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究竟是誰?道教究竟是什麼樣的宗教?

2021-01-09 玉面如川水

道教,以道作為最高信仰和基本信仰,認為道「無形無象,生育天地萬物,是宇宙本原」,用老子《道德經》中的「道」、「德」思想告諭、教化眾生,追求天人合一、天下太平、宇宙和諧,追求長生久視、得道成仙、無量度人。

一、道教歷史和主要教派

中國自古就是好道之鄉。道文化的發端至少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黃帝問道廣成子」的傳說成為道教文化重要的節點。我們道教使用的道歷便是從黃帝紀元開始的,比如今年用道歷講的話,是4714年。所以,我們也常將黃帝奉為始祖,而黃帝問道的廣成子也被認為道祖太上老君的化身。不僅如此,老子也被認為道祖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化身。老子所著的《道德經》是道文化的主要著作,因此老子也被認為是道文化的集大成者。那麼,太上老君究竟是誰呢?接下來我與大家介紹一下太上老君。

一氣含三混沌初,萬象既形化三清。

生天生地並生人,太清立教自虛無。

誰將周禮東傳孔,誰入函關化胡夷。

八十一章明道德,百千萬億鎮玄都。

我認為,道教信仰的太上老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神靈,而是道的直接神化,象徵著開天創世與救贖教化。「太上者,萬物之所尊」,在聖為眾聖之尊,在真為萬真之先,在地為萬國帝王之師,在法界為無上法王,在教為萬教之祖,常常分身下降諸界,傳教度人,弘揚道法。道教的產生和傳教度人,無不是太上老君的分身下降而啟示,講說經法,救度生民,扶持道法,太平護國。

據道經記載,老子在殷商時期就降生於世了,距今已經有3259年了。在殷商時期,為周柱下史。因為「好養精氣,貴接而不施」,轉為守藏史,積八十餘年。孔子見到老子,知道他是聖人曾數次向老子問禮、求道。後來,周朝的德行衰微,就乘青牛而西去。過函谷關時,被善於觀星望氣的尹喜迎為真人。尹喜以關牒為名強使老子著書,老子半推半就隨他去終南山著作《道德經》。此後,老子便不知所蹤,相傳去了蜀地,現在成都的青羊宮相傳是老子與尹喜相約之地。也有傳說是去了西域,化胡為教主。

文始真人尹喜問道老子

關於之前西出函谷關的故事,就是我們常說的紫氣東來的來源。在老子《道德經》出世之前,之前中國古代修行人都屬於散修,被稱作方士。老子《道德經》出世後,雖然修道者沒有成為教團,但已經有了明顯的組織性。在這以後相繼出現了很多道教派別,道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備。比如我們現在還有隱仙派、尹喜派、猶龍派、文始派、樓觀派等相傳都是老子傳道於尹喜。尹喜所傳的道教宗派,距今已有2500年歷史,都可以統稱為樓觀道。但是當時樓觀道教團組織並不嚴謹,所以按照西方學界的觀點,樓觀道並沒有被全部當代學者作為道教的起源。

道教正式形成相對完整的教團體系是在東漢末年,最有代表性的派別是正一盟威道。東漢中葉,太上老君下降蜀都,授張道陵天師《正一盟威籙》、《北鬥經》等,在成都大邑鶴鳴山創立正一盟威道。入道時道民需要交五鬥米,以作為「義米」,放在路邊或者固定的茅舍,救助那些流離失所的災民。(但是一些不信仰正一盟威道的士大夫因為貶低道民,蔑稱正一道教徒為「米賊」,蔑稱正一盟威道為「五鬥米道」。當代個別學者在考察中未深入研究,多以「五鬥米道」稱呼正一盟威道,實際上是一種錯誤的稱呼,作為信道的人,不應該以此「五鬥米道」自稱)。第四代張盛天師將天師法裔由陝西漢中遷居江西龍虎山,自此歷代天師皆住在龍虎山,龍虎山也正式成為正一道祖庭。

