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未來的4大殖民星?火星已在路上,其他三個與地球也頗為相似

2020-12-05 騰訊網

最近,金星的磷化氫,再次掀起了大家,對地外生命形式的討論熱潮!不直接適合人類或藍色星球,現在的生命存在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說,並不代表著它不可能存在地外生命。至少,對於生命的存在形式,人們或許需要更廣義的定義與包容性。

不過,客觀來說,相比細菌生命、厭氧生物,人類更關心的是,能尋找到在地球之外,與我們相近的生命形式。或者說,存在這麼一顆星球,未來的我們,能實現殖民或移居共存……

那麼,太陽系裡,真會存在著這樣的地方麼?

其實,科學學術界,早有比較統一的說法:從所處的太空環境、星球的大小、是否有穩定的能源物質的來源,是否可以提供生命或生物延續所需的元素和分子物質……多個科學角度推論,在太陽系中,就目前我們所觀測的實際情況,還是有這麼4大星球,有可能直接存在生命,或在未來有可能改造成可供人類延續繁衍的下一站地。

第一生命星球,是大家最熟悉的火星Mars,在太陽系中,它可謂是地球的姐妹花。與地球每日24小時相似,火星一個晝夜耗時24.5小時。極地冰蓋下富含大量的水分,火星南極冰蓋之下,甚至發現了湖泊的存在。在火星的大氣中,還發現大量的甲烷存在,這與早期的地球極其相似。更有趣的是,火星如同地球那樣,氣候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這讓這個紅色星球非常有意思。

並且,它不同於地球那樣,會有類似厚厚大氣、臭氧層的保護,基本阻隔了大量太陽有害輻射,讓地球生命大量活躍於地表。而大氣相對比較稀薄的火星,二氧化碳成為它空氣中的主要成分,所以對於火星生命的說法,不大可能會如同在地球表面那樣,到處遊蕩!有可能,它們會不會藏在湖底下、厚厚的土壤下面呢?

但,就目前的太空地理條件、生命能源物質和氣候硬體環境,它已存在著可被人類改造的可能。而美國NASA和我國的火星科研開發,從某種意義上,印證著人類移居火星,在未來的巨大潛力。

第二生命星球,是木衛二,也稱歐羅巴Europa,是伽利略於1610年發現並命名的。雖然比月球還要小,但表面覆蓋著厚厚一層冰,科學家還樂觀預測,在冰蓋下面,會是一個全球性的海洋,估計深度有100多公裡的水世界。

這個預測,也是有嚴密的推論的,證據不僅包括了從如今的冰裂縫中觀測到間歇噴發的泉水,還探測到該星球具有微弱的磁場和具有混沌、混亂特徵的地形地貌,無比揭示著冰狀地表之下極有可能是旋轉的洋流。但也得益於這厚厚的冰蓋,讓表層海洋、洋流,避免遭受太空的真空低溫以及木星所釋放的兇猛有害熱輻射。

第三生命星球,是土衛二,土星的第六大衛星,也是太陽系中最亮的衛星,被威廉-赫歇爾在1789年發現。人類於1980年,第一次發射了旅行者號,展開「近距離」觀測,這個類似於月球大小的土星衛星,直徑約500公裡的地方,渾身被厚厚冰蓋包裹,讓它反射太陽光,成為最亮閃閃的衛星。可它與木衛二一樣,冰層下同樣有液體水海洋,並且圍繞著土星旋轉的過程中,它的南極會間隙性噴發出泉水,甚至噴射到太空的深處!

更讓人欣喜不已的是,這些液體水中,還發現不少有機分子,其中就包括了在地球至少90度海水與海底巖層的發生作用,才會產生的矽酸鹽顆粒!若它的海底深處確實存在熱液,那就為生命和能源的轉化,提供了所必需的化學物質。

即使沒有辦法形成類似地球這樣的智慧生命,但至少,這樣的海底世界,會是人類未來發展太空的重要潛力臨時基地之一。

第四生命星球,是土衛六,也是太陽系中,唯一那顆擁有大氣的衛星。厚厚的一層橙色厚霧,其實是由複雜的有機分子構成!而空氣中除了富含大量甲烷外,最主要就是氮氣,這種氮元素也是已知生命中,構建蛋白質的重要生命物質。

因為距離太陽比較遙遠,所以,土衛六地表溫度極其低,平均約為-180攝氏度,遠遠低於水的冰點溫度。所以,相比地球的水循環為主導的世界,它是甲烷主導的世界!可在這裡,它並非死沉沉的星球,反而與地球一樣極具活力:不僅擁有季節性甲烷降雨、一樣擁有著乾涸期和雨季,然後在地表形成甲烷和乙烷的河流湖泊,以及有風和大氣,氣候的運動造就了大量沙丘地形!

