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吸收99%光的「黑洞物質」到暗物質,盤點10種新發現的奇異材料

2020-12-05 寰宇科學新觀察

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人類就在不斷地研究、發現各種各樣的新材料。從冶煉銅器到火藥製造,從紙張的發明到半導體的大規模應用,可以說人類對新材料的研究、發現是伴隨著科學的進步而豐富起來的。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最近幾年來人類研究出或發現的10新材料,這些新材料的功能之怪異絕對超乎你的想像:

第一,三碘化氮——脾氣暴躁,一碰就炸

三碘化氮是一種深紅色的固體物質,穩定性非常的弱,它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化學界的暴脾氣之王。你只需取一克左右的三碘化氮放在桌面,給它一點點氣流、用羽毛輕輕碰它一下或者突然把你房間內的燈光調得更亮,它立即就會炸起來,並發出響亮的聲音。

三碘化氮

第二,Vantablack——最黑暗的人造物質

Vantablack是由Surry NanoSystems公司開發的一種人工材料。這種材料經常被應用於油漆或其他塗層產品中。Vantablack非常的「黑」,光線在照射到它的表面之後大部分不能反射,它會像黑洞一樣把與它接觸的99%的光線吸收掉,因此塗有該材料的三維物體看起來就像是二維的一樣。

Vantablack

Vantablack被人稱為世界上最黑暗的人造物質,實在是實至名歸。在韓國,曾經有人給一棟高大的建築塗上一層由Vantablack製成的油漆,以模仿太空最深處的凹陷,創造一個「地球上最黑暗的地方」。

第三,超疏水材料

超疏水材料不像我們平常使用的皮革和絨面革產品,或者是保護我們戶外木材項目免受雨水侵泡的噴漆。超疏水塗層,實際上能夠使水把自己包裹,看起來像寶石一樣的小球。如果你往你的汽車前擋風玻璃上噴上一層超疏水材料,你就可以完全不把雨刷打開,照樣可以在雨中清晰地看清面前的路,因為有超疏水材料在,你的擋風玻璃不會有雨水停留。

超疏水材料

事實上,超疏水材料幾乎排斥所有的液體,導致它們收縮成小球,你甚至可以滾動它們,就好像它們是真正的玻璃球一樣。

第四,磁流體

磁流體是一種液體,你甚至不用去觸碰它,它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奇怪的形狀。磁流體通常為暗黑、紅或灰的液體,當鐵流體處於磁場之外時,它就跟水銀等其他液體一樣具有流動性。當磁流體與磁場接觸時,它就變得高度磁化,會聚積成一定的形狀,屬性就跟其他磁鐵一樣,只不過它是液體的。一旦磁場被解除,磁流體會立即四處散落。

磁流體

第五,超臨界流體

超臨界流體是在一定溫度和壓力條件下產生的物質。正如我們所知,它擴大了物理狀態的分界線,它是介於液體和氣體之間的物質。也可以說超臨界流體是液體和氣體的混合物,但太嚴格來說它既不是液體也不是氣體。

實際上任何的物質都能在一定的壓力環境下控制溫度,同時達到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進入超臨界狀態。臨界溫度是指氣體物質剛好能轉化為液體狀態的溫度,臨界壓力就是氣體轉化為液體所需的壓力,只要壓力和溫度控制得好,物質就能進入超臨界狀態。

超臨界流體

但大部分的物質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的範圍非常的小,而近幾年發現的新材料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範圍足夠大,足以讓人在超臨界狀態下使用它。實際上太陽系中很多行星,海王星或木星,它們的大氣層有可能處於超臨界流體狀態。

第六,鎳鈦諾

鎳鈦諾實際上是鎳鈦合金的總稱,這種金屬不僅具有超好的彈性,而且還有「記憶」,因為不管你怎麼折騰,它總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除了以上兩種特性外,它還和人體組織具有兼容性,因此在醫療應用上,鎳鈦諾經常被用於製作各種植入支架。

鎳鈦諾心血管支架

第七,鎵

鎵是一種原子序數為31的金屬元素,它更類似於《終結者2:審判日》中的液態金屬。我們知道鐵等其他金屬的熔點都非常高,但鎵的熔點就非常低了,它在30攝氏度左右就會液化,當你拿起一塊鎵金屬,你手掌的溫度能輕易把它熔化。鎵有許多實際用途,如用於製造LED燈、電纜和藥品等等。

