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和西醫的百年戰「疫」-虎嗅網

2020-11-25 虎嗅APP

雙黃連的藥效還沒落實,網上已經賣到斷貨,北京中醫藥管理局、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的聯合背書,讓中成藥在2003年的潔爾陰之後又火了一把。


加繆說過,疫病「是一個狡詐的、頑強不退的敵人,它是一個老謀深算的組織者」,人類很難佔到上風,尤其在現代醫療體系建立之前。


如果對比早期西醫和中醫的兩位標誌性人物,就能看出,在預防方面,他們對付大規模疫情的辦法都不多。


英國人合信在《西醫略論》中總結了3條經驗:


1、病之傳染於人,蓋因病者屎溺汙及衣服,坐臥處邪氣沾人;


2、不令患者聚集一處,以免傳染;


3、疫者死後,房內宜燒甘松、硫磺、蒼朮等物,以避疫氣,數月後方可居住;


明朝著名科學家方以智在《物理小識》中介紹了兩條。


1、時氣一行,闔門相染,以草繩度病人之戶,屈而結之於壁,則一家不染;


2、入疫家,以麻油塗鼻中,既出以紙燃取嚏,則不染;


合信算是中國最早也最有影響的西醫,1847年10月他在廣州創辦惠愛醫院,系統性發布了多本專著,是醫學領域「西風東漸」的代表人物。至於方以智,學貫中西,知識儲備牛到什麼程度,稍微學過歷史的都知道。


合信的主要著作


兩位宗師在時間上有代差,但他們的防疫手段都是極普通的措施,合信的遣詞造句還能窺見明顯的中醫影響,尤其用了大量「氣」字,這與國人「六氣為病,乃中醫最精之學」的認知頗為接近。


至於診療,雙方撕得就比較厲害了。


疫病大多伴有發熱症狀,合信認為「熱病初起,汗不出宜用逼汗法」,具體辦法是「熱水浸腳」或以「被褥數層裹身出汗」,如果是內熱,就用巴豆油、水銀散、大黃等藥物催吐,如果是頭熱,就用「冰塊按頭頂」,以「冷水澆身」,以「酸醋水洗身」等等。


這些觀點很有代表性,但中醫並不認同,清人唐宗海在《醫經精義》一書中就反駁,「西醫見熱病,即以冰置胸前,外被冰阻,熱反內攻,為熱毒伏心而死,現下香港疫症,為西醫十治十死,皆此之故也。」


近代名醫陳存仁也自曝過棄西醫改學中醫的經歷:


「在南洋醫科大學苦讀一年,對醫學基礎漸有認識,不幸在暑假中我患上了傷寒症,就請大學中一位老師治療,但是西醫治傷寒並無對症藥物,只是要我靜臥四星期,吃葡萄糖和維他命C而已,不料病勢越來越嚴重,後來家人力勸就診於孟河丁甘仁先生,只連服了5天中藥,熱度竟然退清了。」


中國歷代醫書對解毒防疫之法多有記載,如《素問》的小金丹方,《肘後方》的屠蘇酒、歲旦飲,《千金翼方》的太乙神明丸,《外臺秘要》的斷瘟疫硃蜜丸等。


由此可知,在尚無特效藥的年代,中醫的經驗主義和民間驗方對症狀的遏制有時還勝過西醫,這是事實。


當然有些方子今天看來相當後怕。


如晚清名醫陳虯在《瘟疫霍亂答問》一書提到桃葉、石榴皮、馬齒莧、川椒、苦參、小藍、穿山甲、獺肉、地龍、水銀、雄黃等等都是很好的殺菌藥。


其實不少存在毒副作用,有些現在被證明與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冠病毒有染。


1911年東北鼠疫時也有中醫獻上驗方,得到官方嘉納,說是「用紅紙捻照前後心窩,見有紅點,即用針刺破,挑出肉內紅筋,可保無事。」


到了清末民初,西醫的話語權便得到兩個因素的加強:


