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製「超穎表面膜」,讓各種雷達變「瞎子」,成果劃時代!

2020-11-26 網易新聞

2019-07-23 14:29:18 來源: 諍聞軍事

舉報

  

  作者:三體星環城主

  據香港《南華早報》7月19日報導稱,中國科學家在隱形材料技術方面又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他們聲稱這些技術可以使戰鬥機和其他武器變得更輕,製造成本更低,更「隱形」而不容易被雷達發現。

  

  據中國科學院網站發布的一份聲明顯示,中國科學院成都光電技術研究所的羅先剛教授和同事們表示,他們已經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數學模型,能精確描述電磁波撞擊刻有微觀圖案的金屬時的行為。正是在材料製造方面的新數學模型的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被稱為「超穎表面」的膜,它可以吸收迄今報導的最寬光譜的雷達波。

  目前,各國隱形飛機主要依靠特殊的氣動外形幾何形狀,來偏轉雷達信號,但這些設計會影響戰機的空氣動力學性能。為了保證一定空氣動力學性能,隱身戰機還使用雷達吸收塗料,這種塗料的密度很高,但只能對有限的頻譜起作用。

  

  在一次測試中,使用「超穎表面膜」新技術的材料將0.3到40千兆赫的頻率範圍內反射雷達信號(以分貝測量)的強度在削減了10-30dB。上海復旦大學的一位沒有參與這項工作的隱形技術專家表示,使用這項新技術的戰鬥機或軍艦可以欺騙今天正在使用的所有軍用雷達系統。「這個隱身效果好的令人難以置信,」這位匿名專家說,「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有誰能接近這種性能。目前能在有效範圍4到18 GHz之間吸收雷達波的材料,就已經是非常好的了。」

  信號頻率越低,雷達的探測範圍就越長。但是只有通過高頻無線電波才能獲得關於運動目標的詳細信息。軍方通常使用工作在不同頻率的雷達的組合來建立防線。例如中等防空系統像北約的預警雷達,在0.3到1 GHz的頻率範圍內工作。而美國2017年在韓國部署時引起爭議的薩德系統雷達,工作頻率在10 GHz左右。一些機場使用運行在20 GHz或以上的短波高頻雷達來監視地面上的車輛和飛機的運動。

  

  但如果戰機應用這種「超穎表面膜」新技術,即便是20 GHz或以上的短波高頻雷達,已無法發現對手,除非戰機直接飛越頭頂。這位復旦研究員表示:「中國在軍事硬體上已經應用了超表面技術的材料,不過具體的材料是什麼,在哪一種裝備上使用很大程度上仍是機密。」

  

  記者無法聯繫到羅先剛教授和同事對此事發表評論。但根據研究院的聲明,和該團隊今年早些時候在「高級科學」(Advanced 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超穎表面膜」新隱身材料的技術突破,是基於他們幾年前的一項發現。當時他們發現無線電波在極其狹窄的金屬空間中的傳播模式,類似於懸鏈線曲線,即由兩個固定點在自己的重量下懸掛的鏈條的形狀。

  受到懸鏈線電磁學的啟發,該團隊開發了一個數學模型,並設計了適用於幾乎所有電磁波反射的波浪操縱的「超穎表面膜」。能夠用於隱形飛行器的吸波材料。南京大學研究元材料的物理學教授朱光寧表示,懸鏈線模型是一個「新穎的想法」。

  

