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常見的生物選擇題有哪些類型?
1. 組合型選擇題題型特點
組合型選擇題也叫複合型選擇題,這類題型考查容量大,信息範圍廣,往往圍繞某一知識點或知識塊,多角度、多層次的對考生的基礎知識以及綜合能力進行全方位的考查。
2.正誤型選擇題題型特點:
正誤型選擇題,即要求選擇正確或錯誤的選項。考生需要對四個選項逐個作出判斷,能綜合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分析、鑑別等能力。
3.最佳式選擇題題型特點:
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的要求,其他選項也沒有明顯的錯誤,只是相比而言不夠確切。它的最大特點是選項內容與題幹要求之間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內在聯繫。在題幹中常有各種限制性的詞語。
4.因果型選擇題題型特點:
因果型選擇題基本上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由因求果,即以題幹為原因,選項為結果;另一種是由果求因,即以題幹為結果,選項為原因或條件。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是多因一果或是一因多果。該題型最能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一般有較大的難度。
5.材料型選擇題題型特點:
材料型選擇題就是把材料題特有的考查功能延伸到選擇題上來,其題幹由一段或數段材料用簡明扼要的設問構成,備選項一般是對材料所表達的含義的判斷和解釋。它主要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材料的能力及知識遷移能力。
6.圖表型選擇題題型特點:
圖表型選擇題一般由圖表和內容兩部分組成。這類選擇題主要是以圖表為載體考查考生從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並進行綜合分析、概括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02
生物選擇題的解題技巧有哪些?
1.直選法:
這是解答選擇題最基本的方法,其程序是依據題目所給條件,藉助已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和判斷,直接得出結論。
2.排除法:
根據題幹所給出的條件和提出的問題,將供選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個淘汰排除,達到去偽存真,已獲得正確答案的目的。這種方法適合於多種形式的選擇題。
3.圖示法:
圖示法能形象、直觀地展示思維過程,簡便、快捷地選出正確答案。
4.分析推理法:
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運用生物學相關的原理和規律,分析出與答案相關的若干要素,再利用這些要素推導出答案。
5.因果推導法:
又包括兩種方法,由因導果: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直接推斷出答案,然後再與題目中所給定的供選答案相對照,與之相同者即為應選答案。由果導因:從供選答案出發反過來推導,結果與題意相符者即為應選答案。
6.綜合分析法:
對於一些不易直接決斷出正確答案的選擇題,常要進行細緻的分析、嚴謹的推理、正確的判斷才可能得出正確的答案。解答覆雜選擇題常用此方法。
03
生物答題技巧
一、審題
提倡「勾勾劃劃,手眼腦齊動」,在題目中劃出關鍵詞,聯繫教材知識點,題目設問要求,分析問題,理清解題思路,找出答案。戒絕先入為主、想當然、慣性思維等不良習慣。
二、答案
1.選擇題儘量使用排除法確定答案,對於拿不準的選項,注意:
(1)相信第一印象;
(2)帶絕對意思的選項一般不對。
2.非選擇題答案:
儘量使用專業術語;
首選教材原文,次用題目原文,最後自編語言;
語句通順,條理清楚,意思完整;
一般應注意根據所給橫線長短確定答案字數;
答案應寫在指定位置;
字跡清楚整齊,注意錯別字。
三、考試特別注意
(1)先全面瀏覽試卷,對題目數量、難度心中有數;
(2)答題順序從前到後,先易後難;
(3)碰到難題不糾纏,其它題目做完後再集中力量攻克之,以保證該拿的分數全部拿到;
(4)沒有絕對的把握不要改變第一答案。
04
一、地理特徵的描述
(一)區域自然地理特徵的描述
1、分析區域自然地理特徵:從地形、氣候、植被、河流和土壤幾方面入手。
(1)看題目的大小決定展開的程度
簡述寒潮源地西伯利亞地區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徵
描述的角度
具體描述
地形
以平原為主: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溫暖
土壤
永凍土廣布、土壤沼澤化(灰化土)
植被
亞寒帶針葉林廣布
河流等
多南北走向,冰期長,有凌汛現象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
(二)人文要素的分布特點描述
1、農業特點的描述:農業地位、農業類型、主要家產品、主要農業分布地區、主要作物、耕作方式、制度、經營方式、農業現代化水平,商品率。
如:亞洲水稻種植業的特點:
2、工業特點描述:工業地位工業部門工業產品、工業分布原料和市場的依賴程度等等。
如:德國魯爾區傳統工業的特點?