更有趣的是,它同樣具有「地殼活動」、甚至還有冰火山,只不過它的「火山」所噴出的不是熔巖而是液態的水。所以,科學家推敲,在土衛六地表之下,擁有儲量不少的液態水就像木衛二和土衛二那樣。

這四大「生命星球」,所觀測到的環境、能量和各種生命物質條件,讓我們對它們充滿了期待與遐想!只不過,相比地球地表生命的活躍,它們更可能是活躍在地表之下的世界而已。

相關焦點

  • 人類未來的4大殖民星?火星已在路上,其他三個與地球也頗為相似
    其實,科學學術界,早有比較統一的說法:從所處的太空環境、星球的大小、是否有穩定的能源物質的來源,是否可以提供生命或生物延續所需的元素和分子物質......多個科學角度推論,在太陽系中,就目前我們所觀測的實際情況,還是有這麼4大星球,有可能直接存在生命,或在未來有可能改造成可供人類延續繁衍的下一站地。
  • 火星和地球那麼多相似之處,人類未來能移居火星嗎?
    第一個是尋找除地球文明以外的其它星球文明,第二個就是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可是上百年的時間過去了,科學家們還是沒能找到外星文明和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可是,也並不是沒有一點收穫,科學家們認為火星或許能適宜人類居住。
  • 好奇號傳回火星照片, 一片荒涼景象, 未來能否成為人類新家園!
    ,得到了科學家們的關照,尤其是近幾年來,各個國家開始了探索火星之路,早在上個世紀開始了對火星研究探索,一直到水手4號成功登陸火星,大家才初步了解到火星,看到了火星地表模樣,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堅信,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可是根據水手4號傳回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出火星的地表環境,根本不可能出現生命,對此科學家們已經對火星失望了,當然這並沒有打消探索火星的念頭。
  • 科學家:人類邁向未來的下一站火星 改造火星是痴人說夢
    人類邁向未來的下一站,就是火星。例如,在國際知名的瓦赫寧根大學甚至模擬火星土壤進行了一系列農作物的種植實驗,包括番茄,黑麥,蘿蔔,豌豆,韭菜,菠菜,水芹等蔬菜。不過,人類如果想食用肉食恐怕就很困難,《流浪地球》電影中蚯蚓幹已經頗為奢侈。我國在時長1年月宮一號實驗期間,黃粉蟲也是志願者重要蛋白質來源。/ 能源供給 才是C位而作為現代社會骨骼和基石的工業,則和地球也大不相同。其中一大問題是能源問題。
  • 火星探索,未來火星上的孩子們如何展望地球
    1965年美國的水手4號發現火星上有大量的環形山,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1969年「水手5號和6號」探測到火星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達百分之95。1974年、75年,前蘇聯的「火星6號、7號」和美國的「海盜1號、2號」先後著陸火星。2002年美國的「奧德賽」號發現火星表面地層有豐富的冰凍水。2013年科學家發現火星原本存在大氣層,只不過缺少磁場被太陽風吹走。
  • 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火星
    火星是地球的近鄰。它與地球有許多相同的特徵。它們都有衛星,都有移動的沙丘、大風揚起的沙塵暴,南北兩極都有白色的冰冠,只不過火星的冰冠是由乾冰組成的。火星每24小時37分自轉一周,它的自轉軸傾角是25度,與地球相差無幾。  火星上有明顯的四季變化,這是它與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處。
  • 火星與地球那麼像,未來地球會不會成為第二個火星?很有可能
    在太陽系中,火星是與地球最為相似的星球,火星還曾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球,因為火星的環境與地球實在太像了,火星也是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中,並且火星與地球一樣,都是類地行星,存在高山、峽谷、火山,地形複雜。
  • 人類移民火星指日可待,未來將會怎樣?太不可思議!
    很早以前人類就開始探索星球,地球的生命是有限的,於是科學家去探索其他星球,希望將來在地球無法生存的時候,人類還可以換個星球生活,從而生存下來。起初科學家去探索月球,但是發現月球表面沒有大氣,而且也經常受到隕石撞擊,所以人類也無法在月球上生活。
  • 火星載人登陸的最大困境:為何人類無法從火星返回地球?
    有人想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在火星建立燃料庫,利用火星資源建造發射基地。但是要知道這有一個前提,前期的工業設備需要在地球上生產後帶到火星上。但是這更加科幻了,將火星上的資源轉化為航天用途所付出的成本無異於重建人類工業史,這完全是現階段的人類不敢想的事。這個想法雖然很好,但是這遠遠超出了人類的能力。
  • 中美阿齊飛火星!為什麼是火星,它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又到每26個月一次的火星發射季,中、美、阿聯齊發火星探測器。根據誰先到誰先開發的原則,迅速開展火星探測是未來開發利用火星資源的基礎。但為什麼是火星,它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此外,火星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3(0.38),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等問題。如果人類要在火星表面生存,就必須建立火星基地,生存在人造的地面艙內。假若採用這種方法建立火星殖民地,成本太大,將無法建造火星城市。
