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探索用"功能醫學"取代"西醫",我們還在爭論西醫和中醫哪個科學?

2021-01-19 岐伯有道

該視頻是馬克·海曼博士在2010年TED上的演講,他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功能醫學。

最近,一間大型製藥公司的首席執行長說,在未來將不再有治療重大疾病的藥物,僅會有用於改善重大生理機能的藥物。

這意味著什麼?而Danny Hills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他說不再有治療重大疾病的藥物,因為疾病實際上並不存在。或者說,疾病不是如我們一般所想。就如同我們向外遠望,覺得世界是平的道理一樣,我們認為疾病是真實的,因為他們看似存在。

但事實上,它們是上遊生理機能改變後,產生的下遊症狀或是徵兆。

現在,許多人會問說:「您是什麼樣的醫生,您是哪一科的?」

我會說,「我做功能醫學」

他們接著問,「那是什麼?」

我回答:「傳統西醫研究如何控制不正常病症,我們則是研究如何恢復正常機能。」

我相信,你們之中有人看病吃藥控制症狀,但是控制症狀不等於恢復正常。

功能醫學就像是一張地圖、一個導航系統。透過評估生理機能來探討病症,而不是只給一個診斷標籤。

事實上,功能醫學是一種個人化醫學,是一種整體的醫學。它是整合的醫學,將所有生理的異常串聯在一起。它也可說是「追根究底」的醫學。

我們很善於幫症狀取名字(疾病名稱),但我們卻不擅長探究疾病「為什麼」會發生,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在功能醫學領域中,我們不是專科醫師,而是一般科醫師。我們了解所有系統功能是如何運作跟連結,這是種相當不同的思考模式。我們必須了解整個系統,而非只是症狀而已。

那,功能醫學上如何做到這點?

我們用問診收集詳細病史,用自評問捲來分析病人的病症,我們做全面性的實驗檢測來了解生理跟基因的運作狀況。所以我們可以不局限在表面的診斷上,而是透過底層的生理機制來對病症做出重要的判斷。這是對病症思考的重大變革。

說疾病不存在,是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和我們所想的並不相同。

我們必須全面地考慮整個人體在未來的某個時點,我們可以理解人體系統間的複雜交互作用,以及隨之產生的臨床病症。

但不用等到未來,我們現在就可以這樣做。功能醫學全面而實際,馬上就可以運用。

它的核心是基於全新的生理學,因此它可以被運用在許多問題上,而專業人員也可以直接溝通。

我之所以知道功能醫學,是因為我曾生病過。我曾是個慢性病患者,這是我十五年前的樣子。我知道,許多人可能有些身體不適的狀況或患有慢性疾病,或是你親近的人,你是所愛的人也擁有同樣情形,這是與你我息息相關的事。

十五年前,我的身體非常健康,我是愛達荷州的一位家庭醫生,我接生數百個新生兒,我守急診室,經常徹夜工作,隨後前往中國生活一年。我非常努力的工作,但也吸了一年瀰漫著煤炭的空氣(空氣中瀰漫著汞)。之後,我在城市的急診室工作好幾年,而之後突然在一夜之間,我的身體無法正常運作,整個身體機能都壞掉了。醫學院所學的,沒能幫助我。

現在,如您所見,我感覺好多了。生病的過程讓我用新的方式去思考去了解身體哪個部分出錯了,以及如何修復它。

我有各式各樣的問題,我沒辦法消化食物,我有大腸急燥症、皮疹、舌頭潰瘍、失眠、沒有性慾、無法思考,我記不得事情、無法集中心力。我就像是同事患了注意力失常(ADD)、失智症和抑鬱症一樣。

