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朋友圈招人羨慕的別人家孩子。
一定有黃磊家的女兒黃多多。
5年前,她上《爸爸去哪兒第二季》展現出貼心、善良、乖巧就已經圈了無數粉。
如今13歲的她,不僅落落大方,才藝也越來越了得。
參加國際比賽,和小提琴家呂思清的兒子Austin包攬鋼琴獨奏、鋼琴四手聯彈、小提琴獨奏5個一等獎。
被賴聲川相中,扮演話劇《水中之書》的女主角水兒,和何炅搭檔。
受到很多觀眾的認可,第一場演出就贏得熱烈的掌聲。
在電影《圓夢巨人》首映禮,和史匹柏英文對話,輕輕鬆鬆。12歲還翻譯了3本童書。
下了舞臺,黃多多的隱藏才藝更是兩隻手都數不過來。
會設計。
畫設計稿。「裙子魚尾樣式,項鍊是由蕾絲和珠寶串成中間用貝殼作為吊墜裝飾。」
還能把禮服還原出來。
會畫畫。
跟著媽媽去歐洲旅行隨手畫塗鴉。
繪畫課畫百事可樂瓶。
會手工。
幼兒園活動妹妹想要扮演小飛象。
她給妹妹做的道具就像小飛象本象復活。
過萬聖節,家裡要布置裝飾。
她做的真.南瓜雕飾。
能讓廣大被幼兒園手工作業折磨的媽媽嫉妒。
會烘培。
做霜糖餅乾、烤布朗尼蛋糕順手拈來。
總之,妥妥的就是一個寶藏女孩。
不過也有很多人會感嘆:黃多多這麼優秀,都因為她爸是黃磊。普通人家哪有這樣的條件。
不可否認,黃多多的優秀和優渥的家庭提供的好資源是分不開。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無法企及。
但我們常常忘了:並不是只有追求更多的資源才能夠取得好結果,能把自己手頭的資源利用好,人生也會很出彩。
我上大學選修過一門很燒錢的課——攝影。
想要拍出好的照片,至少得有好的相機。
攝影圈常常流傳一句話:單反窮三代。
因為那門課的最終成績是要看上交的攝影照片。很多人就在糾結要不要為了作業買一部單反。
當時的授課老師說了一段話:你能熟練掌握任何一部相機50%以上的功能,你拍出來的作品都不會太差。
那年期末考,班裡很多同學靠著簡陋的卡片機,取得不錯的成績。
這段話,現在更容易理解:很多攝影大片,都是用手機拍的。
在很多人眼中,畫畫也是一門很燒錢的才藝。
報培訓班、買畫紙、畫板、顏料、畫筆……每一筆都要錢。
要是上美術專業、美術院校,學費都能比人貴幾倍。
日本有一位老爺爺愛畫畫。
像我們多數人,老爺爺沒有多少錢, 怎麼辦?
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用excel表畫。
在密密麻麻的格子上,對著每個功能鍵一個個點開試。
勾勒形狀、填充上色、調節透明圖、加入不同的層次、模仿浮世繪……
這就是他後來畫出來的畫。
這位老爺爺的名字叫堀內辰男。
他開始畫畫的年齡是60歲。
他拿著合照的那幅畫被群馬美術館收藏了。
所以普通家庭培養孩子,並不一定要花大價錢去找好的資源,而是儘可能把我們手上擁有的,物盡其用。
那回到藝術啟蒙領域,普通家庭的孩子可以利用的免費好資源是什麼?
比如說中華珍寶館。
它是一個網上的書法繪畫藝術博物館。
收錄了海量的極品書畫資料。
什麼叫海量?
從晉朝到當代。
從中國,到日本、朝鮮、法國、義大利……
光是莫奈的就有259幅畫……
光看數字可能有點冰冷。
再給你們舉個例子。
在藝術史上,中國有十大傳世名畫。(其中《唐宮仕女圖》是系列組圖,10大傳世名畫一般認為是下表的15幅。)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想要帶孩子看這15幅畫的真跡,要打卡國內外5家博物館。
而且需要極端的好運氣。
像十大名畫收藏最多的故宮,就有規定重要書畫作品每次展出都不能超過兩個月,展出以後還要回去"睡覺"不得少於 3 年。
在《國家寶藏》第一季爆紅的《千裡江山圖》,建國以來一共就展出過4次。
在中華珍寶館,你可以一口氣看完全部15幅。
而且都是超清的。
超清到什麼程度?
差不多就是拿著放大鏡貼在畫面前看。
《千裡江山圖》可以看見層層疊疊的山下,有一座小院,院子裡站著白衣少年。
《清明上河圖》可以看見河裡的漩渦水紋。
齊白石的《蝦》能看見墨水斷斷續續的痕跡。
莫奈的油畫能看清楚筆刷和顏料裂痕。
前段時間很火的教育紀錄片《他鄉的童年》記錄了印度偏僻貧困地區的一所學校。
那裡的學生,通過網際網路學會英語。
得到機會與外界交流。
學校的創始人說了一段話。
是的,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
網際網路就是我們可以利用的最好的資源。
當然,中華珍寶館並不能替代博物館、藝術館。
因為博物館、藝術館的美,除了裡面的藏品,還有建築、音效、光影、講解等等。
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氣韻。
但它已經大大拉近我們和極品藝術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