龍虎山與正一觀

春秋時期,老君復授道於東華帝君。漢代,東華帝君授道於正陽真人鍾離權。至唐代,正陽真人授道於純陽真人呂洞賓。北宋末年,鍾呂二仙降於甘河橋上,授王重陽祖師以至道。王重陽祖師匯四海宗風於一壇,在活死人墓中苦行修煉,傳道於山東,創立全真道。全真七子再續宗風,傳於後世,教法大興。全真派的道派主要有龍門派、華山派、遇仙派、南無派、隨山派、嵛山派、清靜派、五祖派、少陽派、正陽派、純陽派、劉祖派、重陽派、武當派、金山派、龍華派等。

除此之外,道教還有上清派、靈寶派、清微派、淨明派、神霄派、天心派、真大道教、鐵師派、玄武派、三豐派、長春派等。宋代朝廷下令,封以龍虎山、茅山、閣皂山的正一、上清、靈寶三大派為經籙三山。當時是三山鼎立,領導了整個江南地區的道教。元朝以後,天下符籙歸龍虎山天師掌管,設「萬法宗壇」,編撰《天壇玉格》,創立三山滴血法派,道教神權授受統歸龍虎山正一真人總理。

明代以來,將道教通常分為兩大派,即全真派和正一派。將不是全真派的教派統稱正一派。比如全真龍門派的開派祖師就是邱處機大真人。

重陽祖師與全真七子

二、道教的教理教義

道教,以道為根本信仰,以濟世度人為立教宗旨。道教的一切教義思想和修行方法,都根源於對大道的執著追求。萬物都由道化而來,一切生命都體現著道。對生命的重視,即是對道的尊重。因此,長生久視、與道合真是對道的信仰與實踐的結果。

誰是道母生天地,誰是教父傳玄妙。

一丈騰篆演洞章,九天生神宣教法。

道盡挹真玄精粹,德屢演秘要詮諦。

賑窮補急行苦行,迴風混合列高真。

《道德經》指出,「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說明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處於危險的狀態之中,要求人們「深根固蒂」,追求「長生久視之道」。所以,道士都比較善於養生。

道是宇宙的本體,萬物的本原,萬物運行的規律以及人間倫理道德綱常都是道的體現。德是道的外化及功能。神仙是循德而上,在精神和肉體及倫理道德超越於世俗的精神實體。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人類道德的楷模,因此道教雖然有很多神仙,其實也都是大道的化身,在不同的方面宣化和踐行大道慈悲,行無量度人宗旨。

《道教義樞》指出,「道德一體,而其二義。一而不一,二而不二」。「道」和「德」是一個整體,是道教教義的核心。符合「道」準則,便是「有德」;違反「道」準則,便是「無德」

《清靜經》指出,「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所以,道教徒要重視「修道養德」,並將「道」和「德」作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動的準則,做到既要修道,又要積德。

道教將「德」按態度區分為「陰德」和「陽德」二類。所謂「陰德」,是指個人不被他人所知道的德行;所謂「陽德」,是指個人被大家了解的德行。道教提倡「陰德」密惠,「大以及於人,小以及於物,修身積德」。

我們道教認為濟世利物不僅幫助了他人,而且有利於自己修成仙道。老子說:「賑窮補急則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葛洪祖師曾訓示弟子說,你們之所以不能成為天仙,而做了地仙,是因為「前世學道受經,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所以,道教強調「濟世利物,齊同慈愛」。這也是道教修煉德行的重要體現。

承負也是道教重要的教義。道教認為因為有承負,所以有的人一貫行善但卻經常得禍;有的人一直行惡但卻經常得福。同樣,後人的命運是在為祖先承擔後果,祖先造惡,後人就會得禍;祖先行善,後人就會得福。就如同祖輩積財,後輩享受,祖輩欠債,後輩還錢一樣。也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道理。

天地無私,神明鑑察。一切理氣之所資始,亦一切理氣之歸宿。上天時時監察眾生罪福善惡。比如三官大帝集校諸天已得道、未得道百姓子男女人滅度生死功過簿祿,陰陽水火風刀三府考官、三十六曹官屬,計算功過罪惡輕重、年月日限,事事分別青黑二簿,考校三界眾生罪福功過。五臘日,五老上帝朝會玄都,統御人間地府、五嶽四瀆、三萬六千陰陽,校定生人,延益良日。