我跟多數人一樣尋求醫生的幫助,我去哥倫比亞看神經科醫生,去哈佛找風溼免疫科醫師,去看腸胃科醫生、精神科醫生,而我所得到的答案不多,倒是拿了一堆的處方箋。

我服用治療抑鬱症的百憂解(Prozac)、煩寧(Valium),服用立得寧(Ritalin)幫助集中力,還有服用普衛醒(Provigil)。因為利他能沒效,我服用恩比安(Ambien)幫助睡眠,服用安舒疼(Advil),甚至還服用威而剛(Viagra)。現在我發現我並沒有藥物缺乏的問題。

我的意思是,會得抑鬱症真的是因為體內百憂解不足嗎?注意力失常是利他能不足的現象嗎?而高膽固醇的問題,立普妥(Lipitor)不足嗎?

我們並沒有藥物缺乏症,生病是身體基本生理機能出現障礙,而這些障礙造成的症狀形成固定模式後,被我們稱為疾病。

萊納斯-鮑林(兩屆諾貝爾獎得主)的學生Geoffrey Bland博士,以及在功能醫學醫學會人員的幫助下,我得以跳出原來的思考框架。

幾年來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創造了一張地圖,一個根據生理機能的變化而非症狀來評估與診斷病患的新方式,還整合出一個臨床指引,一個可被公評跟檢驗的方式來收集和分析資料,而成果十分的豐碩。

我正好屬於這些成果中的一個案例,而我們談醫學應該要個人化客制化,功能醫學就是真正個人化客制化的醫學。

我檢視自己的基因組,觀察自己的生活方式,周遭環境與壓力對我的影響,我暴露於何種毒素下,以及這些幹擾是如何導致我的生理機能的基本網絡失去平衡。而這些失衡所產生的訊號和症狀就是我們所謂的疾病。

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即使是醫生,也只是在走馬看花,並沒有思考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

我們只想知道病患的症狀,以便給診斷標籤跟藥物,但我不甘於此,我想要了解真正的病因。而功能醫學下,我們有不一樣的思維,我們專注在根本的因子上,您可以看到在Anne Barker的演講中,她談到癌症的形成因子,這些同時也是大多數慢性病的形成因子:毒素、微生物、過敏源、營養、壓力(包含身體和心理的壓力)。這些因子會進而影響我們的基因,衝擊我們的DNA,改變我們的基因表現,使得我們表現出特定病症。基因表現的改變會導致我們系統失衡。

因此,不是只是控制疾病。這就是我每一天在做的事,也是功能醫學醫生每天做的事。


我們檢視基本系統的失衡。這是我用來找回自己健康的地圖。我是這張圖的中心。這不僅是心理或社會文化層次上的病人為中心,也是分子層次上的。

我發現,我有些單核苷酸基因型使得我的甲基化跟穀胱甘肽形成(皆與解毒有關)有困難。這使得我在中國時,無法將吸收進來的汞有效率排出體外。我在急診室的工作充滿壓力,作息不規律。

有一天,我與孩子們到緬因州度過暑假,我感染了湖裡的寄生蟲,然後突然之間我全身的系統崩解了。原本我一天可以騎單車騎一百英裡,現在我卻不能爬樓梯。當時我意識到,我的整個系統都崩壞了。我的消化系統壞了,我的免疫系統紊亂,我開始產生過敏症狀。這是我之前從未有過的。我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身體,我無法解毒,我體內的汞含量相當高,我的肝發炎指數偏高,我的荷爾蒙失調、產生腎上腺問題,晝夜節律混亂。

而我的線粒體也出現問題。線粒體是細胞產生能量的基本單位,我因此無法產生任何能量。這影響了我這個系統的有運行。大家都知道,失去能量的最終結果是死亡。老化其實就是線粒體逐漸失去功能。

血液中的肌肉細胞酵素增加,暗示著我的肌肉正在瓦解。我有線粒體的問題,這是我透過檸檬酸循環(線粒體產生能量的化學反應)的尿液分析,觀察催化氧化代謝所診斷出來的結果。

