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顆火星探測器天宮一號成功發射,是否說明我們已經實現彎道超車?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天文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預算利用自己的火箭和製造的探測器,印度創造了這次不可思議。人類史上唯一首次探測火星就大獲成功的國家從2013年成功發射後一直工作到今天,其實也算是個奇蹟了。雖然我們沒有實現彎道超車,那此次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又為我們帶來了哪些航天技術的突破的突破?
如果人類能夠在另一個星球上找到生命獨立起源的證據,那必將是人類史上最大的發現。假如生命奇蹟只發生過一次,那也許只是純屬偶然甚至獨一無二。但是如果能夠證明在同一恆星系裡就發生過兩次這樣的生命奇蹟。
試想一下,太空中無數的恆星系,那是不是意味著這個奇蹟並非那麼不同尋常,而是一個普遍現象,因此國星極有可能幫助我們了解我們在宇宙中的地位。
如果將來有一天人類抵達火星,找到生命的痕跡,我們就能夠了解宇宙生命是否普遍存在的基本知識。而假如到了那裡,發現氣候曾經一度溫暖溼潤宜居,但卻沒有生命出現。
我們就可以進一步了解生命起源的必要條件。由於地球形成以來不斷經受劇烈的地質運動,導致生命起源的證據早已無跡可循,但生命奇蹟的發生卻是不爭的事實。由於地球早期的偃師已經在後來的地質運動中毀掉了地球生命起源的線索就此斷裂。
比起地球,火星就要安靜的多地表巖石擁有將近四十億年的歷史,所以如果火星上也曾有過生命生命起源的證據就像是一本書封存於火星的巖石之中,等待人類去翻閱。
如果人類想要衝出地球,達到下一個行星,甚至衝出太陽系,基本只能先從火星和金星兩個鄰居開始。他們和地球同處太陽系內的宜居帶同屬於巖質行星,擁有孕育生命的可能性。
然而,人類經過航天探索發現金星環境實在太過惡劣,氣壓是地球的92,被空氣中幾乎全部都是二氧化碳,並且布滿了稀硫酸雲。地表溫度常年保持在460攝氏度,人類或普通生命體根本無法生存。
相較而言,火星的條件就優越不少,幾乎是人類航天探索下一站唯一的選擇。國星和地球同為巖質行星演化與構造類似,火星上有水稀薄,空氣與地球類似的元素,小分子有機物和太陽系最壯觀的山川峽谷等,是地球演化歷史和未來的重要參照。
火星與地球有著相似的自轉周期,一個火星日大約是24小時39分鐘,而且他還和地球一樣也有四季更迭。國星是一個溫度變化很大的星球,但這也只是相對於地球來說稀薄的大氣層,導致保暖效果很差,冬天兩極溫度能達到零下一百多攝氏度。
而夏天赤道附近的溫度約為28攝氏度,但是到了晚上再又會降至零下七十攝氏度。雖然溫度條件有點惡劣,但對比其他地外星球,這個溫度可以說是相當舒適。
然而一些證據讓我們懷疑,即使是現在的火星也存在生命,而證據就是水和甲烷。火星的南北極存在於不亞於地球上。格陵蘭島的淡水資源土壤中廣泛存在23%的水分,而且火星也存在一定的有機物分子水是一切生命的根本,就有可能有生命的存在。
其次,NASA在火星的大氣層中發現了大量的甲烷,這表明火星迄今仍然具有活力,甲烷也是生命存在的另一關鍵因素。產生甲烷的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期的生命形態。因此,如果火星上的甲烷和地球甲烷產生方式,如果相同的話,那麼這些微生物就有可能仍然存活於火星的地表之下。
最後,祝願田一號順利抵達平安著陸,期待七個月後的捷報也期待第一張由中國帶給世界的火星照片。在你看來,我們今天的航天技術是否已經成功實現了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