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星的磷化氫,再次掀起了大家,對地外生命形式的討論熱潮!不直接適合人類或藍色星球,現在的生命存在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說,並不代表著它不可能存在地外生命。至少,對於生命的存在形式,人們或許需要更廣義的定義與包容性。
不過,客觀來說,相比細菌生命、厭氧生物,人類更關心的是,能尋找到在地球之外,與我們相近的生命形式。或者說,存在這麼一顆星球,未來的我們,能實現殖民或移居共存……
那麼,太陽系裡,真會存在著這樣的地方麼?
其實,科學學術界,早有比較統一的說法:從所處的太空環境、星球的大小、是否有穩定的能源物質的來源,是否可以提供生命或生物延續所需的元素和分子物質……多個科學角度推論,在太陽系中,就目前我們所觀測的實際情況,還是有這麼4大星球,有可能直接存在生命,或在未來有可能改造成可供人類延續繁衍的下一站地。
第一生命星球,是大家最熟悉的火星Mars,在太陽系中,它可謂是地球的姐妹花。與地球每日24小時相似,火星一個晝夜耗時24.5小時。極地冰蓋下富含大量的水分,火星南極冰蓋之下,甚至發現了湖泊的存在。在火星的大氣中,還發現大量的甲烷存在,這與早期的地球極其相似。更有趣的是,火星如同地球那樣,氣候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這讓這個紅色星球非常有意思。
並且,它不同於地球那樣,會有類似厚厚大氣、臭氧層的保護,基本阻隔了大量太陽有害輻射,讓地球生命大量活躍於地表。而大氣相對比較稀薄的火星,二氧化碳成為它空氣中的主要成分,所以對於火星生命的說法,不大可能會如同在地球表面那樣,到處遊蕩!有可能,它們會不會藏在湖底下、厚厚的土壤下面呢?
但,就目前的太空地理條件、生命能源物質和氣候硬體環境,它已存在著可被人類改造的可能。而美國NASA和我國的火星科研開發,從某種意義上,印證著人類移居火星,在未來的巨大潛力。
第二生命星球,是木衛二,也稱歐羅巴Europa,是伽利略於1610年發現並命名的。雖然比月球還要小,但表面覆蓋著厚厚一層冰,科學家還樂觀預測,在冰蓋下面,會是一個全球性的海洋,估計深度有100多公裡的水世界。
這個預測,也是有嚴密的推論的,證據不僅包括了從如今的冰裂縫中觀測到間歇噴發的泉水,還探測到該星球具有微弱的磁場和具有混沌、混亂特徵的地形地貌,無比揭示著冰狀地表之下極有可能是旋轉的洋流。但也得益於這厚厚的冰蓋,讓表層海洋、洋流,避免遭受太空的真空低溫以及木星所釋放的兇猛有害熱輻射。
第三生命星球,是土衛二,土星的第六大衛星,也是太陽系中最亮的衛星,被威廉-赫歇爾在1789年發現。人類於1980年,第一次發射了旅行者號,展開「近距離」觀測,這個類似於月球大小的土星衛星,直徑約500公裡的地方,渾身被厚厚冰蓋包裹,讓它反射太陽光,成為最亮閃閃的衛星。可它與木衛二一樣,冰層下同樣有液體水海洋,並且圍繞著土星旋轉的過程中,它的南極會間隙性噴發出泉水,甚至噴射到太空的深處!
更讓人欣喜不已的是,這些液體水中,還發現不少有機分子,其中就包括了在地球至少90度海水與海底巖層的發生作用,才會產生的矽酸鹽顆粒!若它的海底深處確實存在熱液,那就為生命和能源的轉化,提供了所必需的化學物質。
即使沒有辦法形成類似地球這樣的智慧生命,但至少,這樣的海底世界,會是人類未來發展太空的重要潛力臨時基地之一。
第四生命星球,是土衛六,也是太陽系中,唯一那顆擁有大氣的衛星。厚厚的一層橙色厚霧,其實是由複雜的有機分子構成!而空氣中除了富含大量甲烷外,最主要就是氮氣,這種氮元素也是已知生命中,構建蛋白質的重要生命物質。
因為距離太陽比較遙遠,所以,土衛六地表溫度極其低,平均約為-180攝氏度,遠遠低於水的冰點溫度。所以,相比地球的水循環為主導的世界,它是甲烷主導的世界!可在這裡,它並非死沉沉的星球,反而與地球一樣極具活力:不僅擁有季節性甲烷降雨、一樣擁有著乾涸期和雨季,然後在地表形成甲烷和乙烷的河流湖泊,以及有風和大氣,氣候的運動造就了大量沙丘地形!
更有趣的是,它同樣具有「地殼活動」、甚至還有冰火山,只不過它的「火山」所噴出的不是熔巖而是液態的水。所以,科學家推敲,在土衛六地表之下,擁有儲量不少的液態水就像木衛二和土衛二那樣。
這四大「生命星球」,所觀測到的環境、能量和各種生命物質條件,讓我們對它們充滿了期待與遐想!只不過,相比地球地表生命的活躍,它們更可能是活躍在地表之下的世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