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智能電錶「非常招標」爭議(1)

2020-11-23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劉偉勳

一家壟斷型央企因急於採購推出的「非常招標」引起風波。

本周,國家電網公司2009年智能電錶第一批項目的招標結果預計將揭曉,總價值近9億元的294萬隻電錶訂單將花落數十家企業。這次招標原計劃7月份進行,但直到11月中旬才啟動,已經將近半年「無表可用」的國家電網公司,試圖通過此次招標快速選定急需的首批智能電錶。

或許由於時間緊張,在部分投標者看來,國家電網公司在這次招標中採取了一些不甚合理的做法:比如要求投標企業按照新的技術規範在7天內製造出用於檢測的樣表,而正常情況下生產樣表至少需要兩周時間;在檢測結果沒有公布時,投標企業就需購買標書,導致沒有通過檢測的企業花了一筆「冤枉錢」;國家電網公司的關聯企業在這次招標中獲得先機,部分下屬企業被指定為電錶重要元器件的供應商,等等。

一位投標企業的高層將這些做法總結為「程序不公」和「利益尋租」,並稱這將導致眾多有實力而沒關係,也不願「灰色攻關」的電錶企業被排擠出局。

國家電網公司有關人士稱,這次招標嚴謹規範,沒有聽說投標企業反映的上述問題。

不過,據本報了解,國家電網公司已在後續工作中對這次招標進行了補救,並對隨後即將展開的第二批智能電錶招標進行了完善。

樣表風波

廣東一家電錶企業的高層,用「連滾帶爬」來描述他們11月初趕製樣品時的緊張狀態。那7天企業幹部員工24小時連軸轉的情景,他至今記憶猶新。

11月3日,國家電網公司發布公告,決定對集中規模招標採購的智能電錶進行招標前全性能試驗,這一試驗是該公司電錶採購檢測工作四個環節中的首個,之後還將進行到貨前全性能試驗、到貨後抽樣驗收試驗和全檢驗收試驗。

儘管採取了自願送檢原則,但國家電網公司明確規定,送檢樣品的檢測報告將作為公司智能電錶集中招標的評審依據之一。這意味著,如果通不過招標前的全性能試驗,電錶企業即便參加了投標,也將被淘汰出局。

2009年下半年,國家電網公司計劃通過「總部統一組織,網省公司具體實施」的新模式集中招標採購智能電錶,改變以往由總部和各網省公司自行組織招標的傳統做法。對全國600多家電錶企業而言,國家電網公司成為近乎惟一的國內客戶,能否中標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自己的生死存亡。很多電錶企業都將這次招標視為自己的「背水一戰」。

原計劃7月的招標工作,直到11月18日才啟動。鑑於市場急需,國家電網公司留給首批智能電錶招標的時間非常緊張,招標前全性能試驗所能佔用的時間更是屈指可數。

國家電網公司在11月3日發布的送檢公告中,要求電錶企業11月4日起至11月10日,將樣品送至接收單位國網國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而且這些樣品須按照國家電網公司剛剛頒布的智能電錶形式規範、技術規範和功能規範製造。這樣,企業從接到公告到生產樣表再到送至北京,最長只有一周時間。

對於大部分電錶企業而言,這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據上述廣東電錶企業的高層介紹,按照國家電網公司新公布的智能電錶標準生產樣表,正常情況下需要20天左右時間,其中,僅製作印刷電路板,就需要大約7天時間。

為了按時交付樣表,廣東這家電錶企業組織技術人員加班加點,連續熬了多個通宵,才倉促生產出樣表。將樣表送到北京時,頗費了一番周折。為了趕時間,樣表必須用飛機運輸,但由於電錶內含有可能會在高空爆炸的電池,航空公司最初不同意空運,在通過高層疏通關係並進行了充分的安全保護後,這批樣表才得以在截止日當天下午空運到北京。