義大利新興工業的特點和美國矽谷高新技術工業的特點?
3、人口和城市分布特點的描述:面狀分布:平原、線狀分布:沿河流海岸線交通線分布、斑點狀分布沙漠中綠洲。
4、地理事物分布規律的描述:
從總體上看是把握「點」、「線」、「面」是哪種分布趨勢;要說明該地理事物疊加在哪一個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說疊加在哪一個地形之上。
如地中海氣候分布規律說明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的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典型即可。上海市分布在哪裡?--上海市分布在長江三角洲,黃浦江畔兩岸。
①「點」狀分布一般有「眾星拱月狀」,「沿某個方向區域較稀或較密」;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②「線」狀分布應說明其沿哪個方向的走勢及其稀密特點。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點是沿山麓、盆地邊緣分布,在鐵路沿線及大河出山口處較密集。
③「面」狀分布應說明該地理事物的分布範圍,即東南西北的界限;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積。如黃土高原分布範圍是東起太行山、西至祁連山以東、北起長城、南至秦嶺。
二、地理成因分析的描述
1、分析氣溫的成因
太陽輻射(緯度)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環流)下墊面因素(海陸位置地形地勢洋流地面植被狀況地面反射率)人類活動因素。
氣溫高低:緯度--太陽輻射,洋流--寒暖流,海陸分布--海陸熱力差異,地形--地勢高低,人--植被破壞和城市熱島。
2、分析某地氣候中氣溫要素的成因
(1)緯度(理想球面上同緯度氣溫相同,低緯高於高緯度);(2)下墊面(海陸,洋流,地形);(3)大氣環流和下墊面結合,如地形。
舉例:我國一月份0°C等溫線東部呈東西走向,西部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的原因?答:東部呈東西走向的原因是緯度因素。西部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是地形因素。
3、分析氣溫年變化的因素
(1)緯度(不同緯度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2)下墊面(地形、洋流和海陸);(3)大氣環流(風的性質和風向)
舉例:試析我國西北內陸氣溫年較差大的原因?答:我國西北內陸屬溫帶大陸氣候,夏季太陽高度大,雲層少,地面得到太陽輻射多,大陸熱得快,溫度高,冬季大陸冷得快,溫度低,離冬季風源地近,加劇嚴寒。
4、分析某地降水的因素
(1)大氣環流(三圈環流和季風環流)具體要由所在緯度和東西海岸決定。
(2)下墊面:特別是地面物理性質,地勢高低,迎風坡和洋流的作用。(下墊面是通過改變大氣環流的性質影響降水的)
5、影響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位置、大氣、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
(1)位置:主要是海陸位置對降水的影響,通常大陸內部乾旱少雨。
(2)大氣:主要包括大氣環流、鋒面、氣旋(反氣旋)等因素對降水的影響。①大氣環流包括三圈環流和季風環流。三圈環流中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其中低壓帶控制地區降水較多,高壓相反;西風帶內西岸降水多於東岸,信風帶內東岸降水多於西岸。季風環流中,夏季風降水多於冬季風。②鋒面:冷、暖鋒、準靜止鋒過境時都易產生降水。③氣旋對應的是低壓,氣流上升多陰雨;反氣旋對應高壓,氣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會阻止水汽的進入。
(4)洋流:暖流流經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溼的作用;寒流流經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溼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狀況: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以及湖沼、水庫周圍,空氣的溼度較大,相對降水較多。
(6)人類活動:城市溼島效應是城市多上升氣流易成雲致雨;雨島效應是城市塵埃多,凝結核多,霧和低雲比效區多。
舉例:試析我國臺灣東北降雨特多的原因?答:東南季風或東北季風受地形阻擋,形成地形雨。
6、分析氣壓和風
(1)同一高度和緯度1)氣溫高低和溫差(季風的成因)
(2)空氣的垂直運動(有無大氣到達)
(3)不同緯度:由三圈環流決定,但差異大小受季節或溫差制約(同一半球冬季強於夏季),(4)不同同高度:海拔高氣壓低,海拔低氣壓高,(注意從氣壓中分析風向、風強)。
舉例:德國風力發電為何在冬季最好?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氣壓高嗎?北半球東非高原的東北信風冬季強還是夏季強?答:(1)冬季西風帶南移,風力強盛。(2)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壓低,四川盆地海拔低,氣壓高。(3)夏季。
7、分析氣候類型,特點及成因
判斷氣候類型:以緯度或溫度確定溫度帶;以經度或降水確定降水類型;從下墊面分析可能出現特殊情況。
分析氣候特點及成因:太陽輻射(緯度),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環流),地面狀況(海陸位置地形地勢洋流地面植被狀況地面反射率)人類活動因素.
