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鹽類水解的定義
在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和水電離出來的氫離子或者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弱電解質的反應,叫做鹽類的水解。
其實質就是:鹽中的弱離子(弱酸根離子或弱鹼陽離子)與水電離的氫離子或者是氫氧根離子結合成難電離的分子或離子,從而破壞水的電離平衡。
2.鹽類水解的表示方法
鹽類的水解用水解方程式表示。
鹽類水解程度一般都很小,水解產物也很少,通常不產生沉澱或氣體,所以書寫水解方程式時不用氣體和沉澱符號。
鹽類的水解是可逆反應,除發生強烈的雙水解外,一般都用可逆符號。
多元弱酸鹽的水解是分步進行的,用分步水解離子方程式表示。
(1)弱酸陰離子的水解
(2)弱鹼陽離子的水解
3.鹽類水解的規律
有弱才水解,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誰強顯誰性,同強顯中性。
(1)組成鹽的弱鹼陽離子發生水解,使溶液顯酸性。
如氯化銨溶液,氯化鋁溶液
(2)組成鹽的弱酸陰離子水解,使溶液呈鹼性。
如醋酸鈉溶液,碳酸鉀溶液
(3)鹽對應的酸(或者鹼)越弱,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鹼性(或酸性)就越強。
(4)多元弱酸根的正酸根離子比酸式根離子的水解程度大,那麼對應正鹽溶液的鹼性就比酸式鹽溶液的鹼性強。
例如,相同濃度的碳酸鈉溶液就比碳酸氫鈉溶液的鹼性強。
總結:
強酸強鹼鹽,不水解,溶液呈中性。
弱酸強鹼鹽,水解,溶液呈鹼性。
強酸弱鹼鹽,水解,溶液呈酸性。
弱酸弱鹼鹽,水解,酸鹼性需要具體分析。
4.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
(1)內因
鹽的性質,越弱越水解。
(2)外因
溫度:升高溫度,促進水解;
濃度: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外加酸鹼:促進或者抑制水解。
5.酸式鹽溶液酸鹼性的判斷
(1)強酸的酸式鹽,只電離不水解,溶液顯酸性。
(2)弱酸的酸式鹽溶液,酸鹼性取決於酸式酸根離子的電離程度和水解程度。
電離程度大於水解程度,溶液顯酸性:
例如,亞硫酸氫鈉溶液中,亞硫酸氫根的電離大於水解,所以亞硫酸氫鈉溶液顯酸性。
電離程度小於水解程度,溶液顯鹼性:
例如,碳酸氫鈉溶液中,碳酸氫根的水解程度大於電離,所以碳酸氫鈉溶液顯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