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4萬伏電壓代替發動機 這架"離子風"飛機飛了60米

2021-01-15 網易科技

2018-11-23 11:54:57 來源: 網易科技報導

舉報


網易科技訊 11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前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造出史上第一架「固態」飛機,其推進系統中沒有任何活動部件。這架飛機成功在空中飛行了60米,從而證實在沒有噴氣機或螺旋槳情況下飛機也能夠在空氣中飛行。

這架飛機代表了「離子風」技術的突破,這種技術利用強大電場產生帶電荷的氮離子,然後從飛機後部排出,從而產生推力。

麻省理工學院(MIT)航空學教授、研究論文第一作者史蒂文·巴雷特(Steven Barrett)說,這個項目的靈感來自他童年時看過的科幻小說。「我是《星際迷航》的超級粉絲,當時我想,未來的飛機在飛行中應該是沒有聲音,沒有移動部件,也許還會發出藍光。但肯定沒有螺旋槳或渦輪之類的東西。所以我開始研究什麼物理原理可以讓沒有傳統運動部件的飛機飛行成為可能,並且幸運地遇到了一個叫做「離子風」的概念,這個概念曾在20世紀20年代首次被研究。」

「離子風在當時並沒有獲得多大進展。20世紀50年代人們又對它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這一概念不適用於飛機。但我開始研究這個問題,與一些研究生一起工作了大約五年時間,從而提高對如何高效產生離子風的基本理解,以及如何優化這種理解。

在原型機中,機翼前緣的電線通過600瓦的電能,電壓高達40000伏。這足以引發「電子級聯」,最終向電線附近的空氣分子充電。這些帶電分子然後沿著電場流向機翼後部的第二根導線,在途中與中性空氣分子碰撞,並向它們傳遞能量。這些獲得能量的中性空氣分子然後從飛機後部流出,提供推力。

最終的結果是推進系統完全由電力驅動,幾乎是靜音的,其推重功率比可與噴氣發動機等傳統系統相媲美。

航空工程師、克蘭菲爾德大學(Cranfield University)客座教授蓋伊·格拉頓(Guy Gratton)教授表示:「很明顯這還處於早期階段。但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做了一件我們以前從未知道的事情,即利用加速的電離氣體來驅動飛機。世界各地的航空工程師已經在努力尋找使用電力推進的方法,而這項技術所提供的東西或將使未來的載人和無人駕駛飛機更高效、沒有汙染。特別是,他們已經把這架原型機從實驗室裡拿出來,讓電池驅動的模型飛機實現了飛行。雖然迄今為止模型很小,但這依舊讓人非常興奮。

這架飛機的成功飛行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功於製造超輕薄材料所需要的工程技術,就像推進方法本身一樣。這架飛機的重量只有2.45公斤,但有5米長的翼展,此外還包括電池和高壓功率轉換器。

在不久的將來,麻省理工學院團隊希望通過擴大整架飛機的尺寸來增加飛機的航程和速度。短期內的潛在應用包括無人駕駛飛機以及高空太陽能飛行,由於不需要活動的推進系統不見,這種飛機可以像一顆衛星一樣在太空中連續多年飛行。

從長遠來看,純電力驅動飛行開啟了碳中和飛行的可能性,這可能會降低全球航空業的碳排放。

巴雷特還指出,固定式推進系統易於小型化。與目前基於旋翼的無人機相比,他建議小型無人機未來可以使用離子風驅動。他說:「固定的東西可以很好地縮小規模尺寸,製造出非常小的飛行器,提供我們無法想像的用途。」(晗冰)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 王鳳枝_NT2541

