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剛開始在中國服役的時候,世界各國就給予了高度關注,作為和大陸隔海相望的臺灣也是比較重視的。蔡英文上臺後,開始推行所謂的「自主研發」,很大可能就是看見了大陸的殲-20開始量產心裡著急。
自上臺以來,蔡英文就提出所謂「國防」自主化,核心項目就是臺機臺制(自製高級教練機)和臺艦臺制(自製潛艇)。結果現在臺艦臺制算是廢了,不僅進度緩慢,而且醜聞頻發。進展較好的高級教練機就成為了蔡英文的救命稻草。
蔡英文當局希望通過總預算超過690億新臺幣(140億人民幣)的新機研製,帶動2800億新臺幣(600多億人民幣)的產業效應。為臺灣下一代戰機研製奠定一定的基礎,順勢帶動臺灣的航空產業發展,促進臺灣製造業向智慧型轉型。
這款新型教練機的名字叫做T5,是在原來臺灣自研的戰機經國號(IDF)雙座型戰鬥機升級而來。用以淘汰原來使用了十幾年的AT-3自強號高級教練機與F-5E/F「老虎II」(tiger II)戰鬥機。這款教練機由於沒有加力燃燒室,所以只能亞音速巡航。但是由於採用了新的複合材料,所以強度更好,重量更輕。因此新型高教機的某些技術比IDF更先進。
然而指望這個教練機來留住臺灣的年輕人無疑是在做夢。原本的計劃是臺灣想買義大利的M346教練機,但是迫於大陸的壓力,這個計劃宣告失敗,於是蔡英文開始準備自研戰機。但是按照計劃,這款新的高教機預計2018年6月1日組裝,2019年才能出廠,2020年試飛,2026年才能全部交付66架給「臺灣軍方」。無論是從時間還是進度,都顯得是那麼的不緊不慢。所以這種戰機註定與先進無緣,可以說造出來就已經落後過時。
在現在的大背景下,臺灣還想用這種所謂「自研戰機」留住年輕人的心完全是不可能的。在大陸越來越強的形勢下,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開始思考自己的出路。此前國臺辦、國家發改委等29個部門發布「31條」,全稱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最重要的一條便是臺灣同胞來大陸進行投資與大陸同胞享受一樣待遇。相對來說,大陸的市場更廣大,提供的機會也更多。
在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臺商來大陸進行投資建廠,不僅是年輕人,就是臺商都開始漸漸地轉移到大陸。不知道沒有了年輕人和臺商的支持,這些「臺獨」能堅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