藏式黑帳篷。

當天參加現場認證儀式的嘉賓有:囊謙縣縣委書記張坤明、縣長歐格、副書記朋措格來、人大主席才旺尼瑪、主管農牧副縣長永江、宣傳部部長索南扎西、香達鎮鎮長陳東、電視臺臺長久美旺加。囊謙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索南扎西說,用犛牛毛製作的黑帳篷冬暖夏涼,成為藏族牧民青睞的居所。2018年囊謙縣公布的第四批縣級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裡,就有黑帳篷的製作技藝,傳承人就是加尕。傳統手工藝人和返鄉創業大學生共同努力,製作出超大帳篷,既產生了經濟價值,又讓傳統手工藝獲得了新的生命力。

後期這頂打破世界紀錄的黑帳篷主要用於旅遊接待、婚宴接待、承接大小型聚會、接受各類帳篷定製,出售帳篷。申請黑帳篷製作技藝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收集更多的藏族文化遺產,申請成為黑帳篷博物館,傳承黑帳篷製作技藝,也將藏文化傳播出去。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大的犛牛氈黑帳篷在玉樹,獲得金氏世界紀錄
    傳統的犛牛氈黑帳篷製作技藝富有很深的歷史,是藏民族的傳統。2015年由蘇格帶頭成立了囊謙蘇格黑帳篷生態旅遊有限責任公司,組織江尕為首的牧民家庭和周邊牧民群眾。
  • VR圖片|世界最大的犛牛黑帳篷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巴塘草原上,一頂耗費1萬多頭犛牛毛、500多根牛皮繩子,由120多個牧人經過一年半時間傾力製作的「吐蕃野犛牛黑帳篷帳篷單體總面積1711.08平方米,被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認定為「世界最大犛牛黑帳篷」。
  • 犛牛毛是什麼 犛牛毛價格
    犛牛毛是什麼 犛牛毛價格 2017-04-10 09:34:48 來源:全球紡織網 犛牛毛是什麼?
  • 朱成虎:格局——大國崛起之思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作者:朱成虎導讀:在2018年11月24日知識實驗室舉辦的第三期共生課堂中,國防大學朱成虎少將給我們帶來了慷慨激昂的演講《格局——大國崛起之思
  • 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的得與失,對中國破解大國崛起的困境有何啟示
    例如,2015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排名,美國為179689.6億美元,位居全球之首,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4.44%;中國為113856.6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二,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5.49%。而其他三個金磚國家的GDP及其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分別為:印度21832.8億美元,佔2.97%;巴西18008.7億美元,佔2.45%;俄羅斯12360.2億美元,佔1.68%。
  • 解碼中國大國崛起短板 《羊圈困境》探索物流出路
    中新網2月18日電 由中國財富出版社推出的暢銷書、現代物流報副主編楊達卿的專著《羊圈困境——中國大國崛起的物流「短腿」》(下稱《羊圈困境》),2013年1月底已正式發行。該書剖析了中國在大國崛起中面臨的交通物流業短板,並結合物流業在荷蘭、西班牙、英國、德國、日本等大國崛起中的重要作用,橫向比較了歐美國家的獅式企業模式,日韓國家的狼式企業模式。
  • 抱上犛牛這條「大腿」,人類才得以在青藏高原立足
    抱上犛牛這條「大腿」,人類才得以在青藏高原立足犛牛,被稱作「高原之舟」和「全能家畜」。,綠點位於中國境內,紅三角位於境外。藏民住的帳篷分兩種:犛牛毛織成的黑帳篷和布縫製的白帳篷。用犛牛毛皮製作的黑帳篷之後人們將犛牛趕上山,讓它們吃到足夠的新鮮牧草。此時已到中午,牧民回到帳篷中對牛奶進行加工,傍晚時再花上一個多小時將犛牛趕回住所。
  • 大國崛起從文明崛起開始
    許多人談到「大國崛起」時,更多地將目光投向經濟建設的成就與國際地位的提升。「不學禮,無以立」,雖然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關於「國民素質」的質疑,時有耳聞。  一些國家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也曾有過國民素質和經濟發展不相稱的情況。19世紀末的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韓國等,都曾因國民素質備受詬病。
  • 日媒:中國崛起為世界數據超級大國
    印度《歐亞時報》網站11月26日文章,原題為:中國是新的「信息冠軍」,在跨境數據流動方面超越美國。過去20年裡,中國在經濟、國防等不同領域裡取得了巨大的增長,現在正作為一個「信息冠軍」引領世界。日經亞洲數據經濟研究團隊利用進出每個國家的大量數據分析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跨境數據流量。
  • 獨一無二的犛牛博物館
    隨著許多保護措施的實施,近年來野犛牛的數量正在上升。     被馴養後的犛牛成為青藏高原居民最重要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當今世界,犛牛總量並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大約為1800萬—2000萬頭,主要分布在中國的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國家和地區,如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印度等地。
