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40年 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揭牌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廈門大學新設立的社會與人類學院,23日揭牌。 楊伏山 攝

中新網廈門3月23日電(楊伏山 李靜)時值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40周年,廈門大學新設的社會與人類學院23日在廈門大學揭牌成立。

該學院由原隸屬廈大公共事務學院的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公共政策研究院的人口研究所和人文學院的人類學與民族學系、人類學研究所整合組建而成。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培林、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校長張榮等共同為該學院揭牌。

廈大校長張榮致辭。 楊伏山 攝

李培林稱,自1979年3月恢復和重建社會學,到今年3月恰好是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40周年。在這樣一個時點,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宣布成立,很有意義。

張榮說,社會學與人類學是廈大傳統學科、特色學科,具有悠久的歷史。建校之初,廈大就設立了社會學本科專業,並成立了歷史社會學系,是內地最早成立的社會學系之一。

當年有一大批著名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民俗學家,如顧頡剛、容肇祖、史祿國教授等,雲集廈門大學任教,培養出當時中國第一代人類學家。著名人類學家林惠祥,就是廈門大學的第一屆畢業生,後來他在廈大開展人類學、民族學、考古學教研,培養大量學科人才,在海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

1951年高等教育部批准廈門大學建立中國高校第一個、也是至今唯一的人類博物館。1983年教育部批准成立了中國高校最早的人類學研究所之一——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經過多年發展,廈大社會學已成為國內有影響力的學科;人類學學科是目前國內師資隊伍中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人類學科之一,並列入2016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人類學50-100名參考榜單。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培林致辭。 楊伏山 攝

張榮稱,當前,該校正處在「雙一流」建設的關鍵時期。學校結合社會學和人類學的發展趨勢,整合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人口學、社會工作等學科,成立社會與人類學院,旨在繼承和發揚學科優良傳統,培育學科新優勢,增強學科競爭力。

該院院長胡榮表示,將從學科的歷史積澱、廈大所處的相對區位優勢,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來考慮凝鍊學科方向,做強現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力爭把廈大社會學和人類學建設成為內地一流、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學科。

40年前的3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組建社會學研究所,由費孝通擔任所長,正式揭開中國社會學重建的序幕。李培林表示,40年來,中國社會學始終對中國巨大社會變遷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小城鎮、區域發展模式、社會轉型、社會分層流動、社會治理、社會體制改革、社會心態、社會工作、社區發展、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當天,中國社會學與人類學重建40年高端論壇同時舉辦,多位知名專家學者蒞會分享《走出「雙重中等收入陷阱》《中國社會發展理論研究四十年回顧與展望》《回應40年社會變革——中國實踐為社會轉型理論提供了什麼?》等精彩演講。(完)

