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手繪明信片:分享你的精彩旅程

2020-11-30 海南日報
  ■ 本報記者 侯賽

  來海南該帶什麼做「伴手禮」?是一袋椰子粉,一盒咖啡,還是一包榴槤糖?相比這些日用快銷品,也許一張海南本土特色的明信片更能體現你的匠心獨運,更能讓遠在故鄉的老朋友因為你遙遠的牽掛而怦然心動!

  一張小小的明信片,記錄的不僅是你到過哪些地方,還有在那些地方,你的小發現和小心思。而這一切,都在明信片投入郵筒的那一刻,全部定格!

  隨著國際旅遊島建設步伐的加快和日益成熟,相比以前市場上傳統的照片式明信片,現在的明信片更加風格多元,讓人應接不暇。

  在海口騎樓老街中山路29號就有一家文化創意屋兼文藝清吧,一樓出售的明信片特色突出,精緻可人,是小清新和小文藝來到海南有必要轉一轉,看一看的地方!

  「這個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海口老照片集結成的明信片小冊,這個是麥克筆繪畫大師夏克梁手繪海南作品做成的明信片,還有這個海南島形狀的島圖明信片……」身著粉色碎花旗袍,言談舉止清雅脫俗的設計師小倩拿出不同風格的明信片向記者介紹著,明信片在這裡是最受遊客喜愛的「伴手禮」,每個月都有好幾百張明信片承載著遊人的寄語從這裡發出……

  打開海口老照片明信片小冊,可以看到一幅幅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解放前的海口老照片,以此可一窺當時老海口們的風俗習慣。一張名為「出嫁」的明信片中記錄的是當時民間嫁娶仍採用抬花轎的方式,一張名為「紡織」的明信片記錄了早前海口婦女的心靈手巧,而一張「趕集」的老照片則還原了老海口熱鬧的趕集場面,不禁讓人感嘆,這哪是明信片啊?儼然是博物館裡的一張張時代縮影。

  這樣的明信片拉起人們對老海口的回憶,也牽動人們那個時代的思念。想了解老海口歷史的客人們千萬不要錯過!

  除了照片式的明信片,更精緻文藝的要數「手繪海南」明信片!當然手繪作品時下在很多旅遊城市都非常流行,市場上也不乏這樣的明信片,但大師的手繪作品做成的明信片卻是不可多得!

  中國麥克筆繪畫大師、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夏克梁2012年來到海南採風,在最具海南特色的13個地方留下了他的手繪作品。隨後這13幅作品製作成明信片、手繪隨筆本、馬克杯圖案,T恤印花,牆體掛件等多種類型的紀念品,深受文藝範們的歡迎。

  海口騎樓老街、海甸溪碼頭、文昌宋氏祖居、五指山黎寨等等,就算你出差來到海南,無暇深度遊海南,這樣一組明信片,相信也會讓你對海南印象深刻,吸引著你下一次的深度探索!

