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概念股集體暴漲!11月12日美股開盤後,蔚來、小鵬、理想汽車高開高走,截至收盤小鵬大漲33%、理想大漲27%、蔚來大漲12%。
全球資本熱捧中國新能源汽車概念股,源於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巨大潛力。這其中,恆大,再一次讓傳統汽車行業大跌眼鏡。
無論是兩年多以前,恆大第一次宣布進軍造車;還是後來與法拉第未來的糾葛,恆大的造車理想一直飽受行業內質疑。甚至於,三個月前那場一字排開亮相6款新車的發布會,也沒有打消對於恆大造車的懷疑。
坦白地說,我也曾經是其中一員。我曾經質疑恆大在陌生的造車行業投入巨資,其目的是否並不單純;也曾經對恆大一擲千金,以9.3億美元收購國能汽車NEVS 51%股權、以NEVS的名義出資1.5億美元與超跑廠商科尼賽克成立合資公司、以10.6億收購電池企業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58.07%的股權、全資收購英國輪轂電機企業protean……等一系列操作,表達過恆大是否有能力真正整合資源的擔憂。
但當恆大汽車上海、廣州生產基地全面啟動試生產調試的消息傳來,我不得不佩服恆大強大的執行力。從「六車齊發」,到車標、命名體系的公布,再到基地試生產,恆大隻用了三個月。這在汽車行業中是前所未有的速度紀錄。
在恆大公開的視頻中,猶如科技大片般震撼的機器人造車場面刷新了人們對智能工廠的想像——在寬敞明亮的車間裡,巨型機械臂圍繞著一個個車架,精確地執行點焊、鉚接、滾邊等任務;手握3D噴槍的機器人不留死角地完成噴漆、塗膠等任務……
雖然生產調試距離正式量產還有一段距離,但可以預見的是,恆大精心打造的恆馳汽車量產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
在恆大之前,特斯拉曾經是紀錄的保持者。然而從上海超級工廠奠基,到車輛下線,也用了兩年多時間。而恆大的廣州南沙生產基地,去年6月才剛剛奠基,距今才不過17個月。而且,這其中還經歷了新冠病毒的巨大影響。恆大能夠在如此複雜的情況下實現如此快速的進展,堪稱又一次奇蹟。
據悉,恆大兩大基地均按照工業4.0標準建設,配備一支由2545名機器人組成的「造車天團」,擁有世界最先進的裝備、世界最先進的工藝,實現世界最先進的智能製造,全面達產後能做到每分鐘生產1輛車。
四大車間均擁有世界最先進「黑科技」,以車身車間為例,通過德國庫卡和日本發那科的頂級智能技術,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工作,是世界最先進的高端智能「黑燈工廠」。
從曝光的視頻來看,在恆大汽車基地的現代化車間裡,自動化程度確實非常高。整個生產工序全部由對應的機械臂和智慧機器人完成。各生產線上的智慧機器人猶如熟練的技術工人般協同工作,再一次刷新了人們對智能工廠的認識。
正是得益於世界頂級的智能製造,恆大基地全面達產後可達「1分鐘生產1輛車」的超高效率。而這樣的智能基地,恆大未來將在全球打造多個,到2025年規劃首期總產能100萬輛/年,2035年總產能達到500萬輛/年。
通過世界最先進智能製造,恆大不僅能在確保產品品質的同時大幅提高生產率、合格率,且規模化生產能明顯降低管理、銷售費用,大幅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提升恆馳的國際競爭力。
恆大不等於奇蹟,但不得不承認,恆大確實善於創造奇蹟。
很長時間以來,奔馳、寶馬、大眾都是全球汽車行業的標杆,而它們同時發布新能源汽車的最高紀錄也不過3款;即使是專注於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特斯拉,成立17年至今僅推出4款車。而恆大的新能源「六兄弟」已經接近量產。
曾經,我們以為BBA像中國足球領域的萬達一樣不可撼動,但如今看來,恆大已經確實向這些汽車行業內的百年巨頭髮起了挑戰!
汽車行業曾經有不少固有觀念,比如說認為造車需要積澱,沒有十幾年、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積累,是不能造好車的。然而,當特斯拉珠玉在前,恆大發揚光大之後,「造車」似乎並不需要那樣有些「玄學」的積澱。
這是一個社會分工高度發展的時代,也是人類造車科技高度進步的時代,最先進的衝壓工具機、最先進的焊裝機器人、最先進的總裝生產線,都是用錢就可以買到的,諸如ADAS、底盤調校、NVH等細節,也完全可以通過一流的供應商和解決方案「搞定」。
下定決心的恆大,通過整合全球最頂級的資源,以最快的速度,即將打造出最好的產品。面對全新時代,汽車行業的規律,已經被恆大所打破。
所謂「200億」的造車門檻,對恆大來說只是半年的利潤。在資金和規模上有著「量級」優勢的恆大,自然能夠以碾壓的方式,開拓出一條所有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都沒有走過的造車之路。
如今,恆大在3.0底盤架構、整車研發製造、動力總成、動力電池等方面,迅速擁有了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並且與博世、麥格納等一流供應商,建立起世界頂級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系。
此次啟動試生產調試,不僅意味著恆馳距離量產又進一步,同時也意味著消費者距離真正開上恆大所打造出的新能源汽車,已經為時不遠。如今再回看恆大在過去兩年誇下的「海口」,汽車行業內的人們才紛紛意識到:恆大其實說的是「老實話」,而這一套全新的汽車製造模式,或許將「革」掉不少品牌的「命」。
現在的試生產只是「集結號」。按照恆大速度,一幅更寬闊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如今,我們已經絲毫不懷疑恆馳車型將在明年如期上市,而要打動消費者買單,恆大或許還在規劃更多讓我們跌破眼鏡的營銷大招……
說不定,現在就連特斯拉也有點「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