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燃料!全球首駕「離子引擎」飛機問世,麻省理工重新定義飛機

2021-01-18 軍事前沿

「科技最前線」旗下「科技最前線」原創出品
作者:北行三


11月21日,麻省理工(MIT)團隊打造的世界首駕「離子推進」飛機在學校的體育館內完成了第一次飛行。

這是繼萊特兄弟115年後,又一次偉大的「首飛」。

這架飛機翼展5米,重2.45公斤,以平均高度0.47米持續飛行了60米。

試驗中,MIT工程師將飛機安裝在彈射器上,首先在不使用離子引擎的情況下彈射,飛機飛行了10米:


打開離子引擎以後,飛行距離達到了60米。

時間回溯到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點30分,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小鷹鎮海灘刮著秒速10~12米的寒風。

弟弟奧維爾 · 萊特爬上「飛行者一號」,哥哥擔心會傾斜,還扶著機翼助跑了一陣。最終人類第一架飛機頂著強風滑行13米,脫離了臺車,飛向空中。

這個過程持續了12秒,飛行36米後安全著陸。


(人類航空史上最有紀念價值的照片,卻是一名海岸警衛隊隊員拍攝的)

這無疑是20世紀最偉大的12秒,從草圖到第一架飛機出世,萊特兄弟用了4年。但最終讓人們相信可以靠機器飛上天空,卻花了整整6年...


這一次,我們不用等6年。

次日MIT就在《自然》雜誌發表了研究論文,並公布了12秒的試飛視頻,證明了研究的真實性。

據論文數據顯示:在當天的10次試驗中,飛機每次都能穩定飛行,滯空時間在8至9秒之間。


雖然這架飛機看上去有些簡陋,但它卻是人類發明的第一架不配備任何旋轉部件,沒有螺旋槳,不用渦輪機,全靠離子引擎推進的飛機。

這不是科幻片裡的構想嗎?



其實,這項技術的原理並不複雜。

普通飛機的引擎就像一個大號的吹風機,通過扇葉旋轉不斷把空氣吹向後方,為機翼提供升力。


而離子引擎也是往後面吹風,但它沒有風扇,是靠強大的電場製造出「離子風」。製造過程大致分為兩步:

第一步,「瓦解」:

在離子推進飛機上,機翼的前端裝了正電極,通40000伏的高壓電後,強大的電場會讓正電極吸引空氣中的氮氣分子,電子被從氮氣分子上剝離,本來中性的氮氣分子在失去電子後,變成了帶正電的離子。


第二步,「碰撞」:

這時,機翼末端還有個負電極,被瓦解後的正電離子被負電極吸引,飛行的途中與其他氮氣分子碰撞,吸走電子,撞出更多的正離子。

同時,所有的正離子都會與路上的其他空氣分子碰撞,產生推動飛機的推力。

兩個過程同時作用,就產生了所謂的「離子風」。



舉個例子:

如果正極拿著一把衝鋒鎗向負極瘋狂掃射,這時產生的後坐力就是「離子風」的推力。



這項技術其實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已經被提出,它的另一個名字是:電動力學推力(EAD)。

到了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在多次試驗後得出了一個結論:該技術無法創造維持飛行所需的推力水平,且能量轉換率極低,僅1%的電能最終被用於驅動。

但科學家對這項技術的狂熱研究並沒有終止。

2009年,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學教授史蒂文 · 巴雷特(這次離子推進飛機的主要設計師)開啟了一個關於「無動力裝置供飛機推進系統設計」的項目。


(史蒂文 · 巴雷特)

憑藉對「EAD」的蜜汁信念,還有整個團隊9年的時間,最終設計出了這個僅有「一隻雞重量」的飛機,以及機翼下的兩排八列電線離子引擎。

據測算,這個引擎最終產生了每千瓦5牛頓的推力,讓飛機上升了0.47米。


不要小看這47釐米,要知道每1釐米的滯空飛行背後,都是基礎物理學、空氣動力學、能源科學以及航空器設計等複雜的多學科理論在支撐。

這8秒鐘的飛行最大的科學意義在於:MIT成功驗證了這類飛行器的構造,已具備離子推進的可能性。


細看這個畫面,像極了「飛行者一號」第一次上天的樣子。

對於這次成功試飛,巴雷特還說:「我們做的這些改變,都是物理學可以允許的東西」。

所以,除了上天,或許我們對未來的飛機還可以憧憬更多:沒有引擎噪音、能源來自空氣、完全沒有汙染物排放等等。


但目前來看,這項近百年的強大技術還有兩個需要突破的瓶頸:

