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化合物可將近紅外光線轉變成為可見光線

2021-01-12 環球網

據科學新聞網站報導,目前,德國一支科學家小組最新研製一種化合物,能夠將紅外光線轉變成為可見光線。德國馬爾堡大學尼爾斯-威爾海姆-羅塞曼(Nils Wilhelm Rosemann)負責這項研究,他設計了錫和硫磺化合物,具有類似鑽石的結構,然後噴塗有機配體。

羅塞曼博士和同事指出,這種化合物是一種細小的非晶態粉末,它們不揮發,具有氣體穩定性,在300攝氏度高溫下仍保持熱穩定性。該化合物內核是無機納米晶體結構,其表面是有機配體塗層。

當雷射儀釋放近紅外光線照射在這種化合物上,化合物的特殊結構將通過非線性交互過程,改變光線波長,形成人類肉眼可見波長範圍的光線。研究人員指出,該光譜可見部分類似於高溫鎢滷素燈的顏色。

轉換後釋放的光線具有較強的方向性,可適用於較高空間解析度的顯微鏡,或者應用於高流通量的投影系統。目前,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學》雜誌上。(悠悠/編譯)

相關焦點

  • 超黑變色材料可將光線變成任何顏色—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它是地球上最黑的物質之一,卻能將光轉變成你想要的任何顏色。
  • 科學網—美科學家研製超黑材料 可吸收99%光線
    北京時間11月14日消息,近期,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們成功研製出一種特種材料,它能實現對紫外、可見光、紅外線以及遠紅外波段光線超過99%的吸收率。這項技術的出現有望開啟太空探索的新疆界。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的一個工程師小組在近日舉行的SPIE光學與光子學會議上做了相關報告。這是該行業內最大的跨學科技術會議。
  • 光線傳感器工作原理_光線傳感器的作用
    光線傳感器工作原理   光線傳感器其實是根據光電效應的原理起作用的。所謂光電效應,就是指某些特殊的物質在吸收了光線後能夠將光能轉換為電能的現象,光電效應可以分為外光電效應和內光電效應兩種。外光電效應指的是在光線照射下,電子能夠從物質的內部向外發射而產生電力作用,光電管、光電倍增管都是基於外光電效應製成的原件。相應地,內光電效應則是發生在物質的內部,當光線照射到物質上時,使其內部的 電阻 率發生改變,從而產生了電動勢。
  • 新玻璃薄膜可反射各種波長光線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成功開發出可反射各種波長光線的玻璃薄膜,使普通透明玻璃能夠呈現包括紫外光、紅外光以及可見光在內的各種斑斕顏色。
  • 研究闡明近紅外光線照射加速傷口癒合機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由德國烏爾姆大學Andrei Sommer領導的團隊發現,用紅光照射培養皿中的皮膚或細胞可提供即時的能量支持
  • 新型內窺鏡可同時提供三維可見光和近紅外圖像
    在The Optical Society(OSA)雜誌《Optics Express》上,來自中國科學院的Chenyoung Shi及其同事描述並演示了新型多模態內窺鏡。可以同時獲取三維可見光和近紅外螢光圖像。它的光學設計結合了人類視覺的高解析度3-D成像和螳螂蝦同時檢測多種波長光的能力。目前只是一個概念性的演示,但在不久的將來有望替代現有的內窺鏡。
  • 酷圖集合:NASA用紅外光線觀測揭秘著名哈勃拍攝星雲「創生之柱」
    在紅外線中看到哈勃望遠鏡標誌性的「創造之柱」視圖鷹狀星雲中創生之柱的全新紅外光線觀測(圖片來源:NASA, ESA/Hubble and the Hubble Heritage Team)科學家們再次審視了由哈勃望遠鏡所拍攝的最具代表性的圖像之一——創生之柱
  • 新型超穎材料應用前景廣闊:可吸收光線能量產生振蕩
    (圖片來源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雅各布斯工程學院)引言最近,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使用光線改變自身機械性質的設備。它使用等離子力學材料,通過耦合光學和機械共振的獨特機制,從光線中吸收能量產生持續振蕩。研究人員稱,該設備可以作為一種新型頻率設備,保持GPS,計算機,手錶和其他設備的時間精準性。這種基於新材料的平臺,還存在其他潛在應用,包括高精度傳感器和量子換能器。研究發表在10月10日的《自然光電》雜誌上。研究人員將吸收光線的微小納米天線集成到納米機械振蕩器中,從而構成了這種超穎材料設備。
  • 光線追蹤是什麼_光線追蹤遊戲_光線追蹤是什麼技術-太平洋電腦網
    光線追蹤會假設顯示器內的世界是一個真實的三維世界,確定光源後它會追蹤光源發出的光線,經過無數次折射與反射後計算並決定哪些光線會進入屏幕前的你的眼睛裡,而這個過程也是現實世界中我們看到物體的原理,因此光線追蹤確實能讓渲染效果更為貼近現實世界。
  • 光線感應器原理_光線感應器有什麼用
    光線感應器也叫做亮度感應器,英文名稱為Light-Sensor,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光線的變化來傳遞電子信號的一種電子設備。,來調節設備的亮度,這樣既可以省電,還可以保護眼睛不受光線的影響。