第八,水凝膠

水凝膠是一組令人著迷的物質,與超臨界流體不同,水凝膠不是介於液體和氣體之間的物質,而是介於液體和固體之間的物質。水凝膠能保持其形狀,不會像液體那樣流動,但是它能像液體一樣彎曲,具有非常柔軟的柔韌性。QQ糖是我們都知道的一種有名的水凝膠,這是一個有趣的零食。

水凝膠

由於其靈活性和耐久性,水凝膠在生物材料科學領域有著巨大的前景,這些生物材料存在於人體內。他們能完全液化、然後填滿空間、最後固化並保持彈性。

第八,石墨氣凝膠

石墨烯氣凝膠是地球上最輕的固體材料,它的密度僅為每立方釐米0.16毫克,幾乎比空氣還輕。

放置在花朵上的氣凝膠

石墨烯氣凝膠來源於水凝膠,用空氣來代替水凝膠的液體內容物,使這種物質99.98%的體積裡都是空氣。這就是為什麼它是如此輕了,因為它是空的。因此,石墨烯氣凝膠是所有已知固體材料中密度最小的物質。除了用於許多粘合劑、塗料和填料之外,石墨烯氣凝膠還被開發成用於三維列印的輕質材料,能夠做出精度非常高的產品。

第十,暗物質

暗物質是當前已知宇宙中最難以捉摸的物質之一,也可以說是最迷人的物質之一。暗物質佔物質宇宙總質量的27%。我們很難通過肉眼或簡單的儀器來「看到」它,因為它不能折射光線。暗物質只能通過引力來探測。我們知道它在那裡,但是我們看不見它,我們只能通過它對其他可見物體的引力影響來感知它。

暗物質想像圖

暗物質在1970年代首次被假設存在時,就為解釋許多物體在類似引力場的星系中的神秘運動奠定了基礎。在暗物質的引力影響下,這些星系似乎奇蹟般地逃脫了它們所屬的更大星系團的引力場。