相關焦點

  • 2018年國家電網智能電錶將迎來替換周期
    在國家電網存量替換、南方電網新增招標和海外市場不斷拓展的驅動下,公司智能電錶業務2018年將實現穩定增長。 國家電網方面,新增智能電錶招標趨緩,存量電錶2018年將迎來替換周期。 南方電網方面,目前南方電網智能電錶覆蓋率不到40%,2016年以來南方電網智能電錶招標增長迅速,預計2018年招標量將持續增長。
  • 國家電網公司供電區域安裝智能電錶超1億隻
    9月25日舉行的國家電網公司新聞發布會傳出消息,國家電網公司加快智能電網建設步伐,目前在供電區域內安裝的智能電錶已經超過1億隻。   執行階梯電價後,國家電網公司大力開展智能電錶推廣應用,加大對抄表準時率、準確率和電費差錯率的稽查與考核力度。
  • 智能電網新技術加速智能表行業重新洗牌
    智能電網作為應對地球溫暖化的對策之一,近年來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許多國家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來推進並投入到積極的規劃和建設中。   中國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 提出「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切實加強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增強電網優化配置電力能力和供電可靠性」,發展智能電網已成為社會共識。
  • 海興電力(603556.SH)預中標1.09億元南方電網智能電能表招標項目
    來源:格隆匯格隆匯12月31日丨海興電力(603556.SH)發布公告,公司於2019年12月30日在其電子商務平臺http://www.bidding.csg.cn公告了「南方電網公司2019年計量產品(電能表)第二批框架招標項目中標候選人公示
  • 智能電網AMI中的智能電錶系統設計
    智能電網(SmartGrid)就是利用現代測量、通信、計算機、自動化等IT先進技術,允許可再生能源順利接入電網,提高電力系統的能源轉換和傳輸效率,確保電網運行更可靠、更靈活、更經濟,能為用戶提供更高的供電質量和更優質的服務。智能電網包含從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六個環節,智能電錶屬於智能用電的環節。
  • 繼智能電錶後,配網市場成為HPLC另一個增長點
    目前,HPLC最大的市場應用還是國家電網招標的電能表及用電信息採集設備。2018年第四季度,國家電網對HPLC模塊開始統一招標,採購量4269萬隻,採購金額為24.6億元,均價約57.7元。根據國家電網2019年招標的情況,HPLC相關產品主要應用於集中器I型上,相關HPLC設備數量總計為1,208,864隻。
  • 繼智能電錶後 配網市場成為HPLC另一個增長點
    目前,HPLC最大的市場應用還是國家電網招標的電能表及用電信息採集設備。2018年第四季度,國家電網對HPLC模塊開始統一招標,採購量4269萬隻,採購金額為24.6億元,均價約57.7元。根據國家電網2019年招標的情況,HPLC相關產品主要應用於集中器I型上,相關HPLC設備數量總計為1,208,864隻。
  • 一文帶你了解2020年智能電錶行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2級單相為...
    《中國智能電網計劃》發布後,我國電網自動化需求爆發,作為智能電網「基石」的智能電錶大規模招標啟動,以國網為例,2014年招標量達到9166萬隻,招標量達到高點;2019年國家電網電錶招標總量為7391萬隻,同比增速為34.5%。
  • 淺析費控智能電錶在電網中的應用
    (二)特點1.智能電錶功耗較低,一般每塊表的功耗僅有0.6w~0.7w左右。2.精度高,就表的誤差範圍而言,2.0級電子式電能表在5%~400%標定電流範圍內測量的誤差為±2%,而且目前普遍應用的都是精確等級為1.0級,誤差更小。3.過載、工頻範圍寬,智能電錶的過載倍數一般能達到6~8倍,有較寬的量程。
  • 林洋能源:中標國網首個非介入式負荷辨識智能電錶項目
    7月17日,在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2019年第三批物資公開招標採購中標公告中,江蘇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標單相負荷辨識電能表第一招標包。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的此次招標也是國家電網第一個批量化招標的非介入式負荷辨識智能電錶項目。
