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可以每秒30萬公裡前進,那它的動力是什麼呢?科學家:愛因斯坦也不...

2020-11-23 騰訊網

如果要問宇宙中有什麼是絕對的?那麼,在物理學當中,有一個東西是絕對的,那就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近似等於30萬公裡/秒。那光為什麼會這樣擁有這樣的速度?它的動力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光不需要動力,基本粒子天生就擁有光速,而光沒有靜止質量,它沒有被希格斯場所減速,而其他基本粒子因為擁有靜止質量,因此被希格斯場所減速,所以達不到光速。那具體是咋回事呢?

質能等價

在物理學界,即便是物理學的發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薦。在一些基本的概念上,科學家們依然推薦得很痛苦,比如:質量,能量和光速。伽利略曾經就挑戰過光速,而且他僅僅是嘗試去測光速,卻只能以失敗而告終。

到了20世紀,有一個物理學界的天縱奇才出現了,他就是愛因斯坦。在他1905年發表了四篇極具開創性的論文,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狹義相對論。除了狹義相對論,在當年最晚發表的一篇名為《質能等價》的論文是補充狹義相對論的。

在這篇論文當中,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大名鼎鼎的質能方程E=mc^2,這個方程是愛因斯坦用來描述質量和能量的關係的,其中就用到c^2,也就是光速的平方。

這個方程描述了一個等價關係,假設有個物體的質量是m,那它所擁有的能量E就是mc^2。在推導質能方程的過程中,愛因斯坦論述了信息、物質、能量的極限速度是無法超越光速。如果要達到光速,那麼靜止質量只有等於0時。

後來科學家們發現,愛因斯坦這篇文章存在著循環論證的問題。不過,在幾位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的共同努力下,也最終拿出了十分嚴謹的證明。可能你要問了,憑什麼信息、物質、能量的速度不能超過光速?

愛因斯坦當年只是用光速不變原理推導得到這個結果,但更深層次的原因並沒有給出解釋。不僅如此,實際上愛因斯坦也沒有解釋到底什麼是質量?不過,後來有一批物理學家一併解決了這2個問題。那具體是咋回事呢?

希格斯場

科學家實際上是基於原子結構的研究從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我們都知道,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電子無法再分,而原子核還可以繼續分為質子和中子。其中質子是帶正電,中子是不帶電的。可是你想過沒有,原子核內有那麼多質子, 不應該因為同種電荷相排斥而被彈開嗎?

其次,科學家還通過轟擊質子和中子的實驗發現,質子和中子也應該還可以再分更小的粒子。這種粒子後來被稱為夸克。

除此之外,原子核還存在著衰變的現象,比如:β衰變,一個中子衰變成一個質子、一個電子和一個中微子。

基於這些現象,科學家提出,在宇宙中存在著四種基本作用力,分別是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和引力。其中,強相互作用把夸克束縛在質子當中,也把質子束縛在原子核當中,因此它們的強度要大於電磁力,衰變則是由弱相互作用引起的。

科學家利用一套叫做規範場的理論,試圖把四大相互作用統一起來,他們幾乎完成了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的統一。但是有一些科學家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這其實就是質量問題。根據這套理論,物質的質量到底從哪裡來呢?

科學家發現,物質99%的質量來自於強相互作用把夸克束縛在質子和中子當中的能量,我們可以通過上文提到的質能等價計算得到。至於剩餘的1%的質量則是來自於各種基本粒子的。這聽起來其實很完美有沒有?

可問題就出在,在規範場當中,夸克和電子這類基本粒子是不應該有質量的。其次,相互作用在規範場論當中可以看成是把某種粒子扔來扔去的結果,比如:強相互作用就是把膠子扔來扔去;而弱相互作用就是把W玻色子和Z玻色子扔來扔去;電磁力就是把光子扔來扔去。膠子和光子明明是沒有質量的,可W玻色子和Z玻色子卻有質量,這很是奇怪。

後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不得不提出另外一個假設來給規範場論做補充。他們提出了希格斯機制,他們認為宇宙中遍布著一種場叫做希格斯場,當粒子通過時,希格斯場會和粒子發生作用,會導致粒子減速並獲得質量。物質剩餘的1%的質量就是希格斯場賦予的。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粒子都會和希格斯場發生作用,如果粒子的靜止質量是0,那麼它就不會和希格斯場發生作用,那它的速度就應該是光速。光子的靜止質量是0,所以它沒有被希格斯場減速,所以它的傳播速度是光速。

