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400噸大飛機栽了,全怪烏克蘭?中國大運須有國產發動機!

2020-11-24 騰訊網

11月13日,1架由俄羅斯伏爾加-第聶伯爾航空公司運營的一架安-124「禿鷹」巨型戰略運輸機,在西伯利亞的新西伯利亞機場進行了戲劇性的緊急降落,原因是起飛後發動機發生災難性故障。降落時,飛機的前起落架還坍塌,導致飛機滑出了積雪的跑道盡頭。實際上大飛機已經成為俄羅斯參與世界競爭的最有利工具,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的大飛機又該如何發展呢?

這架AN-124-100型客機在俄羅斯註冊編號為82042,屬於該國的伏爾加-第聶伯爾航空公司的現役貨機之一。該客機當時從新西伯利亞國際機場起飛,目的地是奧地利維也納。事故發生時,飛機上沒有攜帶任何貨物,但機上有14名機組人員。報告顯示,飛機左翼內側的二號發動機發生了發動機故障,一些發動機部件先打穿機身一側,然後又穿過另一側,導致飛機機翼翼根周圍撕裂出特別明顯的洞,一些發動機部件則掉到了地面,其中一些碎片甚至砸穿了一座倉庫的屋頂。

在起飛2分鐘後就發生這樣嚴重的發動機事故,是相當危險的,因為高速旋轉破碎的發動機部件可能會打穿油箱、飛行控制面或飛機其他關鍵部件。因此這架安-124隻能緊急返航,最後降落時飛機超出跑道末端約200米,機頭起落架坍塌,整個飛機癱在雪中,整個場面比較尷尬。據報導,除了引擎故障,這架安-124還在550米的空中同時經歷了通信中斷,無線電和應答器故障。這些故障是否是發動機碎片所導致,還不清楚。

安-124是由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於20世紀70年代初開發的大型戰略運輸機,隨後總共生產了54架飛機。目前全世界能夠運行的安-124飛機僅有20架,其中俄羅斯軍方和伏爾加-第聶伯爾航空公司以軍民共用的方式,共同使用12架安-124飛機,烏克蘭航空公司使用7架安-124飛機,阿聯航空公司使用1架。安-124的貨艙長43.7米,最寬處6.4米,最高處4.4米,是除了安-225之外現役貨艙最大的飛機,全面超越西方的A-400M、C-17、C-5和波音747-400等各型飛機。

因此而在國際超大尺寸貨運市場上,俄羅斯伏爾加-第聶伯爾航空公司最為頻繁,不但滿足本國需要,而且經常為美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運輸大型貨物。此外俄羅斯空軍也經常使用安-124作為介入世界局勢的重要工具。例如俄軍使用安-124向土耳其運送的S-400防空系統,向俄羅斯駐敘利亞軍隊運送武器和裝備,向遠在南美的委內瑞拉運送電子戰裝備,最近還為俄軍在納卡地區的維和任務運送軍用物資。

因此儘管俄羅斯的GDP水平也就是廣東省差不多,但俄羅斯依靠前蘇聯遺留的兩樣遺產,照樣能在國際上揮斥方遒。一個就是大量的核武器,讓西方不得不重視俄羅斯的威懾。另外一個就是安-124這樣的戰略級大型運輸機。這讓俄羅斯具備對全球任何地點進行戰略投送的能力,其作用甚至超出轟炸機的意義。相比之下,烏克蘭還有1架安-225和7架安-124也能執行大尺寸設備運輸,但出動頻率小得多。

這次事故除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之外,對於俄羅斯根本就不是什麼好消息,再次暴露了嚴重的飛機心臟病。因為全世界的安-124也包括俄羅斯的,使用的都是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生產的D-18T三轉子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是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設計,1984年開始批量生產,距今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這款發動機僅在安-124和安-225上,總共大約有188臺這種老舊D-18T發動機在使用,其安全性堪憂。烏克蘭的進步設計局和馬達西奇公司一直計劃要生產改進型的D-18T發動機,但2017年才剛開始,遠沒有達到實用的階段。

