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萊士巨蜂 圖片來源:CLAY BOLT
1981年,世界最大蜜蜂再次失蹤。華萊士巨蜂(如圖)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熱帶雨林中,其體型是普通蜜蜂4倍,有著巨大下顎和6釐米翼展——幾乎和一張美元鈔票短邊一樣長。(這是雌性華萊士巨蜂的體型,雄性大約是其一半。)
近日,一個保護組織宣布,這種已經不止一次被認為滅絕的蜜蜂又在野外被發現了。
作為重新發現全球消失物種項目的一部分,4名昆蟲學家和攝影師在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摩鹿加群島北部搜尋華萊士巨蜂。經過5天搜尋,他們在樹梢高處的白蟻巢穴中找到了一隻雌性巨蜂——華萊士巨蜂通常在這些結構中建造自己的巢穴,並用其強壯下顎收集的樹液來保護它們的巢穴。
華萊士巨蜂最早於1858年由博物學家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發現,他與查爾斯·達爾文同時提出了自然選擇的進化論。當時,華萊士注意到這種蜜蜂的大嘴看起來像鹿甲蟲。
直到1981年,美國雅典喬治亞大學的一位昆蟲學家才又也發現了幾隻。但從那以後,這個物種的狀況就不為人知了。
贊助該調查的非營利性組織「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的Robin Moore發表的一份聲明稱,華萊士巨蜂的一大威脅是昆蟲收集者,後者可能會把目標對準這些物種。更大的擔憂則是棲息地喪失,因為印度尼西亞的森林正被砍伐用於農業耕種。
研究人員希望相關部門能為該物種制定一項保護計劃,而「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則希望通過大力宣傳這隻破紀錄的蜜蜂,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魯亦)
《中國科學報》 (2019-02-28 第3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