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每秒是多少公裡,它的動力來源於哪裡?科學家給出了猜想

2020-12-04 莉莉說宇宙

光速每秒是多少公裡,它的動力來源於哪裡?科學家給出了猜想

引言:我們現在知道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光速人類經過很多年的測試來判斷出來的,而且光速也是非常快的,根據科學家的計算,我們能夠得出光速大約是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這個速度對於人類來說已經是天文速度了,畢竟我們人類的速度連光速的十分之一都沒有辦法達到,那麼有很多人提出一個問題,就是光速的動力是來源於哪裡?相信很多人對這個問題都非常的好奇,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科學家給出的猜想!

如果有人問你,物體最快的速度是多少,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光速,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由靜止質量的物質它的速度只能夠無限的接近光速但是沒有辦法到達,原因就是當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的時候,它的質量也會達到無限,這個時候要推動物體也需要無限的能量,既然物體的速度沒有辦法達到光速,那麼宇宙中是不是存在光速運行的物體,這個答案是肯定的,這種物質就是我們每天都會見到的光,對於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和光打交道,就是因為有光我們才能夠看到這個世界,才能夠讓世界充滿光明!

那麼光的速度為什麼能夠達到光速,難道它違背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光的動力來自於哪裡,光雖然是我們非常常見的物質,但是人類在探索光的道路上也是充滿了各種艱辛,直到現在我們對光的了解也只是一部分,大部分光的奧秘我們還是不了解的,物體的速度沒有辦法達到光速,就是因為物體有靜止質量,而光的速度能夠達到光速就說明光是沒有靜止質量的,它沒有質量,這一個方法最初的時候讓科學家想到了,科學家發現光沒有質量之後,對它越來越感興趣,想要知道光到底是什麼,它有可能是粒子還有可能是一種波,一開始科學家認為光應該是一種有質量的粒子,但是這個結論是經不起科學家驗證的,科學家通過雙縫實驗看到了光的波形象!

於是有很多人認為光是一種波,但是科學家對這樣有疑問,如果光是一種波,而波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那麼光可以完全在真空中傳播,速度達到了每秒30萬公裡,那麼它傳播的介質是什麼,而且波的傳播速度會因為介質的不同,速度也會不一樣,但是光不管在固態,液態,氣態還是其他地方中傳播,它的速度永遠是恆定不變的,只不過時間變慢了而已,並不是光的速度變慢了,科學家認為光是波的理論被推翻了,後來科學家認為光既是粒子也是波,這就是波粒二象性,光的特點高明白之後,科學家開始研究推動光進行光速運動的能量來源!

我們都知道,任何物質的速度之所以能夠不斷的提升,就是因為有能量的推動,如果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們是沒有辦法知道物體能量的來源,但是如果進入微觀世界,就能夠看得明白一些,組成物質的分子和原子周圍都是環繞著電子,這些電子獲得了外部的能量之後,就能夠給我們的物體加熱,這個時候獲得了能量的電子會向中心靠攏,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多餘的能量被釋放出來,於是就形成了我們所看見的光,有質量的物體沒有辦法將這些多餘的能量完全轉化為動能,所以速度就沒有辦法達到光速,而光速由於沒有靜止質量,所以可以將這些能量轉化為動能!

所以才能夠實現恆定的光速運行,如果要追尋光的能量源頭,可能要追溯到宇宙大爆炸的時候,在138億年的時候,奇點大爆炸的瞬間,產生了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轉化為各種物質,宇宙塵埃,同時還形成了光這種特殊的物質,光隨著宇宙的誕生而出現,它永遠都不會消失,遍布在宇宙的各個角落,它與宇宙是共生的關係,這些只是人類現在科技對光的一些大概的認知,我們對光的本質並不是真正的了解,未來科學家對光的認知還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我們了解一些有關光的知識,知道了光速是物體的極限,那麼如果光速是宇宙的極限速度,那就意味著人類永遠都不可能將飛船的速度提升到光速!光速如果不能破,那人類研究探索的宇宙還有什麼意義呢?

人類的夢想就是走遍宇宙的每一個角落,探索宇宙的終極奧秘,但是如果宇宙的終極速度是光速,那麼面對浩瀚的宇宙,光速根本不算什麼,銀河系的直徑達到了10萬光年,飛船以光速飛行也需要10萬年,仙女座星系的距離銀河系250萬光年,光速飛行需要250萬年,如果以光速飛行,需要930億年才能夠穿越,如此浩瀚的宇宙,光速非常慢,這還怎麼實驗人類探索宇宙的夢想,對此科學家自然也不會服輸,雖然從理論上來講,物體的極限速度是光速!可是科學家卻不認為光速不可破。物體的速度沒有辦法突破光速,但是我們可以另找一個新的途徑!

小編認為,雖然宇宙中能夠達到光速的物體只有光子,但是宇宙中卻存在超光速現象,比如宇宙膨脹的速度已經超越了光速,這樣的速度和物體的速度有關係,它是一種空間的壓縮和擴張,科學家將宇宙看作是一個巨大的球體彈性膜。物體在膜上的速度極限是光速,可膜的膨脹速度卻是可以超越光速,這些都是現在科學家的猜想,如果以後人類的科技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我們就能夠解開這些奧秘。小編希望人類能夠成為宇宙中的高級文明!