  • 除地球外,是否還有其他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科學估測,地球的剩餘壽命大約有五十億年。雖然在我們這一代,甚至百代、千代內,都不會經歷地球滅亡,但科學家為了人類的長遠未來,一直沒有放棄對地外星球的探索。那麼,現在是否發現了除地球外,其它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呢?
  • 如果地球毀滅,人類能移居火星嗎?
    聲音  移民派:火星和地球最為相似,人類移民沒問題  1996年,「火星探路者號」觀測顯示,早期歷史上的火星環境可能和地球更加相似,其地表可能曾經存在液態水。2011年,「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拍到日偏食,發現古河床遺蹟,取得火星有水的有力證據,測定了火星年齡,發現火星有機物……越來越多的探測證據證明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有朝一日,火星將會適合生命的繁衍。人類移居火星,絕對沒問題。  反對派:火星生態環境十分複雜,根本不適合人類移居  火星大氣稀薄,只有地球的1%,主要由二氧化碳、氮氣、氬氣、微量的氧氣和水汽組成。
  • 火星是地球的未來?專家這麼說
    火星的紅色就來自這些鐵的氧化物的顏色,所以看起來是紅色的。新華網:人類為何對火星「情有獨鍾」?苟利軍:最主要的原因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火星是最「像」地球的那一個,環境與地球最為相似。而且,火星也是傾斜著身子自轉,自轉軸傾角為25.19度,與地球(約23度)十分接近。
  • 探索火星遇到的4個未解之謎,為什麼人類不能在火星上生存!
    人類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探索火星以來,在這顆紅色星球上收集的資料甚至比月球還要多,由於火星與地球類似的一年四季和每天24小時的時長,由於「好奇號」探測器傳回了許多火星上的高清照片,讓許多人覺得火星與地球如此相似,似乎未來能移民到火星上並不是誇張的幻想
  • 火星作為人類首選外星殖民地的優勢,殖民火星的步驟及巨大意義
    以人類未來一百年內的科技水平,火星幾乎可以說是人類殖民外星的唯一選擇。一,火星作為人類第一個外星殖民地的優勢。a,火星直徑約是地球的一半,體積為15%,質量為11%,表面積相當於地球陸地面積。密度約為月球的兩倍、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約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 與地球的結構極為相似,火星都比不上它,將成為人類「避難所」
    自現代發展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在盲目的發展的同時,破壞了地球環境,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讓人類意識到地球終有一天會枯竭,所以現在人類不僅在呼喚人們要保護環境,而且科學家們也在尋找「第二地球」,為了人類以後的去向做兩手準備。
  • 超級地球.葛利斯,人類未來的家園
    非常幸運的是,在這個宜居地帶還運行著火星、金星兩顆行星。而火星號稱地球的孿生姐妹,與地球非常相似,這使得人們不斷地對火星產生濃厚的興趣,一次次的展開了火星探測。2015年,科學家發現火星的兩極有凝固成冰的水,這讓火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 火星,真的是地球的未來嗎?
    不過即使如此,火星的天氣和氣候條件依然很惡劣,這主要體現在氣溫、氣壓和風三個層面:火星表面平均氣溫-63℃。由於火星大氣層很薄,無法保留很多熱量,所以地表日夜溫差很大。季節溫度變化就更大了:夏季的火星赤道溫度最高可達35℃,而冬天的火星兩極溫度可低至-143℃。
  • 馬斯克:未來地球-火星旅行實現航班化
    在演講臺上,馬斯克表示在人類眼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老死在地球上,屈服等待滅絕;另一條是離開搖籃,殖民其他星球,而火星與地球的諸多相似性,無疑是最佳選擇。馬斯克也比較航空與航天運輸的差別,認為如果太空運輸工具能夠像飛機一樣重複使用,會有更多人負擔得起火星旅行。
  • 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望能成真嗎?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央廣網北京7月23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火星,至今仍是人類尚未涉足之地。火星在文學作品中登場的機會不計其數,更是無數科幻電影中的主場地。老舍筆下,火星被貓國人統治;電影《火星救援》裡,主人公靠自種土豆獨自在火星上生存了四年。無論天馬行空的無限想像,還是基於科學的超前推測,人們對火星寄予厚望。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望能成真嗎?火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