從防疫上說,中醫的「五行」、「六氣」、「陰陽」等理論,相對玄學,被證明不易在公共衛生層面落地施行。


從診療上說,技術進步使人類逐漸認識了病毒和細菌,對疫病患者的救治開始形成完整的科學體系。


中醫對細菌和微生物並非全無了解,中國最早的科學雜誌《格致彙編》在1881年發表過一篇名為「人與微生物爭戰論」的文章,稱「西醫言豬肉內多有小微蟲,人食其肉體,內亦生此蟲」,但與列文虎克或巴斯德的科學論證不同,經常有特別本土化的解讀。



例如章太炎因為《莊子·齊物論》中有一句「樂出虛,蒸成菌」,便斷定「夫人心之樂,發於空虛,而能蒸成有形之菌」,其實莊子是一種哲學語境,表面詠物,實則寫人,泛指現實與內心的變化無常,玄幻不真。


章太炎將其具像為一種中國人能理解的學術概念,進而推論「微生菌者,遠西近代所發明也,舊時只言微生蟲,則中土亦有之,按諸書言五屍者,屍即蟲也」。


這個考據很牛,但明顯是志怪小說看多了。


技術進步加大了中西醫的對立,雙方的交鋒隨之激化。


1921年國民政府在名醫餘雲岫等人推動下通過「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提案,試圖以行政力量廢止中醫,其中最根本的一條論據就是中醫的「陰陽、五行、六氣、臟腑、經脈,皆憑杜撰,全非合實」,按照餘雲岫的說法,中醫「以為疾病之原,皆由風、寒、暑、溼、燥、火六氣而來,此皆幼稚時代之言論」。



如果這個論斷成立,那中醫的靈魂就被掏空了。


中醫對此採取三種回應模式。


首先,部分中醫開始說服西醫接受「氣」與「病」的原理。


著名的溫病學派就認為「西醫不言氣化,以傳染病為瘟疫,不知天氣為病,亦能傳染,如風熱咳嗽,其氣由鼻入肺,病氣相傳,西人誤以為肺疫,不知風能生蟲,乃氣化之常理,風去蟲自絕,風不去則久咳成癆,此非地氣為病不能殺人」。


還有的從症狀入手,試圖找到中西醫理念的對應關係。


出身同盟會的名醫楊則民對舶來文化有一定接觸,在所著《潛庵醫話》中,就強調西醫的細菌與中醫「溼」的概念有共通之處。


「西醫好言細菌,而中醫好言溼,溼與細菌實有相似之處焉,…中醫概以利溼清熱毒之劑治之,西醫細菌以顯微鏡知之,…是由細菌與溼,殆有相當之關係也」。


另外一些人基本接受了細菌、病毒的存在,但認為中醫應該堅持自己的理論體系,不能動搖,也就是洋務派所謂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部分中醫蔑視技術進步,「病菌之說,必有打倒之一日,而六氣之論,無時焉可破者也。」把解剖視為奇伎淫巧,「西醫視人如器物,縱解剖極細,何能攸往鹹宜哉」?又否認顯微鏡等器械的作用,「鏡能顯微,不能窮變,剖視臟腑,已非原相」。


醫學評論家陸士諤認為,「凡是一種學術,必有其根據地,必有其立腳點,此點絲毫不能遷就,絲毫不能通融,假使必以遷就西醫學說勾入時,立案論證,滿紙發炎細菌,則根據盡失,立腳毫無」,這代表了不少人的觀點。


名醫惲鐵樵也覺得,「中醫一旦研究細菌,勢必要連帶研究血清注射,果然切實做到,已是完全西醫,無復國醫本來面目」,後來傅斯年諷刺中醫改革「改無可改」,原因在此。


1935年曾有一樁公案,暴露了中西醫的嚴重對立,就是中國報業之父戈公振之死。


戈是老報人,愛國記者,九一八後曾冒死深入瀋陽北大營揭露日本侵略軍的罪惡,深受讀者愛戴,彼時他訪問蘇聯歸來,身體不適,入住上海虹橋醫院,醫師黃秉琦、梁福蓮初診是瘧疾,複診為盲腸炎,交醫生董某手術,耗時僅1小時,一度情況樂觀,但術後病情突然惡化,宣告不治。


此事真相撲朔迷離,但戈素信西醫,臨終仍囑好友鄒韜奮,「把遺體交醫院解剖,供醫學研討」,由此引發了中西醫的激烈論戰。


西醫程翰章解剖發現戈氏死於7種敗血症病菌和18種併發症,中醫陸士諤認為這個結論「雲中捉月,霧裡看花」,堅稱此病「就是我們中醫之暴感風寒,如何會死,就使不延醫服藥,煎一二付午時茶,吃了也會好的」。