  • 新材料將紅外雷射轉換成可見光
    而之前報導的材料,基本都是向隨機方向散射光線。甚至可以這樣說,這種材料只是改變了紅外雷射的波長但沒有改變其方向,射出的是「類似雷射」的可見光(A highly efficient directional molecular white-light emitter driven by a continuous-wave laser diode.
  • 工程師研發超薄輕量隱形板:可藏匿亦可偽造紅外熱信號
    通過雷達、可見光或紅外光線,可以搜尋到一些隱藏在暗處的物體。 而為了隔絕熱信號,通常需要厚重的超材料。好消息是,來自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工程師,剛剛研製出了同時擁有超薄和輕量特性的新材料。 在用這種「隱形板」遮擋之後,物體的紅外熱信號會被很好地阻擋。
  • MEMS與超透鏡相結合,在傳感器中操控光線
    前不久,筆者剛介紹過美國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科研人員開發的大面積自適應超透鏡(metalens),它有望成為未來的「人造眼」。 例如,美國杜克大學科研人員就結合這兩項技術,設計出了首個具有紅外線發射特性的超穎材料裝置,它不僅能夠顯示出迅速變化的紅外線圖案,還可用於廢熱利用。此外,這種可重構的超穎材料還有望應用於動態紅外線光學隱身鬥篷,以及紅外線範圍內的負折射率介質。
  • 光線追蹤的相干性聚集:硬體光線追蹤的優勢
    製造現代高性能半導體器件以及試圖加速當前可編程光柵化技術所面臨的問題揭示了GPU硬體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3/411188.htm例如在現代GPU中SIMD處理和固定功能紋理單元是必不可少的,以至於不使用它們來設計的GPU方案幾乎肯定意味著在研究之外不具有商業上的可行性和實用性。
  • 近紅外線的魔法,用光線可以使皮膚美容和減肥?
    其中有許多應用近紅外技術的產品,那LED產品實際上是否具有美容效果,是什麼原理能達到效果呢?LED產品的效果和原理引起了消費者的關注。為什麼採用『光線』?論文表明不使用藥物,只釋放低強度的紅外以及近紅外光來緩解疼痛、減少皺紋、減輕痴呆症、改善視力、治癒傷口並增加發量。並且已經進行了許多臨床試驗來證明使用紅外和近紅外LED燈的醫療設備的有效性,發表了許多論文。什麼是近紅外線?太陽光譜中,紅光的外側必定存在看不見的光線,這就是紅外線。
  • 利用光線追蹤對光線與設計及交互進行建模
    想了解光線追蹤,你可以環顧四周,找到被光線照亮的物體,沿著到達視點的光線反方向進行追蹤,就是光線追蹤。該技術速度快,且效果足夠好,儘管它仍然無法達到光線追蹤所能達到的水平。 藉助光柵化技術,可通過虛擬三角形或多邊形網格來創建物體 3D 模型。在這種虛擬網格中,每個三角形的頂點與大小及形狀不同的其他三角形的頂點相交。每個頂點關聯著大量信息,包括其在空間中的位置以及有關顏色、紋理及其「法線」(normal)信息,這些信息可用於確定物體表面的朝向。
  • 美國研製出可增強光線負折射率超材料
    本報訊 (劉文)近日,美國研究人員研製出了一種可增強光線的負折射率超材料,從而掃除了超材料在光學技術領域大展拳腳的根本障礙。新研究預示著,研究人員能據此研發出功能超強的顯微鏡、計算機甚至隱形鬥篷。   超材料是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的人工複合結構或複合材料。
  • 新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用室內照明光線為物聯網設備供電
    導讀據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它可以採集來自室內燈具的光線。物聯網(IoT)使得物體之間可相互通信和感知,因此一度被譽為繼計算機、網際網路之後的「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據估計,到2025年,約750億個物聯網設備將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物聯網設備大部分位於室內,要廣泛安裝這些設備,就需要設備變得「自主」。也就是說,它們不再需要電池或者電線連接電源來維持運行。
  • 特殊光學設備可令隱形衣周圍光線變緩
    研究人員在所謂「隱形衣」上增加了一種光學設備,這種光學設備不僅僅本身可以實現隱形,而且還能夠令光線減速。 據介紹,這種光學設備被稱為「隱形球」,它可以令所有接近隱形衣的光線變緩。這就意味著,被隱形物體周圍的光線不一定要被加速。通常,有限隱形的隱形衣必須要讓周圍的光線加速才能夠實現在可見光譜的特定區域內隱形。
  • 美國利用超材料設計法讓LED光線像雷射 可實現更高效汽車照明
    Schuller表示:「我們展示的是一種新型光子結構,不僅能夠提取到更多光子,還能夠將光子引向理想的地方。」他還解釋表示,不使用通常用於控制LED發出的光的外部封裝組件就改進了此種性能。LED中的光線是半導體材料被激發時產生的,當沿半導體晶格運動的帶負電荷的電子遇到帶正電荷的空穴(沒有電子),並轉變為能量較低的狀態時,在此過程中會釋放一個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