相關焦點

  • 道教神話誰才是最高神,玉帝能排第幾?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提及道教神仙每個人都能說出幾十個,但你知道誰才是道教最高神嗎,玉皇大帝、鴻鈞祖師,還是東皇太一?「天帝」只能排第四在外國神話中最高神「天帝」只有一個。但在中國「天帝」卻有很多個,他們隨著時代的變化輪番登場。
  • 作為神仙的太上老君和歷史人物老子之間是什麼關係?
    太上老君是誰?是不是《西遊記》裡那位煉製丹藥的神仙?還是歷史上西出函關、化胡而去的哲人老子?歷史上對於太上老君有太多的稱謂,太上老君的形象在漸漸豐滿的過程中也漸漸模糊不清。對於道教而言,太上老君與老子之間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 在小說中,元始天尊地位為何高於太上老君?他倆誰是道教始祖?
    因為在車遲國,由於有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三位道教大神的出現,導致整個的車遲國開始「敬道滅僧」!雖然說,在這裡有一個小疑問,那就是作為道教的太白金星,為何不幫助這三位大仙,反而幫助唐僧師徒的事情。但是這個小疑問,很快就被另外一個大疑問給比下去了!這個大疑問就是,在小說《西遊記》當中,元始天尊地位為何高於太上老君?他倆誰是道教始祖?
  • 道教三清尊神為何以元始天尊為首而不是太上老君
    對於道教三清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估計大家就對道祖太上老君印象更深刻,其他兩位就不了解了,但其實在道教文化中三清尊神是以元始天尊為首。試問到底誰是道祖?為何三清要以元始天尊為首而不是太上老君呢?
  • 道教裡的供奉的太上老君,和影視劇中的太上老君是一個人嗎
    但是人們都把影視劇中的太上老君認作是道德天尊了。道德天尊其實是太上道祖,也叫太上老君。曾經以老子的化身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太少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大道的主宰,萬教的根源。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五是老君的誕辰,也是國際道教節日。
  • 道教:農曆二月十五日,恭賀道祖太上老君聖誕!
    農曆二月十五,是道教道祖太上老君的聖誕之日。東漢中葉,張道陵天師創立的道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主要依託,奉《道德經》為聖經,尊太上老君為道祖,並且結合了原始的鬼神崇拜發展而來。太上老君的神話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許多文學作品中都有出現老君的神仙形象。
  • 道教神仙——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又稱太清道德天尊,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的第三位神。道德天尊的神形實際是根據先秦時代老子的形象演變而成的。東漢末張道陵創立五鬥米道,造作道書,自稱出於太上老君(老子尊稱)口授,以《老子五千文》為經典,尊老君為道祖。相傳為張道陵所作的《老子想爾注》有「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的說法,從此,老子成為道教教祖,長期受到人們的尊奉。
  • 老子一氣化三清,那三清裡的太上老君是誰?
    太上老君又稱道德天尊,西遊記裡也稱為太上道祖。按照道教的說法,原為春秋時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著有《道德經》五千餘言。但老子本身並不是宗教家,也沒有創立宗教,只是因為他的《道德經》正合道教宗旨、老子出生年代早且有許多神奇的傳說(如著名的「紫氣東來」故事)。
  • 道教三十六重天,北鬥九星!太上老君可能住在鬥數之主紫微星上!
    除了大羅天以外,其它五重大天底下也細分成了若干小天,具體的數量已經包含在每重大天的名稱當中了,道教諸神也被安放在這三十六重天當中。道家三十六重天,分為六界,第一界有六重天,第二界有十八重天,第三界有四重天,第四界有五重天,第五界有三重天,第六界大羅天由此看出,不同宗教的關係並不是完全互相排斥的,它們經常會吸收彼此的教義,然後在對方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 太上老君?老子?三清?傻傻分不清楚!
    三清要想了解三清當中的道德天尊究竟是誰還得從三清的形成說起。道教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意思就是大道繁生萬物是由少及多的一個過程。先有道而生一,一就是物質,所有存在的根本。太上老君何為「太上」?「太上」即為最尊貴,往上無人,往下眾生。