1、能量轉換率還遠遠不夠。

這次試驗的離子引擎輸入功率600瓦,輸出功率只有15瓦,54節鋰電池大約只能供電90秒。真正的「充電10小時,飛行1分鐘」。

但相比60年前,1%的轉換率已經提高到了2.5%,還是有了不小的突破。

2、推力不夠。

前文說過,這次它只能帶起5斤重的飛機,頂多就是一個乘客背包的重量,也是因此,這項技術目前只被應用在了微重力和無阻力的太空。


(NASA的離子推進器)


(中國自主研發離子電推進系統:霍爾電推力器,目前搭載於實踐十三號衛星。)

但值得慶幸的是,離子推進系統還具備3個極其誘人的科研潛力:

首先,當飛機的速度提高時,能量轉換率會顯著提高。例如,當飛行速度達到300米每秒時,能量轉換率可以高達50%。

其次,許多研究表明離子風相比空氣,能夠增強機翼的動力。也就是說離子風推進的飛行器,機翼活動所消耗的能量會更小。


(新加坡HES公司的分布式電動飛機)

第三,該技術可以促進分布式推進的發展。這是現有飛行技術中亟待改進的一個方向,巴雷特的構想是:

即使離子風產生的推力不足以滿足商用飛機的需求,它仍可與噴氣發動機一起組合使用。將電力推進系統嵌入飛機的外層殼體中,為沿著飛機流動的空氣重新注入動力,從而消除氣動阻力並提高燃油效率。

這也目前離子引擎最具商業潛力的地方,從這個角度看,克服離子推進技術瓶頸的時間,該不會超出你我的有生之年。


人類向來不滿足於行走在二維的地球表面,而人類真正「插上翅膀」的研究僅僅幾百年:

1502年達文西研究翅膀嘗試製作機械飛行器;1903年萊特兄弟第一駕重於空氣的航空器...再到2018年11月21日,MIT工程師用離子風推動飛機,不用螺旋槳,不用渦輪機,沒有任何活動的部件。

科技的進步不斷帶來驚喜,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天這隻堅持8秒的小飛「雞」,日後終能經住風雨,穿越大洲大洋。

