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VS 川普: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的較量

2021-01-09 品玩

這次,儘管根本原因是出於公司利益深思熟慮後的決策,但我依然認為阿里巴巴公司適時展現出了勇氣和魄力。

據英國《金融時報》11 月 11 日中午消息,阿里巴巴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Joe Tsai)發表講話,直言不諱地提醒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稱,任何顛覆對華關係的行為都會不利於美國並波及全球。

在這條消息更早的中文版本中,《金融時報》的用詞是「嚴厲警告」,隨後的版本該措辭被改為了「直言不諱地提醒」。當然,在該報導英文版本的用詞仍然是「delivered a stark warning」。

無論措辭強硬得體與否,蔡崇信和他代表的阿里巴巴公司,都表達出對未來新任美國總統川普的極大擔憂。而同一天,阿里巴巴公司正在舉行年度最重要的線上購物促銷活動「天貓雙 11 全球狂歡夜」。

蔡崇信說:「如果中國投資者不能投資美國並在美國創造更多就業,你(作為總統)就會遇上麻煩。我們認為,中美關係將決定我們這個世紀,它對中美雙方、對全球其他地區都至關重要。」

他還說:「當你坐到總統的位子上,你就有責任照看你的國家。對美國來說,最好的解決方案是與全球其他地區融為一體,因為我們是生活在全球化的市場中。」

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集團,川普在大選中的獲勝立刻就給阿里巴巴這類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帶來了負面影響。在「雙 11 天貓全球狂歡夜」開始之前,天貓方面曾在活動預熱中介紹,「水果姐」Katy Perry 會以全球推廣大使的身份前來中國參與這次盛宴。但在 11 月 9 日川普贏得總統大選之後,Katy Perry 表示,出於「緊急家庭原因」而取消了中國之行。知情人士稱,直接原因就是希拉蕊在大選中落敗。

對阿里巴巴來說,大選導致的這件事只是喜慶活動期間的一個小插曲。Katy Perry 宣布缺席雙 11 天貓全球狂歡夜之前,阿里巴巴的許多員工正在朋友圈轉發一篇今年 5 月份的文章《川普商品是希拉蕊四倍!江浙訂單、美國淘寶出貨量共和黨大勝》。文章指出,從 2 月 1 日(初選開始)到川普成為共和黨唯一候選人,川普在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上的搜索次數,還有周邊產品的銷量都已經甩了希拉蕊幾條街。這些周邊產品都是在中國江浙中小製造業工廠裡生產的,總部在杭州、幫助中國小商品賣到美國的阿里巴巴公司,很容易就能監測到哪位美國總統候選人更加受歡迎。

川普贏得了美國消費者的愛和熱情,完勝希拉蕊。

不得不承認,根據中國廣大中小企業的生產狀況,對美國大選的預測要比美國權威民調和主流媒體的預測更加準確。但是,就此得出川普勝選對阿里巴巴有利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

根據 36 氪的在大選結束後的整理,川普在將近一年以來的電視辯論和競選過程中,對於貿易保護和產業遷回的相關政策有明顯保守傾向。

川普認為貿易逆差造成國內資源和工作崗位流失,主張對所有進口貨物施加 20% 關稅,特別對中國和墨西哥徵收 45% 關稅,這在短期內將利好美國經濟,卻對新興國家造成衝擊。之前美國政治家為什麼一直不提高關稅?他認為,因為他們跟這些公司間有利益關聯。

除此之外,強調重新協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他認為北美貿易協定存在缺陷,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籤署的最糟糕的貿易協議,多年來希拉蕊應該解決這個問題,卻一直沒有解決。不談判 TPP,甚至要揚言或退出 WTO,這意味著美國將退出北美、亞太及世界範圍的自由貿易。

在第三次電視辯論中,他再一次抨擊了 TPP 自由貿易協定,認為這吸走了美國的就業機會,應該重新談判,建立新的貿易協定。並且要大量減少公司稅收,通過減稅增加 1% 以上的 GDP。

他還主張製造業回遷美國,以增加國內就業。2013~2015 年美國製造業跨國公司資本流出下降16.26%,資本流入增加,這可歸因於歐巴馬的政策及近年新興國家人力成本的提升。若川普實施新政,將使資本回流美國的動力更強。