因此透過這張圖,並了解各個重大生理機能的環節,我能夠了解我為何生病,以及如何才能痊癒。這些不是幫症狀取個名字,就可以得到的。免疫功能低下和神經介質功能障礙,讓我解毒系統與消化系統出現問題。

我使用許多診斷工具,來檢視我的高度重金屬負擔,腸道功能和腸壁發炎狀況。本研討會有討論到微生物群(microbiome)一詞,它是決定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為什麼許多西方人患有慢性疾病的原因。而我也了解到自己體內的線粒體究竟發生了什麼,這些不是病,是身體功能的失衡現象,而我發現有些失衡是結果,有些則是導因。舉例來說,汞是造成一些列下遊效應的原因。

我就是這麼做的,這就是所謂的功能醫學。這張圖表,是以不同的方式來探討我們過去對於疾病認知的方法。因此,當我去看這些醫生時,我得到的是一堆的關於症狀的標籤、名稱或診斷,而非症狀為何發生的「原因」,對吧?

因此,功能醫學便是一種能夠幫助我們了解事情來龍去脈的一種方式了。不止是我,我了解在座之中或是您的家人及全美,與全球各地許多人都在遭受慢性病所苦。每兩個人,就有一人死於心臟病;四分之三人口體重過重;今天出生的小孩將來每三人中有一人會有糖尿病;五個小孩中有一位患有某種情緒或行為障礙;在座的各位包括我,十個有一個在65歲時將會有失智症。所以,看看四周吧。

上禮拜,我與Jack Keene將軍共進午餐。他告訴我一件讓我感到驚訝的事,他說,有70%申請入伍的新兵體位不符,並被拒之門外。在1946年,Harry Truman實施學校營養午餐計劃,該計劃是為了幫助改善學童的身體素質而設計。因為當時人們瘦到無法從軍。而現在我們的小孩卻胖到無法從軍。

我們需要徹底改變我們的醫療系統,改變我們診斷與治療疾病的方法,同時降低成本和改善治療效果。我們通過克利夫蘭診所分析與模擬這個模型的效益,足足可以幫我們每年省去9,300億美元。

根據Craig Bentor的說法,全球在2020年前將會有5000萬人死於慢性疾病,2000萬人死於傳染病。而慢性疾病是可以避免的,不論是從生活形態或是環境著手。我們每年因健康問題損失2兆美元的生產力,現在,讓我來告訴你們怎麼樣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他是Clayton,一位普通的美國小孩。他來見我時已經有了11種診斷,看了五為專科醫師,服用了八種藥。他患有氣喘、過敏、注意力缺失、焦慮及肛門痙攣。這些只是幾個比較嚴重的疾病而已。他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服用各種各樣的藥物。這也是我為什麼說我做整體醫療,因為我專門照顧「整體出問題」的病人。許多人也有不少健康問題,服用許多藥物。事實上,81%的美國人每天至少服用一種藥物。這顯然沒辦法解決問題,我們以為我們生了許多不同的病,這些表面看起來互不相關的疾病,實際上是同一個生理機能改變後的不同表現。我們必須從表面尋找背後那些模式。

這是Clayton的地圖,與我的類似。他的免疫功能低落,他有線粒體的問題,有腸胃的問題、營養不良。他吃垃圾食品,在童年時期服用許多抗生素,這些幹擾著他的身體系統。在這些環節種,我們發現了可以治療他的方式。現在,我們不能只治療一個而其他放著不管,我們必須全面治療,因為每件事都相互連接,對吧?如同身體也是互相連接的一樣。我們時常在想,如果我們做好一件事,我們就可以修復事情。功能醫學有個詞叫做圖釘規則,如果你踩在一個圖釘上,你需要服用許多阿斯匹靈來讓你感到不那麼痛。如果你踩在兩個圖釘上,拿掉一個圖釘不會讓你痛少一半。所以我們必須處理每件事。那麼要怎麼做呢?

