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以仙道貴生作為基本教義,修道者追求的終極目標是可以長生久視、白日飛升。縱觀整個道教的發展及神話傳說,裡面記載了許多仙真經過艱苦修行,最終證道成真,飛升仙界。張道陵天師夢中得到太上老君親授道法,還有諸品經籙、斬邪劍及玉印,最後功德圓滿,與弟子王長、趙升白日飛升;許遜天師在未得道之前乃是旌陽的縣令,他在任職期間勤政愛民,斬蛟龍除邪魔,深受百姓的愛戴,最後白日飛升;唐朝女道士謝自然更是在萬眾矚目之下白日飛升,她的事跡還被史書記載……
白日飛升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修道者修煉得道之後,白晝飛升天界,成為仙真。道教的成仙方式有很多種,《抱樸子》有云:「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白日飛升在道教屬於一種高階的成仙方式。那麼問題來了,這些仙真最終飛到天上的哪個地方呢?
科技發達的今天,在大家的印象中,所謂的天上就指的是茫茫的太空,除了浩瀚的星辰以外沒有其他生物。道教作為一個神仙信仰的宗教,其思想教義包含了大量的神話元素,道教認為不管是人間、地下及天上,都有神仙存在的,並且還將宇宙空間分為天、地、人三界。其中道教還將天界細分為三十六重天,大部分的神仙都是居住在這些空間裡的,三十六重天又從屬於六重天,由下至上依次為: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和大羅天,其中的大羅天界是最高的一重天,據《雲笈七籤》記載:「玉京山冠於八方,上有大羅天,其山自然生七寶之樹,一株乃彌覆一天,八樹彌覆八方,故稱大羅天也。」
道教的神仙分為「神」和「仙」兩部分,神又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界的風雨雷電、山川河嶽等神格化的自然之神;一種是無形無相的「道」的化身而來的人格神,如道教的三位至尊之神三清,即道經所講的「一氣化三清」。一些高階的先天尊神一般是居於三十六天的上層天。如道教最高神三清天尊,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元始天尊居於第三十五重天的清微天之玉清聖境;靈寶天尊居於第三十四重天的上禹餘天之上清真境;道德天尊居於第三十三重天的上大赤天之太清仙境。位列三清天尊之下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居於太微玉清宮,紫微大帝的居所在紫微宮,勾陳大帝居於紫微上宮勾陳天宮……
那麼後天得道的仙真應該飛到哪一層天呢?這就要看每個修行者修煉所達到的階段了。葛洪在《抱樸子·論仙》中有描述:「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雖然都是成仙,但是像那些地仙、屍解仙並不能登入仙界,只能在名山大川之間遊走,還在三界之中,只有升入仙界方能跳出三界,永脫輪迴。
飛升仙界,所有男仙在飛升之時都要拜謁東王公,方能升得九天之上;女仙在飛升到天庭之前必須到西王母那裡報到,經過考察方能進入仙界。並不是說升入仙界就不用修煉了,這些登仙者最初只是在欲界六天,經過不斷努力修行,如遊戲裡的升級打怪一樣,由欲界天升到色界諸天、無色界四天、四梵天,最後是進入入無上三天。
無論是飛升到三十六重天,或是遊於名山,道教通過這些在告訴我們,修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是升入仙界,也不能停止修煉,不能因為取得一些成就就止步不前,只有不斷修行,才能追求到無上大道,跳出三界,永脫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