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地球的結構極為相似,火星都比不上它,將成為人類「避難所」

2020-12-06 黑洞先驅

自現代發展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在盲目的發展的同時,破壞了地球環境,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讓人類意識到地球終有一天會枯竭,所以現在人類不僅在呼喚人們要保護環境,而且科學家們也在尋找「第二地球」,為了人類以後的去向做兩手準備。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宇宙有了一定的認知,從人類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後,就在目測哪個星球與地球類似,也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最先被提出來的是火星,因為火星距離地球比較近,而且很多方面與地球相似,然而隨著科學家們的深入了解,發現火星不是唯一的「第二地球」,與火星相比,這顆星球與地球更為相似,而且也是除了地球之外唯一可以看到具有穩定液體的星球,它就是土衛六星球。

土衛六星球在太陽系中屬於第二大衛星,也是土星中個頭最大的,所以被稱為「泰坦星」,其直徑是5151千米,比水星的體積還要大。NASA曾經拍攝到一張照片,照片的泰坦星有著複雜的表面和活躍的地址特徵,所以科學家們推測,或許土衛六蘊藏著豐富的水冰。NASA宣稱:泰坦星的表面有湖泊和海洋液體,它才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因為它是目前人類發現的唯一擁有堅固永久的大氣層和與地球類似的水循環系統。總體而言,這顆星球比火星更適合人類居住,單單這兩點就比火星強上上千倍。

土衛六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大約有98%以上(地球只有78%),所以大氣壓大概是地球的1.5倍,重力加速和月球相差無幾,旋轉1年相當於30個地球年。除了這個之外,還有雲層和降雨現象,但是將下來的基本都是甲烷,有時還會下點小雪。

因為土衛六含水量豐富,「水球」之名由此而來。經NASA研究發現土衛六的表面有一條長達六千公裡的水冰帶,而且大部分在土衛六的中間位置。為什麼會是這樣呢?有可能是與降雨和降雪現象有著莫大的聯繫,畢竟土衛六表面有降水的水分,然後地下水噴出土衛六表面後就結冰,結合這兩點,有這麼大的冰帶也是極為可能的。