相關焦點

  • 西北大學哲學學院舉行揭牌儀式
    7月5日上午,西北大學哲學學院揭牌儀式暨新時代哲學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在西北大學太白校區舉行。陝西省委高教工委書記董小龍、省社科聯學會部部長梁亞娟,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傑,校長郭立宏共同為哲學學院揭牌。西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正斌宣讀學院成立文件。
  • 困境與希望同在:「中國人類學重建四十年」會議紀實
    由上海大學社會學院人類學與民俗學研究所主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類學重建四十年」研討會議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於2020年11月21-22日在上海大學成功舉辦。思考這四十年來中國社會的整體制度是如何以一種其稱之為緩慢民主的方式前進的,這也是非常有趣的。對此她詳細解釋了這一緩慢民主的方式進程,肯定其推動社會向新的方向發展的積極作用。基於此,她對中國人類學四十年在農村知識生產領域中所取得的成績予以肯定,並表達對中國新生代的人類學者在新階段工作的殷切希望。已故廈門大學人類學系陳國強教授為中國人類學重建做出重要貢獻。
  • 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金耀基訪問中國人民大學 並做客「鄭杭生社會學...
    他表示,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是我國「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重要代表,學校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名單,14個一級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包括社會學在內的9個一級學科在最新的全國學科評估中獲評A+。中國人民大學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感謝金耀基來人民大學演講和交流。
  • 中國政治學學科發展40年:歷程、挑戰與前景
    內容提要: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國政治學學科恢復發展的40年。經過40年的重建、探索和推進,中國政治學學科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政治學學科是一門以探究、發現和解釋人類社會政治現象基本規律、權力和資源分配基本模式、人類政治活動和政治行為基本形態的社會科學知識系統和路徑方法。①它是一門科學、一種職業,也是一項事業。
  • 中國壘球學院在南京工業大學揭牌
    中國壘球學院在南京工業大學揭牌 大字 日期:2020-12-20 來源:新華網   中國壘球協會當日與江蘇省體育局、江蘇省教育廳、南京工業大學共同籤署合作協議,四方將共建中國壘球學院。
  • 中國海洋大學崇本學院揭牌
    11月24日上午,中國海洋大學崇本學院揭牌儀式在嶗山校區行知樓舉行。校長於志剛、副校長李巍然出席儀式,教務處處長方奇志主持儀式。學校在2017年制定的《一流大學建設方案》中提出成立崇本學院、未來海洋學院,探索本碩博一體化的海洋拔尖人才培養模式,和2018年教育部啟動的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2.0高度契合。學校將匯集優質資源,保障海洋科學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
  • 中國經濟社會學40年:傳統、當下與未來
    摘 要:作為架接經濟現象和社會現象的一門學問,經濟社會學是當今最為活躍和最富有前景的社會學研究領域之一。中國經濟社會學的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雖然深受20世紀70年代以後國外經濟社會學復興的影響,但新中國成立以前的社會學家便已奠定對經濟展開社會學分析的傳統。當代學者並不是以賡續理論傳統而是以轉換學術範式的方式接續了早期中國社會學的傳統。
  • 著名社會學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康逝世—新聞—科學網
    訃 告 著名社會學家,中國社會學會顧問,離休幹部、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康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7年3
  • 中國社會科學報:社會學定量研究困境的解決之道
    作者:王琰  自社會學恢復和重建以來,我國社會學研究者就開始使用多種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分析,但直到21世紀初,嚴格規範的定量研究才開始湧現。定量研究在發展過程中取得了較大成績,但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困境。本文試圖從青年學者的角度,通過個人觀察和同行交流得到的感受對社會學定量研究當前面臨的困境進行梳理,同時探尋解決之道。
  • 王處輝 孫曉冬:近三十年社會學學術研究的發展軌跡與本土化反思
    內容提要:「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近四十年後,要實現理論自覺,社會學界有必要對學術研究的本土化進行系統的梳理與反思。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社會學恢復重建伊始,本土化問題就由於港臺學者的倡導而受到大陸社會學者的重視,相關研究強調從中國社會歷史與現實中提煉和創造社會學理論與方法[9][14]。在社會學重建前十年理論與方法的回顧與反思研究中,這一主題被列為理論研究的第一個問題[15]。
  •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爭鳴」熱點總結:法學、經濟學、社會學
    (韓文龍、陳翥,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法學中國法治建設不斷進步,特別是法治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刑法學在社會治理中的地位愈加凸顯,刑法學研究也愈加關注司法實踐中的問題,回應民眾和司法實踐的期待。
  • 安纜學院隆重揭牌,遠東大學發展邁向新臺階
    中國正在向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發,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人才怎麼培養?關鍵看教育。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事關民族興旺、人民福祉和國家未來,教育事業涉及千家萬戶。近日,遠東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智慧能源 股票代碼:600869)控股子公司安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安纜)學院舉行揭牌儀式。
  • 12本社會學名著推薦 | 中國式的社會學紮根於中國的土壤之上
    ——吳文藻吳文藻(1901年12月20日-1985年9月24日),江蘇江陰人,中國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吳文藻先生是中國社會學、人類學和民族學本土化、中國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積極實踐者。在中國民族學發展史上,吳文藻先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社會學誕生於中國,將近40年,而大學之開講社會學,至多不過30年。
  • 中國社會學的人文轉向
    關 鍵 詞:學科界限/科學性/人文性/主體性  作者簡介:劉亞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北京 100732)。  一、問題與背景  中國社會學自1979年恢復以來,進入一個重建期。它經過近40年的發展,建立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學術規範,並凸顯了科學性格①和實證主義性格,②促進了中國社會學的發展。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近年來,社會學界出現了一股反思浪潮。在這股浪潮中,學者們主要關注的是定性與定量研究之爭、中國社會學本土化路徑這兩大主要問題,其中也有很多學者重新思考費孝通2003年發表的「擴展學科界限」思想,試圖為中國社會學的學科建設方向提供智識。
  • 上海科技大學生命學院舉行基因編輯中心揭牌儀式!
    1月12日,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基因編輯中心揭牌儀式暨第一次學術研討會在學院報告廳隆重舉行。上科大生命學院創始院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林海帆與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共同為中心揭牌。
  • 【人物】民國大師之費孝通: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
    1928年考入東吳大學醫預科,1938年獲得倫敦大學經濟政治學院博士學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選為倫敦大學經濟政治學院院士,1988年獲聯合國大英百科全書獎 。 費孝通從事社會學、人類學研究,寫下了數百萬字的著作。
  • 中國科學院大學能源學院在大連揭牌
    中國科學院大學能源學院在大連揭牌 作者:楊麗娟 2018-10-31 06:22   來源:遼寧日報     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大學能源學院揭牌儀式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舉行。
  • 人民日報:中國社會學四十年回顧與展望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社會學發展成就卓著,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學科影響力逐漸擴大。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這一重要指示激勵著中國社會學者與時俱進、志存高遠、刻苦鑽研。
  •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在京揭牌成立
    中國社會科學院 – 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中俄地方合作:新規劃、新前景」研討會在京舉行。拍攝:郝志慧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郝採):4月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共建的俄羅斯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俄羅斯研究中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揭牌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翔、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副校長帕諾娃、中國外交部歐亞司副司長孫立傑、中國商務部歐亞司副司長王開軒、上海合作組織副秘書長蘇巴科若耶娃等出席揭牌儀式並致辭。
  • 中國科大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學院揭牌儀式在蘇州納米所舉行
    」揭牌儀式暨2016年導師培訓研討會在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舉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萬立駿和蘇州納米所所長楊輝為學院揭牌。   楊輝致歡迎辭,介紹了蘇州納米所和中國科大合作的歷程,共建「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學院」是秉承「全院辦校,所繫結合」的辦學方針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雙方將持續在科研、教學、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等方面深度融合,共同推進中國科大「雙一流」的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