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臨床醫學,「5+3」一體化和八年制,你還傻傻分不清楚嗎?

2021-01-09 老師醒醒

近幾年醫學專業,都是考生們報考的熱門專業。醫學專業雖然比較辛苦,但是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我是非常建議去讀醫學的,因為去其他行業,有可能會導致將來階級滑落,而醫學專業,只要你讀出來,這個行業是非常穩定的,並且隨著醫齡的增長,相應的社會資源、人脈、社會地位,都會提高。

醫學從大類上,分為中醫和西醫兩個大類,在專業類別上分為十一個小類,其中每個類別的醫學專業下,還設置有很多專業,主要包括基礎醫學類、臨床醫學類、口腔醫學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藥學類、中藥學類、法醫學類、醫學技術類、護理學類。

在醫學專業當中,報考最熱門的當屬臨床醫學,從2015年開始,全國實行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養和2016年1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發布《關於開展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以後,醫學生在正式上崗前,必須完成「5年本科+3年住培或專碩」,有部分院校也會直接開設「5+3一體化」。通俗點說,就是從本科開始,最少得8年以後才能當醫生。所以,在這樣的條件下,臨床醫學生,大部分都會選擇考研。所以,如果能選擇5+3或者八年制是非常好的。

那麼大家在報考志願的時候,經常會看到的5+3一體化以及8年制的兩大類別,區別到底在哪裡呢?

一、臨床醫學5+3一體化

自2015年起,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不再招生,調整而來的是臨床醫學(「5+3」一體化),"臨床醫學5+3一體化"指的是5年本科加上3年研究生,中間不需要考研。後3年研究生屬於專碩,與規培並行,在醫院的各個科室裡輪流見習。畢業後可直接拿到6個證書,其中普通本科五年結束拿到本科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三年研究生學習結束後拿到執醫證、規培證、研究生畢業證、碩士學位證,畢業後可直接上崗成為醫生。

二、臨床醫學八年制

以臨床醫學為例,"臨床醫學八年制"修業時間八年,屬於"本博"連讀,以"八年一貫,本博融通"為原則,畢業時學生可獲得本、博畢業證、學位證、執醫證,這裡的博士學位是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M.D)。此外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單位的規定進行規培1~3年不等。

由此可見,「5+3」和八年制是有區別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學位證和規培證上,並且,「5+3一體化」可以直接當醫生,而八年制臨床仍然需要規培。

三、「5+3」和八年制的優勢與劣勢

1、優勢

「5+3」的優勢

考過醫學研究生的同學,應該非常了解,醫學考研難度是非常大的,所以「5+3」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不用參加考研;

臨床5年畢業,只能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而「5+3」,畢業時是四證合一,也就是畢業證、學位證、執業醫師資格證、規培證都有了,可以直接上崗當醫生;

部分院校「5+3」形式,錄取分比5年制要低,比如西安交通大學,2019年在雲南招生,「5+3」比5年制低20分;廣西醫科大學,錄取分,「5+3」學制僅比5年制高7分。

八年制的優勢

正常臨床本科+考研+考博,總的最少需要11年的時間,這還是在每次都能一次考過的情況下,而八年制,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到最高的學歷,畢業就業博士生;

臨床專業開設八年制的院校比較少,基本都是國內頂尖的院校,可以給學生提供比較好的教育資源、科研條件、升學機會、就業平臺。

2、劣勢

「5+3」的劣勢

「5+3」的整個學習內容,偏向臨床,在科研上沒什麼優勢;

考上意味著,將來8年都要在你報考的學校學習,也有很大的概率將來會留在學校所在的城市就業,所以,「5+3」的流動性很差,最好考到自己想工作的城市;

八年的長學制,意味著如果想通過考研跨考轉行,是很不現實的,並且碩士畢業後,想考博士還需要另行準備。

八年制的劣勢

畢業後沒有規培證,相比起「5+3」學制,還需要花費1-3年的時間,進行規培;

在較短的時間內科研臨床兩手抓,會出現兩邊都不足的現象,很多方面達不到博士的科研和臨床的標準;

易兩級分化,有的人很厲害,有的人很水;

八年一貫制,非常艱苦,很累,這個累不僅是身體上的勞累,因為課程量非常大,還有心理的疲累,八年制戰線比較長,對醫學不夠堅定的人很容易自我懷疑;

所以,是選擇「5+3」,還是選擇八年制,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畢竟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是不是能吃得下這份苦。臨床「5+3」的類別,基本省醫科大學水平及其以上的醫學院校都有開設,然而有資格招收八年制的院校就比較少了。

四、全國知名醫學學校,開設八年制和「5+3」一體化情況表

這只是一部分的院校情況,全國開設八年制臨床專業的院校大概有18所,開設臨床「5+3」一體化的院校,大概有50所左右,具體的招生情況,可以到學校的本科招生網上查詢。