相關焦點

  • 光既然能夠每秒30萬公裡,那它的動力是啥呢?
    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當我們打開燈的時候,光可以瞬間充滿整個房間,所以早前許多人認為,光不論傳播多遠都不需要時間,它就是一種瞬時作用。早前由於技術不發達,而這樣的說法也符合光表現出來的性質。在歷史上有許多科學家都對光進行了研究,他們始終認為光是有速度的,只是常規手段根本測不出來。
  • 光每秒速度達到了30萬公裡,那它的動力是什麼?
    如果要問宇宙中有什麼是絕對的?那麼,在物理學當中,有一個東西是絕對的,那就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近似等於30萬公裡/秒。那光為什麼會這樣擁有這樣的速度?它的動力到底是什麼呢?
  • 光速達到了每秒30萬公裡,那它的動力是什麼?
    如果要問宇宙中有什麼是絕對的?那麼,在物理學當中,有一個東西是絕對的,那就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近似等於30萬公裡/秒。那光為什麼會這樣擁有這樣的速度?它的動力到底是什麼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光不需要動力,基本粒子天生就擁有光速,而光沒有靜止質量,它沒有被希格斯場所減速,而其他基本粒子因為擁有靜止質量,因此被希格斯場所減速,所以達不到光速。那具體是咋回事呢?質能等價在物理學界,即便是物理學的發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薦。
  • 光速達到了每秒30萬公裡,那它的動力是什麼?
    如果要問宇宙中有什麼是絕對的?那麼,在物理學當中,有一個東西是絕對的,那就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近似等於30萬公裡/秒。那光為什麼會這樣擁有這樣的速度?它的動力到底是什麼呢?愛因斯坦當年只是用光速不變原理推導得到這個結果,但更深層次的原因並沒有給出解釋。不僅如此,實際上愛因斯坦也沒有解釋到底什麼是質量?不過,後來有一批物理學家一併解決了這2個問題。那具體是咋回事呢?
  • 光速每秒30萬公裡,它的動力來源是什麼?需要加速嗎?
    從牛頓力學三定律我們可以了解到,宇宙中的物體在不受力的狀態下可以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這兩種狀態,如果要想改變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讓它加速運動或者減速運動,那麼必須要給他提供力的支持,有力才有加速度,速度才會變化。
  • 30萬公裡每秒的光速,它的動力來源是什麼?需要加速嗎?
    從牛頓力學三定律我們可以了解到,宇宙中的物體在不受力的狀態下可以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這兩種狀態,如果要想改變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讓它加速運動或者減速運動,那麼必須要給他提供力的支持,有力才有加速度,速度才會變化。
  • 30萬公裡每秒的光速,它的動力來源是什麼?需要加速嗎?
    從牛頓力學三定律我們可以了解到,宇宙中的物體在不受力的狀態下可以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這兩種狀態,如果要想改變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讓它加速運動或者減速運動,那麼必須要給他提供力的支持,有力才有加速度,速度才會變化。
  • 光既然可以30萬公裡每秒,那麼它的動力從哪來?
    在經典物理學中大家都知道,要想讓一個物體獲得速度就需要給它提供能量,這個能量可以轉換為物體運動的動能。因此也就有人有疑問,真空中光速30萬公裡,那麼它的動力是哪裡來的哪?光應該是宇宙中最常見也是最神秘的存在了,最開始大部分人都認為光是瞬時作用的,就是沒有速度的概念,無論傳播到多遠的距離不需要消耗時間。這種印象也很符合我們的認知,因為只要光一出現瞬間就可以填滿小黑屋。當然我們現在知道這都是由於光速太大的原因,光速一秒鐘可以繞地球七圈半,你認為僅僅生活在地球上某個國家、某個城市、某個街道、某個小區的我們可以感受到這種時間差嗎?
  • 光可以每秒跑30萬公裡,那它的動力是什麼呢?
    在經典物理學中大家都知道,要想讓一個物體獲得速度就需要給它提供能量,這個能量可以轉換為物體運動的動能。因此也就有人會問,真空中光速30萬公裡,那麼它的動力是從哪裡來的呢?,就是沒有速度的概念,無論傳播到多遠的距離不需要消耗時間。
  • 光的速度達到了每秒30萬公裡,那它的動力來自何處?
    大家都知道像光子這種沒有靜止質量的東西,它一出生就只能以光速運動,而且還不需要用外力來維持。光和光速光本質上就是電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可以看作粒子,又可以看作波。狹義上的光是指可見光,僅佔電磁波譜上很小的一段,而廣義上的光包括紅外光、紫外光、可見光、X光等。
  • 光速每秒是多少公裡,它的動力來源於哪裡?科學家給出了猜想
    光速每秒是多少公裡,它的動力來源於哪裡?科學家給出了猜想引言:我們現在知道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光速人類經過很多年的測試來判斷出來的,而且光速也是非常快的,根據科學家的計算,我們能夠得出光速大約是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這個速度對於人類來說已經是天文速度了,畢竟我們人類的速度連光速的十分之一都沒有辦法達到,那麼有很多人提出一個問題,就是光速的動力是來源於哪裡?
