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關係高度緊張的背景之下,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力量迫在眉睫。
據外媒報導,由於擔心被研究仿製,川普政府正在考慮停止交付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生產的渦噴發動機給中國,而這些發動機正是中國國內C919型民航飛機所需要的。繼半導體晶片之後,航空發動機極有可能成為美國下一個限制對中國出口的產品。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白宮正在考慮一項提案,即:拒絕向通用電氣(GE)和法國賽峰集團(Safran SA)的噴氣發動機合資企業CFM International發放許可證,使其無法向中方交付更多的Leap 1C噴氣式發動機。有消息人士稱,白宮方面擔心中方可能會對CFM的發動機進行「逆向工程」,以此攻破其製造技術,從而對美國的商業利益造成損害。
而通用電氣似乎對這一擔憂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要仿製發動機這樣的先進位造技術比某些政府官員想像的難得多。而且CFM的發動機已供應中國使用多年,如果真的存在仿製風險,這一過程也早已開始了。
據悉,採用該發動機的國內飛機為C919中型客機(全稱COMAC C919),這是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幹線民用飛機,由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於2008年開始研製。而CFM國際為中國C919客機提供的LEAP發動機,是一種高涵道比的渦扇發動機。該系列發動機可為C919節約15%的燃油,降低10%的座公裡直接使用成本,還可以減少其50%的碳排放量。這一家族的發動機同樣也使用於空客A320neo、波音737MAX兩個型號的飛機上。
C919中型客機
但是,發動機無法正常交付,對通用電氣來說,同樣是一個較大的經濟風險。航空發動機業務是通用電氣的關鍵業務之一,也是這家苦苦掙扎的企業集團的一個亮點。由於未能正確預測其渦輪發動機需求下滑的市場趨勢,通用電氣面臨著棘手的發展危機。在這個時候介入其出口運作,無疑會為其效益帶來不小打擊。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項提議提出於中美雙方籤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約一個月後,此時正是雙方試圖緩和長達18個月的貿易爭端的重要時期。而在此時提出這樣的提議,並不是一個友好的信號。路透社報導稱,美國這次欲對飛機零部件的銷售實施新的限制,是中美兩國圍繞貿易和技術展開的最新一場爭奪。
據悉,關於發動機許可的行政官員會議議程已安排在下周四(20日)。知情人士說,內閣官員計劃在2月28日召開一次有關這一主題及其它對華貿易政策的會議。
國產發動機之痛
航空發動機作為飛機的心臟,被譽為'工業之花',它直接影響飛機的性能、可靠性及經濟性,是一個國家科技、工業和國防實力的重要體現。世界上可獨立研製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工程技術強國,如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等,基本上一隻手就能數過來,技術門檻不可謂不高。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努力與波音(Boeing)、空客(Airbus)和龐巴迪(Bombardier)等國際競爭對手平起平坐,但發動機技術水平成為了它避無可避的短板。有專業人士認為,中國已經能夠為先進的噴氣式飛機製造大部分單獨的部件,但更大的挑戰是如何將民用航空大涵道渦扇發動機實現完全自主化生產,它涉及複雜的機械技術,也包括複雜的電子和數字式計算機系統。道阻且長。
正常的發動機製造產業鏈,都是從製造小型發動機開始,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因為小型發動機是渦輪噴氣發動機的起點。比如德國和英國,他們的第一批噴氣式戰鬥機安裝的噴氣發動機,推力就只有幾百公斤。而在此基礎上,推力逐步增加,細節不斷打磨。這也凸顯了西方發動機製造產業的典型特徵——系列化。他們在一個優秀的核心機型上不斷改進,除非有大的需求提升或技術革命,很少會去開發一個全新的核心機。
在這種成長模式下,他們踏踏實實地完成了最寶貴的經驗積累,在以前的錯誤上面不斷改進提高。航空發動機是一個系統性的複雜工業鏈,只有在這樣的經驗沉澱下,這種工業鏈的誕生才會成為可能。航空發動機不是一個單個的技術突破,而是一個強大而健全的工業體系的開花結果。
「太行」航空發動機,國產第三代大型軍用航空渦輪風扇發動機
不必諱言,中國航空發動機就是靠仿製起家的。我們在航空工業建立之初就是製造蘇聯授權的發動機,然後是利用實物仿製。這種策略最大的弊端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而,長期的仿製之途還會耽擱真正的工程積澱——沒有一步一個腳印走下來的產業鏈,在各個環節存在著似是而非的問題。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們的航空發動機產業在設計、材料、製造、試驗各個方面都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失之毫釐,差之千裡。這一系列的差距讓航空發動機在中國變成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如今,在中美關係高度緊張的背景之下,掌握真正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力量迫在眉睫。中國的騰飛,不能帶著發動機的疼痛。我們須得腳踏實地地進步,因為還有很高的山峰等待著我們攀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