我們讓Clayton吃低發炎飲食,他對麩質已經產生抗體。所以我們將過敏性使用從飲食中排除。處理腸胃中害菌,我們給他益生菌和抗微菌藥。我們除去他的鉛毒素,改善他的營養狀態。兩個月後,他的症狀完全消除,也不再需要服用藥物。現在,他在學校擁有優異的表現。他的頭痛、胃痛、過敏症狀和注意力缺失全都消失不見。然而,讓我感到訝異的不止這些,而是他的書寫方式。這是他2個月前後的對比。

這期間發生了什麼事?他的生理發生什麼改變?是什麼讓他改變?他的大腦如何從失調變成正常運作,從不協調變成協調?這些才是我們需要問的問題。

功能醫學整個構架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開放的、實際的。我們真的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這並非魔術,而是種方法。功能醫學是一種思考疾病的新方法,不是傳統醫學裡特定的「分科」,它是全科。功能醫學尋找症狀的模式與背後的連接。因為同一種疾病可以有許多不同病因,像是阿茲海默症。或反過來說,一個麩質過敏可以造成許多不同的疾病。因此,目前疾病分類的概念實際上是過時的。疾病的分門別類,讓人誤以為我們掌握了它的核心,但疾病的分類是根據症狀而非根據疾病發生的原因,我們需要改變這種分類,因為我們擁有12000種疾病,而且這是個不正確的分類方式。我們需要思考疾病產生的原因。

讓我給你最後一個範例,隨後我就會總結今天的內容。

試想有個病人叫Richard。他去看醫生,並跟醫生說:「我好沮喪、好絕望、好無助,我性趣缺失,對食物也不感興趣,我什麼事也不想做。」

醫生說:「我知道你發生了什麼事,你得了抑鬱症。」

然而,抑鬱症只是我們給這些症狀的一個統稱、一個標籤而已,而不是這些症狀的原因。這就是功能醫學與傳統醫學不同的地方。

因此,有哪些可能的原因會產生抑鬱症呢?

可能是麩質,它會產生自體免疫疾病,造成甲狀腺功能減退;

或者是你一直在服用的制酸劑,它會阻礙B12吸收,造成B12缺乏;

或者你有維生素D缺乏,因為你住在西雅圖;

或可能因為你長期使用抗生素來治療青春痘,它會先造成腸道發炎,再引起大腦等全身性發炎;

也有可能是食用過多的壽司,因為你喜歡魚,所以導致你汞中毒;

或你不喜歡魚,所以你體內缺乏omega-3脂肪酸;

或有可能因為你喜歡糖,造成胰島素阻抗,進而導致抑鬱症。

功能醫學是未來醫學的發展趨勢,它是一種個人化的醫學,將症狀如同拼圖一樣拼湊起來,顯出完整的樣貌。

我與我的妻子在地震發生後立刻趕往海地,我認識了許多不同種類的醫學。這才讓我真正領會到醫學是怎麼一回事。當我們到達海地時,大約有1500名病患散落在醫院各處。這些病患沒有食物,或水,或醫療照護足足三天。所以我們設立了一間手術房。我的妻子是名骨科醫生,她用鋼鋸來截肢四肢。因為這是我們僅有的工具。我們使用從體育用品店購買的手電筒與燈頭來照亮手術部位,並使用伏特加來消毒儀器。但我們知道,處理外傷還有更好的方法。

我今天想跟各位說的就是,我們現在治療慢性疾病的方法,就好像是使用鋼鋸來治療外傷一樣。但是不一定是非得如此的,全世界許多地方都知道功能醫學。不只是我或是Clayton的個人遭遇而已,它已經在超過40個國家的31所相關醫院和機構實施。其中有13間醫學院和機構對這方面的工作大感興趣。