舉例:馬達加斯加島東西兩側各是什麼氣候類型?成因?昆明氣候有何特點?答:馬達加斯加島東側地處熱帶,受東南信風影響,迎風坡降雨多,是熱帶雨林氣候。西側地處迎風坡降雨少,是熱帶草原氣候。
8、分析我國沙塵暴現象產生的原因?
我國典型地區:西北;華北地區
產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快行冷鋒天氣影響;氣候乾旱,降水少;春季大風日數多;地表植被稀少等.(2)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採;過度開墾.
治理措施: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控制載畜量;營造「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牧;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禁止採伐髮菜等
9、分析河流水文特徵:1、流量變化;2、水位變化;3、含沙量和結冰,凌汛等。
分析水系特徵是指起止點,分段,支流和水繫結構等。
舉例:海河的水文特徵和水系特徵?答:水文特徵:水量較大,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大,有結冰期。水系特徵:呈扇狀水系,下遊排水不暢,易洪澇。
分析河流流量大的原因:流域內降雨量水系特點;流域面積。河流流量除與氣候特別是降水量有關外,還與流域面積大小有關
10、分析河流的流量變化(先確定補給方式)
(1)降水多少和季節變化;(2)季節積雪和春季氣溫;(3)冰川和氣溫年變化;(4)、地下水,湖泊,沼澤等。
舉例:松花江流量變化有何特點?春汛為何由南向北推遲?答:(1)一年有春夏兩次汛期。(2)南方緯度低,春雪融化早,北方緯度高,春雪融化晚。
11、分析河流的凌汛條件:溫帶河流有結冰期,河流自較低緯向較高緯度流動的河段。
舉例:分析黃河產生凌汛的原因。答:黃河上遊,下遊河段地處溫帶冬季河流要結冰,由低緯向高緯流動河水,春季其上遊解凍下遊未解凍,易產生凌汛現象。
12、分析河流水能豐富的原因:1.河流落差大;2.水量大。舉例:三峽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河流航運價值大小分析:河流流量及季節變化;流速冰期含沙量。舉例:黃河航運價值小的原因:河流航運量分析:航運價值腹地經濟水平,人口疏密程度等。舉例:長江下遊航運價值大的原因:
13、分析洪澇災害的原因?
我國典型地區:東北;黃河、長江中下遊地區;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產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續時間長,降水集中(如長江流域的梅雨天氣);夏季風的強弱變化(副高強:南旱北澇;副高弱:南澇北旱);颱風的影響;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勢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樹枝狀水系);河道彎曲(荊江河段);厄爾尼若現象等。
(2)人為原因:濫砍濫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劇,河床抬升;圍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設(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樹造林,建設防護林體系;退耕還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彎取直,加固大堤;開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區;建立洪水預報預警系統等。
14、分析有關地形地貌
地形成因分析:運用地質作用(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風、海浪、冰川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等)與板塊運動(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及板塊的碰撞或張裂)來解釋判讀分析與地形有關的地理知識。
要點:1、是否在板塊生長或是消亡邊界;2、內力作用是否形成褶皺和斷層;3、在哪個地理背景,主要是何種外力
舉例: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怎麼樣形成的?答:板塊擠壓隆起抬升,地勢高;雅魯藏布江深刻侵蝕下切。
15、分析有關地質災害
(1)板塊(火山、地震、變質)或地質是否破碎(2)坡度(3)降雨(4)人為因素
舉例:橫斷山區有哪些地質災害?成因是什麼?答:滑坡,泥石流。地處我國一二級階梯過度地帶,坡度大,地質條件複雜,巖石破碎,夏季暴雨集中。
16、分析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嚴重原因?