更讓人無語的是,2020年3月烏克蘭一架安-124也發生了一次沒有被媒體曝光的嚴重事故,就是發動機發生爆炸事故,中壓壓氣機的第二級葉盤碎裂,導致烏克蘭當局給所有的安-124使用者發通知,要全面檢測D-18T發動機的葉盤安全性。而這次俄羅斯很可能就是葉盤碎裂事故,顯然烏克蘭和俄羅斯在D-18T發動機的溝通方面存在問題。過去,俄羅斯計劃在烏裡揚諾夫斯克恢復生產AN-124。然而,在2014年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係破裂後,該項目不得不無限期擱置。

顯然俄烏關係的破裂,已經嚴重影響了俄軍安-124的安全使用。在2019年11月,俄羅斯曝光了一種被稱為「大象」的大型戰略運輸機模型,其最大載重能力超過安-124運輸機60噸,計劃使用4臺正在研發中的PD-35發動機。俄羅斯計劃在2026年首飛第一架「大象」,但是西方對於俄羅斯能否實現非常疑問。但是正如我們在上面所說的,俄羅斯目前對於大型戰略運輸機的需要非常迫切,是俄羅斯介入世界局勢的關鍵性裝備。

有意思的是,中俄兩國計劃聯合研製的CR-929大型寬體客機,使用的也是2臺PD-35發動機。CR-929目前的發展,外界也存在一些爭議和傳言。而俄方最權威的消息,也透露出來CR-929的首架交付將延後到2029年。相比之下,俄羅斯更龐大的「大象」運輸機首飛卻計劃在2026年,借雞下蛋的姿態實在是太明顯了。不過這也可以理解,畢竟俄羅斯沒有捨己為人的義務。

相比俄羅斯,我國在全球戰略投送的需求是更大還是更小呢?這個答案應該大家都有答案。疫情中我國運-20已經飛出國門,赴巴基斯坦、緬甸、寮國協助他們抗擊疫情。顯然未來我們需要飛的更遠的、載重量更大的戰略運輸機。俄羅斯是想借雞生蛋,用別國的資金研發自己的戰略大運,而我國作為後來者,要想研發屬於自己的起飛重量400噸級的戰略大運,更多的還是得靠自己。我們只有在10噸級的國產CJ-1000和渦扇-10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基礎上,研發推力至少達到20噸以上的新發動機,才能實現起飛400噸新戰略大運的開發。而達到這一目標,註定充滿的艱險。而這也意味著我國在對世界局勢的快速介入和我國的經濟實力,還將長期處於一個並不均衡的狀態。