這是21世紀,你可以在生病時去看一個又一個的專科醫師,然後吃各式各樣的藥丸,或是你可以找出疾病的原因和生理機能的改變,並探索他們交互作用後產生的疾病模式。快加入我們的行列,與我一同實現這個目標。

功能醫學是一個即將推翻傳統診斷方式的新觀點新做法,我知道我們可以一起實現這個目標。你們都是創新者,所以快來找我討論,我們一起來思考如何共同實現這個目標。

感謝大家的聆聽。

========== END ==========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相關焦點

  • 中國科考馬裡亞納海溝再獲新突破,"海鬥一號"首次完成萬米潛。
    3、美國數次對馬裡亞納海溝的測試:眾所周知,美國歷來就是對探險有著好奇和濃厚興趣的的國家,他們是從不討厭熱鬧的。它是纜控式水下機器人,裝備有複雜的攝像機、聲納和一對採集海底樣品的機械手。儘管日本在探測馬裡亞納海溝上投資巨大而且耗人耗時,但還是失敗了。第三次是1995年3月24日,對馬裡亞納海溝的探測失敗,並沒讓日本放棄這項探險。他們第三次用12000米長的一次性纜繩把「海溝」號的機器人纜緩緩放向海底。這個"海溝"經過近三個半小時的「行進」,終於到達了查林傑海淵底部。
  • 獨領風騷,中國"人造月亮"光明喜人。面對自然規律,是利是弊?
    再次,"人造月亮"該有多大?這絕對是人們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至於說這個"人造月亮"有多大還真的不好說:其一、該設計團隊和該研製單位都沒有說明;其二、這種核心機密,笨想一下,哪個團隊和國家會透漏核心機密呢?
  • 溫哥華公園裡的那麼多"野兔",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確定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家園君微信號:canadau  歡迎勾搭!這裡擁有大片的沙灘,沙質細膩,還是玩風帆衝浪(Windsurf)的好地方。大家的想法都一樣:兔子在這裡既能回歸自然,又能找到同類。如今,兔子已經成了傑裡科海灘公園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 添了這對雙胞胎女兒,一瞬間張杰的評論開始"炸"了!
    如果過一周還沒到,可以把收貨人姓名和手機號發到客服微信:cakefu1   會幫您查詢的物流。(有問題都能解決,沒收到我們會補!)3、看您自己買的東西和付款狀態可以進入"家園商城"拉到最下,有一個"我的訂單"點擊進去就可以看到您所有在我們這裡的歷史購物明細和您訂單的發貨情況。
  • 中科院2nm晶片研究突破瓶頸獲得成功,"無芯"之痛將為期不遠。
    因為,美國和他的一些所謂"鐵哥們",就是用這把"鹽"來擦抹我們這處已經受傷的傷口,也正因為我們的晶片研發落後,才讓這痛很難癒合。晶片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我們使用的手機和電腦;全自動洗衣機和照相機;電視機和生活中的機器人等等。至於在工業上的;軍事上的;醫療和航天以及科考深潛器上的晶片技術用途更是廣泛。由此可以看出,晶片雖小,它被稱為電子產品的心臟卻是沒有絲毫的誇張,它的功能如同人類的大腦一樣重要那更是不必細說。
  • ​科學家通過"摘除"魷魚的色素基因,出生後魷魚是透明的
    科學家通過"摘除"魷魚的色素基因,出生後魷魚是透明的科學家歷史上第一次通過摘除一種產生透明生物的色素基因,產生了基因變化的魷魚胚胎。研究小組使用 CRISPR-Cas9來"去除" Doryteuthis pealeii中的基因,從而消除眼睛和皮膚細胞中的顏色。