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是阿里巴巴業務的根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曾經在不同的場合多次倡導「全球買全球賣」的願景,他還在今年 9 月於杭州舉行的 G20 峰會期間大力推崇建立 eWTP(全球電子商務平臺),並且被寫入了 G20 公報第 30 條。按照馬雲的設想,eWTP 將為全世界中小企業打造一個屬於自己、自由公平開放貿易的平臺,為中小企業、為年輕人解決問題。

隨後的 9 月 21 日,馬雲受聯合國邀請,出任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青年創業和小企業特別顧問。同時,為方便馬雲在全球各地為中小企業全球化奔走,聯合國還將特意為馬雲頒發聯合國紅色特別通行證。當時我曾認為,對阿里巴巴和馬雲來說,以後最需要擔心的,可能就是 eWTP 發展過於快速極端,甚至與新殖民主義聯繫在一起,成為全球化批評者們的又一個靶子。一旦成為這個靶子,不出意料馬雲將受到更諷刺的評論和指責,因為他最初正是打著造福廣大中小企業的旗幟從無到有創立了阿里巴巴的。

現在看來,馬雲和阿里巴巴需要擔心的並不是會站在全球化的對立面,而是一位很大可能反全球化的新任美國總統。

在剛剛結束的天貓雙 11 全球狂歡夜上,馬雲和阿里巴巴將「全球」這個詞寫進了晚會名稱,他們將全球化當做一個重要夢想放在電子貨柜上售賣。「我們把所有的資源押在了未來二十年的全球化上。」馬雲超強的演講能力一如既往地收穫了陣陣掌聲和歡呼,他希望二十年後所有人能通過手機就跟全球做生意。

而這就是川普在競選過程中一直想方設法反對的東西。一旦川普上任後如約將美國進口關稅壁壘樹立起來,退出 WTO,全球貿易戰就會隨之打響,馬雲倡導的 eWTP 將名存實亡,中國的中小企業也無法再出口物美價廉的商品到美國。下一次選舉,川普的支持者們如果不願意付出高昂代價購買國產周邊產品(美國的人均收入、人力成本數倍於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就只能自己動手,還不一定能豐衣足食。

當然,美國擁有非常成熟的三權分立政治制度,一個持孤立主義外交政策的美國總統(更何況他還並未上任)未必就會扭轉整個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進程,歷任美國總統在選舉時許諾、選舉後食言的也不在少數,「川普政策」還不是一套具體可行在實施的政策。

但是,我們需要未雨綢繆的不僅僅是川普「很大可能反全球化」,更是川普代表的那種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最快的體現就是全球股市。

根據騰訊科技的報導,以阿里巴巴(BABA),京東(JD)為代表的紐交所中概股集體下挫。

圖:騰訊科技

此外,截止當地時間 11 月 10 日收盤,Facebook(FB)下跌 1.93%,Google(GOOG)下跌 2.90%,亞馬遜(AMZN)下跌 3.82%,蘋果公司(AAPL)下跌 2.79%,以這四大公司為代表的美國科技概念股也紛紛下挫。

中美科技公司不約而同被資本市場看衰,一個無法避開的原因就是此前一天川普的勝選,華爾街投資者們用鈔票對川普的當選表達了擔憂。

這兩天,美國矽谷的科技公司和東西海岸的高等院校瀰漫著一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疑慮和擔憂。這種情緒今年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更早之前,在倫敦也曾出現過。阿里巴巴由於其全球交易業務的利益相關性(這件事可能比早已設定好流程的雙 11 購物狂歡活動更重要),最先公開向川普表達了警告,並且在繼續高調兜售全球化的夢想。無論川普是否會看到,看到後是否會回復,這都是一次難以輕易迴避的壓力。而我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科技創新企業站出來,規範這位充滿不確定性的新任美國總統。