  • 光的速度高達30萬公裡/秒,它前進的動力是什麼?
    光無處不在,它們承載著物體的信息在空間中傳播。當我們接收到光,就能知道光攜帶的信息,從而看到發出或者反射出這些光的物體。我們不僅僅研究光的來源,也會研究光本身,人類對於光的研究由來已久。光速的研究很早之前,人類就試圖去測量光的速度。但由於光速太快了,快到人們認為是無限的。
  • 光的速度每秒30萬公裡,光到底是什麼?牛頓和科學家說法不一!
    光的速度每秒30萬公裡,光到底是什麼?牛頓和科學家說法不一!人類在探索世界和宇宙的過程當中,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是時間上的速度,還有就是宇宙中光的速度,只有在速度上不斷的進步,而不斷的研究,才能夠在探索世界的過程當中有所進步。
  • 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裡,科學家如何測量的呢?
    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裡,科學家如何測量的呢?在人類的認知中,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當屬光速。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宇宙中不會出現比光速還快的速度了。那有一個問題來了,已經完全超越我們日常所能反映的時間,並且它的移動速度相當快,科學家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測得它的速度的呢?很多人都認為想要測量光速,一定需要非常先進的科技,有很多科學家都已經不斷的嘗試過了。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裡,科學家如何測量的呢?
  • 光每秒能跑30萬公裡,它的動力來自哪兒?
    像光子這種沒有靜止質量的東西,一生下來就只能以光速運動,更不需要外力來維持。 光和光速 光本質上就是電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可以看作粒子,又可以看作波。狹義上的光是指可見光,僅佔電磁波譜上很小的一段,而廣義上的光包括紅外光、紫外光、可見光、X光等。
  • 光每秒能跑30萬公裡,它的動力來自哪兒?
    像光子這種沒有靜止質量的東西,一生下來就只能以光速運動,更不需要外力來維持。光和光速光本質上就是電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可以看作粒子,又可以看作波。丹麥天文學家奧勒·羅默通過觀察木星的衛星,認識到光的傳播速度是有限的,並初步估計了光速。伽利略嘗試精確測量光速,不過以失敗告終。在19世紀,法國物理學家菲索發明了一套旋轉齒輪裝置,並用該裝置測出光速為31.5萬公裡每秒,這已經比較接近現代測量值了。而光速的精確測量,則是麥克斯韋方程提出之後的事了。
  • 既然光能夠達到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為何人被它撞到卻沒有感覺?
    其實這就像是天空當中飛行的一隻小鳥,遇到了高速航行的飛機,小鳥也能將飛機撞出一個窟窿,然而光速每秒能達到30萬公裡的速度,既然光能達到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為何人被他撞倒卻沒有感覺?比如說我們看的時候都比較喜歡曬太陽,為什麼我們沒有受傷反而感覺很暖和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 光速每秒30萬公裡,動力源在哪?
    宇宙中的最快速度是什麼?很多人會回答光速。不考慮空間的加速方法,光速確實是一個正確的答案。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就算將一顆粒子加速到光速,只要粒子帶有質量,那麼就需要無窮大的能量。光,由於可以到達光速,說明光是一種沒有靜質量的粒子,這說明光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物質,該理論提出後,讓很多科學家大跌眼鏡,沒有靜止質量的粒子非常「奇幻」,就像是一個沒有質量物體擺在眼前,是非常不真實的現象。
  • 為何光速是30萬公裡每秒?是什麼限制了光速?
    大家都知道,光線是現在宇宙所有物質中,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快的(排除量子糾纏和宇宙膨脹現象,因為它們都不能傳遞信息),這個速度值為299792458米每秒,為了便於記憶和計算的方便,人們通常將光速近似看作30萬公裡每秒。
  • 光速最快可以達到每秒30萬公裡,那麼音速呢?它有上限嗎?
    在這個宇宙中,沒有什麼可以比光的速度更快,這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的。我們都很熟悉這種說法,以至於說的時候經常忽略一個前提:真空。在不同的介質中,光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只有在沒有介質的真空之中,光才可以達到這個極限。如果是在水中,光的速度無法達到這麼快,在不透明固體中甚至無法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