由於當時醫療條件有限,雙方皆無切實論據,所謂辯論實際上是基於不同知識體系,牛頭不對馬嘴的隔空互噴。


發生這種情況,與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也有一定關係,學者錢穆曾說,「太抽象的偏於邏輯的思想和理論,在中國不甚發展,中國人常在活的直接的親身經驗裡去領悟」。


這當然對中醫有利,因為中醫本質上是經驗和效方的總結和升華,但此後的爭吵迅速超出醫學範疇,連公眾人物都不得不出來站隊。


民國元老于右任就篤信中醫,宣稱「我一生都看中醫吃中藥」,史學家陳寅恪則說,「寧願讓西醫治死,也不願讓中醫看病」。


對中藥的態度也趨向極端,明人張介賓的《景嶽全書》提到福建香茶餅有沉香、白檀、兒茶、粉草、麝香、冰片成分,口服可以防疫,後來西醫也覺得「比口罩更方便而實用」,反倒是著名的洋務派人物吳汝綸完全否認,堅稱「中醫之不如西醫,…故景嶽諸書,盡可付之一炬。」


雖然如此,中西醫最後還是不可避免的進入緩慢融合的過程。


晚清學者丁福保編纂《丁氏醫學從書》時,曾確立一條標準,「凡古方之可用者則存之,以保國粹,凡西藥之可以中藥相代者,則代之,如不得已之時,非西藥不能奏效者,則不得不用一兩種以補中藥之所不足也。」


這被視為中醫勉強接納西醫的肇始。


堅定的惲鐵樵也看到中醫的硬傷,就是中藥處方常能發揮奇效,但由於無法科學闡述作用機理,只能停留在驗方的階段,不能上升為系統理論。


清末民初,劍橋畢業的南洋華僑伍連德用西式檢疫制度和西藥消滅了造成5萬多人死亡的東北鼠疫,最終創造了一個中西醫融合的契機。



後來的著名中醫張贊臣在總結經驗時明確承認,「此病為禍最烈,應以預防為主,萬一感染,尤宜以西藥施治,舊有方論,存之以備參考可也。」


這意味著在疫情爆發的特殊時期,中醫基本退出了防疫戰爭的第一線,這讓人深感遺憾,尤其是歷史上中國的公共衛生體系曾經非常高效。


乾隆時期馬戛爾尼使華,他和助手斯當東一邊看到大部分清朝民眾面黃肌瘦,衣衫襤褸,一邊也注意到天津郊區松林間的墳塋,「把死者安葬在距住宅相當遠的地方,比歐洲人謹慎,歐洲人把死者安葬在城市中心,容易腐化感染,也不衛生」。


反觀歐洲自中世紀以來一直髒亂差,BBC紀錄片《骯髒的城市》就描述了當時的倫敦,由於公廁很少,大家都習慣了在街上方便,每個清潔工一天要運出6噸「翔」,BBC為了測試這個工作量,曾經「人造」了1噸出來,結果大家光是看看就崩潰了。



清末刊物《格致彙編》也提到,「英國大鎮名立發埔,陰溝不通,臭惡之氣甚多,每年因此死者萬餘人」。


相比之下中式公共衛生系統獨具特色,尤其是城市給排水系統領先全球,漢代長安城方圓36公裡比同期羅馬大4倍,各種明溝暗渠總長超過35公裡,並建有昆明池調蓄雨水,唐律規定「穿垣出汙穢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論」,極為重視糞便和生活垃圾的處理,宋代汴梁的地下管網更是四通八達,陸遊的《老學庵筆記》提到,「京師溝渠極深廣,亡命多匿其中,名曰無憂洞」。


但這套系統到庚子國難的時候已然衰敗,劉半農曾經採訪過晚清名妓賽金花,後者回憶:「北京的街道那時太腌臢了,滿街屎尿無人管。洋人最是嫌膩這個,便下了個命令,叫住戶各自打掃門前的一段,倘有一點汙穢,查出來是先打後罰,他們這種辦法固然太厲害些,可是北京的街道卻賴以潔淨了許多。」