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無需燃料!全球首駕「離子引擎」飛機問世,麻省理工重新定義飛機!
    原標題:無需燃料!全球首駕「離子引擎」飛機問世,麻省理工重新定義飛機! 「科技最前線」旗下「科技最前線」原創出品 作者:北行三 11月21日,麻省理工 試驗中,MIT工程師將飛機安裝在彈射器上,首先在不使用離子引擎的情況下彈射,飛機飛行了10米: 打開離子引擎以後
  • 麻省理工的離子推進飛機遭批 專家:效率低 難應用
    (原標題:那個「麻省理工研製出離子推進飛機」的「大新聞」,被diss了)
  • 《火星救援》中的離子引擎可能成為現實,星際旅行已經不遠了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在著名科學雜誌《自然》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表示,可以替代傳統的飛機渦輪發動機的離子引擎已經初步研製完成。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副教授Steven Barrett表示:「這種全新的引擎可以讓飛機更安靜,機械構造更加簡單,並且在飛行時不會排放汙染物」。離子引擎技術最直觀的優點就是可以大大的減少飛機發動機的組成部件,例如飛機兩側的螺旋槳。
  • 麻省理工試飛離子推進飛機,原理是一條不起的眼初中物理定律!
    在巴雷特的臨時實驗室與麻省理工學院室內實驗室裡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證實其原理:通過多個分布跑道上的慢跑粒子產生和發射電荷為發動機提供動力,其原理其實就是作用與反作用力——航空動力引擎的基本原理。史蒂芬·巴雷特但大家這款最新原型的飛機有著較高的期待,他冷靜的將其命名為第二代,他說:「在我們開始試飛之前,我認為它只是一次馬馬虎虎的實驗,而且我在麻省理工學院學院共同研究的同事們也認為這樣做只體現了它有效率的百分之一。
  • 飛機革命?世界首架「離子推進」飛機試飛成功
    它是人類發明的第一架不配備任何活動部件、採用「離子推進」引擎的飛機。 自第一架飛機在 100 多年前飛行以來,天空中的幾乎每架飛機都藉助於螺旋槳、渦輪葉片和風扇等活動部件飛行,這些部件由化石燃料的燃燒或產生的電池組供電,伴隨著它們整個飛行過程的是惱人的噪音和持續的排放。
  • 星際迷航的序曲:「離子風」無人機究竟帶來了什麼?
    面對這樣淳樸的主人公,真的很想像馬景濤一樣抓著他的肩膀使勁兒搖:8012了,放棄螺旋槳和渦輪吧,離子風無人機了解一下嗎?我說的正是前不久麻省理工學院剛剛研發成功的、全球首架以增壓空氣提供動力的飛機。這項技術的神奇之處在於,它不是依靠引擎、螺旋槳等傳統推進裝置產生飛行動力,而是通過「離子風」(ionic wind)為飛機提供升力,妥妥的《星際迷航》既視感好嗎?「離子風」無人機是如何工作的?
  • 科技:首次在飛機上使用的離子驅動空間引擎
    導語:想像一下,飛機發動機沒有活動部件,不會產生有害排氣,也不會產生噪音。這就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通過調整以前僅用於太空飛行器的技術而創建的,因此它可以為地球上空飛行提供動力。隨著材料和動力轉換的進一步發展,無聲載人飛機以及最終的商業航班也可能即將出現。事實上,這一突破可能是改變我們未來在世界各地飛行的第一步。所有飛機發動機都通過向後推動物體來工作,以便飛行器向前移動。通常這是空氣,無論是由電動螺旋槳驅動的冷空氣還是由噴氣發動機噴出的熱空氣。相反,離子推進發出在兩個電極之間的間隙中產生的帶電粒子或離子,其間具有高電壓。
  • 「離子風」飛機或變身「寂靜殺手」
    來源:中國國防報 作者:李學華自萊特兄弟1903年發明首架飛機以來,100多年裡,傳統飛機通過發動機消耗燃料獲得推力和升力,噪音和汙染也因此成為這一飛行方式帶來的問題。近日,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 星際旅行的開端-離子發動機
    地球石油資源終將枯竭,人類也將進入全電時代,就目前的交通工具來說,汽車、輪船、高鐵……這些交通工具都比較容易實現全電推進的,但是飛機、太空飛船怎麼辦?答案或許是離子引擎。離子引擎的原理並不複雜,是把原子電離成一價正離子,再用高電壓將離子加速並排出引擎尾部形成離子束,由此產生推力。
  • 飛機革命?「離子推進」是什麼黑科技?
    它是人類發明的第一架不配備任何活動部件、採用「離子推進」引擎的飛機。自第一架飛機在 100 多年前飛行以來,天空中的幾乎每架飛機都藉助於螺旋槳、渦輪葉片和風扇等活動部件飛行,這些部件由化石燃料的燃燒或產生的電池組供電,伴隨著它們整個飛行過程的是惱人的噪音和持續的排放。
  • 如果人站在離子推進引擎後面會發生什麼?
    我們在宇宙類科幻電影裡常常可以看到星際飛船或者戰艦,使用一種發著幽藍色光的推進引擎,是不是覺得很炫酷?這種幽藍色的推進裝置叫做離子推進器。其實已經在某些衛星和太空飛行器上使用了。2004年,我國第一臺200毫米氙離子推進器樣機問世,補上了落下20年的課。 2012年「實踐九號」A/B雙星,首次使用離子推進器,推力40毫牛,噴口速度30km/s,算是趕上了國際水平。
