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環球時報》和他們的主編老胡來說是個好年頭,這一年,天空一道閃電,他們成功超越了中國國內的大部分報紙,一躍成為了主流媒體,老胡更是成了新一代的網紅媒體人。
現在很多人要是一天不看老胡寫的東西,都會感覺吃飯都不香、睡覺也睡不著、不論幹啥都渾身沒勁,反正就是老覺得缺點什麼。
老胡在這一年來,除了在理論上徹底否定了美帝的歪理邪說,給全國人民灌輸正能量之外,還為國家提供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比如他說咱們應該大力發展核武器,搞他個幾千枚核彈,一下就把美帝嚇尿了。
另外他還多次對美帝喊話,比如說你又本事打我啊?和我斷交啊?有本事和臺灣建交啊?他剛說完美帝就聯合好幾個國家開始軍演,撤走了大使,然後又派高官去訪問臺灣了。
眼瞅著最近幾天西方那一小撮人鼓搗的諾貝爾獎又要發獎了,環球時報又拋出來一篇文章,說諾貝爾獎已經越來越過時了。
這回不是老胡寫的,是北方交大的一個教授王元豐。港真,科學的事,咱也不懂,咱也不敢問,但是教授說的肯定是比咱們權威啊。
這篇文章後面還引用了一些西方媒體的說法,比如說諾貝爾獎獲得者一大半都是白人男性,黑人和女性非常少,涉嫌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啥的。
可是我怎麼越看這個教授文章裡的證據越覺得不舒服呢?他說因為《金融時報》、《華盛頓郵報》、《科學》雜誌和CNN這些網站沒報導,就得出來諾貝爾獎在世界上已經不受重視了的結論。
以西方的媒體報導為標準,這不就是標準的跪舔嗎?難道真像王志安曾經說過的那樣,老胡雖然天天叼盤,但其實心理是跪舔美帝的,一天到晚就是要破壞外交關係嗎?
王教授可能忘了,僅僅五年之前,我國科學家屠呦呦還得過這個獎。當時她的獲獎理由是:如果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程度,那麼屠呦呦無疑是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我們中國的瑰寶:屠呦呦
那個時候可是舉國同慶,與有榮焉啊!
2016年2月14日,屠呦呦獲「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
2017年1月9日,國務院授予屠呦呦研究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8年12月18日,中央、國務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優秀代表」。
2019年9月17日,授予屠呦呦「共和國勳章」。
2019年,入選福布斯中國科技50女性榜單。
202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
這麼快就過時了?
看到王教授這個提議,我倒是想起了另一個大學來,那就是美國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加州,有句口頭禪,最遠的距離不是伯克利到斯坦福的距離,而是你在伯克利和一個車位的距離。
因為伯克利是公立學校,所以學生特別多,學校裡車位不好找,更奇葩的是,這個學校從來不給獲得諾貝爾獎的員工任何獎金,也不給分房子啥的,就是給一個車位。
所以你如果在伯克利校園裡面看到一個有NL標誌(是Nobel Laureate諾貝爾獎得主的縮寫)的車位,別瞎停,那是留給諾貝爾獎獲得者的。
現在的問題是,伯克利大學的得諾貝爾獎的人太多了,據不完全統計,曾在伯克利工作或學習過的諾貝爾獎得主,不少於66位。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一下還又搞了兩個。
2020年10月宣布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的珍妮弗·道德納和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的萊因哈德·根澤爾都是伯克利大學的教授。
據說這個學校的校長現在正愁著怎麼一下子弄出兩個車位來呢。
我百度了一下,目前這位王元豐教授本人和他所在的學校暫時還沒有人得過諾貝爾獎,他們在雙一流高校的的名單可能也比較靠後,所以他對諾貝爾獎抱有一種「瞎了狗眼、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我們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他這麼就說諾貝爾獎過時了,我個人感覺還是有點唐突。萬一碰見一個二B問你一句:「你得過諾貝爾獎嗎?你了解諾貝爾獎嗎?你說諾貝爾獎過時了,瑞典人民答應嗎?」那就被動了。
或者再碰上一個不文明的,說王教授是「太監胡說xing生活,有害健康」。那個場面,光想一想都覺得有點尷尬。
不過前幾天有一件事啟發了我,那就是我們創雙一流大學的時候,一部分專家和教授、領導們吃完飯,在一起開個會研究一下名單就出來了。所以,在這裡我倒要想勸王教授一句,反正你們都是專家,乾脆就再開一個會,再研究一下,直接宣布諾貝爾獎已經過時了,是國際二流獎項就行了。
開會的主題我都替你們想好了,因為有一個得過諾貝爾獎的伯克利的教授曾經這樣說過:「做學問如果沒有一顆淡定的心,就沒法繼續,更不可能前進。」
會議的主題就叫做《論彎道超車的必然實現與諾貝爾獎獲得者所謂淡定精神的必然落後》。
這個會開完,伯克利的校長也輕鬆了,他再也不用給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人找車位了。說不定他還能請王教授過去指導一下扯犢子和吹XX專業的事。
此文最後向那些為我國科研而奮鬥的人,致以最崇高的的敬意!你們是中國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