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山區面積廣大,巖石破碎,風化嚴重;乾濕季分明、暴雨集中;地殼運動強烈、山體中斷層發育。(2)人為原因:對植被的破壞。
治理措施:恢復植被。
17、分析水能開發條件(築壩)
(1)水量、水能豐富程度(取決於流量和流速);(2)地形和地質條件;(3)市場距離(效能的發揮)。
舉例:紅水河水能開發的有利和不利條件是什麼?答:有利條件:水量大,落差大,距市場近。不利條件:地質複雜,生態脆弱。
18、有關漁場的形成
(1)洋流(寒暖流,上升流)(2)大陸架(3)河流入海口(4)溫帶海區
舉例:我國舟山漁場的成因是什麼?答:地處溫帶大陸架上,寒暖流交匯處。
三、區位類的答題分析
農業區位分析
1、分析有關農業區位因素:
自然區位:氣候(光、熱量、降水、災害氣象),地形,水源,土壤;社會經濟區位:市場,交通,政策,人口及素質,技術。
舉例:酒泉地區家業發展的有利和限制因素是什麼?答:陽光充足,溫差大;水資源缺乏。
2、灌溉農業區位分析
典型地區: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區位因素:熱量充足,溫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水資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風雪影響;土壤的鹽鹼化等。
3、商品穀物農業
典型地區:東北地區
分析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地形平坦開闊;耕地面積廣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會經濟因素: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國家政策扶持。
不足:熱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劇;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凍害的影響等。
4、我國水稻種植業
典型地區: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分析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
(2)社會經濟因素: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科技發達;國家政策扶持。
不足:人多地少;受颱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影響;酸雨危害。
5、畜牧業
典型地區:內蒙古草原(四大草場:內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分析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草場面積廣闊;沒有大型食肉動物;東部地區夏季降水多些,有利於牧草生長(降水從東向西遞減)。
(2)社會經濟因素:牧業生產經驗豐富;市場潛力廣闊;國家政策扶持等。
不足:氣候乾旱,降水少;草場退化;荒漠化加劇;冬季暴風雪、寒潮影響;鼠災、蝗災嚴重。
6、郊區農業
典型地區:上海市郊區農業
分析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會經濟因素:市場消費量大;交通方便;發展花卉、蔬菜等農作物單位面積的價值高,可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土地面積小,有利於集約化生產。
發展方向:綠色農業;觀光農業;生態旅遊。
工業區位分析
1、分析有關工業類問題
(1)、工業常見的區位因素:資源(原料和動力),市場,交通,勞動力,技術,政策,環境,偏好,慣性。
(2)、看環境和相對位置(固體廢棄物和噪聲不擾民,符合城市規劃和布局)。
舉例:印度東部形成重工業基地的原因和分布有何特點?答:東部礦產豐富,交通便利,科技雄厚。市場廣闊。接近資源產地。
傳統工業區的改造(參照德國魯爾區)
舉例:分析東北工業區形成的原因,特點和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應如何改造?答:歷史悠久,礦產豐富,交通便利,科技雄厚。市場廣闊。接近煤鐵資源產地。生產結構單一,出現衰落。調整產業結構,建設新興工業,加強技術改造,改善環境。
2、工業基地區位分析
原料(農產品加工、鋼鐵)、能源(有色金屬工業)、科技(尤其是技術密集型工業)、勞動力(數量、素質)、市場(腹地)、交通、農業經濟基礎(提供食品和原料)、環境(風向、河流)、資金、政策、自然因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例如:遼中南重工業基地區位分析:
(1)地理位置:瀕臨渤海、黃海;靠近俄羅斯、朝鮮、韓國;地理位置優越。
(2)自然因素: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遼河為水源。
(3)社會經濟因素: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農業資源支持;國家政策支持;國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許多礦產資源瀕臨枯竭,資源相對不足;水資源不足;科技發展水平不高;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市場經濟不發達,計劃經濟影響大;區內環境汙染大。
