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光學驅動的機械振蕩器,使用等離子力學材料。
(圖片來源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雅各布斯工程學院)
引言
最近,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使用光線改變自身機械性質的設備。它使用等離子力學材料,通過耦合光學和機械共振的獨特機制,從光線中吸收能量產生持續振蕩。
研究簡介
這項研究展示了一種基於新材料的方案,開發了一種光學驅動的機械振蕩器。研究人員稱,該設備可以作為一種新型頻率設備,保持GPS,計算機,手錶和其他設備的時間精準性。這種基於新材料的平臺,還存在其他潛在應用,包括高精度傳感器和量子換能器。研究發表在10月10日的《自然光電》雜誌上。
研究人員將
吸收光線的微小納米天線集成到納米機械振蕩器中,從而構成了這種超穎材料設備。研究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納米工程和電氣工程專業的教授,Ertugrul Cubukcu 領導。這項研究在 Cubukcu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做教員時就開始了,並且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雅各布斯工程學院後繼續開展。它顯示光和物質交互,可應用於新型納米設備。超穎材料簡介
超穎材料,是一種人工材料,可以展示在自然中尚未發現的特異屬性。例如,超穎材料可以操縱光線、聲音和熱量的波 , 而完成傳統材料則無法完成的功能。
超穎材料,被普遍認為是「有損的」,因為它們的金屬成分吸收光線十分有效。「超穎材料的有損特徵,在光電應用和通信系統中是一種麻煩因素,在那裡你必須傳輸許多能量。我們展示了一種超穎材料方案,利用了這種有損特性。」Cubukcu 說。
設備的結構
這項研究涉及的設備,類似於一個超級電容,尺寸差不多是它的四分之一,由兩個500微米乘500微米的方盤構成。頂部的盤是雙分子金/氮化矽膜,含有一列十字形的狹縫(納米天線 ) 蝕刻在金層中。頂部的盤是金屬反光片,由三微米寬的空氣間隔與雙分子金/氮化矽薄膜分開。
當光線照射到設備上的時候,納米天線吸收所有來自光線的入射輻射,並且將光線能量轉化成熱量。因為在加熱的時候金比氮化矽的膨脹程度更高,所以作為響應,雙分子金/氮化矽膜發生彎曲。雙分子膜的彎曲,改變了隔離金屬反射片的空氣間隔寬度。這個空間變化,讓雙分子膜吸收更少的光線,導致雙分子膜返回原始位置。雙分子膜可以再次吸收所有的入射光線,並且往復循環以上過程。
設備的優勢
設備依賴於獨特的混合光學共振, 被稱為「Fano共振」,它展現了超穎材料的兩種獨特光學共振之間的耦合。通過應用電壓,可對這種光學共振「任意」調諧。
研究人員同時也指出,因為表面等離子體可以有效地吸收光線,它能在普通的光線共振下運行。這意味著它可以對於例如類似LED的光源做出反應,而不需要強大雷射能量。
Cubukcu 實驗室之前的畢業生,研究的第一作者 Hai Zhu 認為:
「我們能夠使用等離子體超穎材料,設計和製造這種設備,利用光線放大或者抑制微觀機械運動,比其他具有這種效果的設備更加有效。甚至,非雷射光源都可以在這種設備上有效。」
Cubukcu 的博士後研究員 Fei Yi 認為:
「光學超穎材料,在晶片級集成了光線聚焦、光譜選擇性、偏振控制等功能,這些功能一般都在傳統的光學組件例如鏡頭、光學過濾器、偏振器上實現。我們實現了特殊超穎材料方案,通過電磁頻譜拓展這些效果。」
參考資料
【1】http://phys.org/news/2016-10-metamaterial-motion.html
【2】Hai Zhu,Fei Yi, Ertugrul Cubukcu. Plasmonic metamaterial absorber for broadband manipulation of mechanical resonances, Nature Photonics, nature.com/articles/doi:10.1038/nphoton.2016.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