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天上人間——天神

2020-12-05 季欣宇聊一聊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道教:天上人間——天神,

天神、以「三清四御」為首,下有「護法四聖」、雷部諸神、鬥姆、長生大帝、北鬥星君、南鬥星君、文昌帝君、西王母、東王公、三官大帝等。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尊神,即上清、玉清、太清。三清尊神是道教「三一」理念的象徵。《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潔,故混而為一。」認為一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三分,本則常一」。三清尊神所居為「三清天」,系由大羅天所生的玄、元、始三氣所成。《太真科》說:「大羅生玄、元、始三氣,化為三清天:一日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餘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是即我們常說的「一氣化三清」。關於「三清天」,《道法會元》等書還稱: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玄青,真道升聖境元始天尊(又稱天寶君)居之;禹餘天上清境赤混太無元,其氣玄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天尊(又稱靈寶君)居之;大赤天太清境冥寂玄通元,其氣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德天尊(又稱神寶君)居之。同時,三清尊神又是道教「三洞」(洞真、洞玄、洞神)真經的神化表現。清微聖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經部,太玄輔之,傳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靈寶玉衰大道君代表洞玄經部,太平輔之,傳靈寶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玄老君代表洞神經部,太清輔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貫三洞,傳道德派和正一派。由此可見,「三清」符號包含了相當豐富的道教理念。

「三清」之中以元始天尊地位最高,為「天界之祖」。據道書稱,混沌未開之前,有天地之精號曰「元始天王」,遊於其中。後二儀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又經數劫,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而後始生天皇、西王母,由是引出天界眾神。道書又稱,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親自然之氣以為天尊之體,長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他即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所度均為天仙上品,諸如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等。「元始」一詞是道教敘述世界本原的特殊用語,以此神化演變成為最高尊神,本身就是一個象徵化的過程。

「三清」之中最早作為道教始祖的是道德天尊,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太上老君。《抱樸子》描述老君「真形」:身長九尺,黃色皮膚,鳥嘴高鼻,眉長五寸,耳長七寸,額有三紋,足有八卦,住金樓玉堂,穿五色雲衣,等等。八卦出於太極,太極蘊涵陰陽,陰陽相感而生八卦。八卦會於中而成九宮,九宮之數以一、三、五、七、九為框架,所謂老君「真形」在整體上是「太極」,在數為一。一生二,二生三,故老君額有「三紋」。三生萬物,萬物各具木火土金水「五行」,故老君「眉長五寸」;「五行」各有陰陽,陰陽運化,天地生成,故《易》數變,一變而為七,故老君「耳長七寸」;七變而為九,故老君身長九尺。由此不難看出,老君「真形」的這些數字是別有一番用意的。作為數碼代號,一、三、五、七、九也是一種符號象徵,暗示了宇宙間天地萬物的演化系列。由於代表宇宙演化的「九宮」數蘊涵著化生妙理,老君身形也就有了多種變體。因此,老君形象象徵著道教關於宇宙演化的觀念。

「四御」是三清尊神的輔佐,故而又稱「四輔」。所謂「四御」:一是昊天至尊金胭玉皇大帝,居太微玉清宮,主持天道,總管天地人三界;二是承天效法后土皇地抵,居承天效法宮,執掌陰陽生育、大地山河萬物;三是勾陳上宮南極天皇大帝,居紫微上宮,主御群靈,執萬神圖;四是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居高上紫微垣,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四時氣候。另一種說法,則是將北方北極紫微大帝(總御萬天)、南方南極長生大帝(總御萬靈)、西方太極天皇大帝(總御萬神)、東方東極青華大帝(總御萬類)之「四極大帝」稱為「四御」。從道教歷史看,「四御」實際上是由「六御」(另加統御萬類的青華大帝、統御萬靈的長生大帝)演變而來,而「六御」則又是來自「六合」的對應。中國古代稱上、下、四方為「六合」。道教宣稱它們各有一位天神統御,稱為「六御」。後來,為了符合道經「四輔」(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類,去掉「二御」,形成了現今所見的「四御」格局。由此可見,「六御」是「六合」(方位)的化身,而「四御」則是「四輔」(真經)的化身。在道教造像中,四御尊神頭戴冕旎,身著朝服,雍容華貴,儼然人間帝王的形象。

「護法四聖」是道教天神中的四位衛道護法大神。在道書中,「四聖」的名稱說法不一,比較流行的是(道法會元)的說法,即天蓬玉真壽元真君、天猷仁執靈福真君、翎聖保德儲慶真君、佑聖真武靈應真君。四位護法尊神各以玉印、寶劍、大戟、水火為法寶。「護法四聖」的產生,也與古代的星辰崇拜有關,屬於道教天道象徵的產物。天蓬真君來源於蓬星。蓬星,一名「王星」,色白,狀如夜火之光,多則四五,少即一二。古人認為:蓬星出現主行王道,誅戮亂臣,天下太平。佑聖真君簡稱「真武」,又稱「玄武」,也就是「二十八宿」中的北方七星的總稱。其他二位的天道出身則較模糊。據(朔聖保德傳》稱,斕聖真君為玄武化身,宋時曾經屢顯靈異。那麼,此君似與玄武星群關係極密。而天Rk真君除了知道其生辰為農曆十二月十六日外,其來歷出身均不十分清楚。但此「四聖」皆與北鬥有關,北鬥亦即中鬥,故而又將他們稱為「中極四元帥」。道書中關於「四聖」護法降妖、滅鬼伏魔的記述很多。後來,人們又稱「四聖」附會為馬靈耀(華光)、趙公明、溫瓊、關羽「四大元帥」。