一般老百姓反覺得這是苦役,《仲芳氏筆記》就有這麼一段記載,「各國界內不準在沿街出恭,……偶有在街上出恭,一經洋人撞見百般毒打,近日受此凌辱者不可計數。」


這也是近代中國疫病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學徒出身的醫學家範行準就指出,近代中國人僅有消極的個人衛生思想,而沒有積極的公共衛生思想,可謂一針見血。


所幸中醫及時跟上了時代,一個明顯的跡象是中醫語境的革命性變化。


1924年張錫純寫《醫學衷中參西錄》,提到樟腦的功效是「通活周身血脈,尤善消除毒菌」,前半句是典型的中醫術語,後半句就是洋為中用了。陳邦賢編纂的《新本草備要》是一本中醫著作,但在「黃連」條目下,釋文為「對細菌有抗生作用」,要知道李時珍《本草綱目》寫的是「降火燥溼」,《丁氏醫學叢書》是「健胃止瀉」,雖是一句之差,但其中況味已經大不相同。


以往中醫排斥西醫倡導的檢疫隔離,後來也逐漸認同。


惲鐵樵曾經認為,「西國之方法,炎腫則消炎,有菌則殺菌,傳染則講隔離,講清潔,但其愈病成分甚少,多數結果不良。」


羅燮元甚至攻擊隔離制度「慘無人道」,「中醫對於大疫,從初起到嚴重,歷代都有成方,又何必如西醫之手忙足亂,檢之驗之,隔離之,聚物於室而焚毀之,甚至有斷絕交通,禁止來往,……非西人過於迷信科學之過耶?」


這些妙論放在疫情肆虐,多地封城的今天簡直是笑料。


幸好形勢比人強,1935年中醫黃國材總結預防傳染病的經驗時,就不再提什麼天人感應了,只是總結了三條:


一是維持身體康健(這可以理解為增強個人抵抗力);


二是嚴行清潔,但凡溝渠廁所,撒入石灰,殺滅臭蟲,撲滅鼠族,病人臥室,宜用硫磺,閉門久薰,用過衣物,沸水洗滌等;


三是設傳染病收容治療所,凡有傳統病之疑者,均令送入治療。


回首審視,當年的所謂中西醫之爭更像是一種文化涅槃。


錢穆曾說,「東西文化孰得孰失,孰優孰劣,此一問題圍困住近一百年來之全中國人,餘之一生亦被困在此一問題內」。


2010年,有人曾把類似的難題拋給鍾南山,他的回答最為得體,「我不喜歡講中西醫結合,因為很難結合,但中西醫可以並舉發展」,這大概是公允之論了。


屠呦呦從葛洪《肘後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記載研究出拯救2億人的青蒿素,充分證明了中醫走出虛無縹緲的玄學世界所能產生的驚人潛力。


對公眾來說,能治病的就是良醫,能救人的就是好藥,能把口罩分給最需要醫院的,就是好紅十字會!

