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新智駕按:3 月 19 日,位於美國西雅圖的雷射雷達新創公司 Lumotive(2018 年才正式成立)公布了新的雷射雷達技術,他們將這一技術描述為「液晶超穎表面」(LCM),其核心是超穎材料。憑藉這項技術,Lumotive 有希望從競爭激烈的雷射雷達行業脫穎而出。
在 ADAS 和自動駕駛系統的傳感器「武器庫」中,雷射雷達毫無疑問是真正自帶流量的產品。過去幾年裡,全球誕生了六七十家雷射雷達新創公司,它們獲得風投的融資超過 8 億美元。
不過,光鮮的外表之下,雷射雷達行業又面臨著非常尷尬的現實,這項技術過於碎片化,而且整個市場還徘徊在起步階段。
Lumotive 敢於來這一市場分蛋糕是因為,Lumotive 相信藉助超穎材料公司就能在雷射雷達行業實現彎道超車。
在接受外媒 EE Times 採訪時,Lumotive 創始人兼 CEO Bill Colleran 稱超穎材料是公司的定海神針,有了它,固態雷射雷達才得以真正落地。得益於超穎材料能彎曲光線的特性,LCM 能直接導引雷射向不同方向發射,傳統機械雷射雷達必須不停旋轉的工作方式被徹底拋棄。
當然,Lumotive 並非第一個讓雷射雷達脫離傳統機械掃描結構的廠商,MEMS 反射鏡或光學相控陣技術都在助推固態雷射雷達快速發展,
作為 Lumotive 的競爭對手,採用這些技術的廠商也宣稱自家產品用了更少的零部件或實現了「無機械部件」。
不過,Colleran 還是強調「我們不一樣」,因為 Lumotive 的半導體晶片擁有更大的光學孔徑(25 x 25 mm)。這樣一來,雷射雷達的探測距離就能遠上不少,就像裝上瞭望遠鏡。再加上 120 度的視場和超快的隨機存取及光束控制,Lumotive 的系統性能就得到了加成。
除了成本和性能優勢,Lumotive 的 LCM 雷射雷達還能整合進小型系統中,因此非常適合工業甚至消費級產品。
法國 Yole 公司分析師 Debray 稱 Lumotive 的技術原創度相當高,而且非常有趣。不過,由於這家公司還沒拿出原型產品,因此一切還都是剛剛開始而已。
那麼,這麼牛的產品什麼時候開賣呢?
Lumotive CEO 稱今年第三季度就能拿出樣品。至於達到車規級別的時間點,Colleran 稱要等兩年以後了。雖然動作有點慢,但 Colleran 還是信心滿滿,因為這類雷射雷達不用吊死在汽車這一棵樹上,還可以應用在機器人、無人機和工業應用等場景。除此之外,Lumotive 的產品可能還會出現在售後市場(無需達到車規級別)。
顯然,Lumotive 玩的是放長線釣大魚,它想用最低的成本吃進最大的市場份額。
在 Debray 看來,現在的雷射雷達市場投資活動已經顯示出過熱的跡象,未來會按階段進化:
第一階段就是過去幾年,傳統機械雷射雷達廠商搭臺唱戲;
第二階段今年正式啟動,MEMS 唱主角,新一代 LiDAR 產品的體積和價格都會有所下降;
至於光學相控陣雷射雷達,Flash 雷射雷達和 Lumotive 這樣的 LCM 雷射雷達,則是第三階段的明星。
什麼是超穎材料?