相關焦點

  • 大飛機「國產心臟」再有進展 CR929發動機驗證機試車
    本報記者 裴昱 北京報導儘管中俄聯合研製的CR929尚未向適航監管當局提交型號合格證申請,但是,作為繼C919首飛之後的又一款國產大飛機,其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工作卻從未停步。作為飛機的「心臟」,CR929的國產發動機研製近日亦有進展。
  • 中美俄發動機推力對比:美國22噸,俄羅斯18噸,中國讓人驚喜
    F135-PW-600,F135這款航空發動機的推力已經達到了22噸,遠遠超過了大部分航空發動機。,俄羅斯其最大推力的發動機推力數據也到達了18噸。「心臟病」,因此中國向俄羅斯引進了大量的航空發動機來裝備國產戰機。
  • 國產航空發動機獲突破,和來華烏克蘭專家關係大嗎?
    此前,曾有大批烏克蘭專家來到中國進行科研工作,近日終於傳出一個大捷報,國產航空發動機迎來了矢量推力技術獲得重大突破的轉折點,對此有網友表示好奇,中國航發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和來華烏克蘭專家關係大嗎? 航空發動機是衡量一個國際工業水平的標準之一,按用途可以分為軍用和民用兩種,在軍用發動機領域裡,中國的渦扇10,太行系列等大推力發動機只能算是及格線水平,在民用航空發動機領域更是一片空白,就連國產的C919客機所配備的發動機也是從外國引進的,不是中國不想造,而是工藝太過複雜,而且對製作材料也有極高要求。
  • 為打擊俄羅斯直升機製造業,烏克蘭斷供發動機,結果作繭自縛
    ,作為飛機的心臟,不僅是飛機飛行的動力,也是促進航空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人類航空史上的每一次重要變革都與航空發動機的技術進步密不可分。】事實上,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關於動力機械的合作是一件互利互惠的事情,俄羅斯軍工業確實需要大量的動力機械,無論航空發動機、艦用燃氣輪機還是巡航飛彈的推進裝置都存在一定缺口,而烏克蘭經濟狀況不景氣,俄羅斯這個大買家給他們帶去了大筆訂單,雙方都獲益良多。
  • 安-124撞鳥,發動機發生爆炸,俄羅斯大飛機摔一架少一架
    能夠運輸飛彈、坦克等重型裝備的安-124最大載貨量高達150噸左右。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烏克蘭分別繼承了一批安-124,它們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被用於商業運輸。11月13日,俄羅斯「伏爾加-第聶伯爾」航空公司發布官方消息,隸屬於該公司的一架安-124因為發動機故障被迫強行著陸,機體結構遭受重創,幾乎沒有修復成功的希望了。
  • 220噸大飛機明年開建,核心機點火成功!國產航發悶聲發大財
    俗話說有需求才會有市場,我國龐大的民航市場決定著必須要有自己的大飛機,幾十年來全世界製造的大型客機,有五分之一都進入到了中國市場,在國內需求如此之高的背景下不能沒有中國造。民航客機其實早在C919大型客機研製初期,俄羅斯聯合飛機製造集團就主動找到商飛希望在大飛機領域合作。
  • 中美俄航空發動機推力對比:美22噸,俄18噸,中國呢?
    而俄羅斯使用的最大推力航空發動機為「產品30」,其最大推力為18噸。     中國的航空工業發展比較晚,有很多技術不足的地方,特別是航空發動機領域之內,中國遇到了一個長期的技術瓶頸,這讓中國的戰機無法全面得到發揮,為了研製國產戰機
  • 大批烏克蘭專家來中國後,終於傳出一個大捷報,發動機迎來轉折點
    圖為國產矢量航空發動機此前,曾有大批烏克蘭專家來到中國進行科研工作,近日終於傳出一個大捷報,國產航空發動機迎來了矢量推力技術獲得重大突破的轉折點,對此有網友表示好奇,中國航發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和來華烏克蘭專家關係大嗎
  • 220噸大飛機明年開造,航程1.2萬公裡,配套發動機已點火成功
    大飛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皇冠」,它的研發與製造涉及到了上百種學科,每一架大飛機都需要300-500萬個零件組成,需要上千個供應商來生產,這考驗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科技實力。在此前數十年的時間裡,我們都無法研發出真正自己的大飛機,尤其是在民用方面,我國民航的三千多架幹線飛機,幾乎全部都要從國外進口。
  • 國產發動機之痛:川普要斷供,大飛機怎麼辦?
    據悉,採用該發動機的國內飛機為C919中型客機(全稱COMAC C919),這是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幹線民用飛機,由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於2008年開始研製。而CFM國際為中國C919客機提供的LEAP發動機,是一種高涵道比的渦扇發動機。該系列發動機可為C919節約15%的燃油,降低10%的座公裡直接使用成本,還可以減少其50%的碳排放量。