  一組明信片十幾張,售價只要十幾塊錢,加上郵票,省內一張0.8元,省外一張1.2元,平均一張2塊錢,就可以送出一件「私人定製」旅遊伴手禮!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今天開唱
    本報海口12月20日訊 (記者習霽鴻)2019年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將於12月21日正式開唱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麥  中國人喜山,也喜歡靠山而居,因為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的天使 真正的英雄
    春暖花開,滿載銘記終生的回憶  返程海南之前,隨機打開海南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們的行李箱,你會發現有關於湖北特別的紀念:受援醫院的感謝信、荊州市贈送的旅遊卡、洪湖市打包的特產禮盒、支援湖北抗疫的紀念畫冊……它們身上凝聚著的,是兩個月支援湖北抗疫期間,海南隊員與患者之間、與受援醫院之間那些令人心頭髮熱的生死情誼。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帶雨林的山地「土著」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往高處生長,是熱帶雨林中生物開展「軍備競賽」的核心守則。囿於體型的先天不足,成千上萬的兩棲動物們與灌木、苔蘚一道,構成叢林生物鏈的最底層,卻憑藉著滿身絕活,在一次次生死搏鬥中安然脫險。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的「旺根技術」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在海南生活多年、今年56歲的福建人陳新,自年輕時就偏愛琢磨如何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苦心研究30多年努力破譯植物的生長密碼,研發了植物的「旺根技術」(也稱「三旺技術」,即旺根、旺杆、旺果),讓苗木生長加速度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辦學國際化 高校更「洋氣」
    ■ 本報記者 陳卓斌  單人單座、小班雙語教學、全觸屏黑板……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在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學院(以下簡稱國際旅遊學院)採訪時發現,這裡的授課方式和教學設備與國內普通高等院校不太一樣。
  • 海南日報數字報-伍氏兄妹:邀你《來三亞》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奕霖  「come on baby一起出發,椰風海韻等著你呀,愛TA就快帶TA來三亞……」近期,這首由三亞伍氏兄妹——伍志偉、伍志潔進行詞曲創作並演唱的《來三亞》MV在網絡上獲得了廣泛傳播。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不一樣的玩法 一樣的童真快樂
    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5月30日,儋州市新州鎮英均村的陳傳喜歡玩彈弓,也喜歡自製彈弓,雖然現在保護鳥類不提倡打鳥,但是有時候跟小夥伴們比比射程,也是一大樂趣。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主演學中國話向觀眾問好
    本報三亞12月8日電(記者徐晗溪)12月8日,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迎來一場日本佳片的世界首映,曾憑藉《三月的獅子》大獲好評的導演大友啟史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卓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華南植物園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植物志》,一直以來是世人了解海南植物的重要工具書。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尊重自然規律呵護海南溼地
    (2月3日《海南日報》)  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溼地具有多種獨特功能,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降解汙染、調節氣候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 海南日報數字報
    食蟹猴又名長尾猴或爪哇猴,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靈長目、類人猿亞目、猴科、獼猴屬,食蟹猴種,因為它的遺傳物質與人具有高達98.5%的同源性,其組織結構、生理和代謝功能等方面與人類相似,因而在人類生命科學以及其他相關科學研究中佔有其他實驗動物無法替代的重要位置,被譽為活的最精密的實驗儀器。  但是,並不是說只要能養出來,就可以做實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知多少?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植物資源尤其令人嘆為觀止。
  • 海南日報數字報-九年一圖鑑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460頁,148種蜻蜓彩色照片,9年的資料收集整理,翻開《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圖鑑》的每一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自貿區FT帳戶業務漸入佳境
    本報海口4月18日訊(記者王培琳 通訊員任爵一 鄧昕)海南日報記者4月18日從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獲悉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細心做防護 有序推復工
    ■ 本報記者 李佳飛  特約記者 黃良策  「轟……」2月13日下午,位於文昌市東路鎮的海南歌頌飼料有限公司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棠樹還在結子
    文昌就是龜頭所在,而樂東則是尾閭一端,二者皆為海南人文興盛的地方。這在堪輿學上可能有些說法,但我不懂得玄空的知識。其實,樂東作為地名,沿用的時間不到百年。自唐代以來,此地基本上屬于振州、崖州的範疇。除了千裡長沙,萬裡石塘,它就是海南最荒遠的邊緣。海南古稱瓊崖,北為瓊州,南為崖州,樂東是崖州文化積澱最為深厚的區域。格調蒼涼的崖州民歌,就是從這裡隨處可見的酸梅樹下唱出來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風吹浪打漁歌歡
    在長期的海洋生產、生活中,海南人民用漁歌表達著對海洋的感情。這些漁歌就題材、形式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漁歌,一種是船歌。海南漁歌的內容比較廣泛,涉及了漁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反映了海南漁民的思想、生活、情感與願望,曲調豐富而抒情。而船歌是漁民在海上拉網、捕撈、收網等時候唱的,具有一定的勞動號子的功能性,故而韻律強勁,富有節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