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婷 發表於 2018-03-15 16:06:02
近日,美國能源部(DOE)阿貢國家實驗室與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合作,首次將在光通信、生物成像、雷射雷達(LIDAR)系統中廣泛應用的兩種技術:微機電系統(MEMS)和超透鏡結合到了一起,成功地製造出位於MEMS平臺頂層之上的超透鏡。
背景
前不久,筆者剛介紹過美國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科研人員開發的大面積自適應超透鏡(metalens),它有望成為未來的「人造眼」。
超材料和微機電系統(MEMS)兩項技術看似無關,但是科研人員在嘗試將它們結合。例如,美國杜克大學科研人員就結合這兩項技術,設計出了首個具有紅外線發射特性的超穎材料裝置,它不僅能夠顯示出迅速變化的紅外線圖案,還可用於廢熱利用。此外,這種可重構的超穎材料還有望應用於動態紅外線光學隱身鬥篷,以及紅外線範圍內的負折射率介質。
創新
近日,美國能源部(DOE)阿貢國家實驗室與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合作,首次將在光通信、生物成像、雷射雷達(LIDAR)系統中廣泛應用的兩種技術:微機電系統(MEMS)和超透鏡結合到了一起,成功地製造出位於MEMS平臺頂層之上的超透鏡。
下圖是集成到MEMS掃描器中的基於超表面的平面透鏡(方片)的近距離視圖。MEMS與超透鏡相結合,通過結合高速動態控制和精準波前空間處理的優勢,在傳感器中操控光線。這幅圖像由阿貢國家實驗室納米材料中心的光學顯微鏡拍攝。
(圖片來源: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
下圖是集成到MEMS掃描器中的基於超表面的平面透鏡(圓形)的近距離視圖。MEMS與超透鏡相結合,通過結合高速動態控制和精準波前空間處理的優勢,在傳感器中操控光線。這幅圖像由阿貢國家實驗室納米材料中心的光學顯微鏡拍攝。
(圖片來源: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
阿貢國家實驗室納米材料中心(美國能源部的一個科學用戶設施辦公室)納米製造和裝置小組的負責人 Daniel Lopez、Capasso 以及四位合著者在《 APL Photonics》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基於MEMS技術的動態超表面透鏡」("Dynamic metasurface lens based on MEMS technology." )的論文,描述了相關研究成果。
最終的研究成果是一種新型紅外光線聚焦系統,它集合了這兩項技術的最佳功能,縮小了光學系統的尺寸,可用於無人駕駛汽車和貨車的周圍環境掃描。
技術
超透鏡比現有透鏡更輕更薄,並可以使用與製造計算機晶片同樣的技術製造。與此同時,MEMS 也是由可移動的微型鏡子組成的小型機械裝置。
Daniel Lopez 表示:「這些裝置對於如今的許多技術來說都很關鍵。它們已經遍布各個領域,從激活汽車安全氣囊到智慧型手機的全球定位系統,都可以看到這些裝置的身影。」
在論文中,科研人員描述了他們是如何製造和測試這種新型裝置。這些裝置的直徑是900微米,厚度是10微米(人類頭髮絲的厚度約為50微米)。
在這兩項技術融合的光學系統中,MEMS 鏡子反射掃描光線,然後超透鏡會聚焦這些光線,並且無需額外的光學組件,例如聚焦透鏡。阿貢國家實驗室和哈佛法大學的團隊成功地將兩種技術結合到一起,而不會影響彼此的性能。
最終的目標是,通過使用如今製造電子器件的同樣技術,製造光學系統所有組件:MEMS、光源和基於超表面的光學器件。Lopez 表示:「然後,從根本上說,光學系統可以與信用卡一樣薄。」
目前,在阿貢國家實驗室納米材料中心、SEAS以及哈佛大學納米系統中心(美國國家納米技術協同基礎設施的一部分)的科學家們正在合作進一步開發兩項技術的新型應用。
價值
這些位於MEMS上的透鏡裝置,將會推進LIDAR系統,用於為無人駕駛汽車引路。作為對比,目前的LIDAR系統掃描其緊鄰的障礙物時,直徑只有幾英尺。
Lopez 表示:「你需要特殊的、大型的、笨重的透鏡,而且還需要機械物體來移動它們,這樣會變得緩慢且昂貴。」
Capasso 表示:「這是史上首次成功地將MEMS技術和超透鏡技術相結合,他們的高度兼容的技術實現了這一目標,將為光學系統帶來高速和敏捷,以及前所未有的功能。」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