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同增 通訊員 魏國武
群眾最愛李瑩教授的「小院課堂」
朝霞初生,新鄉縣委黨校教授李瑩走進該縣翟坡鎮朝陽社區的農家小院,對著聞聲而至的幾十名農民,就地開始宣講。
李瑩是朝陽社區的老朋友,基本上每月都要給這兒的農民上一課,這一次她帶來了「韭菜」「小麥」和「白菜」的故事,全部是「莊稼地裡的故事」。
「有一段時間,家家都不敢吃韭菜;後來,國家不斷加大對食品安全的檢查力度;現在,我們想吃啥就吃啥,吃啥都放心!鄉親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從韭菜這樣一個身邊小小的故事切入,李瑩講出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茹振鋼和他培育的「矮抗58」「百農4199」小麥新品種,讓農民種小麥更輕鬆、更高產——通過小麥的故事,李瑩告訴大家鄉村振興要靠科技;自家種的白菜一斤只賣幾毛錢,濬縣小河的白菜為啥一棵賣到39元?「白菜」的故事,說的是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昔日軟弱渙散的朝陽社區,變成了今天的富裕文明村
「李教授講得就是好,每一句都講到俺的心坎上!」61歲的朝陽社區農民劉志明豎著大拇指說,他是李瑩的「鐵桿粉絲」,最喜歡聽李瑩「上接天氣、下接地氣」的「小院課堂」,每一次聽了都有新收穫。
櫻桃好吃樹難栽,小曲好唱口難開。作為一名基層理論宣講工作者,李瑩用半個月的時間,針對不同的對象準備了多個宣講方案,從11月13日就開始馬不停蹄地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基本天天都在講,最多一天講3場。
「李教授的宣講群眾聽得懂、願意聽,起到了加油鼓勁、凝聚民心、夯實基礎的效果!」朝陽社區黨支部書記陳來勝說,多年來,李瑩堅持把黨的創新理論送入尋常百姓家,有力推動了農村發展,讓朝陽社區從一個軟弱渙散村、經濟薄弱村,變成了富裕村、文明村、和諧村。
在新鄉,各級黨組織組成不同層次的宣講團,上千名和李瑩一樣的宣講員,進社區、入車間、到地頭,讓黨的創新理論「全覆蓋」,讓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潤心促行!
編輯:代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