相關焦點

  • 技術奇點+全球化廢墟=川普崛起
    川普的上臺,是對全球精英的第二個警鐘(第一個是英國脫歐):全球化的世界確實變平了,但是大陸內部卻分裂成互相敵視的兩邊。希拉蕊試圖掩耳盜鈴,川普卻將這種敵意擺上了臺面,他清楚地看到了問題,然而我不認為他可以解決任何問題。畢竟,開歷史倒車是徒勞的。
  • 朱雲漢:川普時代全球化的裂解與再熔接
    義大利總理倫齊想透過修憲公投來擺脫兩院國會體制對經濟改革的掣肘,沒想到這場政治豪賭卻為反歐盟、反財政撙節的民眾提供宣洩不滿情緒的出氣孔。 這四位西方世界領袖遭遇到的政治海嘯,都來自同一個震中,那就是全球化的利益受損者正在掀起一場震驚世界的政治反撲,他們大量集中在發達國家,他們的挫折與憤怒透過網絡相互感染,在西方社會迅速蔓延。
  • 反思民族主義回潮與反全球化影響
    從歷史角度來看,民粹主義是全球化和現代化的產物,但也具有固有的反市場經濟、反現代化和反全球化的傾向。這是因為在全球化和現代化的過程當中會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薄弱的環節,總是會有一部分人成為全球化的「受害者」。這樣就導致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發生認同危機、合法化危機乃至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和生態危機等,而在這些危機中其利益受到影響的人就成為民粹主義思潮的積極倡導者。
  • 馬雲:全球化眼光跟英語毫無關係,一定要多出去走走
    浙江商會總會會長馬雲稱企業家一定要多出去走走,打開視野、理解不同文化;全球化的眼光和英語和外語毫無關係。馬雲在大會上表示,如果你的眼光只看到了武漢,你最多是武漢的企業;你的眼光看到了湖北,你就是湖北的企業;你的眼光看到了世界,你就是世界級的企業。
  • 全球化還是被全球化,讀《全球化的悖論》-虎嗅網
    全球化沒有錯,錯的是我們推動全球化的方法,錯的是我們追求的全球化的程度全球化還是被全球化在讀到《全球化的悖論》的三年前,我讀了一本關於全球貿易的書,叫《貿易打造的世界》,那本書很好地闡釋了人們因為對鴉片、咖啡和糖等產品的渴望而改變了全球格局,形成了一個以產品需求為根底的新世界。
  • 李曉| 拋棄經濟全球化幻想 警惕全球化的「去中國化」
    李曉教授在演講中指出,長期以來經濟學界對經濟全球化的認知存在著三個誤區,可以將其稱為「全球化幻想」:一是把經濟全球化當做全球化,忽視了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一個政治選擇;二是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去國家化」的進程,嚴重忽視了國家具有強烈的技術能力、政治意願及其選擇來影響全球化進程;三是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可以一直持續下去的線性發展過程,不會出現重大的衝突或轉折。
  • 全球化中的政治極化
    而隨著全球化加速發展,現代社會利益的高度分化,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的出現,以政黨政治為基礎的民主制開始運作不良,傳統政黨政治已陷入政治僵局,各國國內政治力量出現錯綜複雜的整合和重組。為此,選民將大量選票投給更為激進左翼和右翼,以表達對傳統政黨的失望、甚至憤怒的情緒。
  • NMT機器翻譯技術,或將開啟第二次全球化浪潮
    隨著其翻譯準確度的提升,在文化全球化的時代背景推動下,高度成熟的翻譯技術或將開啟第二次全球化的浪潮。 而究竟是否達成推動,那麼我們就需要來觀察一下,到底NMT技術發展到了何種階段,應用到了何種階段,以及當前的全球化時代背景又是怎樣?
  • 川普:這是一個好消息
    據Roll Call報導,在高級別磋商期間,我方提出多購買500萬公噸的美國大豆,川普一時間「聽蒙了」。具體是一個什麼的情況呢?下文中將援引外媒報導,進行解答。┃多購買500萬公噸的大豆據Roll Call報導,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表示,對我方提出增加購買大豆的計劃,是個意外消息。
  • 治癒全球化② | 全球化浪潮中的航向標:新加坡自貿港的經驗對海南...
    【導語】在新冠肺炎疫情時代,全球合作缺位,逆全球化興起,世界亂相頻出。全球化患病,如何治癒?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院與澎湃新聞聯合推出「治癒全球化」系列文章,從多元視角審視全球化,並嘗試提出治癒建議。本系列文章只是個開頭,歡迎投稿討論大家的全球化。
  • 全球化「十字路口」,新型大國關係再思考