  • 隨著中國智能電網建設進程的加快,三相電能表市場需求急劇擴大
    「十一五」期間,國家電網累計投資超過1.2萬億元,國內電網規模總體實現翻番,我國電網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全國電力工業投資將達到6.1萬億元,比「十一五」增長88.3%,其中電網投資2.9萬億元、佔48%,「十三五」期間,全國電力工業投資將達到7.1萬億元,比「十二五」增長16.4%,其中電網投資3.5萬億元,佔49%。
  • 電網從挨家挨戶手工抄電錶進化到遠程自動抄表的智能電網時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中國約96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上實現了挨家挨戶的手工抄電錶到不需要人力抄表的智能電網時代的飛速跨越。以前,每個月我們都能看到肩膀扛著加長杆的放大鏡或樓梯、手裡拿著一本厚厚的記電本、滿頭大汗甚至溼了衣服的電錶抄報員走巷串戶。在很多偏遠的地區甚至需要跋山涉水去超表。
  • 國家電網正在大力推進智能電錶更換業務人工抄表將退出歷史舞臺
    近日,小編從南方電網公司官網上了解到,截至2018年12月15日,南方電網公司全網智能電錶覆蓋率及低壓集抄覆蓋率均100%,提前完成智能電錶和低壓集抄全覆蓋,即「兩覆蓋」建設任務目標,其中廣東電網公司提前半年實現目標。 據了解,國家電網公司在其經營範圍內大力推進智能電錶更換業務開始於2009年。
  • 六大公司中標國家電網第二批電能表招標項目
    http://www.chinasmartgrid.com.cn/news/20201020/636986.shtml 9月16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辛保安赴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調研,深入了解海外工程建設和境外疫情防控情況
  • 智能電錶優缺點
    智能電錶優點   一、自愈功能   在使用智能電錶如出現智能電網故障並且在沒有或是少量人工的幹預下,服務一流的智能電錶具有的自愈功能不僅能夠快速啟動應急決策實現故障分離、自我恢復以及避免或減少用戶停電的範圍
  • 什麼是「智能電網」,它如何「智能」?
    相比之下,智能電網引入了雙向交互機制:電力和信息可以在電力公司和消費者之間雙向交互。這種通信、自動化、計算機和控制應用不斷增長的網絡,有助於使電網更高效、更可靠、更安全、更「綠色」。智能電網還允許可再生能源技術,如風能和太陽能生產的電能和插電式電動汽車,接入國家電網。
  • 智能電錶是如何工作的
    智能電錶作為智能電網的重要環節,它的發展對於智能電網的壯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謂智能電錶,就是應用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等,形成以智能晶片(如CPU)為核心,具有電功率計量計時、記費、與上位機通訊、用電管理等功能的電度表。
  • 智能電錶被加速了?是到站出來澄清謠言的時候了!
    電錶裝到您家之前要經過很多程序: 電錶廠 有一校、二檢和抽查。技術監督部門 還會非常嚴格地在生產流水線、包裝終端等抽檢電錶。出廠有這麼多層監督保障,而且檢查完後還會被打上兩道封印!供電公司得多大本事才能……智能電錶,耗電由供電公司承擔!
  • 智能電錶的的設計突破及面臨哪些挑戰
    1 、智能電錶在設計上的突破 圖1:智能電錶及用電信息採集系統。 如圖1所示,在智能電網用電信息採集系統中,智能電錶介於電力用戶和信息採集現場終端之間,主要完成電力用戶用電信息的提供、管理和傳遞,是智能電網的最底層終端設備。 1.1 信息的提供:計量技術的突破 從功能上講,傳統電錶只要求計量有功電能,智能電錶能夠實現更多的計量和測量功能,比如電網電壓、電流、功率、頻率等參數。
  • 基於NB-IoT的智能電錶的原理及設計
    ——一種基於NB-IoT的智能電錶。該專利由鄭州啟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申請,並於2017年12月1日獲得授權公告。 內容說明 本發明涉及智能電錶領域,尤其是一種基於NB-IoT的智能電錶。 發明背景 物聯網是指利用局部網絡或網際網路等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實現信息化、遠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