相關焦點

  • 讓中國欣喜,未來飛機可以不要發動機,改用離子風推進黑科技了?
    隨著2020新的一年開啟,是時候展望一下可能從根本上影響未來飛機設計的一項新技術了。飛機問世100多年之後,仍需要在螺旋槳、渦扇或火箭發動機的驅動下飛行,並發出震耳欲聾的噪音。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師在2018年成功試飛了一種全新概念的飛行器,該機沒有任何活動部件,也不依靠燃燒化石燃料的活塞或噴氣發動機驅動,更重要的飛起來完全寂靜無聲,它人類史上首架離子風推進飛行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系副教授史蒂文·巴雷特和他的團隊隨後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 離子風驅動的無人機試飛成功
    這使得製造更安靜、機械更簡單且不產生燃燒排放的飛機成為可能。  一直以來,飛行器的動力來自帶有活動部件的發動機,例如推進器或渦輪機,並且通常依靠化石燃料燃燒。有人提出採用電空氣動力學裝置——通過電力加速流體中的離子以形成離子風來產生推力,作為推進飛行器的一種替代方法。但是,之前沒有這樣的飛機飛行過。
  • 飛機革命?世界首架「離子推進」飛機試飛成功
    翼展 5 米,重 2.45 公斤,平均高度僅 0.47 米的情況下能持續飛行 60 米,一架由麻省理工學院團隊打造的十分特別的飛機,近日在學校的體育館內完成了首次飛行。
  • 飛機革命?「離子推進」是什麼黑科技?
    ,重 2.45 公斤,平均高度僅 0.47 米的情況下能持續飛行 60 米,一架由麻省理工學院團隊打造的十分特別的飛機,在學校的體育館內完成了首次飛行。最令人稱奇的是,它的「離子發動機」是懸掛在機翼下的兩排八列電線/翼型電離器,可以在超高壓電源轉換器製造的4萬伏高壓下,將氮氣和氧氣電離,從而產生了每千瓦5牛頓的推力,與噴氣發動機的輸出功率相當。
  • 「借來」離子風,飛機不用引擎也能成功飛行
    ,它們就一直在利用發動機部件來推動周圍的空氣進行飛行。今天,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第一架「固態」飛機通過產生「離子風」,完全不帶任何運轉部件就可飛行。如果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嗯,差不多是這樣。麻省理工學院的Stephen Barrett 解釋說,他的靈感直接來自《星際迷航》。「從長遠來看,飛機不應該有螺旋槳和渦輪機,」Barrett 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 未來可能會用離子風進行飛行
    當這些帶電分子與中性分子碰撞時,它們會轉移部分動量,導致空氣流動,稱為離子風。證明具有5米翼展的飛機可以使用離子風推進來維持穩定水平飛行。需要改進,但作者的概念驗證演示可為開發增強型推進系統鋪平道路。在作者和他的同事的飛機上,一個電場被應用到圍繞稱為發射器的細線的區域(圖1a)。
  • 「離子發動機」飛行器使用清潔能源,結構更簡單,更安靜
    歡迎來到繪飛的魚兒!自從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方式,我們的出行距離也從平時的日常半徑達到了現在的出國到大洋彼岸了。隨著科技的發展,飛機的飛行又有革命性的進展,各位看官您最近聽說了嗎?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離子發動機是太陽能電火箭發動機三種類型中的一種,故而又將其稱為太陽能電火箭。太陽能電火箭是電火箭是正在發展中的新技術,屬於非常規推進系統。
  • 全球首駕「離子引擎」飛機問世,麻省理工重新定義飛機!
    這架飛機翼展5米,重2.45公斤,以平均高度0.47米持續飛行了60米。,飛行距離達到了60米。 (人類航空史上最有紀念價值的照片,卻是一名海岸警衛隊隊員拍攝的) 這無疑是20世紀最偉大的12秒,從草圖到第一架飛機出世,萊特兄弟用了4
  • 全球首駕「離子引擎」飛機問世,麻省理工重新定義飛機
    這架飛機翼展5米,重2.45公斤,以平均高度0.47米持續飛行了60米。試驗中,MIT工程師將飛機安裝在彈射器上,首先在不使用離子引擎的情況下彈射,飛機飛行了10米:最終人類第一架飛機頂著強風滑行13米,脫離了臺車,飛向空中。這個過程持續了12秒,飛行36米後安全著陸。
  • 未來已來:MIT 研發科幻電影裡常見的以離子風驅動的靜音飛機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設計出第一臺以離子風(ionic wind)驅動的飛機,不需使用任何機械移動部件就能讓飛機推進。雖然這臺飛機目前只是小型無人機,研究人員的計算指出,只要建造出一臺更大的飛機,其設計的效率就會加倍。