相關焦點

  • 在治療癌症和疑難雜症方面,讓中醫和西醫進行一場比賽好不好
    在近現代中醫受受到了西方醫藥利益集團的持續打壓和抹黑。他們利用手中掌握的話語權和資源。給老百姓進行了近百年的洗腦,那就是要讓老百姓相信一種觀念,西方醫學就是科學的代表。中國傳統醫學是偽科學。西醫沒有辦法治療的疾病,最後都到了中醫那裡,如果中醫治好了,西醫會說這是我們治好的,我們治療的療效過了這麼久才顯現出來。如果是治不好話,西醫和崇拜西醫的人就會說,中醫把人給治死了,這就是現實。天道輪迴,這一次新冠疫情讓中醫重新回到了國人的視野之中。中醫治療新冠的優秀表現,讓更多的中國人對中醫產生了興趣,去了解中醫。
  • 中紀委官網刊文力挺中醫說明什麼?
    近日,國家中紀委官方網站上刊發的一篇題為《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中醫力量》的文章,引起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文章列舉此次「疫」戰中中醫所發揮的積極貢獻,充分肯定了中醫的價值。事實上,西醫被引入中國是近現代以來的事情,而在西醫未被引入我國的數千年華夏文明史中,一直都是中醫在發揮著拯救國人生命、維繫國人健康和延續華夏文明的使命,而中國歷史上數次影響較大的瘟疫(包括明末令歐洲喪失了上千萬人口的鼠疫)也都是在中醫而非西醫的指導下得到治理的。這實際上已經充分表明了中醫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實際上,中醫和西醫實際上就和男人與女人的關係是類似的。
  • 「西醫院士」樊代明,力挺中醫的真相是什麼?
    您為何如此力挺中醫? 樊代明:其實,中醫不用「挺」,它自己「挺」了幾千年,我們需要好好去學。學中醫不是否定西醫;就像說西醫好,一定不要隨便說中醫不好。中醫如果只知一味配合西醫,就會丟掉老祖宗的理論和做法,丟掉長處和優勢,沒有出路。 結合就是不分主次,就像夫妻結婚,要互相幫助互相學習。需要中西醫整合,不僅不分主次,不分你我,和和美美過日子,還要生出一個比爸媽都強的優秀子女——整合醫學,一家人一起對付各自都搞不定的疾病。
  • 歷史上佛山有哪些中醫聖手?品讀400年佛山杏林根深一脈百年
    歷經數百年積聚淬鍊,眾多佛山名醫名藥得到市場認可。他高度關注西方醫學,曾拜訪西醫並體驗解剖,其著作《華洋髒象約篆》代表了當時「睜眼看世界」的中醫對中西醫學比較的最新認識。「從朱沛文、邱熺就可以看出,務實、開明、守正、通變八個字的佛山名中醫風範。」
  • 世衛組織無視中醫藥巨大作用,誰在向世界隱瞞中醫抗疫真相?疫情...
    高力同時提醒那些尚處在疫情早期的國家,應該藉此時機做全力以赴的準備,包括準備足夠數量的呼吸機和醫務人員等。在談到為什麼中國病死率比國外低,高力總結了上述三點理由。但在這樣高級別而又重要的新聞發布會裡,很遺憾,我們沒看到任何有關中醫的消息!
  • 中醫西醫都怎麼說
    可能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情況,兩次月經之間會有粉色分泌物夾在白帶裡,或者有的人是褐色分泌物,還有人是紅色的和月經顏色相似,其實這些情況都屬於出血,但是一般出血量少,有不少女性會忽略,不以為是什麼疾病。甚至有的人還以為是月經提前了,一個月來了兩次,也不以為然。
  • 為什麼有人說中醫比西醫更科學,原來是這一原因!
    我認為「科學」一詞值得商榷,這個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中醫執業醫師的我尚且不敢這樣自詡自誇中醫科學,學醫的人講究嚴謹。所以中醫針灸,吃藥,都是以疏通氣脈為主,即使吃藥到人體內是化學反應,但中醫人體驗研究的是反應後對那經那脈的影響,能否使氣脈通暢,即活血化瘀之功效。所以中醫對凝難症有獨特的醫療,而且療效顯著。
  • 金羊直播間:「西醫裡的中醫」將加速幹細胞治療的療效
    金羊直播間:「西醫裡的中醫」將加速幹細胞治療的療效金羊網  作者:區健妍 邱梓瑤  2018-06-19 金羊直播間之「科學家面對面」「西醫裡的中醫」將加速幹細胞治療的療效網絡上對於中醫的爭議有很多
  • 戰「疫」人物|堅持微笑的戰「疫」人
    戰「疫」人物|堅持微笑的戰「疫」人 2020-03-24 13: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中醫插上翅膀,飛向全國走向世界》
    據《中國疫病史鑑》記載,自西漢以來的兩千多年裡,中國發生過321次流行疫病,由於中醫的有效預防和治療,使得疫情得以在有限的低於和時間得到控制並遏制了其蔓延。這些,無論是中醫西醫都不會不知。 2月13日,中央專題會議要求:強化中西醫結合,促進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及時推廣有效方藥和中成藥。 中央連續幾次召開專題會議,靠前指揮,不斷出臺支持政策,出重拳治理亂像,給武漢人民和逆行者們以強有力的支持! 關鍵時刻臨時換將、中紀委、軍網力挺中醫!
  • 治療耳鳴耳聾中醫如何完勝西醫 且看一代宗師安神利耳療法