相關焦點

  • 神秘的宇宙森林:原始黑洞或能揭示暗物質本質!
    科學家進行了一項新研究,將目光聚焦可能在大爆炸後瞬間誕生的原始黑洞。他們分析了這些極端遙遠類星體放射的光線與宇宙網之間的交互。宇宙網是一個由氣體和暗物質「絲線」構成的網絡,遍布宇宙的每一個角落。研究發現原始黑洞或能揭示暗物質的本質。
  • 黑洞引力無人能敵?它是唯一可以抗衡的物質,吸收光無壓力!
    黑洞引力無人能敵?它是唯一可以抗衡的物質,吸收光無壓力!宇宙中存在很多未知數,大家心中深有感觸,自古以來有不少太空人登陸外太空,都沒有深入的了解,真正了解到的也只是皮毛。黑洞引力無人能敵?它是唯一可以抗衡的物質,吸收光無壓力!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黑洞,黑洞是宇宙中最可怕的天體,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它的身上有無窮的引力,即便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光速,也無法逃離黑洞,可見黑洞的威力有多大?
  • 暗物質與黑洞都不可見,是不是同種物質?天文學家:暗物質更可怕
    首先來說,黑洞是恆星滅亡後由於塌陷而形成了一種質量、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特殊天體,而且黑洞也不是黑的,因為黑洞極大的質量使黑洞附近光都無法逃逸出去,全部被黑洞吞噬,所以黑洞是不可見的,而並非黑的。暗物質同樣也是不可見的,但是暗物質與黑洞不同,它並不是因質量過大、導致吞噬光而不可見,而是因為暗物質本身就是不可見的,就像人類只能看到光譜中波長範圍在0.77~0.39微米的部分,其餘波長範圍人類是無法看見的,但是看不見並不等於不存在,暗物質就類似於人類無法看到,但實際存在的不可見光。
  • 暗世界:黑暗、黑夜、黑洞、暗物質及暗能量;
    暗物質無法直接觀測得到,但它能干擾星體發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被明顯地感受到。 1915年愛因斯坦根據相對論計算宇宙的密度,卻發現宇宙中的大多數物質「失蹤」了,科學家將這種「失蹤」的物質叫「暗物質」。
  • 史上最黑物質:這種新材料能吸收99.96%光線 16克拉的鑽石都照不亮
    史上最黑物質:這種新材料能吸收99.96%光線 16克拉的鑽石都照不亮  Winnie Lee • 2019-09-17
  • 科學家發現一暗物質星系 99.99%物質神秘未知
    中國日報網8月26日電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8月25日報導,科學家近日新發現了一個暗物質星系,其內部物質99.99%是神秘、未知的暗物質。這個星系名叫「蜻蜓44」,距離地球大約3億光年。「蜻蜓44」的質量和銀河系相當,但其能量僅有銀河系的1%。科學家推測,「蜻蜓44」只是眾多暗物質星系之中的一個。
  • 一個有吞光效應,一個不與光相互作用,黑洞與暗物質可能同質?
    在當代宇宙學中,黑洞作為一種特殊的天體,從理論到實際觀測都已經確證其真實存在,而它的外在表徵就是「吞光效應」。所謂「吞光效應」,說白了,就是因為其自身的引力場太過強大,強大到連光都無法逃脫,當然在可見光波段和其他電磁波段也就不可見,黑洞的「黑」字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 暗物質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
    暗物質是宇宙中神秘的「額外質量」,它不會發出光,諸多特性一無所知,有可能是由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原始黑洞構成嗎?這些迷微型黑洞可以感謝希格斯玻色子的誕生——至少根據一種新理論。圖片:Shutterstock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物理學家Antonio Riotto說:理論上所有暗物質的解釋都是基於原始黑洞的形式。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信服,一些物理學家說,這些原始黑洞不太可能解釋宇宙中所有的暗物質。希格斯玻色子是在所謂的希格斯場中產生,它在宇宙中瀰漫並給粒子質量。當希格斯玻色子被發現時,發現它比質子重約126倍,比許多物理學家預期的要輕。
  • 暗物質是由大爆炸的微型黑洞組成?
    暗物質是宇宙中神秘的「額外質量」,它不會發出光,諸多特性一無所知,有可能是由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原始黑洞構成嗎?這些迷微型黑洞可以感謝希格斯玻色子的誕生——至少根據一種新理論。根據這項新研究,這些波動使得小塊空間的密度如此之高,以至於坍縮成一個黑洞。這些小型微型黑洞質量大約為22萬億磅(10萬億公斤),或者是珠穆朗瑪峰的質量。這個理論在很多層面上都有吸引力:暗物質不發射可探測的光,也不「黑」。而原始黑洞如果存在的話,可能是物理證據,證明希格斯場不是處於最低能量,而是處於準穩定狀態。新理論也可以解釋暗物質,而不需要任何超越標準模型的新物理學,它描述了微小亞原子粒子的行為。
  • 有史以來最黑材料被發現:能吸收99.995%入射光
    原標題:能吸收99.995%的入射光!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黑材料[環球網報導 記者 溫家越]世界上最黑的東西是什麼?據「今日俄羅斯」(RT)14日報導,科學家近日偶然發現有史以來最黑的材料,能吸收99.995%的入射光。