總的來說,臨床是一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本碩博規培等等差不多需要十年,幾乎全在各種各樣的考試中度過,的專業,而且臨床剛就業的時候工資很低,可以說基本上30歲以前,都是在為事業做鋪墊,並且即使就業以後,也是需要終身學習的,因為只有不停地學習先進的醫療技術、先進的醫療手段,才不會被淘汰。所以,如果真心喜歡醫學,願意為此吃苦付出,家庭也可以支持讀繼續,可以選擇臨床醫學,如果只考慮就業前景,薪資待遇的話,建議不要選擇臨床醫學。

相關焦點

  • 臨床醫學專業的五年制、5+3一體化、八年制有什麼不同
    到目前為止,臨床醫學專業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學制,分別是五年制、5+3一體化、八年制等。學制不同,錄取線也不同,所學內容也不同,授予學位更不相同。那麼,這三種學制究竟有什麼不同?今天我們逐一進行介紹。五年制臨床醫學五年制臨床醫學是我國醫學類院校最常見的培養模式,一般會安排三年半的基礎課和臨床課學習,半年的見習和一年的臨床實習。畢業後會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 家長問:醫學裡面最吃香的是哪個專業?五年制、八年制分清楚沒?
    其實相對於其他醫學類專業而言,臨床醫學類專業算是最吃香的了,畢竟就業面最廣嘛!臨床醫學除了有五年制的,還有七年制和八年制的。我們常說的七年制也就是本碩連讀這種,現在已經很少了,基本上是停招了。那麼八年制的醫學,只有大牛學校才有,重慶這邊的重慶醫科大學有兒科學是八年制。
  • 全國有哪些大學,開設臨床醫學本博連讀(八年制)?
    「5+3」一體化:自2015年起,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不再招生,調整而來的是臨床醫學(「5+3」一體化),即5年本科教育+3年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相銜接),五年本科完成後可獲得本科畢業證、醫學學士學位證,三年研究生完成後可獲得碩士畢業證、醫學碩士專業學位證,執業醫師資格證和規培證。  臨床醫學(五年制):畢業後授予本科畢業證和醫學學士學位。
  • 是選擇中南大學臨床五年制,還是南方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八年制?
    而南方醫科大學,它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此外它是在2004年時才正式更名為南方醫科大學的。在第四次學科評估時,中南大學的臨床醫學被評為A-等級,而南方醫科大學被評為B等級。對於是選擇湘雅醫學院的五年制還是選擇南方醫科大學的八年制,網友們給出了不同的意見,雙方也是爭執不下。「當然是選擇南方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八年制本博連讀呀。
  • 協和臨床醫學八年制,乾貨分享
    如何報考臨床專業?臨床八年制都學些什麼?協和八年制有什麼特色?……你想要了解的都在這裡!應該如何報考臨床專業?高考報考:在高考報名時填報清華大學「臨床醫學(協和)」即為協和的臨床醫學八年制。臨床八年都學些什麼?課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醫學預科階段,2.5年,在清華大學學習普通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課程。
  • 相比5年制醫學專業,5+3年制有這些優點,學姐:怎麼不早說?
    兩人都是醫學專業的學生,為什麼畢業之後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原來小麗就讀的是5+3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在就業時,行業認可度非常高。一般而言,醫學專業最大不同就是學習年限,通常有5年制、5+3年制以及8年制。這三種學生學習時間不同,在工作中待遇也不一樣,通俗的說法是,5年制醫學相關專業只是學個皮毛,5+3年制以及8年制學生才能成為合格的醫生。
  • 學臨床醫學,臨床5年制、5+3還是8年本博?讀研專碩還是學碩好?
    臨床醫學的學制基本上有三種,一種是5年制本科,其他的由5+3本碩,還有一種是8年制本碩博,臨床醫學專業作為優勢熱門專業,近年來錄取分數線情況越來越高,特別是一些985高校的臨床醫學專業幾乎居於所有專業類別錄取分數線之最。
  • 值得沾的喜氣,考生超投檔線僅1分,被中山大學調劑臨床醫學8年制
    這是一份值得一沾的喜氣,江蘇考生超投檔線僅1分,被中山大學調劑進臨床醫學8年制。高考幸運兒,每年都有,但今天這位最特別,因為他是一位被譽為「中大錦鯉」的考生。這名考生的幸運很奇特,因為他以超投檔線僅1分的成績,被中山大學硬生生調劑進了最牛的專業,臨床醫學八年制。中山大學臨床醫學八年制,無疑是中山大學的王牌專業,因為中山大學臨床醫學八年制本就是本碩博連讀的,省去了考研的過程,還能節省不少時間。
  • 近8成博士被迫延畢:陷入爭議的湘雅醫學院八年制
    C 和 D(D 是完全不合格不能答辯)的人數打破全國八年制歷史記錄。醫學培養模式過於繁多醫學培養模式包括:3 年制(專科)、5 年制(本科)、7 年制(本碩連讀)、臨床醫學 5+3 一體化、臨床醫學 8 年制(本博連讀)、4+4 學制等等。