看到土衛六的水資源如此豐富,我們都樂瘋了。因為假設地球人真的有一天別無去處了,這將是地球人的最佳「避難所」,將成為地球的「第二家園」的最佳之地。

相關焦點

  • 火星發現「八腳怪」,與地球上的螃蟹極為相似,網友:肉挺多的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不斷的探索著外太空,畢竟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實在是太少了,所以我們就需要通過不斷的探索和認知去了解我們所在的宇宙。這不,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發射的火星探測器「機遇號」就在火星南半球的一處高山上發現了一個疑似生命體的東西,到底是怎麼會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 中美阿齊飛火星!為什麼是火星,它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又到每26個月一次的火星發射季,中、美、阿聯齊發火星探測器。根據誰先到誰先開發的原則,迅速開展火星探測是未來開發利用火星資源的基礎。但為什麼是火星,它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首先,火星是巖石行星,與地球結構相似,只要能搞定火星大氣問題,就能讓火星變成地球;其次,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最近時約5600萬千米,大概為地月距離的147倍,比其他行星更易到達,而且,它處於木星和地球之間,人類要進入深空,火星可以作為中轉站,這是火星的軌道優勢,再往外就是木星了,那是一顆氣態行星,沒有落腳的地方;其三,火星曾經有海洋,這說明火星曾經具備宜居環境
  • 火星發現「八腳怪」,與地球上的螃蟹極為相似,網友:肉挺多的!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不斷的探索著外太空,畢竟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實在是太少了,所以我們就需要通過不斷的探索和認知去了解我們所在的宇宙。這不,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發射的火星探測器「機遇號」就在火星南半球的一處高山上發現了一個疑似生命體的東西,到底是怎麼會事呢?
  • 火星上發現「防空洞」?神秘結構令人捉摸不透
    事實上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幾個與地球環境極其相似的行星,它們與地球的距離非常近,火星就是其中之一。由於火星的環境與地球極為相似,雖然軌道與地球的運行軌道相差甚遠,但是科學家們仍然很感興趣,因此,火星被認為是第二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因此近年來也加大了對火星的探測力度,越來越多的探測器被發射到火星上,希望能在火星上找到能與人類交流的高等智慧生命,但在這次登上火星後,發現與想像中完全不同。
  • 火星上沒有城市也會發生地陷!塌方形成50米直徑坑洞卻是避難所
    編者按:美國宇航局火星偵察軌道器(MRO)的最新觀測照片顯示,火星上出現了多個地陷,直徑超過50米,火星上沒有城市為什麼也會發生地陷?地陷發生於熔巖管道上方,塌方形成的坑洞將來有可能成為人類的避難所。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714期地陷事件主要在城市出現,隨著人類幹預自然、建造工程數量的增加,地下結構出現了鬆散,導致地面下沉或者發生地陷。一般認為,人類活動引發的地陷涉及到工程地質問題、大量開採地下水、挖沙等。現在,這一情況也在火星上出現,有趣的是火星上並沒有城市和人類活動,也發生了地陷!
  • 紅矮星是壽命最長的恆星,它的行星也許將成為人類最後避難所
    它是銀河系中最普遍的恆星,無論是質量還是個頭都比太陽小,維持它們發光所需的能量需要得更少,所以能量消耗得很慢,因此壽命也很長。因為它在銀河系中數量最多、演化最穩定、壽命也最長。目前科學家估算,在銀河系中至少有幾十億顆紅矮星擁有類地行星。發現這些類地行星意義十分重大,因為紅矮星既穩定又長壽,這些都是創造出生命以及生命向更高級進化所必須的。所以在紅矮星的類地行星上發現生命,甚至發現高級生命的可能性也就更大。甚至有科學家斷言,總有一天太陽系將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文明最理想的移居之地就是圍繞紅矮星的類地行星。
  • 火星上發現「金字塔」,和地球金字塔極為相似,怎麼形成的?
    文/江江就以目前的太空計劃來看,主要以月球火星,以及周圍的一些小行星帶為勘察的重中之重,這幾個星球主要離我們地球比較近,他們都是人類前往更深太空的天然跳板,可以用來磨練科技,為將來更好的探索利用太空做準備,目前各國圍繞探索神秘太空進行了全程發力,而在這眾多航天大國參與的競賽中,我國也是無疑走到了前列
  • 火星和地球十分相似,如果兩者位置互換,火星會有生命出現嗎?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正是因為地球人類才得以生存,世界上才會有如此之多的生命存在,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他也是八大行星中唯一一個孕育出生命的星球,而在八大行星當中,地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正是因為如此巧妙的位置,地球才有了適宜的溫度和大量的液態水。
  • 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望能成真嗎?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央廣網北京7月23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火星,至今仍是人類尚未涉足之地。火星在文學作品中登場的機會不計其數,更是無數科幻電影中的主場地。老舍筆下,火星被貓國人統治;電影《火星救援》裡,主人公靠自種土豆獨自在火星上生存了四年。無論天馬行空的無限想像,還是基於科學的超前推測,人們對火星寄予厚望。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望能成真嗎?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 你以為的火星只是你以為的!真正的火星生態極為活躍,不輸給地球