  • 暗物質是由來自另一個宇宙的微小黑洞製造的嗎?
    那裡的大部分物質是由我們看不到的東西構成的;它實際上不發光,所以我們稱其為暗物質。例如,我們知道星系在星團中旋轉和移動的方式而存在。也有很多證據表明暗物質的存在。幾十年來,天文學家幾乎消除了我們所知道的一切可能是暗物質。「也許」列表上只剩下很少的東西,但是它包含了諸如軸子之類的奇異的亞原子粒子,以及黑洞。是的,黑洞。
  • 盤點宇宙十大奇異驚人現象:黑洞如何殺死人類
    下面盤點的是宇宙十大奇異又令人好奇的現象,或許可以解答你心中的疑問。1、星系的碰撞。由於天體之間巨大的萬有引力作用,導致星系之間經常發生碰撞。目前科學家尚未發現真實的原因,一些專家認為,與一些小型磁場斑塊出現和消失有關,以及它們在太陽表面出現移位。 3、黑洞如何殺死人類?
  • 所以光也能被彎曲?科學家發現物質暗能量,或將改變光的軌跡
    據英國報導,科學家們可能已經發現了古代光線在宇宙中穿行的線索,這可能會為暗能量和暗物質的性質提供支撐材料。由此一來,暗能量或將改變光的軌跡。 科普一下,暗能量是一種『奇特力量』的名字,這種力量會導致宇宙隨著時間的推移加速,而不是減速。
  • 最終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的,或許是這種奇異「準粒子」!
    但在那裡,星系團已經存在了,星系在星系團內部嗡嗡作響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星系團質量所能提供的引力束縛。有一種物質具有足夠的引力將星系團聚集在一起,但這種物質不發光,也不與光發生相互作用。這個謎題幾十年來一直沒有解開,到了20世紀70年代,天文學家維拉·魯賓(Vera Rubin)通過觀察星系內的恆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賭注。
  • 原始黑洞可能是暗物質?
    黑洞是一種優雅、簡潔的天體,但在大眾的想像中,它們有時會顯得十分可怕。在許多方面,它們就像一個理想的黑體(能吸收全部外來電磁輻射,沒有任何反射和透射的物體),使得我們很難估計宇宙中存在多少黑洞,以及它們的大小。因此,2015年9月,當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探測器第一次探測到引力波時,的的確確給物理學界帶來了驚喜。
  • 宇宙第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誕生於暗物質,而不是大質量恆星坍塌?
    這種輻射抑制了正常恆星的形成,釋放出物質最終融入黑洞,這一想法得以實現。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另一種現象可能在抑制這類恆星的形成方面更為重要——暗物質的「光暈」快速增長。暗物質是構成宇宙大部分物質的神秘物質(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它既不吸收光線,也不反射光線)。
  • 哪種物質能穿透地球?中微子,暗物質暗能量,三選一,選對了嗎?
    已知的物質中肯定能穿透地球的也許只有中微子一種了,當然還有幾種不確定物質,比如暗物質,還有引起宇宙膨脹的暗能量。中微子是怎麼穿透地球的,又有什麼物質能擋住它,另外暗物質和暗能量到底能不能穿透,我們來做個簡單分析。
  • 暗物質的前世今生,什麼是暗物質?
    儘管專家們已經觀察暗物質的引力效應幾十年,但仍然對它的真實性質感到困惑。誰發現了暗物質?在19世紀後期,天文學家開始推測一些看不見的物質——暗星或者氣體和塵埃,它們可能散布在整個宇宙中。大多數人認為這種神秘物質只佔宇宙總質量的一小部分。直到1933年,瑞士裔美國天文學家弗裡茨·茲威基注意到,遙遠的星系彼此繞著對方旋轉,其速度遠遠超過了用望遠鏡觀測到的可見物質所能達到的速度。他在當年發表在《Helvetica Physica Acta》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寫道:「如果這一結論得到證實,我們將得到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那就是暗物質的存在量遠遠大於發光物質。」
  • 暗物質什麼性質?會有暗物質攜帶電荷嗎?
    ,該模型構成了宇宙中大部分物質的組成部分,研究了一小部分暗物質粒子是否有微小的電荷。今年2月,該項目的科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第一代恆星的無線電信號,以及暗物質與正常物質相互作用的可能證據。一些天文學家很快對邊緣的說法提出了質疑。與此同時,穆尼奧斯和勒布已經在研究背後的理論基礎。哈佛大學天文系系主任Loeb說:無論你如何解讀邊緣的結果,都可以用我們的研究講述一個基本的物理學故事,暗物質的本質是科學界最大的謎團之一,需要使用任何相關的新數據來解決它。
  • 超大質量黑洞重新溯源:可能與暗物質的光暈有關
    這一理念形成的基礎是認為這種輻射抑制了正常恆星的形成,釋放出的物質最終融入黑洞。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另一種現象可能在抑制這類恆星的形成方面更為重要——即暗物質光暈的快速增長。暗物質是構成宇宙大部分物質的神秘物質(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它既不吸收光線,也不反射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