  • 尿蛋白VS尿微量蛋白,傻傻分不清楚?
    尿蛋白VS尿微量蛋白,傻傻分不清楚?確實,乍一看都是驗尿,裡面都帶蛋白,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先別急,就讓小編給說道說道。首先我們先分清什麼是尿蛋白,以及產生尿蛋白的幾個原因: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指收集24小時內的排出的所有的尿液來做定性試驗的一種尿液檢測方法。清晨第一次的小便排乾淨後,從第二次小便開始留。
  • 「軍醫大學」和「醫科大學」的3大區別,你都知道嗎?
    軍醫大學在國內是少數只有三所(第二,三,四軍醫大學),而普通的醫科大學就多了(985,211綜合大學的醫學院,重點醫學獨立醫學院,普通重點大學醫學院,二本醫學院,專科醫學職業學院等)。他們看似都是學醫的,但是卻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區別!
  • 受強基計劃影響,家長都反饋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傻傻分不清楚!
    -基礎醫學可以當醫生嗎?每年王濤老師總能聽到這樣的問題,尤其是高考志願填報後,本來給孩子報考的專業是臨床醫學,結果被調劑到基礎醫學專業。-基礎醫學不可以當醫生的。在國內想當醫生的話,一定要有執業醫師證,這個證書只能是臨床專業的學生才能考,基礎醫學是不可以考的。
  • 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有何不同?二者區別很大,別再傻傻分不清
    在這其中,最容易讓人混淆的就是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每年高考志願填報時,很多考生和家長都對這兩個專業可謂「傻傻分不清」。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下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區別,以免大家今後在填報志願時受到不必要的困擾。
  • 一名醫學博士的自述:學醫十年,我卻還不是醫生……
    博士三年學醫頭容易涼,讀博頭也容易涼,那要是讀醫學博士呢?禿頭,妥妥的。當你找不到合適的實驗平臺,當你的實驗結果又不符合預期,當你只拿到微薄的博士補貼,當你看到你的同學已經買房買車、娶妻生子,而你還要面對冷冰冰的實驗臺和偶爾咬你一口的小老鼠,你會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
  • 一篇讀懂醫學院校和專業
    醫學專業不是與醫生職業一一對應的,很多讀了醫學專業的人不一定就從事醫生職業。如「公共衛生與預防科學」一級學科下就包括了「預防醫學」和「食品衛生與營養學」等,讀該醫學專業,你完全有可能成為一個營養師;又如你選擇「中醫學」一級學科下的「針灸推拿學」或「醫學技術」一級學科下的「康復治療學」,你可以自己開設養身會所或美容會所,或者提供康復與治療服務。
  • 科學網—八年制醫學博士不愁就業 近三成起薪不足三千
    全國首次針對13所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八年制畢業生的就業調查報告近日出爐,結果顯示這些經過8年實現本碩博連讀的畢業生不愁就業,87%的畢業生被三甲醫院錄用,且工作地點絕大部分在直轄市或省會城市
  • 比臨床醫學錄取低5分的基礎醫學,真的沒必要讀嗎?
    每年都有很多醫學考研的童鞋在進行考研方向選擇的時候,在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間猶豫不決。從北醫的招生分數可以看出,基礎醫學比起臨床醫學的錄取分數低了5分:5分的重要性綜哥就不多說了,國家線未出的時候多少人哭著嚷著求降5分。今天就來看看比臨床醫學錄取分數低的基礎醫學,到底有沒有讀的必要,又適合哪一類人群報考。
  • 花甲、花蛤、蛤蜊是同一種東西嗎?別再傻傻分不清楚了
    花甲、花蛤、蛤蜊是同一種東西嗎?別再傻傻分不清楚了夏天到了,又到了吃麻辣蛤蜊和花甲粉絲的時候,鮮香麻辣的蛤蜊和花甲,想起來都流口水。但是你有沒有花甲、花蛤、蛤蜊傻傻分不清楚呢?1、花甲和花蛤是同一種東西嗎?其實花甲和花蛤並沒有什麼區別,因為粵語中花蛤和花甲同音,所以花蛤也被稱作花甲,其實是同一個東西。花蛤學名菲律賓簾蛤,別名雜色蛤和菲律賓蛤仔等,殼長2.5到5.7釐米,有多種花紋和顏色,並且兩面殼不等,但是左右相似,有明顯內嵌韌帶。
  • siRNA,shRNA,RNAi傻傻分不清楚
    很多時候大俠行走於江湖,並不是戰死於沙場,而是屈死於傷寒……科研路上也一樣,你對很多明星分子NF-κB,AKT,PI3K了如指掌,卻容易混淆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比如siRNA,shRNA,RNAi傻傻分不清楚……--by老談一張圖就能解釋這個問題!
  • 「松鶴延年」不存在的!你還傻傻分不清楚鶴、鸛嗎?
    這兩種鳥類乍一看名字是不是有些傻傻分不清楚呢?鶴和鸛都屬於涉禽,在外形方面的它們不相上下。鶴和鸛同樣被羽衣覆體,都有適於水邊生活的長腿和長嘴,飛翔起來也同樣姿勢優美,但它們在分類上就屬於不同的目,鸛屬於鳥綱鸛形目,鶴屬於鳥綱鶴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