  • 道教神仙裡有三位是太上老君的徒弟,其中一位是全真派第一代祖師
    太上老君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位神仙,民間傳說和許多影視作品中都有出現,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太上老君位列三清,是道教最重要的尊神之一。三清天尊分別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這三位至高神由先天之炁化生而來,代表了大道的本源。
  • 道教之中究竟有沒有斬三屍成道?三屍究竟是什麼?
    其實這一類的杜撰確實是從道教文化傳承中的術語,理論借鑑改良而來的,只不過意思不同罷了。在道教文化之中,確實存在著斬三屍的說法,是成仙得道的重要步驟,那麼道教文化之中斬三屍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又有著什麼樣的修煉手段呢?我們今天就來詳細聊一聊那些關於斬三屍的事兒。
  • 西遊記:太上老君開天闢地,造人的又是誰?
    《西遊記》故事裡,孫悟空曾經說過,太上老君是開天闢地之祖。《西遊記》故事裡,作者曾經說過,太上老君曾經解化女媧之名,鍊石補天。西遊世界裡,太上老君開天闢地,造人的又是誰?東來佛祖光榮上榜!沒錯,西遊世界裡,負責造人的是一位佛祖!這位佛祖不是別人,正是彌勒佛!
  • 道教所說的白日飛升,究竟是飛到天上的哪個地方?
    道教以仙道貴生作為基本教義,修道者追求的終極目標是可以長生久視、白日飛升。縱觀整個道教的發展及神話傳說,裡面記載了許多仙真經過艱苦修行,最終證道成真,飛升仙界。張道陵天師夢中得到太上老君親授道法,還有諸品經籙、斬邪劍及玉印,最後功德圓滿,與弟子王長、趙升白日飛升;許遜天師在未得道之前乃是旌陽的縣令,他在任職期間勤政愛民,斬蛟龍除邪魔,深受百姓的愛戴,最後白日飛升;唐朝女道士謝自然更是在萬眾矚目之下白日飛升,她的事跡還被史書記載……白日飛升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修道者修煉得道之後,白晝飛升天界,成為仙真。
  • 靈寶天尊是誰?為何他的地位,比太上老君還高
    我們知道,道教的最高神靈,一共有三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清」,在道教的「神仙譜系」中,「三清」的崇高地位,是絕對無法撼動的。所謂「三清」,指的就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 太上老君就是老子嗎?事實原來是這樣的
    在很多神話作品和相關影視劇中,太上老君的形象給我們留下一個這樣的印象:太上老君就是修道成仙的老子,而且在天庭秩序中是作為玉皇大帝的屬下存在的。《封神演義》裡甚至還提到他有個師傅叫「鴻鈞老祖」。其實,翻一番道教經典就會發現,這裡邊有不少認識誤區。
  • 道教中祭拜的三清道祖指的都是誰?
    大多數的宗教都有它們的神,基督教信耶穌,伊斯蘭教信奉真主—安拉,佛教信奉佛陀,而道教則信奉「三清道祖」。"三清"之稱始於六朝,開始僅指"三清境"。"三清"之作為道教尊神,是伴隨著道教三洞經書說逐步形成的。
  • 太上老君為道教至尊,為何甘願在玉帝手下為臣?
    太上老君為道教至尊,為何甘願在玉帝手下為臣?太上老君作為道祖,為何會在玉帝手下為臣?在道教神仙體系中,太上老君是至高無上的創世神。道生一,已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太上老君生化萬神萬物,一氣化三清,是大道的代表和守護者,於億萬劫前、混沌未開之時就以出現,與天同壽,是歷億萬劫不滅的混元大羅金仙,先天聖人。
  • 道教、佛教的千年鬥爭
    道教這邊主辯手是清通觀的姜道長,佛教那邊主辯手是融覺寺高僧曇無最。姜道長引用《太上老君開天經》,說佛陀本是老子的侍者,自然是佛教在道教之下。《太上老君開天經》全文不到三千字,花十幾分鐘就可以過一遍,好像真沒說「佛陀是老子的侍者」。難道姜道長看的是其他版本?高僧曇無最不是省油的燈,他馬上批判《太上老君開天經》是偽造的,根本就沒這個東西。又用《周書異記》、《漢法本內傳》等書來證明周昭王時佛陀就出生了,比老子早好幾百年呢。
  • 怪不得和太上老君關係不一般,原來觀音前世是她,97%的人都不知道
    太上老君是仙界比較有代表性的神仙之一,而且法力非常高強,那作為道教的創始人,太上老君為何屢次幫助佛教的孫悟空呢,其實這都因為觀音菩薩的面子,太上老君和觀音的關係是什麼呢?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觀音菩薩究竟是什麼來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