  「光電子研究所在這方面進行了長期的研究,為他們的發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做得很好,」朱教授說,「科學家們正在探索金屬材料的新特性,其中一些已經在現實中得到了應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新型超穎材料:帶來無需半導體的微電子設備
    掃描式電子顯微照片 :無需半導體的微電子設備(左上),黃金超穎表面(右上和下面)。
  • 科學家研發超穎材料設備 全息技術從科幻走向現實
    它由美國盧卡斯電影公司拍攝,以太空科幻為題材的電影系列,描繪了在遙遠的太空中,各種英雄人物的冒險經歷。這部電影包括「正傳三部曲」:1977年 星球大戰-曙光乍現 ;1980年 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 ;1983年 星球大戰-絕地大反攻,還有「前傳三部曲」、「後傳三部曲」,以及相關的電視劇、動畫片和小說。
  • 超穎材料助VR、AR價格更親民
    作者:DIGITIMES謝明珊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逐漸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只可惜成本向來極為高昂,所幸韓國研究團隊最近研發出全新超穎材料(Metamaterial)和列印技術,可望催生價格更親民的VR/AR技術。
  • 新型紅外線發射器:由超穎材料製成,可利用廢熱!
    導讀美國杜克大學科研人員首次設計出由「超穎材料」製成的MEMS「紅外線發射裝置」,它不僅能夠顯示出迅速變化的紅外線圖案,而且還可以用於廢熱利用。另外,這種可重構的超穎材料,還將有望應用於動態紅外線「光學隱身鬥篷」,或者紅外線範圍內的「負折射率介質」。
  • 中科院專家研製出快速去除飲用水重金屬的新材料
    (原標題:中科院專家研製出快速去除飲用水重金屬的新材料)
  • 雷射雷達新軍 Lumotive 玩上了超穎材料
    」(LCM),其核心是超穎材料。Lumotive 敢於來這一市場分蛋糕是因為,Lumotive 相信藉助超穎材料公司就能在雷射雷達行業實現彎道超車。所謂的超穎材料其實就是「人工合成材料,具有許多自然材料不具備的特性」,而它的強大之處在於可控性。在這裡,超穎材料並不特指哪種物質,它其實是一種「設計方法」,目的是找到控制光線運動的新方法。杜克大學物理學教授 David Smith 指出,超穎材料並非什麼新概念,Kymeta 公司在平面天線技術中就已經實現了超穎材料的商業應用。
  • 新型超穎材料應用前景廣闊:可吸收光線能量產生振蕩
    研究人員將吸收光線的微小納米天線集成到納米機械振蕩器中,從而構成了這種超穎材料設備。研究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納米工程和電氣工程專業的教授,Ertugrul Cubukcu 領導。這項研究在 Cubukcu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做教員時就開始了,並且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雅各布斯工程學院後繼續開展。它顯示光和物質交互,可應用於新型納米設備。
  • 日產展示聲學超穎材料:讓EV變得更加安靜
    當地時間周二,日產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上發布了其最新研發的聲學超穎材料。這種材料跟與傳統隔音材料的不同之於它使用了兩層輕質塑料,在它們之間則用了蜂窩狀斜格結構。這種結構主要能夠利用空氣來捕捉相對低頻振動(500Hz到1200 hz),而道路的噪音就在這個範圍內。
  • 為什麼人們總說瞎子算命?瞎子算命可靠嗎?你找過瞎子算過命嗎?
    ,但親身經歷的機會可能並不是太多,這樣我們就禁不住要問:瞎子算命真的有那麼準嗎?(1)瞎子賴以算命的理論是否正確 我們在上一節中已經指出,瞎子算命的理論不是別的,就是批八字的理論,不管是哪裡的瞎子,他們所運用的算命方法都是批八字的方法,又稱「子平方法」。他們所採用的操作過程絕大部分來源於《淵海子平》一書,所以世人常將算命術稱為子平術。
  •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親手研製儀器 破解科學難題
    16年前,楊學明做出了一個決定——回到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工作。 彼時,他剛獲得臺灣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終身研究員職位不久,做出這個決定也意味著要放棄很多。 比如,多年打拼正蒸蒸日上的科研事業;再如,辛苦研製的諸多科學儀器設備無法搬遷隨行;此外,還有很多研究項目也都必須從頭開始。
  • 中科院公布今年二季度亮點工作成果
    據「中科院之聲」公眾號(zkyzswx)8月1日消息,經中國科學院有關職能部門和專家推薦,同時參考廣大網民在相關亮點工作篩選活動中的網絡投票意見,中科院2019年第2季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科技創新亮點成果已最終確定,現予以正式發布。
  • 中科院展示「率先行動」重大成果
    多項化學和化工類成果位列其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在系統梳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眾多科技成果的基礎上,凝練歸納出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並在官網進行展示,多項化學和化工類成果位列其中。  這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包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18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29項和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12項。
  • 用「超穎材料」實現多設備同時充電,Metaboards獲500萬美元融資
    Metaboards成立於2016年,由牛津大學的教授和研究人員創立,他們正在嘗試用一種「超穎材料」來提出更好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新方案可以解決目前無線充電的短板,比如需要設備和充電器對接,新科技還能用一個充電點給多個設備充電。廣泛來說,「超穎材料」是一種由塑料或者金屬這樣的化合物組成的新型材料。
  • 中科院:碘化鋁一次電池和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製成功
    Al基電池由於Al離子在表面膜的擴散較慢存在Al電極活性較低的缺點,傳統的鋰碘電池放電電流較小。新的基於碘離子固體電解質的鋁碘電池放電速率高,而且具有成本低廉、環境友好的優點。該研究對於開發其它的基於陰離子傳導的電池體系具有較好的啟示作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中的電解質一般使用LiI等對水敏感的物質,因此無水條件的要求增加了電池製造的成本。另外,電解質中採用的腈類有機溶劑為有毒溶劑。
  • 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2018-12-  據介紹,中科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該院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以「三個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為線索,綜合凝練歸納出40項具有代表性的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並經中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審核把關和公示,已收錄於《改革開放先鋒 創新發展引擎——中國科學院改革開放四十年》一書。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公布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據介紹,中科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該院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以「三個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為線索,綜合凝練歸納出40項具有代表性的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並經中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審核把關和公示,已收錄於《改革開放先鋒 創新發展引擎——中國科學院改革開放四十年》一書。
  • 為什麼把黑熊叫做「熊瞎子」? 熊瞎子真瞎麼?
    為什麼把黑熊叫做「熊瞎子」? 熊瞎子真瞎麼?時間:2017-01-21 12:34   來源:蝌蚪五線譜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把黑熊叫做熊瞎子? 熊瞎子真瞎麼?在東北有一個著名的惡霸,名曰熊瞎子,它的惡劣事跡在老人們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傳中從古流傳至今,比如隔壁村的小孩不乖,中午不睡覺,被熊瞎子叼走了;老誰家那小誰不聽話,不寫作業,被熊瞎子抓走了。熊瞎子就是黑   原標題:為什麼把黑熊叫做「熊瞎子」? 熊瞎子真瞎麼?
  • 中科院40年40 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發起中國植物園聯盟,實施「本土植物全覆蓋計劃」,對我國生物多樣性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保護起到重要支撐。中科院戰略生物資源網絡建設及在此基礎上開展的科學研究,對促進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和應對國際生物資源競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 科學網—中科院40年40 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發起中國植物園聯盟,實施「本土植物全覆蓋計劃」,對我國生物多樣性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保護起到重要支撐。中科院戰略生物資源網絡建設及在此基礎上開展的科學研究,對促進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和應對國際生物資源競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 南海企業家與中科院開展創新成果對接
    面對中科院眾多的科研技術,企業又該如何進行對接合作和實現轉化?  12月10日—11日,「南商新生代,走進中科院—2019年佛山市南海區青年企業家高級研修班」的企業家們聚焦5G時代的行業和社會變革,深入探討精益生產在智能製造上如何落地,並與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舉行了創新成果對接。  在對接會後,不少企業家對中科院的專家團隊產生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