  • 專家:中國崛起勢不可擋 2023年將成超級大國
    中國真的會在十年之內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嗎?中國的周邊局勢又將走向何方?中國的外交策略正在發生哪些調整?繼續堅持不結盟原則會幫助中國崛起嗎?  帶著這一連串的問題,《中國經濟周刊》日前獨家專訪了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閻學通,請他為我們解讀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局勢。
  • 3000米以上高寒地區,成就每一頭青海犛牛
    據統計,世界現有犛牛頭數約1500萬頭,中國是犛牛主產國,有犛牛1400多萬頭,佔94%以上。犛牛恐怕是唯一能在青藏高原及其毗鄰高寒牧區繁衍的牛亞科動物。 班禪大師曾經說過:「沒有犛牛就沒有藏民族」。 青海賦予犛牛生活場,犛牛回饋之一切。犛牛為藏民族提供了衣食住行,人們吃的犛牛肉、飲的犛牛乳、住的犛牛毛帳篷,騎乘馱運靠犛牛,穿戴犛牛織品。
  • 中國崛起與世界權力中心轉移
    除此之外,東亞取代歐洲成為世界權力中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歐洲不存在具有成為世界超級大國潛力的國家,而位於東亞的中國則具有崛起為擁有世界級影響力的超級大國的潛力。總之,當前這次世界權力中心的轉移是由歐洲和東亞的實力對比轉換推動的。提到美國的衰落,我們需要明確,美國不是絕對衰落而是相對衰落,即美國的絕對實力是上升的,但由於中國實力上升的速度超過了美國,因此其與中國的實力差距在縮小。
  • 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近日,世界犛牛之都的青藏高原青海省又幹了一件牛事,經過20餘年科研攻關和自主創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共同培育的世界上 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   原標題:世界 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
  • 美國退群世衛組織為中國留下機遇,抗疫將是中國大國崛起的支點!
    美國人要從世衛退群,對於中國來說,真的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在美國今天千方百計想把中國從世界體系當中踢出去的時候,中國人要抓住一切這種美國人退群的機會,來強化自己在全球格局在世界體系當中的存在感。中國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而美國是一個守成的大國。一般來說,崛起大國所面臨最大的困境,就是沒有空間給他。一戰時候的德國也好,二戰時候的德國和日本也好,根本的跟守成大國的衝突都在這裡。他沒有生存空間,沒有自己的影響力的空間。像一戰時候德國很典型的了,歐洲也被他也被圍困了,全世界它也沒有空間了。
  • 澳媒:解放軍已經世界第三了 怎麼還要靠犛牛?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8月18日報導,原題:中國軍隊比以前更強大,為何仍需要謙卑的犛牛?解放軍被世界軍事分析排名網站「全球火力」列為僅次於美俄軍隊的世界第三強,如今正迅速追趕美俄部隊的科技實力。但在中國迅速壯大的軍隊中,卻保留了一種「久經實踐考驗」的裝備:謙卑的犛牛。這種善於在山地疾行的動物,是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的主要牲畜。
  • 中國培育出世界首個無角犛牛
    犛牛沒有了「靈魂觸角」會怎樣?近日,「世界犛牛之都」的青藏高原青海省又幹了一件「牛」事,經過20餘年科研攻關和自主創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共同培育的世界上首個無角犛牛——「阿什旦」犛牛培育成功。
  • 犛牛糞憑什麼是「鎮館之寶」?「國寶」犛牛金飾長啥樣?快來看南京...
    犛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主要產於中國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耐寒、耐粗、耐勞,善走陡坡險路、雪山沼澤,能遊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稱。
  • 犛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犛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犛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體兩側和胸、腹、尾毛長而密,四肢短而粗健。犛牛生長在海拔3000米一5000米的高寒地區,能耐零下30℃一40℃的嚴寒,而爬上6400米處的冰川則是犛牛爬高的極限。
  • 天祝白犛牛:雪峰青草孕化的精靈
    惟中國獨有中國白犛牛惟天祝獨有雪山下的精靈天祝白犛牛生長於甘肅境內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一日,妃於牧馬處假寐得夢,見雅拉香波山神化一白人,與之繾綣,即醒,則枕籍處有一白犛牛,倏起而逝……」。渾身是寶壹天祝白犛牛以其全身被毛純白為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