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怎麼用省電??目前市場上常見的空調分為定頻和變頻兩種;定頻空調的原理是壓縮機轉速基本不變,依靠不停的開停壓縮機來調整室內溫度;而變頻空調則增加了一個變頻器用來控制和調整壓縮機的轉速。從價格上來說,變頻空調要比定頻空調高出500~1000塊錢。
關於空調的專業名詞,就是「匹數」和「製冷量」,這兩個之間是什麼關係呢?匹數是空調整體的一個輸入功率,而製冷量則是反映空調製冷能力的一個參數,一般來說我們的匹數越大,製冷量也就越大。比如說製冷量在2300瓦到2600瓦都可以認為是1P,而製冷量在3200瓦到3600瓦都可以認為是1.5P。
能效等級則是我們國家依據能效比等參數劃分的一個不同的等級,也就一、二、三級;一級則是最優的能效等級了。
?使用空調更省電的小技巧,學會它基本上讓你的空調無論是冬天(制熱)/夏天(製冷)的時候省電20%以上:
現在氣溫下降說一說空調開啟制熱功能,一般冬季開空調溫度設置在20~22攝氏度比較適合,並且不要頻繁開關空調,空調製熱/製冷關機一會再開,不如讓空調持續運轉更加省電,制熱時調對出風口方向,因為熱空氣是往上走的,所以出風口向下可以更好的制熱;再者室溫保溫要做好,儘量關閉窗戶口,不讓熱量逃走也能大大降低空調耗電量,白天讓太陽照射進來,夜晚拉上窗簾都能有效保持室內溫度。
第1個技巧,把空調溫度設置為26度,26度是普遍公認的人體最舒適的溫度,如果在第幾度就會感覺到涼意,而且夏天開了空調以後,室內外存在溫差,低於26度的溫度會讓人體面對的溫差更大,會讓人的身體調節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更容易患病。另外空調製冷的時候每降低一度就會增加7%~10%的耗電量,所以26度是一個健康舒適又省電的溫度。
第2個技巧,晚上開啟睡眠模式,相信這個功能大部分人都沒有使用過,也不明白這個功能具體能起到什麼作用;當空調處於製冷狀態下,我們選用睡眠功能後,在室內溫度到達設定溫度後,或已經運轉一小時,設定溫度將自動升高1℃,在運轉一小時後再升高1℃,當運轉總時間達8小時後將停止。在8小時內供升高2℃;睡眠模式設計的原理就是減少環境溫度與設置溫度的差值,讓壓縮機容易停機達到省電的目的;另外睡眠模式還會同時將風速自動調到最小,防止晚上睡覺大風量導致感冒,同時內機的噪音也會降到最小。
那如果冬天空調處於制熱運行模式,則在睡眠模式下運轉一小時後設定溫度降低2℃,在運轉一小時後再降低3℃,當運轉總時間達8小時後,空調將停止運轉,在8小時內共降低5℃。
第3個技巧,就是不要頻繁的開關空調,很多人在短暫外出時為了省電都會關掉空調,等回家後再重新啟動,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錯誤觀念,實際上空調在剛開始啟動降溫的階段,耗電功率是非常高的,直到把房間溫度降到接近設定溫度時,功率才會慢慢下降,通常這個過程根據房間空間大小和空調匹數的不同,需要30分鐘至兩個小時不等;而在室溫與空調設定溫度一致時,空調的耗電量只有大功率降溫階段的1/6,因此如果外出時間在一小時以內不要關閉空調,會比較省電;還可以延長空調的使用壽命;如果想要更省電的話,建議外出時可以把設定溫度上調至28或29度,等回來後再逐漸降溫。
第4個技巧,經常清洗空調過濾網,一般空調過濾網一個月左右就要檢查一次;如果裡面灰塵太多會塞住網孔,使空調運行費力造成換熱過慢,熱量排不出去就會增加空調的使用功率,而且對我們的呼吸健康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第5個技巧,根據房間面積選擇合適匹數的空調,很多人認為匹數越小就越省電,其實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如果你的房間比較大,但選的空調匹數比較小,就會出現製冷溫度,無法達到設定溫度的情況,導致空調一直保持在高功率的狀態下工作,這樣不僅會更耗電,而且還會大大縮減空調的使用壽命,這裡給大家提供一張房間面積與空調匹出的參照表,大家可以根據這個表格來選購合適匹數的空調。
另外有陽光直射的房間,拉上窗簾,空調也會更加的省電。最後我們再來說一說空調的除溼功能和製冷功能有什麼區別?空調的除溼功能和製冷功能雖然都有降低溫度和驅除水蒸氣的作用,但它們還是有區別的,製冷是以降低空氣溫度為主要目的,同時也會除去水蒸氣,適當降低空氣溼度,在選擇製冷模式時,空調的溫度和風速均可調節;而除溼是以降低空氣溼度為主要目的,同時也會降低空氣溫度,在選擇除溼模式時,空調的風不可速調節;部分空調品牌溫度也不可調節,空調將會按照預設的溫度和溼度進行除溼,除去水蒸氣的同時也會吹生冷空氣,降低空氣溫度。
在不使用空調製冷/制熱時記得拔掉插頭,避免長時間待機產生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