    文/行走天涯你以為的火星只是你以為的!真正的火星生態極為活躍,不輸給地球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範圍內,火星應該都是一顆紅褐色的,比較冷酷的一顆星球。相比較我們所生活的地球而言,火星肯定是不值得一提的,哪怕有很多科學家認為人類未來有可能會移居到火星上生存。但是更多的人會認為這是人類無可奈何之下才能做出的決定。因為科學家也在浩瀚的宇宙中尋找到了很多顆和地球環境非常相似的星球,特別是克卜勒三大行星。但是這些類地行星大多距離地球比較遠的原因。人類才沒有辦法到達。
  • 為什麼人類需要重返金星?原來它可能關乎著地球和人類的命運
    結果讓科學家驚喜又失望,驚喜的是我們發現了一顆地球在結構,質量,體積上非常相似的行星,它就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自然無法對金星進行詳細的探測,最後科學家只能無奈放棄,將重點目光放在了火星。通過近幾十年來對火星的大量探測研究,目前我們對火星已經有了很多的認知。而這個時候,科學家又開始將目光重新返回了金星,計劃著在不久的未來將再次探測金星,可能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人類要重返金星?它上面如此惡劣的環境,一,不適應人類生存,二,不大可能會有生命的存在。
  • 火星將成為人類文明的下一站
    今天美國的&34;也將出發,緊隨前兩個火星探測器而去。其實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曾進行了四十多次火星探測任務。為什麼人類頻繁探索火星,難道火星已經成為了人類移居的新家園?我們都知道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根據離太陽遠近來排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其中前面四顆是巖石行星,後面四顆是氣態行星。
  • 另外一個「地球」,獨屬於火星的魅力,或許是人類最後希望
    千百年來,人類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有一天走出地球,在外太空建立新的殖民地。實事求是的說,如今的地球已經是千瘡百孔,與地球本來的壽命相比,人類的出現就像是一顆寄生蟲,不斷吸食地球的鮮血,導致地球很有可能會因為人類的出現而提早進入衰亡階段。
  • 吉薩發現第二座獅身人面像,與火星殘骸極為相似,真的是偶然嗎?
    ,而關於它的成因卻依舊是一個謎題。 而除了地球以外,科學家發現,地球的鄰居火星竟然也存在和金字塔相似的建築物。 早在2002年,美國在火星附近的衛星就向地球傳回了一張長相和金字塔極為相似的物體,但與地球上的金字塔不同的是,這座金字塔呈現的卻是一個三面體,而且輪廓和埃及金字塔相比也更為圓潤。科學家相信這並不是自然形成的產物,而是經過了人工的精心雕琢而成的。
  • 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火星
    火星是地球的近鄰。它與地球有許多相同的特徵。它們都有衛星,都有移動的沙丘、大風揚起的沙塵暴,南北兩極都有白色的冰冠,只不過火星的冰冠是由乾冰組成的。火星每24小時37分自轉一周,它的自轉軸傾角是25度,與地球相差無幾。  火星上有明顯的四季變化,這是它與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處。
  • 輻射避難所OL避難所科技介紹 避難所科技是什麼
    《輻射:避難所OL》避難所科技介紹,避難所科技是建立安全屋項目的公司,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介紹吧!  為飄渺未來所定製:革新性的安全保障!
  • 人類未來的4大殖民星?火星已在路上,其他三個與地球也頗為相似
    其實,科學學術界,早有比較統一的說法:從所處的太空環境、星球的大小、是否有穩定的能源物質的來源,是否可以提供生命或生物延續所需的元素和分子物質......多個科學角度推論,在太陽系中,就目前我們所觀測的實際情況,還是有這麼4大星球,有可能直接存在生命,或在未來有可能改造成可供人類延續繁衍的下一站地。
  • 人類未來的4大殖民星?火星已在路上,其他三個與地球也頗為相似
    不直接適合人類或藍色星球,現在的生命存在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說,並不代表著它不可能存在地外生命。至少,對於生命的存在形式,人們或許需要更廣義的定義與包容性。與地球每日24小時相似,火星一個晝夜耗時24.5小時。極地冰蓋下富含大量的水分,火星南極冰蓋之下,甚至發現了湖泊的存在。在火星的大氣中,還發現大量的甲烷存在,這與早期的地球極其相似。更有趣的是,火星如同地球那樣,氣候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這讓這個紅色星球非常有意思。
  • 與太陽系極為相似,距地2545光年,這顆星球有可能存在水與大氣!
    與太陽系極為相似,距地2545光年,這顆星球有可能存在水與大氣!在數百年之前,人類就已經有了星際移民的想法,尤其是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更是引發了一股月球移民的熱潮。科學家信心滿滿,人們也充滿了希望,認為在21世紀,人類就有能力飛出地球成功的,進入太陽系的其他星球成為新星球的主人,在其他星球上拎包入住,安家落戶。但是當21世紀真正到來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我們離可以到達其他的星球上生存還有非常大的距離。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依舊沒有辦法徹底地離開地球到達新的星球,實現真正的火星移民。
  • 熔巖管道,將是火星生命和人類的庇護所
    首先熔巖管道的巖壁上可能保存著各種各樣關於火星演化的地質證據,例如熔巖管的巖壁可以顯示出熔巖流動的證據,強烈的流星撞擊的證據,甚至更多人類無法想像的地質現象,而這些是地表火星探測器無法觀察的。研究這些巖壁不僅能揭示火星的演化歷史,而且也能揭示地球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