  • 美國推出離子推進飛機,只要充電就能飛
    近日,根據國外媒體報導,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製造出了一架小飛機,並在一家體育館內自主飛行了60米,有趣的是這架飛機沒有任何活動零件。因為這是一架以電為動力的飛機。這次試驗成果也被發表在《自然》雜誌上,而這本雜誌也是國際上較為權威的科技類雜誌。電動飛機對於軍迷來說並不稀奇,早在2016年,就有人完成了電力飛機環球飛行的壯舉。利用覆蓋機身表面的太陽能電池提供電力,全程不消耗任何燃料,其最大不著地飛行距離超過了8000公裡。
  • 天使與魔鬼4:談談民航飛機龐大的發動機
    19世紀末,在內燃機開始用於汽車的同時,人們即聯想到把內燃機用到飛機上去作為飛機飛行的動力源,並著手這方面的試驗。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把一臺4缸、水平直列式水冷發動機改裝之後,成功地用到他們的"飛行者一號"飛機上進行飛行試驗。這臺發動機只發出8.95 kW的功率,重量卻有81 kg,功重比為0.11kW/daN。
  • 國產大飛機C919南昌進行首次航空表演,但發動機只夠飛4年
    南昌此次飛行大會,來自國內外200餘家航空航天企業、研究機構的400多名行業專家學者、客商參加了這一盛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國產大飛機C919的航空表演。但需要指出的是,除中商飛的C919外,其他參加此次活動並展示其產品的飛機公司還包括Diamond,Piper和Leonardo。
  • 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上天
    1954年7月11日,江西南昌飛機廠製造的第一架雅克_18飛機首次升空試飛成功,與之匹配的M_11FP5發動機也於1954年8月由株洲航空發動機廠試製成功,標誌著中國航空工業由修理走向製造,是我國國防建設和航空工業建設上的一件大事,受到黨中央毛主席與朱德委員長的高度贊場,並為1954年8月1日於江西南昌洪都飛機製造廠舉辦新中國製造成功的第一架飛機雅克_18慶祝大會發去嘉勉信與題詞。
  • 少年科學粉 | 沒有螺旋槳和渦輪也能飛的飛機,你見過嗎?
    自從第一架飛機在100多年前實現飛行以來,天空中幾乎所有的飛機都藉助於螺旋槳、渦輪葉片或風扇等動力裝置飛行,當然,這期間也會同時產生不間斷的嗡嗡聲。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們改變了這一事實,他們建造並試飛行了一架不是由螺旋槳或渦輪機提供動力的小飛機。
  • 俄羅斯400噸大飛機栽了,全怪烏克蘭?中國大運須有國產發動機!
    因此這架安-124隻能緊急返航,最後降落時飛機超出跑道末端約200米,機頭起落架坍塌,整個飛機癱在雪中,整個場面比較尷尬。據報導,除了引擎故障,這架安-124還在550米的空中同時經歷了通信中斷,無線電和應答器故障。這些故障是否是發動機碎片所導致,還不清楚。
  • 火箭能飛入太空,為什麼飛機卻不能?如果搭載火箭發動機會怎樣?
    那麼,我們平時乘坐的民航飛機,它的最高速度是多少,民航飛機的最高速度一般只有0.8馬赫左右,想讓它飛向太空可謂是天方夜譚,但是如果拋開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等一系列要考慮的問題,執意提高速度,飛機有希望衝破大氣層嗎?
  • 商場裡有人賣電棍,700萬伏的電壓 即使一個很強壯的人,碰上也會被...
    「這是手電筒嗎?」    「不是,是高壓電棍!」    聽到店老闆說是高壓電棍,白先生很是驚訝,就問,「這種東西不是不讓賣嗎?」店老闆聽了後,笑了笑,「沒事,如果有人查就收起來!」    稍後,這名店老闆還向白先生推薦起來,「這東西電壓能達到80萬伏,防身用很好!」
  • 火山噴發,飛機咋就不能飛?
    在熔爐裡這些礦物會被熔化,隨氣流向後運動,等到遇到高壓和低壓渦輪部件,就會直接固化凝結在葉片轉子上,嚴重時會形成晶瑩的玻璃狀覆蓋層。你以為這種東西很美麗,實際上很可怕。它們在葉片(在發動機前端,它們也可能附著在壓氣機葉片上)上的堆積事實上改變了葉片的斷面形狀——這個形狀是工程設計人員經過千百次計算和試驗嘔心瀝血才得到的,一旦失去這個形狀,輕則葉片失速,重則發動機動力全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