相關焦點

  • 光速是極限速度,但卻只有30萬公裡每秒,到底是誰限制了它?
    光速是極限速度,但卻只有30萬公裡每秒,到底是誰限制了它?根據我們的常識,光速可以達到每秒30萬公裡,這種極限速度可以在地球和太陽之間往返只需要16分鐘,那漫長的空間距離在光速面前變得非常的簡單,而且,傳聞實現光速以後,就能夠跳出時間的束縛,甚至還能實現時間的倒流,因此很多科學家對它很感興趣,就連一些科幻作家也不厭其煩的書寫著它的傳奇。
  • 為何光速是每秒30萬公裡,是誰限制了它?劉慈欣提出了可怕的猜想
    根據現有的理論常識,光速有著30萬公裡每秒的極限速度,但是宇宙有著930億光年的巨大尺寸,如此強烈的差異讓我們不禁感慨,光速的極限也不過如此。但是每當我們剛考完光速的不足以後,又會反思的一個問題,光速為何只有30萬公裡每秒呢?
  • 光速每秒30萬公裡,它的動力來源是什麼?需要加速嗎?
    那麼真空中近似30萬公裡每秒的光速,它的動力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速度?愛因斯坦曾做過這樣的思維實驗,他想著當時的交通工具火車,如果不斷的給它加煤、加燃料,火車的速度就會不斷的提升,但理論上只能加速到無限接近於光速。
  • 30萬公裡每秒的光速,它的動力來源是什麼?需要加速嗎?
    那麼真空中近似30萬公裡每秒的光速,它的動力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速度?愛因斯坦曾做過這樣的思維實驗,他想著當時的交通工具火車,如果不斷的給它加煤、加燃料,火車的速度就會不斷的提升,但理論上只能加速到無限接近於光速。
  • 30萬公裡每秒的光速,它的動力來源是什麼?需要加速嗎?
    那麼真空中近似30萬公裡每秒的光速,它的動力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速度?愛因斯坦研究發現,他認為光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任何有靜止質量的物體速度永遠都達不到光速,理論上只能無限接近於光速。愛因斯坦曾做過這樣的思維實驗,他想著當時的交通工具火車,如果不斷的給它加煤、加燃料,火車的速度就會不斷的提升,但理論上只能加速到無限接近於光速。從狹義相對論的質增效應來看,高速運動的物體質量會不斷地提升,當物體達到光速百分之50%,質量會提升15%,當達到99%光速,質量提升700%。
  • 光速達到了每秒30萬公裡,那它的動力是什麼?
    那麼,在物理學當中,有一個東西是絕對的,那就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近似等於30萬公裡/秒。那光為什麼會這樣擁有這樣的速度?它的動力到底是什麼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光不需要動力,基本粒子天生就擁有光速,而光沒有靜止質量,它沒有被希格斯場所減速,而其他基本粒子因為擁有靜止質量,因此被希格斯場所減速,所以達不到光速。那具體是咋回事呢?
  • 光速達到了每秒30萬公裡,那它的動力是什麼?
    那麼,在物理學當中,有一個東西是絕對的,那就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近似等於30萬公裡/秒。那光為什麼會這樣擁有這樣的速度?它的動力到底是什麼呢?,基本粒子天生就擁有光速,而光沒有靜止質量,它沒有被希格斯場所減速,而其他基本粒子因為擁有靜止質量,因此被希格斯場所減速,所以達不到光速。
  • 光既然可以30萬公裡每秒,那麼它的動力從哪來?
    在經典物理學中大家都知道,要想讓一個物體獲得速度就需要給它提供能量,這個能量可以轉換為物體運動的動能。因此也就有人有疑問,真空中光速30萬公裡,那麼它的動力是哪裡來的哪?當然我們現在知道這都是由於光速太大的原因,光速一秒鐘可以繞地球七圈半,你認為僅僅生活在地球上某個國家、某個城市、某個街道、某個小區的我們可以感受到這種時間差嗎?但有的自然哲學家就不這麼認為,第一個提出質疑的就是伽利略,他老人家開始組織人手進行了光速測量,當然結果不如人意,光速並不是那麼好測量的。
  • 光速每秒30萬公裡,動力源在哪?
    一個沒有質量的粒子,以光速前進,卻擁有能量,這讓科學家想到另一種可能——光,是波嗎?並非如此,人類科學證明,波的傳播需要介質,然而光的傳播並不需要介質,在真空中光的速度最為穩定,可以達到每秒30萬公裡,光的傳遞並沒有依賴介質。這有兩種可能性:光擁有波的特性,但並非是波。真空中存在人類未知的介質,可以傳遞光。這就延伸出光的新屬性——波粒二象性。
  • 光1秒鐘飛300000公裡,它的動力從哪來的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基礎是光,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進而推導出不論是物質、能量還是信息,他們的極限都是光速。    並且基於此提出的很多理論甚至都推翻了牛頓的經典力學理論。在當時,很多人都認為愛因斯坦這屬於無稽之談,並沒有多少人願意理會他,但之後隨著人們打開微觀世界的大門以及對宇宙研究的逐漸深入,相對論終於得到承認,愛因斯坦因此成為了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