  • [喜訊] 強烈祝賀藍旗魚品牌創始人"藍狼"成功路亞真正的"藍旗魚」!
    以下是中國國慶當天,"藍狼"發自澳大利亞聖誕島的實戰情報。建議WIFI環境下觀看,土豪隨意,精彩圖文附後,歡迎品讀!,一會兒快艇就到達釣點,又遇到金槍魚群,還是一樣中魚,鯊魚和往常一樣多,繼續被劫殺!已經是很強了,依然絲毫不起作用一樣的嘶嘶聲,GIPANG的XXXH,PE12的竿子彎成滿弓,身體也無法承受如此的壓力,即使有戰鬥腰帶也沒有用,我沒有辦法頂得住,只有靠住船弦用槓桿原理用全身力量壓住竿柄!就這樣極其痛苦的搏鬥了近一個小時,我到極限了,思想開始出現鬆動了,我想放棄了,不可能釣得起來,這樣的裝備是不可能和它戰鬥的,朋友不斷的鼓勵我,給我打雞血!
  • "北境"就是在加國?《權力的遊戲》中的鐵王座在加拿大小鎮被發現!
    >為了回饋粉絲們的追劇熱情,權遊劇組在第八季結束後和大家玩起了尋寶遊戲。他們將6個劇中出現的鐵王座藏匿在全球各個地區,邀請粉絲們去動身找尋!看這冰天雪地的背景,也是和劇中的北境之景迷之相似。在發現寶座後,Birgit激動壞了,她在自己的臉書發文說:「至今都感到難以置信,沒想到王座就藏在滕不勒嶺!」
  • 嫦娥四號在探索"秘境中的秘境"時,在月球的背面究竟看到什麼?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這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和傳說,但也折射出人類對登月的美好渴望以及對月球背面的猜測和遐想。嫦娥四號探測器在經歷了26天的太空飛行後,順利降落在月球背面的馮、卡門撞擊坑內預定的著陸區。
  • 「西醫院士」樊代明,力挺中醫的真相是什麼?
    這不就是國際上已經認可的我們中醫的「子午流注」麼? 第三句話臨床中這方面例子不勝枚舉。比如,西醫急腹症手術能解決急症救人性命,但術後腸脹氣有時很難解決,嚴重影響手術效果。針灸就能搞定! 當年有一位美國記者來華,不巧突發闌尾炎,在協和醫院做了手術。
  • 當我們爭論中醫是否科學,美國已有中醫診所3萬家,搶聘老中醫
    中醫是否科學,中醫、西醫究竟誰當家,這在中國是一個跨世紀的爭論話題 而如今,隨著新冠病毒的蔓延,中醫再一次回到人們的主流視線,中醫在這場戰疫中功不可沒,但也因此再一次引起中醫西醫之間的爭論
  • 在治療癌症和疑難雜症方面,讓中醫和西醫進行一場比賽好不好
    在近現代中醫受受到了西方醫藥利益集團的持續打壓和抹黑。他們利用手中掌握的話語權和資源。給老百姓進行了近百年的洗腦,那就是要讓老百姓相信一種觀念,西方醫學就是科學的代表。中國傳統醫學是偽科學。不可否認西方醫學在外傷的救治,急症的救治,衛生防疫方面具有優勢。但在治療癌症等疑難雜症方面,越來越多得鮮活例子證明西醫在這一方面很無能。很多的患者在西醫手術,放療,化療的這一套所謂科學的方法治療下人財兩空。高昂的治療費用讓很多老百姓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治療期間的痛苦可以說是人間地獄,生活質量受到極大影響。中醫在這一方面顯示了巨大的優勢。
  • 方舟子:什麼才是真正的西醫
    關於中醫問題的爭論,常常被當成是中醫與西醫之爭,由此激發了一些人的民族感情。人們說的「西醫」,其實是指現代醫學,也就是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特別是生物學基礎上的醫學科學。科學沒有國界,也不屬於某個民族所特有。醫學科學也應該只有一種,沒有中西方之分。現代醫學雖然是在西方發展起來的,但是作為現代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已成為人類的共同財富,吸納了世界各國包括中國人的貢獻。