在「護法四聖」中,真武在中國民間具有很大的影響,不僅有著名的武當山作為道場,而且亦多有廟閣分布各地。真武代表著「二十八宿」中的北方玄武星群,被視為執掌北方天界的重要天神。道經描述他的形象是披髮,黑衣,金甲玉帶,仗劍怒目,足踏龜蛇,十分威猛。玄武方位在北,五行屬水,五色尚黑,故真武「黑衣」;真武也稱「玄武」,「玄」為黑色,「武」為剛猛,意即黑色的威猛之神,故真武「金甲玉帶」、「仗劍怒目」;真武以水火為法寶,水為至陰(色玄),火為至陽(性武),而龜為太玄水精、黑靈真神(象徵著「玄」),蛇為太玄火精、赤靈真神(象徵著「武」),故真武「足踏龜蛇」。由此可見,所謂真武的形象其實均是由「玄」、「武」二字引申演繹出來的。

相關焦點

  • 走近道教:符籙的含義類型及功用,說說道教的符籙與雲篆天書
    相傳道教符籙最早來自黃帝「雲書」。黃帝善作雲書,故以云為紀。「雲書」是以流云為主要模擬對像的一種書法。雲書在秦漢之際演變為「神符」,古人相信天神以雲彩的形式顯現出來的圖紋或篆文,方士、道士將它記錄下來,便是神符。道教認為「道無術不行」,它認為對於道德信仰是通過道法演示來具體體現的,而符籙就是道教眾多法術中最有影響最有代表性的法術之一。
  • 老子莊子學說如何成為道教丹鼎符籙方術
    《莊子》書中有神人「不食五穀,吸風飲露,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等養身成仙論調,即被道教奉為主思想,成仙脫俗、長生不老、清修煉丹終成道教的神仙思想和成仙方術。在《莊子》中有「神人」「至人」「真人」能輕舉獨往、逍遙世外之功。此後便有了神仙說。地處海岸的燕齊出現海市蜃樓,被人聯想為仙境,把蓬萊、方丈、瀛洲視為三神山,有了神仙方土。
  • 道教神話傳說中的「十八般兵器」都有哪些?看完長知識了
    道教的神話傳說深受人們的喜愛,在道教神仙體系裡,有許多神仙有著強烈的戰神信仰,他們手持各種神兵利器,降妖除魔、護佑眾生,臨近過年,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道教神話傳說中的「十八般兵器」。一、太上老君的陰陽扇太上老君是道教的先天尊神,位列三清之尊,由先天之炁顯化而來,代表了大道的本源。太上老君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手執陰陽扇,扇子上畫有日月象徵著萬物化生之「太初」時期。
  • 珠海天上人間KTV鬼唱歌事件
    珠海天上人間曾經是不可一世的夜總會,但如今卻煙熄火息的。據說這裡經常發生一些不乾淨的事件,很多在這裡的小姐都做不長,因為據說她們都碰見過靈異事件。
  • 揭秘道教:盤點道教那些被別人誤解二三事
    道教是中華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是張道陵祖天師沿襲,老子道家理秘所創。主張無為逍遙、清心寡欲。道教為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寄託,是漢民族文化繁榮的見證。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對於道教會有一些誤解,下面就來盤點一些容易誤解的道教常識。
  • 道教教義理論——「道」的含義
    今天,貧道和大家來粗略的說下道教中最重要的理論:「道」。如各位有其他見解,歡迎在評論中留言討論,不勝感激。 「道」原是道教思想的最高哲學範疇。老子認為,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本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25章)並在《道經》首章說:」道可道,非常道。「認為大道無形,不可言說。莊子繼承發揮老子的思想,也主張道是虛玄妙通的宇宙萬物的根本。
  • 班得瑞《天上人間》,柔美恬靜
    今晚推送曲目為《Heaven On Earth》(天上人間),來自班得瑞音樂總監Oliver Schwarz的另一個音樂項目Silence。在這令人陶醉樂聲中,和你道一聲:晚安!這首《天上人間》柔美,恬靜,細細聆聽,如心靈的人間天堂……
  • 珠海天上人間靈異事件,KTV鬼唱歌事件
    珠海天上人間曾經是不可一世的夜總會,但如今卻煙熄火息的。
  • 道教神仙——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又稱太清道德天尊,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的第三位神。道德天尊的神形實際是根據先秦時代老子的形象演變而成的。相傳為張道陵所作的《老子想爾注》有「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的說法,從此,老子成為道教教祖,長期受到人們的尊奉。 《抱樸子》對老君的形象是這樣描述的:老君身長九尺,黃皮膚,高鼻梁,尖長如鳥嘴,眉長五寸,耳垂其肩,額有三紋,足有八卦,穿的五色雲衣,住的金樓玉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隨從四周,出行時以神獸為先導,頭上雷聲轟轟,電光閃閃。儼然是最高神的形象。
  • 相比佛教的六道輪迴,道教的五道輪迴又有多少人知道?