  • 光既然能夠每秒30萬公裡,那它的動力是啥呢?
    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當我們打開燈的時候,光可以瞬間充滿整個房間,所以早前許多人認為,光不論傳播多遠都不需要時間,它就是一種瞬時作用。早前由於技術不發達,而這樣的說法也符合光表現出來的性質。在歷史上有許多科學家都對光進行了研究,他們始終認為光是有速度的,只是常規手段根本測不出來。
  • 每秒30萬公裡,無需加速過程,光子光速飛行的動力是啥?
    > 299792458 m/s的真空光速,為了便於記憶一般被普及成「每秒三十萬公裡」,這個速度既是信息傳遞速度的上限,也是「靜止質量不為零」的物體,永遠無法達到的速度。 不考慮引力波的話,目前為止只有光子能以光速運動,不需要加速過程,也不需要任何動力的光速運動。
  • 為何光速每秒只有30萬公裡,誰限制了它?劉慈欣提出一種大膽猜測
    光速明明可以更快,不僅30萬公裡每秒,難道是被人限制了?可能對於人類來說光速是沒有辦法到達的速度,但是在整個宇宙當中光速根本就不起眼,比起宇宙當中的一些速度,光速還是處在停止落後的階段。根據現有的理論常識,光速有著30萬公裡每秒的極限速度,但是宇宙有著930億光年的巨大尺寸,如此強烈的差異讓我們不禁感慨,光速的極限也不過如此。但是每當我們剛考完光速的不足以後,又會反思的一個問題,光速為何只有30萬公裡每秒呢?
  • 光速為何是每秒30萬公裡?誰限制了它?劉慈欣提出一種大膽的想法
    根據現有的理論常識,光速有著30萬公裡每秒的極限速度,但是宇宙有著930億光年的巨大尺寸,如此強烈的差異讓我們不禁感慨,光速的極限也不過如此。但是每當我們剛考完光速的不足以後,又會反思的一個問題,光速為何只有30萬公裡每秒呢?
  • 光速不變的原理是怎麼被發現的?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科學家給出了答案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現在知道了宇宙中有很多奧秘是我們還沒有解開的,而且在宇宙中有很多神秘的天體,人類從開始探索宇宙的奧秘開始就不斷地對宇宙進行研究和探索,曾經歷史上也是出現了很多偉大的科學家,比如說牛頓,愛因斯坦這些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學家,現在我們知道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而且光速不變的原理也是科學家發現的,那麼光速不變的原理是誰發現的呢?
  • 為何光速是30萬公裡每秒?是什麼限制了光速?
    大家都知道,光線是現在宇宙所有物質中,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快的(排除量子糾纏和宇宙膨脹現象,因為它們都不能傳遞信息),這個速度值為299792458米每秒,為了便於記憶和計算的方便,人們通常將光速近似看作30萬公裡每秒。
  • 光每秒能跑30萬公裡,它的動力來自哪兒?
    高能級並不穩定,由高能級掉落到低能級,電子便會向外輻射出一定頻率的光子。當然,產生光子的方式不止一種,核反應也能產生光子。伽利略嘗試精確測量光速,不過以失敗告終。在19世紀,法國物理學家菲索發明了一套旋轉齒輪裝置,並用該裝置測出光速為31.5萬公裡每秒,這已經比較接近現代測量值了。而光速的精確測量,則是麥克斯韋方程提出之後的事了。
  • 光每秒能跑30萬公裡,它的動力來自哪兒?
    高能級並不穩定,由高能級掉落到低能級,電子便會向外輻射出一定頻率的光子。當然,產生光子的方式不止一種,核反應也能產生光子。丹麥天文學家奧勒·羅默通過觀察木星的衛星,認識到光的傳播速度是有限的,並初步估計了光速。伽利略嘗試精確測量光速,不過以失敗告終。
  • 為何光速是30萬公裡每秒?是什麼限制了光速?
    大家都知道,光線是現在宇宙所有物質中,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快的(排除量子糾纏和宇宙膨脹現象,因為它們都不能傳遞信息),這個速度值為299792458米每秒,為了便於記憶和計算的方便,人們通常將光速近似看作30萬公裡每秒。那麼,有朋友不禁要問了,為什麼光速不是每秒35萬公裡、40萬公裡,只能是30萬公裡每秒,是什麼限制了光速呢?
  • 光的速度達到了每秒30萬公裡,那它的動力來自何處?
    大家都知道像光子這種沒有靜止質量的東西,它一出生就只能以光速運動,而且還不需要用外力來維持。光和光速光本質上就是電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可以看作粒子,又可以看作波。狹義上的光是指可見光,僅佔電磁波譜上很小的一段,而廣義上的光包括紅外光、紫外光、可見光、X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