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TC Vive Focus和Oculus Go等一體機出現之前,市面上的主流VR頭顯僅限於價格昂貴的PC VR,但這些第一代產品在多方面並不完美。比如,前者售價依然不菲,而後者為了控制成本,犧牲了部分性能,僅支持3DoF手柄追蹤。
或許對於硬核VR遊戲玩家來說,價錢並不是問題,但是對於剛剛接觸這一平臺的買家來說,一上來就投入大量資金還是比較困難,更何況除了價格,暈動症也是VR需要跨越的一大門檻。
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各色各樣的VR頭顯,接下來我們為大家簡單對比一下價格:
先拿PS VR來講,首先你要購買一臺PS 4,售價在1999到2799元之間,然後再購買PS VR頭顯套裝需要2799元(數據來自PlayStation京東官方旗艦店)。這也就是說,還沒等你買遊戲,就要花掉5000左右。
而購買整套Oculus Rift所需的設備,就更貴了。它需要搭配的主機最低配置為i3-6100+NVIDIA GTX 1050 Ti級別,價格在3000-4000元以上,再加上約合人民幣3000左右的Oculus Rift(450美元),你至少需要花掉7000元人民幣。
HTC Vive售價4888元,HTC Vive Pro套裝售價11888,它們對PC配置的要求也與Oculus Rift不相上下,也就是說整套下來,你的花費會最少上9000元人民幣。
一體機方面,雖然價格低於PC VR,但還沒達到大多數消費者能接受的水平,比如愛奇藝的iQUT奇遇II代4K VR一體機售價3999元,HTC Vive Focus售價3699元,Pico Neo小鳥看看VR一體機基礎版售價3999。而像Pico G2小怪獸2、小米VR一體機(配置與Oculus Go差不多)、大朋P2等價位在1500-2000左右的一體機,僅支持3DoF手柄追蹤,要想有更好的遊戲體驗,你可能還需要額外購買6DoF交互套件(參考Nolo CV1,售價1298元)。
這些價位與大賣的PS 4、任天堂Switch相比,貴的太多,雖然僅靠這兩款遊戲機,無法提供VR的沉浸感,但是它們不足3000元的價位也能說明一定問題。
另一方面,可以讓你玩AR遊戲的頭顯Magic Leap也並不便宜,官方售價2295美元,淘寶上代購的價格均在3萬上下。
總之,VR在消費級市場沒能發展起來跟性價比有很大原因。幸運的是,這一問題似乎即將得到答案:Oculus Quest以399美元(約合人民幣2733元)的價格和6DoF手柄追蹤的配置,成為今年最受期待的VR產品之一。
殺手級內容
我認為,所有VR廠商都應該學一學任天堂Switch,可能最初大家都覺得Switch的硬體不夠理想,當時爭議也很多,但是有內容支撐才是王道。據外媒報導,Switch當前的銷量已超2500萬臺,這就是很好的證明。
Oculus Quest具備這一優勢,而另一個具備此優勢的則是索尼。
Oculus在Rift上就有獨佔內容的策略,而在發布Quest時還表示將會推出如下大作:《Superhot VR》、《Moss》、《Robo Recall》、《The Climb》、《 Star Wars:Vader Immortal》等。
《 Star Wars:Vader Immortal》一款星球大戰系列遊戲,該作由ILMxLAB製作,可以看作是《Star Wars: Droid Repair Bay》的後續版本。
雖然目前還不確定有多少其它作品,但我們能夠確定《Superhot VR》是一款PC VR移植作品,因此我們有理想相信會帶來更多優質PC VR內容,包括大家非常看好的《Beat Saber》。
性價比超高
人們常常將現在的VR比作初期的智慧型手機,其實它也很像老式錄像帶,體積大、笨重、毛病不少、在多年後將會被淘汰。如果當下的VR頭顯是老式錄像帶,那麼Oculus Quest很可能是取代錄像帶的DVD。
首先,它是一款一體機,你可以帶到幾乎任何地方,不需要購買高配電腦就能使用。接著,它輕巧、便攜,質量可靠,畢竟是來自Oculus這家VR大廠。另外,它還在過去VR產品基礎上,對動作追蹤、傳感反饋和平衡問題進行了修復。
考慮到Oculus Quest被Facebook定位為其第一代VR產品,再加上它足夠高的配置,該公司將價格壓到399美元是在也是不容易,當然這也不排除他們更看好VR內容會帶來的收益,希望通過降低硬體價格來吸引更多用戶。
Oculus Quest推出的最重要意義之一在與,它是一款6DoF VR一體機,同樣是6DoF的Pico Neo要比它貴多了。
而為什麼說6DoF追蹤重要呢,這裡我們主要談的是6DoF手柄追蹤,它意味著你可以在VR中自由行走,支持大空間VR體驗。
Oculus Quest大空間VR Demo
在去年9月的OC 5大會上,Facebook為參會者提供了Oculus Quest的大空間Demo展示,比如在球場規模的場地比賽VR網球,在372平方米的場地玩的6人生存戰。
戴上Oculus Quest,你就可以不受傳輸線束縛,在幾乎任何地方體驗VR,這就是它最大的魅力。
與之相比,Oculus Go僅支持3DoF手柄追蹤,而且它主打較低端的VR觀影體驗,效果比頭顯盒子要好,但是玩起遊戲來和Oculus Quest沒法比。
值得一提的是,內容偏少也是市面上VR一體機的一大詬病,可能會有人擔心在買到Oculus Quest後,遊戲不夠玩。筆者認為,大家不用擔心這個問題,畢竟Facebook把硬體價格控制這麼低,肯定是會從內容上找回來的。按照任天堂Switch套路,遊戲好玩的話,玩家購買內容的錢很可能會大大超出購買主機的錢。
據悉,Facebook CEO Zuckerberg在OC 5曾宣布,Oculus Quest在發售時,在商店裡將有50多款遊戲。其中包括已經證實的:《Vader Immortal:星球大戰VR系列》、《Superhot》、《Robo Recall》、《Moss》、《The Climb》、《Dead and Buried》、《默者VR》。此外,當被問起Oculus Quest是否會支持《Beat Saber》時,該公司並未正面回答。
Facebook還曾證實,未來其他Oculus設備上的遊戲也將會具有對Oculus Quest的兼容或向下兼容,也就是說買了Oculus Quest,你至少能玩個幾年。
多人模式支持
Oculus Quest還有一大特點:本地和線上多人支持。Oculus曾證實,計劃在未來推出對6個玩家的本地支持。這也就是說,VR玩家不再只局限在自己的世界中,你可以和朋友一起玩。此前Oculus Go曾推出Casting投屏功能,讓用戶與沒戴頭顯的朋友家人共同欣賞影片內容,如果Oculus Quest也支持,那VR用戶與朋友之間的分享將更加強大。
如果Oculus Quest也像Xbox Live或者任天堂會員一樣,讓你付費才能開啟線上對戰,這對Facebook來說也會是不小的一筆收益。
總的來講,Oculus Quest將為VR開啟一個新的篇章,幾乎可以肯定,這樣一款高性價、內容足夠多的一體機,將會對未來的其他同類產品造成不小的影響。本文系青亭網翻譯自:Ed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