    道教也有,不過不是六道輪迴,而是五道輪迴。很少人知道,道教的五道輪迴又指什麼呢?佛教的六道輪迴分別是指:天道、修羅道、人間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最慘的就是墮落阿鼻地獄受盡疾苦。而道教的五道乃是道教本身輪迴轉世體系,可以說是道門自身的一種神識的輪迴。那麼,何為道教五道呢?道教認為人應修性守道,清靜寡慾,否則迷淪有欲,淆亂本真。
  • 道教的宇宙世界觀
    道教認為,宇宙之間,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層為大羅天;其次三天為三清境,分別是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其次四天為四種民天,又稱四梵天,分別為賈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無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大羅天為三清尊神所居,三清境為九聖、九真、九仙所居。
  • 詳解紫薇的來歷,紫薇樹為什麼在道教宮觀廣為栽種
    開始以為是巧合,但是後來想到道教文化的方方面面是非常講究精確的象徵意義的,那麼紫薇樹栽種在宮觀前面是象徵什麼意義呢?原來這紫薇二字說起來頗有來歷。在道教神仙譜系中,最高的神為「三清」。「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住的三處勝境:玉清聖境、上清真境、太清仙境,合稱三清境;又指分別居住三境的道教三位至尊神:玉清大帝元始天尊、上清大帝靈寶天尊、太清大帝道德天尊。
  • 神霄雷部排名前10的天神,雷公將軍墊底,普化天尊只能排第3
    雷電是原本是很常見的氣象,但由於響動巨大,又有陰雲烘託氣氛,因此會令人心悸,而古代先民因為對雷電的畏懼而產生了崇拜,逐漸衍生出雷公電母等神祇,後來道教神話體系成形,在神系中專門設置了雷部,又名神霄玉清府。
  • 道教:農曆二月十五日,恭賀道祖太上老君聖誕!
    農曆二月十五,是道教道祖太上老君的聖誕之日。東漢中葉,張道陵天師創立的道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主要依託,奉《道德經》為聖經,尊太上老君為道祖,並且結合了原始的鬼神崇拜發展而來。太上老君的神話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許多文學作品中都有出現老君的神仙形象。
  • 貴陽"天上人間"夜總會小姐裸陪 警方抓現行(圖)
    中新網5月26日電 據金黔在線—貴州都市報報導,貴陽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日前向媒體通報,位於貴陽市北京路的「天上人間   據警方介紹,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貴陽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接到反映,位於貴陽市北京路的「天上人間
  • 道教經典書籍:《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
    在道教史上,東晉南北朝是重要的轉折時期。道教由於門閥士族階級的改造,經歷了一番重大的變革,從早期傳播於民間的道團,直接上升為官方承認的正統宗教,在上流社會普遍流行,同時湧現新的道經,以《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這三組道經最為重要,即三洞真經。《三皇經》在元朝被焚,現已失傳。
  • 道教符篆畫法,符篆之符頭介紹及畫法,不同符頭代表的不同意義
    符篆通常表現為符號、圖形,指記錄於諸符間的天神名諱秘文,一般書寫於黃色紙、帛上。符篆是由"符頭","主事符神","符腹","符腳","符膽"等五要素所組成。自古以來,符咒派別不少,但各拜其祖師,有所不同,就因為如此其符頭的暗號也有所不同。
  • 「拜太歲」是佛教搶了道教的活兒嗎?
    按照傳統的觀念,都覺得應該道觀做這類法事才比較說的過去,但有的佛教寺院做這類的法事活動,就被認為是佛教搶了道教的活兒。那麼,首先讓我們料了解一下什麼是太歲。道教認為,太歲是太歲神的簡稱,乃道教值年神靈之一,一年一換,當年輪值的太歲神叫值年太歲(流年太歲)。
  • 道教常做法事道場闡秘
    「道場」是道教習用的術語,在歷史上,可以用來籠統地指稱道教的經誥、戒律、規範、禮儀等。站在了解和研究道教的角度看,道教之成其為道教,不但有其系統的教理教義和信仰,而且有其特定的宗教形式。所謂「道場」,即是對其宗教形式各個方面的概括。與道場意義相同或相近的,還有科教、科範、科戒、科律、儀軌等。
  • 道教:南極長生大帝
    道教神系中有這樣一位天神,專門掌管人的壽命。傳說供奉這位神仙,經常祈求,就可以使人長壽,這位神仙就是南極仙翁。南極仙翁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老壽星,又稱南極真君、南極長生大帝、玉清真王,是元始天王的第九子。因為他主壽,所以又稱「壽星」或「老人星」。這位仙神其實是道教追求長生的一種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