    耳鳴雖然不是疾病,但是影響工作和注意力,給患者帶來的痛苦不可小視,正如俗語所云「耳鳴不是病,痛苦沒人問」。  對於耳鳴耳聾的治療,西醫一直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治療流程和方法。耳鳴對於西醫來說是神經系統的疾病,也可以說治無法治癒的疾病,是因為儀器檢查不了原因,導致沒辦法確診治療。
  • 義大利醫生談中醫藥治療 不管中醫西醫,把新冠疫情控制住就是科學
    #義大利醫生談中醫藥治療# 相信馬上又有一批否定中醫的人出來挑刺了。其實不用著急,中藥還沒在義大利廣泛使用,也還沒有在義大利證明其有效性。一切留給時間,慢慢去證明就好。否定中醫的人常會搬出一些西醫的專業名詞出來,從西方現代醫學的角度去否定中醫。
  • 四名中醫師奮戰在抗疫一線——守護武漢的中醫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黨和國家非常重視中醫藥抗擊疫情的作用,組織國家中醫醫療隊馳援湖北。通過治療,許多患者症狀明顯好轉,治癒出院,廣大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中醫師功不可沒。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李軍昌——今天我定不負武漢32年前,空軍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中醫科副教授李軍昌曾在湖北中醫學院學習。武漢,有他熟悉的人,懷念的校園,愛吃的熱乾麵。得知疫情後,他就投出了請戰書。
  • 中醫:廢除還是發展
    一百多年來,自西學(包括西醫)引入中國,有關中醫前途命運的爭論幾乎沒有停止過。        「中醫是偽科學「「中醫是否該廢止」近一年來關於中醫存廢的討論再起風波,一次次激烈的觀點爭鋒,使中醫存廢這個問題一夜間再次成為爭論熱點,引發了包括政府部門、中醫業界、各界專家學者以及普通大眾的熱烈回應,探討之火爆程度將這個問題重新推向高潮。
  • 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揭曉
    還揭曉了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扶貧十大優秀案例。  疫情期間,人們的新聞消息多來自新媒體平臺,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面對多元的平臺,廣泛的受眾,新聞工作者積極探索創新內容形式,用手中的筆書寫著擔當,創造了不少優秀新媒體作品。
  • 「孔雀藍」「火焰藍」伉儷情深 戰「疫」情渡難關眾志成城
    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全國上下打響了新型冠狀病毒狙擊戰,在這場戰「疫」中,醫護工作者身先士卒,上演了最美逆行。當「孔雀藍」遇上了「火焰藍」,一個守護人民健康,一個守護百姓平安。他們雖然處在不同的崗位,但只要穿上制服,就要擔負起這身衣服所賦予的職責和使命。
  • 中醫,「科學」嗎?-虎嗅網
    疫情防控形勢愈發嚴峻之際,一則「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傳遍全網,在引發搶購潮的同時,也激起強烈爭議。本文發問:在中國社會對現代科學毫無保留地普遍信任的情況下,人們常有疑惑,這門既靈活又含混的學問,科學嗎?
  • 3位院士帶隊、5支中醫國家隊集結 全國最強中醫力量齊聚武漢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3日訊(記者劉睿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最強中醫力量齊聚武漢,發揮中醫智慧,彰顯中醫力量,成為武漢戰疫的另一支主力軍。
  • 中醫分三品,為什麼說真正的中醫一定在民間?
    可就是這樣一群不懂中醫的人,卻持有國家的執照,代表中國「最正宗的中醫」,佔據了和中醫有關的所有崗位,如中醫院,中醫學院,中醫的管理部門,也正是他們對中醫的代表,讓中醫名聲掃地,它們對中醫的破壞,比整個西醫系統還要厲害,因為他們會讓真正的中醫徹底地絕滅,讓百姓們對中醫徹底地喪失信心。
  • 戰「疫」戰貧築同心 昂首奮進新徵程
    戰「疫」戰貧築同心 昂首奮進新徵程——2020年宣傳思想工作巡禮新華社記者 王子銘 丁小溪 王鵬 孫少龍  2020年,註定會被歷史銘記。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宣傳思想戰線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戰「疫」壯闊歷程、戰貧偉大實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為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凝聚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