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鶴、鸛圖案在生活中常有出現,如郵票、古代陶瓷、帆布油畫、影視作品等。
鶴、鸛圖案示例
鶴
是鶴科鳥類的通稱,它們是一群高挑美麗而優雅的大、中型涉禽,鶴科分為鶴亞科和冕鶴亞科,2亞科4屬15種。鶴在中國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特別是丹頂鶴,又稱為「仙鶴」,是長壽、吉祥和高雅的象徵。
丹頂鶴
鸛科鳥類共17種,國內常見的是東方白鸛和黑鸛。
這兩種鳥類乍一看名字是不是有些傻傻分不清楚呢?
鶴和鸛都屬於涉禽,在外形方面的它們不相上下。鶴和鸛同樣被羽衣覆體,都有適於水邊生活的長腿和長嘴,飛翔起來也同樣姿勢優美,但它們在分類上就屬於不同的目,鸛屬於鳥綱鸛形目,鶴屬於鳥綱鶴形目。如果再多加觀察的話,還可以發現它們很多不同的地方:
外形
鶴和鸛最明顯的區別莫過於它們的身材了,雖然鸛類與其他多數鳥類相比算是有著一雙大長腿,但是和鶴一比仍然是相形見拙;此外,有些鶴的頭頂部、頸部會有亮麗的顏色妝點、更加細長;而鸛類的整體色調則比較單一,頭頸部比較粗壯。
戴冕鶴(上圖)
白枕鶴(下圖)
東方白鸛
生理結構
從生理結構角度看,由於鸛類沒有鳴管,它們不能發出像鶴類那樣發出直衝雲霄的嘹亮叫聲,如果需要警戒之類的發聲,只能通過快速擊打嘴部,發出噠噠噠的敲打聲音。
不過鶴雖然氣宇軒昂,卻有一個弱點。丹頂鶴足有四趾,三趾在前、一趾在後,它的後趾很小很無力,所以不能上樹,只能棲於湖沼的淺水灘上,運動範圍多在低洼地;而鸛的後趾則有足夠的力量支撐自己在樹上的活動。
國人常以「松鶴延年」祝壽,但真實情況下丹頂鶴是不可能棲在松樹上,古人們只是將這兩種長壽的象徵物放在一起,逐漸成為了從古至今美術作品中常見的題材。
在西方有一種鳥名字叫「送子鳥」,據說,送子鳥落在誰家屋頂造巢,誰家就會喜得貴子,幸福美滿。因此,在歐洲的鄉村,經常能看到住家的屋頂煙囪上搭著一個平臺,那是專為送子鳥造巢準備的。這種神奇的送子鳥就是東方白鸛的親戚——歐洲白鸛。在古希臘文化裡,白鸛被視為神聖之鳥,在歐洲各地有很多以白鸛為主題的裝飾:外牆上的陶瓷鸛、花園裡的鐵質鸛、窗紗上的絲織鸛,盤旋在煙囪上的飛翔鸛等等。
食性
在野外鸛類主要以魚、蝦、蟹和蛙、蜥蜴等小動物為食,而鶴類除了吃魚、蝦等動物性食物, 也以吃穀物、塊莖、植物莖、葉等植物性食物。
孵化雛鳥
鶴的幼鳥是早成鳥,一出殼就能自己行走,避免敵害攻擊。
赤頸鶴寶寶(上圖)
藍鶴寶寶(上圖)
鸛的幼鳥是晚成鳥,出殼後不能自己行走,需親鳥隨時看護、保溫。
出生第二天的東方白鸛寶寶
幼鳥的差異可能是因為長期的對於自然條件適應的結果,鶴類一般為地面巢穴,它的結構極為簡單,隱蔽性差,所以一出殼就會面臨各種威脅,幼鳥需要儘快自己行走以避免天敵傷害。鸛的巢通常築在在樹頂、屋頂、崖巖,隱蔽性和防禦程度都要強於地棲類,天敵不容易發現,它們可以淡定地撫育幼鳥。
上海動物園的鶴、鸛種類較為齊全,有各類鶴、鸛十餘種,有富有傳奇色彩的丹頂鶴、高挑纖瘦的白枕鶴、美麗優雅的藍鶴,有高大結實的肉垂鶴、頸部一抹亮麗的赤頸鶴、小巧如閨秀般的蓑羽鶴,更有潔白無瑕的東方白鸛和活動敏捷的黑鸛。
白枕鶴
蓑羽鶴
東方白鸛
黑鸛
鶴、鸛生活在上海動物園的鳥區鶴軒、鄉土區鳥島和繁殖場三處地方。在這裡,可以看到它們盡情嬉戲,有時還互相追逐,跳出那鶴類獨有的對舞,煞是好看。
赤頸鶴
照顧好它們的飲食起居是飼養員們的日常工作之一,飼養員每天都會為它們量身定製可口營養的食物,為了保持它們的野外捕食習性,飼養員們時不時地會刻意增加它們的取食難度,如在水裡放入泥鰍之類的魚。這些鶴、鸛似乎並不嫌麻煩,反而左突右啄吃得不亦樂乎。
每到繁殖期,園內又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鶴、鸛就地取材叼取樹枝、羽毛之類的材料做巢,有時飼養員們也會提供些稻草幫助它們做巢。鶴、鸛都是很負責任的鳥類,產卵孵化以後它們幾乎寸步不離巢區,雌鳥主要負責孵化,而雄鳥在警惕地保衛著一家的安全。即使每日和它們接觸相熟的飼養員也不得靠近,如果距離過近它們會不顧一切地驅趕攻擊入侵者,飼養員們需要為它們營造安靜的氛圍,每天在離它們稍遠的地方放置食物後就要離開。
東方白鸛鳥媽媽專心孵化,鳥爸爸四周巡視,飼養員不多打擾
出殼後撫育小鶴、鸛的過程也很艱辛,飼養員們在動物觀察、飼料配製方面會及時做出調整,為它們的順利成長保駕護航。
這些優雅的大鳥你愛了嗎?
綠容君碎碎念:
百日植樹抽獎活動火熱進行中,每天參與活動,不僅可以獲得獎品,還有機會認養一棵樹哦。
素材來源:上海動物園
歷史閱讀 即點即讀
《》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松鶴延年」不存在的!你還傻傻分不清楚鶴、鸛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