要把 Lumotive 的故事說清楚,就不能不提超穎材料。
所謂的超穎材料其實就是「人工合成材料,具有許多自然材料不具備的特性」,而它的強大之處在於可控性。在這裡,超穎材料並不特指哪種物質,它其實是一種「設計方法」,目的是找到控制光線運動的新方法。
杜克大學物理學教授 David Smith 指出,超穎材料並非什麼新概念,Kymeta 公司在平面天線技術中就已經實現了超穎材料的商業應用。
在這裡,Kymeta 公司就利用了超穎材料的「特殊架構」,讓天線在沒有移相器、相關放大器和其它表面零部件的情況下靠電來移動,而省下的移相器和放大器可都是成本,別忘了它們功耗還不小,還需要相關冷卻設備支持。
應用了超穎材料的設計原則後,Kymeta 就能在平面天線中大幅增加天線單元密度,這樣一來傳統的相控陣天線瞬間就過時了。此外,這樣的設計還能通過激活或關閉天線單元輕鬆控制相位和振幅。
據悉,Lumotive 的雷射雷達也用上了 Kymeta 天線的超穎材料架構。兩者之間的不同在於 Lumotive 第一次用上了專為光學系統開發的動態超穎材料,這是技術上的巨大突破。
Lumotive 用超穎表面控制電磁波確實創新滿滿。「不過在光學系統上應用超穎材料還是有兩個函待解決的問題。」Smith 說道。首先,光學領域的競爭可要激烈多了,研發中的光學相控陣雷射雷達就是攔路虎之一。「好在光學相控陣雷射雷達也有自己的軟肋——密度和發熱問題,」他解釋。「這就給超穎表面留了機會。」
第二大問題就是如何將這項技術推向市場。
眼下,有關超穎材料的智慧財產權有很多都掌握在創造科學基金(ISF)中,而 ISF 旗下也有自己的新創公司和孵化器,它們是商業化該技術的主力軍。Lumotive 也是從 ISF 孵化器走出來的,因此它手上有許多超穎材料架構的獨家許可。
在哪造 LCM 晶片?
對於未來雷射雷達產品的製造,Lumotive 還是很有信心的,因為它用的是半導體製造工藝,製造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就拿 Keymeta 來說,它找了夏普幫忙。那麼 Lumotive 會找誰幫忙呢?
Colleran 表示:「過去一年半時間裡,我們用到了兩家鑄造廠」,而其中一家未來會成為主要供貨商。不過,現在他還不願透露合夥夥伴到底姓甚名誰。
Lumotive 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嗎?
眼下,主流的雷射雷達產品依然是機械結構設計。本月,Waymo 就宣布開賣自家雷射雷達,不過買家在自動駕駛領域不能和 Waymo 有競爭關係。雖然體積上比現有雷射雷達小了不少,但其基礎技術依然是機械式的。
福特旗下的 Argo AI 用的也是自家雷射雷達,它由 Princeton Lightwave(2017 年被 Argo AI 併購)打造,採用「蓋革模式 雷射雷達技術」(屬於 Flash 雷射雷達),能實時探測並處理數碼光子。
也就是說,除了雷射雷達市場上的老面孔,許多自動駕駛巨頭都有了自己的雷射雷達技術。那麼,Lumotive 這樣的新創公司該如何破局?
Colleran 倒是有自己的主意。
「首先,這是個好消息。巨頭們自研雷射雷達也說明市場供應確實無法滿足它們的需要。」當然,壞消息是,有了自己的技術,恐怕它們未來就當不成 Lumotive 的客戶。
所以,對許多雷射雷達新創公司來說,想活下來就必須與一級供應商打成一片。它們必須成為供應鏈上的一環,與一級供應商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
好在,機會多得是,因為 2018-2024 年間 ADAS 與自動駕駛系統對雷射雷達的需求可能分別會達到 7.21 億和 63 億美元。
眼下,Lumotive 還不願透露自己的種子輪融資,但消息顯示比爾蓋茨是這家公司的股東。不過 Colleran 表示,今年年末 Lumotive 的 A 輪融資可能就會敲定。
雷鋒網註:如想獲得峰會限時免費門票,掃描上方圖片二維碼報名,審核通過後即可獲取雷鋒網新智駕2019 AI+智能汽車創新峰會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