  • 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地球上只有三國能造:中國、美國和俄羅斯
    先進航空發動機,一直都是制約中國航空業發展的一個短板。長期以來,由於我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相對落後,所以國產戰機也深受其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都是落後於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受此影響,我國可以研發出先進飛機,但卻造不出來與之匹配的頂尖航空發動機。
  • 3倍於C919大飛機明年開造,核心機點火!國產航發悶聲發大財
    在人們心中歷來有一些強國符號存在,比如,馳騁世界大洋的航空母艦、翱翔藍天的大飛機、送人上月球的載人登月工程等等。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幾乎對所有高端產業鏈進行了發展布局,其中十三年前「大型飛機研製重大科技專項」的正式立項最具代表性。大飛機專項上馬伊始就確立了「大運」與「大客」兩條發展路線,大型軍用運輸機先於大型客機於2007年立項,中航工業集團只用了短短9年時間就完成了運-20從研發到服役的全流程工作,創造了世界大飛機研發新紀錄。
  • 推力達35噸,CJ-2000發動機進入整機裝配階段,未來不止用於CR929
    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裡,航空發動機一直是限制我國航空工業發展最大的「瓶頸」之一,不僅殲-20之類的戰鬥機缺乏先進的發動機,長期以來大型民用客機全靠國外引進,民用發動機更是幾乎為零。而三年之前,國產大飛機C919的一飛沖天,在我國航空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飛機發動機原理很簡單,為何國產發動機卻難以突破原因有3點
    飛機發動機無論是對於科研工還是普通機械愛好者,都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也有不少民間高手自製或者改裝普通發動機,使之翱翔在藍天之上,那麼既然能做出來這樣的機,那麼可以把這個發動機和機體按照比例做大,就可以做成類似波音或者空客一樣的大飛機了,但這樣的想法是錯的。
  • 飛機發動機原理很簡單,為何國產發動機卻難以突破?原因有3點
    飛機發動機無論是對於科研工作者還是普通機械愛好者,都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也有不少民間高手自製或者改裝普通發動機,使之翱翔在藍天之上,那麼既然能做出來這樣的小飛機,那麼可以把這個發動機和機體按照比例做大,就可以做成類似波音或者空客一樣的大飛機了,但這樣的想法是錯的。
  • 無懼美國制裁,俄羅斯MC21客機換裝國產發動機順利首飛,給C919提了個醒
    在川普執政到了末期階段時,美國幾乎已經將對競爭對手的敵視態度發展到了變態的階段,除了對中國企業進行制裁以外,美國對於俄羅斯絲毫沒有緩和的態度,目前俄羅斯的國產大飛機MC21幹線客機使用的航空發動機就是來自美國普惠公司的PW1400G
  • 飛機發動機原理很簡單,為何國產發動機卻難以突破原因有3點
    飛機發動機無論是對於科研工還是普通機械愛好者,都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也有不少民間高手自製或者改裝普通發動機,使之翱翔在藍天之上,那麼既然能做出來這樣的機,那麼可以把這個發動機和機體按照比例做大,就可以做成類似波音或者空客一樣的大飛機了,但這樣的想法是錯的。
  • 3倍於C919大飛機明年開建,核心機點火成功!國產航發悶聲發大財
    俗話說有需求才會有市場,我國龐大的民航市場決定著必須要有自己的大飛機,幾十年來全世界製造的大型客機,有五分之一都進入到了中國市場,在國內需求如此之高的背景下不能沒有中國造。
  • 3倍於C919大飛機明年開建核心機點火成功國產航發悶聲發大財
    俗話說有需求才會有市場,我國龐大的民航市場決定著必須要有自己的大飛機,幾十年來全世界製造的大型客機,有五分之一都進入到了中國市場,在國內需求如此之高的背景下不能沒有中國造。民航客機其實早在C919大型客機研製初期,俄羅斯聯合飛機製造集團就主動找到商飛希望在大飛機領域合作。
  • 推力35噸!中國造出新型航空發動機,性能比肩世界一流水準
    近日,據媒體報導,此次莫斯科航展上,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帶來了五款民用發動機,其中包含了渦槳發動機、渦軸發動機以及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幾乎涵蓋了目前民用航空所有的動力系統。讓軍迷們興奮的是,此次中國航發集團首次公開展出了推力達到35噸級的AEF3500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