  • 中醫和西醫的百年戰「疫」-虎嗅網
    近代名醫陳存仁也自曝過棄西醫改學中醫的經歷:「在南洋醫科大學苦讀一年,對醫學基礎漸有認識,不幸在暑假中我患上了傷寒症,就請大學中一位老師治療,但是西醫治傷寒並無對症藥物,只是要我靜臥四星期,吃葡萄糖和維他命C而已,不料病勢越來越嚴重,後來家人力勸就診於孟河丁甘仁先生,只連服了5天中藥,熱度竟然退清了。」
  • 人臉識別機器人取代前臺,迎賓、互動、引導、講解……功能樣樣全
    自從各行業將AI技術作為一項智能工具廣泛應用於業務場景中,我們就經常能在生活中見到各類新奇的黑科技。這當中,機器人無疑是最為引人關注的一種應用,其種類也十分豐富,比如餐飲機器人、政務機器人、酒店機器人、農業機器人、軍用機器人等等。
  • 中醫,「科學」嗎?-虎嗅網
    當我們習慣於用西醫、科學化等作為標準來衡量中醫時,也有必要意識到,「科學」,如美國學者哈拉維所言,是現代社會一個「必須要玩的遊戲」,因為它是「通往權力的路徑」。20世紀早期關於中學與西學、科學與玄學、以及中醫和西醫的不休爭論出現在不同的期刊和出版物中、醫療和商業實踐中、各種隱喻與敘事的文化生產中,以及——最重要的——二三十年代中醫和西醫大夫的論戰及努力取得政府支持的政治鬥爭中,「中醫」的邊界正是在這些社會活動的交互作用中具體化的。
  • 《最好的療愈》:醫學通過身體治癒心靈,音樂通過心靈治癒身體
    這簡直出乎意料,沒有人想到安德魯的生命會被音樂拯救,連照顧安德魯的護士驚呼這是"馬太帶來的奇蹟"。康復後的安德魯了解到,音樂可以拯救病人,這並不是奇蹟。早在多年前,歷史上出現過"音樂治病"的事情。而且音樂療法已經取得了大量令人信服的科學證據的支持,包括神經科學、醫學和音樂領域的前沿研究。
  • 騙人的老祖宗,人體特異功能第一人扁鵲,嚇死蔡桓公
    "什麼意思呢?就是扁鵲並沒有向長桑君學醫,而是從他那兒得了一枚靈藥,吃後三十天,眼睛就有了特異功能了,變成X光機了,而且什麼都能看見,比現在的貓掃描還靈。以後呢,扁鵲行醫時就拿診脈當幌子,實際上他早就"看"見人家肚子裡的東西了。百度說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那不是無中生有嘛。
  • 科學的死角與希望
    進步論者說,人因科學發展更深入地了解著自然界和自身,並因此極大地改善了社會的效率,方便性和財富,也使人更健康、長壽,甚至因為更有"知識"而更"聰明"了。科學是"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智慧活動對物理與自然世界結構和行為的系統研究認知",作為文明發展的方法與結果,科學本身的無倫理性是其死角之一。陰陽世界,正邪相依,科學發展的結果並不例外,僅舉幾例:愛因斯坦發現了能量的更高級規律,和平利用可以產能,邪惡利用可以製造核武器!蒸汽機、內燃機是工業革命的關鍵動力,卻消耗不可替代能源並使大氣層汙染。
  • 金羊直播間:「西醫裡的中醫」將加速幹細胞治療的療效
    ,然而近年來在西方國家首先興起的「功能醫學」,卻和中醫的理念不謀而合,被稱為「西醫裡面的中醫」。區健妍:這樣理解的話,其實功能醫學就是一個更加綜合性的醫學學科,是一個更加系統性的治療思維,而不像我們平時說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李紹清:是這樣的。功能醫學常被說成是西醫裡面的中醫。我們中醫其實是在把人當作一個生命體來看待,整體分析這個生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