    儘管如此,疫情並未阻滯全球化進程,以網際網路為媒介的全球化新路徑成為對傳統進路遇到障礙的補償。疫情發生之後,網際網路課程、網絡會議方便快捷地把人們聯繫在一起,疫情事實上在促進全球化以另一種形式展開,那就是數據的全球化。同時,站在全球化的「十字路口」,疫情彰顯了基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建構新型國際關係特別是新型大國關係的必要性。
  • 「全球化沒有死」
    (新華社/越通社/圖)在全球化陷入低谷之時,全球多邊貿易卻迎來了難得的轉機。2020年11月15日上午,在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上,包括東協十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內的15個成員國正式籤署協議。歷經八年的談判,RCEP最終宣告達成。
  • 全球化下的求同存異
    在全球化趨勢下,在複雜的各國經濟、政治、文化和宗教信仰環境下,如何能夠更好地進行合作?如何能夠更好地調動全球的資源產出更多的效益?民族如何能在全球化潮流中佔據優勢?這是每位智者都在考慮的問題,我在這裡闡述下我的見解。
  • 政要學者探討疫情後全球化走向
    政要學者探討疫情後全球化走向    中新社廣州11月22日電 題:「熔斷」還是「粘合」? 政要學者探討疫情後全球化走向  中新社記者 陳溯  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衝擊。有人認為,疫情是經濟全球化的「熔斷劑」;也有人懷抱希望,認為它可能成為連接全球的「粘合劑」。
  • 政要學者探討疫情後全球化走向
    政要學者探討疫情後全球化走向  中新社廣州11月22日電 題:「熔斷」還是「粘合」? 政要學者探討疫情後全球化走向中新社記者 陳溯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衝擊。有人認為,疫情是經濟全球化的「熔斷劑」;也有人懷抱希望,認為它可能成為連接全球的「粘合劑」。
  • 為什麼把川普叫川普 川建國川普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川普為什麼叫川普,難道川普這個名字有什麼特殊含義嗎?最近還有很多網友都在問川建國川普是什麼梗?是什麼意思?相信不少小夥伴都很好奇吧,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川普為什麼叫川普?川普的英文全名為:Donald John Trump。Trump的音譯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床鋪,為了符合人名的叫法,我們就將Trump音譯為川普。
  • 黑人在廣州:低端全球化?-虎嗅網
    而在另一個少有人關注的方向上,非洲—中國,這裡演繹著全球化的另一面,一個不那麼「高大上」的全球化。如麥高登教授將在廣州的非洲人描述為一種「低端全球化」現象。全球化的另一面對於這些身處廣州的黑人群體,麥高登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低端全球化」。
  • 王孟源:中國應該順應反全球化的趨勢,我覺得這句話既對又錯
    有學者宣傳「去全球化」,但是我覺得這個標籤容易引起誤解,有詳細討論的必要。世界貿易史上的最近一波全球化浪潮,其實經歷了三個階段:它起源於195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為了在冷戰對峙中強化自身經濟實力而做出的互相開放,這個政策方向使這些國家得以從新的技術發明中汲取最大的利益,例如大幅降低遠程運輸成本的標準貨櫃和70年代開始的數位化記錄與通訊。
  • 《帝國:全球化的政治秩序》簡介
    無邊無垠,永遠止境,這就是全球化政治新秩序——一種新的主權形式。從後現代到現代,從帝國主義到帝國人類在新世紀將迎來大同安康還是壓制束縛?未來的關鍵,在於帝國及其抵制力量的互動結果。我們所知道的那種帝國主義可能已經不復存在,然而帝國卻依然完好無損。麥可·哈特和安東尼奧·奈格裡在這部新穎大膽的著作中宣稱,如今的帝國即是全球化政治新秩序。
  • 2020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11日-12日,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內外政產學研各界精英,知名前政要、駐華使節、國際組織負責人、多國商會代表和著名學者、知名企業家等,就百年變局下的全球化發展以及中國在全球化新進程中遇到的新機遇與新挑戰深入研討,旨在凝聚社會共識,共同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積極推動全球化和參與全球治理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