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美國宇航局火星偵察軌道器(MRO)的最新觀測照片顯示,火星上出現了多個地陷,直徑超過50米,火星上沒有城市為什麼也會發生地陷?地陷發生於熔巖管道上方,塌方形成的坑洞將來有可能成為人類的避難所。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714期
地陷事件主要在城市出現,隨著人類幹預自然、建造工程數量的增加,地下結構出現了鬆散,導致地面下沉或者發生地陷。一般認為,人類活動引發的地陷涉及到工程地質問題、大量開採地下水、挖沙等。現在,這一情況也在火星上出現,有趣的是火星上並沒有城市和人類活動,也發生了地陷!
圖片解讀:火星上的地陷,洞口直徑為50米
圖片解讀:城市中的地陷讓我們猝不及防,這是城市下方地質發生變化的表現
根據美國宇航局火星偵察軌道器(MRO)的觀測照片,火星上發生地陷的地方還不少,由高解析度成像科學實驗相機拍攝的畫面顯示,在火星Arsia Mons火山的側面,出現了50米直徑的地陷,下方是火星地下熔巖管道。地陷的原因在於表面的地質過於疏鬆,導致了表面垮塌,形成坑洞。在火星上,地下熔巖管道表面地陷可形成數十米至上百米的坑洞,地球上難以看到這樣的大場面。
1971年,美國宇航局水手9號探測器就發現了火星上存在火山和熔巖流遺蹟,在過去十多億年前,火星有一段時期是遍地是巖漿和火山,熔巖流覆蓋了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區。根據水手9號的數據,我們初步了解火星的地質歷史,並且揭秘了太陽系最大的火山:奧林匹斯山的基本情況。
圖片解讀:火星熔巖管道的示意圖,地陷發生在表層地質疏鬆的位置
圖片解讀:火星上發現的多個熔巖管道地陷洞口,形成了連續洞口
熔巖流通道是火星古代火山活動留下的,當熔巖在地表下流動時,可形成足夠大的熔巖管道。雖然地球的個頭比火星大,但是地球上的熔巖管道卻比火星上的熔巖管道要小得多。火星偵察軌道器發現的熔巖管道地陷口有50米以上的直徑,在地球上只有10多米,而且要窄得多。這些熔巖管道其實對人類而言是個利好消息,由於火星表面環境比較惡劣,不僅有沙塵暴,還有來自太陽的紫外輻射,在地下數米以上深度的熔巖管道則變成了一個避難所,可以成為人類火星基地的雛形,甚至可以滿足火星生命生存。如果火星曾經有過生命,那麼隨著表面環境越加惡劣,那麼這些生命有可能轉移到熔巖管道中,一些科學家甚至認為,今天的火星熔巖管道內還有一些微生物存在。
圖片解讀:月球上也有類似的熔巖通道,也形成了塌方洞口
圖片解讀:地球上的熔巖管道,直徑比一個人還高
如果熔巖管道避難所能夠滿足火星微生物生存的需要,那麼對人類而言完全夠用了。我們可以在火星熔巖管道內部建造棲息地,這是一個天然的空間,只要加固即可使用。熔巖管道深度都在數米以上,可以屏蔽來自太陽的輻射,以及微隕石撞擊,還能保持晝夜溫度,因此第一批殖民火星的人類就變成了「穴居人」,他們會先在熔巖管道中生產經營。
探索火星上的熔巖管道任務應該會被交給機器人,因為熔巖管道存在地陷、塌方的危險,太空人冒然進入,遇到危險的可能性更大。NASA的JPL實驗室等機構正在設計一種多足機器人,可在月球、火星的懸崖峭壁上爬行,也能鑽入熔巖管道內部進行探測。不可否認的是,建造火星表面基地和月球基地的難度不亞於對熔巖管道內部進行修整,熔巖管道是一種天然的居住空間,經過加固即可成為人類的棲息地。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