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職業原因,經常走訪各地的道觀,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很多道教宮觀都栽種有紫薇樹這種紫花植物,燦爛奪目,花期有三四個月之久。開始以為是巧合,但是後來想到道教文化的方方面面是非常講究精確的象徵意義的,那麼紫薇樹栽種在宮觀前面是象徵什麼意義呢?
原來這紫薇二字說起來頗有來歷。
在道教神仙譜系中,最高的神為「三清」。「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住的三處勝境:玉清聖境、上清真境、太清仙境,合稱三清境;又指分別居住三境的道教三位至尊神:玉清大帝元始天尊、上清大帝靈寶天尊、太清大帝道德天尊。三清有四位輔佐的天神,地位僅次於「三清」,分別是:玉皇大帝、北極紫微大帝、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祗。四御之首為玉皇大帝,其次為北極紫微大帝。北極紫微大帝位居天的中央,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及四時節氣等自然現象,在中國古代民間極受崇拜。
傳說紫薇花是北極紫微大帝的化身,能避邪,北極紫微大帝手中執有一枝紫薇花。道教認為紫薇花為天上紫微星下凡,故紫薇花被道教尊為聖樹。
又有說法紫微星是天上的北極星。因為北鬥七星圍繞著它四季旋轉,故中國古代認為紫微星是眾星之主。紫微星是北極五星中的帝星,紫微帝星。傳說紫薇大帝本是西岐西伯侯姬昌的大兒子,後來被紂王殺死,在封神時期被封為紫薇大帝。在古典名著和古代傳說中曾經轉世成為劉邦,劉秀,李世民,朱元璋等人。紫微星是位於上天的最中間永遠不動,位置最高的星,故最為尊貴,是「眾星之主,萬象宗師」,因此對他極為尊崇。紫微大帝執掌天經地緯,以率普天星鬥,節制鬼神與雷霆。
紫微星也號稱鬥數之主,謀略之主。「紫」字是指紫微星垣,代稱皇帝。因為天上恆星中的三垣,紫禁垣居中央,太微垣、天市垣陪設兩旁。紫薇垣是以北極為中心,並以北極附近的一片星群為基礎所構成的,它包括了北緯50度以北範圍內的天區。在這個範圍內,最顯著的標誌是左右垣牆。垣牆是由左面8顆星和右面7顆星組成,用一條想像中的線條將它們連接在一起,象徵著皇宮的宮牆。二十八宿,構造著二十八種人的性格,而北極同樣構造著一種人的性格。紫微化氣曰「尊」,為官祿主。 紫微鬥數是以星宿配合十二宮的術數算命方法,因此也是一種星相術,因其以紫微星為首,所以得名。
張三丰當年在嶗山移栽樹木花卉,為中國道教宮觀園林增添了意韻深遠的哲學底蘊和美學內涵,對明朝以後的道教建築文化產生了相當重要的影響。當時全國各地較著名的道教宮觀,都非常重視具有象徵意義的花卉樹木的栽培,而且不同派系的道觀長期栽種象徵本派特色的花卉。張三丰曾在太清宮三官殿移植一株耐冬山茶,形如「絳雪」,內丹養生功深的張三丰真人當年植下這傲寒長生的「耐冬」山茶,正是象徵了道教哲學及修煉中所主張的「我命在我,不屬天地」以及「道在養生」、「仙道貴生」的深刻思想。此山茶怒放之時,隆冬嚴雪,葉色愈翠。
而全真道華山派的道觀中多栽植紫薇以象徵門派,這是為了紀念五代時華山道教中傑出的養生和數術大師——陳摶老祖。四川青羊宮八卦亭前亦栽培了一片紫薇樹。這種以花卉象徵道派傳統的方式,其實也正符合了道家所提倡的「道法自然」的思想。紫薇歷來也是我國觀賞價值很高的名花之一,在中國傳統裡,紫色是祥瑞之色,為富貴之色。如北京故宮又稱為「紫禁城」,亦有所謂「紫氣東來」表示祥瑞的意思。唐人以紫色為最高級之色,故稱此花為紫薇,且在長安宮廷廣為栽種。
考證紫薇樹有三趣:一是無皮的幹。世間凡樹皆有皮,獨紫薇樹幹無表皮呵護。年輕的紫薇樹幹,年年生表皮,年年脫落,表皮脫落以後,樹幹顯得新鮮而光滑。
二是怕癢。「紫薇花開百日紅,輕撫枝幹全樹動。」紫薇自古有怕癢樹之稱。用手輕撓樹幹,葉片和花朵就會微微抖動,好像很「怕癢」的樣子,實則是因為紫薇的枝條纖細柔軟,所以便會花枝亂顫。
三是花期長。「誰道花紅無百日?紫薇常放半年紅。」俗語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可紫薇花卻獨立不群,從七月至十月花開不斷,因此,紫薇花又有「百日紅」或「滿堂紅」的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