  • 不用添加任何燃料 全球最大太陽能飛機飛越太平洋
    Piccard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的飛行員,這架飛機於當地時間23日上午降落在舊金山灣區,完成了飛越太平洋的壯舉。去年3月,陽光動力2號從阿布達比起飛,途經阿曼,印度,緬甸,中國,日本和美國。飛機由兩名飛行員操控,交替飛行。
  • 「借來」離子風,飛機不用引擎也能成功飛行
    「借來」離子風,飛機不用引擎也能成功飛行  olivia chan • 2018-11-22 12:01:01 來源:前瞻網
  • 飛機啟動引擎方式和汽車的區別,飛機引擎甚至能產生四種力量
    飛機的引擎如此龐大,它的啟動方式和汽車引擎啟動方式一樣嗎?巨大的引擎產生的動能只用作推進是否太浪費了呢?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飛機引擎的小知識。引擎產生的四種力量:推力、電力、油壓力、空氣壓縮力雖然引擎主要的工作為產生推力,但事實上除了推力外,它還會產出電力、油壓力和空氣壓縮力這三種力量。而我們也利用引擎的轉動力量驅動、燃燒測量裝置、發電機、油壓泵等,產生機內電源,運作飛機的輪架與操縱裝置等。此外還會將引擎用於抽出還未送達壓縮機燃燒之前的空氣。
  • 美國推出離子推進飛機,只要充電就能飛
    近日,根據國外媒體報導,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製造出了一架小飛機,並在一家體育館內自主飛行了60米,有趣的是這架飛機沒有任何活動零件。因為這是一架以電為動力的飛機。電動飛機對於軍迷來說並不稀奇,早在2016年,就有人完成了電力飛機環球飛行的壯舉。利用覆蓋機身表面的太陽能電池提供電力,全程不消耗任何燃料,其最大不著地飛行距離超過了8000公裡。但是和傳統電動飛機不同的是,這架小巧的飛機並沒有使用任何傳統動力,連電機和螺旋槳都沒有,因為其搭載的是離子推進器。
  • 讓中國欣喜,未來飛機可以不要發動機,改用離子風推進黑科技了?
    隨著2020新的一年開啟,是時候展望一下可能從根本上影響未來飛機設計的一項新技術了。飛機問世100多年之後,仍需要在螺旋槳、渦扇或火箭發動機的驅動下飛行,並發出震耳欲聾的噪音。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師在2018年成功試飛了一種全新概念的飛行器,該機沒有任何活動部件,也不依靠燃燒化石燃料的活塞或噴氣發動機驅動,更重要的飛起來完全寂靜無聲,它人類史上首架離子風推進飛行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系副教授史蒂文·巴雷特和他的團隊隨後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 Accion Systems和他們口香糖大小的衛星離子引擎
    Accion Systems的初始團隊來自於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致力於打造針對微小衛星的離子引擎。該種引擎利用高速噴射帶電粒子來提供推進力。現在,這些問題或隨著離子引擎的商業化而得到解決。與使用化學燃料或稀有氣體的推進系統不同,Accion Systems的離子引擎以液體鹽材料為推進劑,可有效降低燃料燃燒帶來的風險,提高系統效率,降低成本,並有助於大批量製造。「離子推進劑讓我們的系統可以擺脫電離室、加壓罐、大型閥門和外部陰極等一系列設備。」研發團隊表示。
  • 離子引擎驅動的無聲飛機原型成功試飛;華為測試谷歌 Fuchsia OS
    (給技術最前線加星標,每天看技術熱點)轉自:開源中國、solidot、cnBeta、騰訊科技、快科技等【技術資訊】0、離子引擎驅動的無聲飛機原型成功試飛  MIT 的航空工程師演示了離子引擎驅動的無聲飛機原型,證明沒有噴氣引擎或螺旋槳或沒有任何移動部件也能實現飛行。
  • 全球飛機產業展開電動化競爭,電動飛機時代會來臨嗎
    本文共1534字,閱讀約需2分鐘 在受到新冠疫情衝擊的飛機行業,電動化技術的開發已經早早啟動。日本IHI開發了可以讓飛機設備的電動化比例進一步提升至最大超過9成的系統,力爭2030年中期投入實用。英國羅爾斯·羅伊斯(Rolls-Royce)啟動了全球最快的電動小型機實證試驗。能否瞄準後疫情時代憑藉低燃耗技術走在行業前面,將對製造商的興衰起到關鍵作用。
  • 飛機失事和權力距離理論
    1990年1月25號,哥倫比亞航空公司的一架飛機阿維安卡52號,因為飛機燃料耗盡墜毀。我上網查了一下,這個案例被拿來當溝通問題的案例討論過,當組織管理的案例討論過,當然,更是飛行學校的教學案例。事情的簡單經過是這樣的。當天晚上7:40,這架飛機飛到距離目的地紐約甘迺迪機場不到半小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