調整措施: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加強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科技,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積極引進外資;治理環境汙染。
城市區位分析
1、分析有關城市區位
(1)、自然區位:地形,氣候,河流,形狀;(2)、資源城,交通城,政治文化城,宗教城,旅遊城,軍事城,科技城。
舉例:環渤海城市群帶形成的原因?答:地形平坦,氣候溫暖溼潤,臨近海河,水源豐富;附近煤鐵石油鹽資源豐富,海陸空交通便利,政治文化中心,旅遊資源豐富,科技發達。
分析我國武漢市的城市區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於長江和漢江匯合處;中國大陸的中部。
自然因素: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處於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形平坦,長江、漢江匯合處,為城市提供豐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轉。
社會經濟因素:附近鐵礦、棉花資源;長江和漢江匯合處,京廣鐵路穿過,交通便利;科技發達;勞動力豐富,素質高;湖北省省會城市,華中地區最大的經濟、文化中心;現代工業、新興高科技產業(光谷)。(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棉紡織、光谷等)。
交通建設區位因素
1、交通建設的意義或區位因素(參照南昆鐵路和南昆線路)
(1)從網絡建設自身需要考慮(完網絡縮短運距,連接兩個地區等);(2)從促進當地或沿線的經濟發展考慮;(3)從政治需要考慮;(4)從自然因素是限制,能否克服考慮。
分析典型鐵路:京九鐵路;南昆鐵路;青藏鐵路;泛亞鐵路等區位因素。自然因素;經濟因素;政治因素;戰略因素;科技因素等。
鐵路區位因素:促進沿線經濟發展;促進區域間交流和聯繫(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線路長,經濟效益高;新修線路短,成本低;穩定客貨源(人口城市集中、工農業發達);自然條件好,施工難度低(地形平坦)
舉例:南昆鐵路建設的區位因素:經濟意義①有利於資源開發和物資輸出:南昆鐵路的修建解決了雲南磷礦和貴州煤炭的外運,促進了紅水河水能和廣西平果鋁礦的開發。
②有利於發揮鐵路對經濟輻射的作用:加快對外開放,使西南區形成「沿海、沿江、沿邊」的形勢,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③、有利於開發旅遊資源,帶動第三產業發展:開闢旅遊熱線,使西南豐富的旅遊資源得到開發(喀斯特地形,少數民族風情、世界文化遺產等),並能帶動該地區相關產業乃至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
分析南昆鐵路建設意義;政治意義①有利於鞏固民族團結②有利於加快西南區脫貧速度:③有利於社會穩定;
戰略意義①有利於加快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南昆線的建設使西南區具有「三沿」的區位優勢,南連北海、湛江、欽州和防城港等港口,東西有國際鐵路、公路通往滇桂兩省眾多的過境口岸,有利於發展對外貿易和邊境貿易,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分工,促進國際區域經濟合作。②有利於鞏固國防。
分析港口的區位因素
從水域條件(航行條件)、陸域條件(築港條件,腹地)、城市依託考慮
舉例:分析上海港建設區位條件因素。
答:從水域條件(航行條件)長江入海口既是既是河港又是海港,陸域條件(築港條件,腹地)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勢平坦,黃浦江深入陸地,為築港提供廣闊空間,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經濟腹地廣闊,以上海城市依託。
附:答題技巧
一、選擇題的答題規範和技巧
1.審題幹,找出題幹中的關鍵詞;看清題幹表述;
2.審圖和資料,審題幹和圖的結合,找出解題的有效信息;
3.在解連鎖題時,往往第一題的解題最關鍵,若解答錯誤可能會影響到後續問題。相反,若在解答後續問題時感到無從下手時,則需反思第一步的選擇是否有誤。
二、簡答題答題步驟和要求
1.認真審題審圖
認真審題審圖可防止答偏題,審文字題時要特別注意條件、中心詞、關鍵的修飾語。審圖時要注意看清圖中所有信息,因為圖中有可能就隱藏了應答出的知識點。
2.全面思考要回答的問題
地理事物或現象無論其成因或是影響、對策都多個方面的因素起作用,認真思考答題的各個方面,分出主次,並切記一定要將最重要的知識點寫在最前面,抓住關鍵詞,是答好簡答題的保障。
如題中要求分析原因的,就既要考慮自然原因,又要考慮人為原因;如題中要求分析對策的,則要對症下藥。如要求對條件進行評價的,則注意既要講有利條件,也要講不利條件。
3.答題用地理專業術語且條理清楚、重點突出、簡潔明了、字跡工整。
要回答好中考地理簡答題,除了遵循以上答題規範外,根據目前中考試卷的評分標準,還應遵循以下技巧:
一是防止漏答,答題儘量少而精,但如果沒有把握,可以適當多答;
二是要掌握詳細和模糊的技巧;
三是要條理清楚。千萬不要自始至終只有一個段落,必須分條分段,一個知識點一條。
中考生地想考高分
全國學霸們都在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