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乙醯輔酶A如何影響肝臟炎症和II型糖尿病?

2020-12-07 生物谷

2015年2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著名國際期刊Cell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脂肪組織來源的乙醯輔酶A能夠調控胰島素介導的肝臟葡萄糖合成抑制,並且發現在高脂誘導的大鼠模型中,這一抑制現象會受到IL-6的影響。

 

胰島素介導的對肝糖合成的抑制受到損傷對II型糖尿病發生發揮重要作用,但具體分子機制仍不清楚。利用一種新的體內代謝組學方法,研究人員發現了胰島素抑制HGP過程的主要機制。他們發現胰島素能夠抑制白色脂肪組織的脂解過程降低肝臟乙醯輔酶A水平,進而導致丙酮酸羧化酶(PC)催化的反應過程下降。研究人員利用抑制胰島素信號的基因工程小鼠和大鼠,以及缺少了脂肪甘油三酯脂酶的小鼠在體內證明了這一機制。

 

胰島素介導的對肝臟乙醯輔酶A,PC活性和脂解過程的抑制在高脂餵養的大鼠中消失,並且中和IL-6能夠逆轉這一現象,而增加IL-6會誘導這一現象。這些結果表明WAT來源的肝臟乙醯輔酶A能夠作為胰島素介導的抑制肝糖合成的主要調控因子發揮作用,並且將炎症誘導的肝臟胰島素抵抗與肥胖和II型糖尿病聯繫起來。

 

綜上所述,該文章利用體內代謝組學的方法發現了WAT來源的乙醯輔酶A影響肝臟葡萄糖合成的新機制,並且闡述了炎症與胰島素抵抗和II型糖尿病的新聯繫。這項研究為開發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提供了一個新的可能性。(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謝謝!

 

 

 

Hepatic Acetyl CoA Links Adipose Tissue Inflammation to 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ype 2 Diabetes

 

Rachel J. Perry1, 2, 3, Joao-Paulo G. Camporez2, Romy Kursawe2, Paul M. Titchenell4, Dongyan Zhang1,Curtis J. Perry5, Michael J. Jurczak2, Abulizi Abudukadier2, Myoung Sook Han6, Xian-Man Zhang1, Hai-Bin Ruan7, Xiaoyong Yang3, 7, Sonia Caprio8, Susan M. Kaech5, Hei Sook Sul9, Morris J. Birnbaum4,Roger J. Davis1, 6, Gary W. Cline2, Kitt Falk Petersen2, Gerald I. Shulman

 

Impaired insulin-mediated suppression of hepatic glucose production (HGP)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 (T2D), ye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by which this occurs remains unknown. Using a novel in vivo metabolomics approach, we show that the major mechanism by which insulin suppresses HGP is through reductions in hepatic acetyl CoA by suppression of lipolysis in white adipose tissue (WAT) leading to reductions in pyruvate carboxylase flux. This mechanism was confirmed in mice and rats with genetic ablation of insulin signaling and mice lacking 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 Insulin's ability to suppress hepatic acetyl CoA, PC activity, and lipolysis was lost in high-fat-fed rats, a phenomenon reversible by IL-6 neutralization and inducible by IL-6 infusion. Taken together, these data identify WAT-derived hepatic acetyl CoA as the main regulator of HGP by insulin and link it to inflammation-induced 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and T2D.

 

相關焦點

  • AGING CELL:乙醯輔酶A轉運缺陷引起早衰
    導語:進入ER的乙醯輔酶A流量的不適當升高直接誘導自噬和亞細胞結構再循環的缺陷,並且乙醯輔酶A從胞質轉移到ER是早衰表型的原因。
  • 「乙醯輔酶A」或能續充人類壽命
    結果發現,降低線粒體電子傳輸鏈(ETC)的活性會影響線粒體呼吸功能,引起三羧酸循環(TCA)的參與者「乙醯輔酶A」的減少,從而導致組蛋白乙醯化減少和染色質重塑。那麼,乙醯輔酶A和NuRD複合物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呢? 接下來,研究小組通過一系列的實驗結果發現,乙醯輔酶A是代謝中間體,在秀麗隱杆線蟲中通過NuRD複合體調節線粒體代謝狀態和表觀基因組。
  • 乙醯輔酶A人工合成研究獲進展
    乙醯輔酶A既是絕大多數生物製造產品的前體,又是細胞生命中能量與物質代謝的樞紐,在生命代謝網絡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江會鋒團隊利用新酶設計技術創建了從甲醛到乙醯輔酶A合成的人工途徑,為開發新的生物製造原料提供了思路(圖1)。自然生物從原料到乙醯輔酶A往往需要經過8-10步以上的反應。
  • 利用不同碳源來高效供應乙醯輔酶A
    在大腸桿菌中,乙醯輔酶A可通過葡萄糖、乙酸及脂肪酸代謝途徑合成。而如何將以上碳源高效轉化為乙醯輔酶A並進一步用於生產N-乙醯穀氨酸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問題。因丙酮酸是乙醯輔酶A的直接前體,為提高前體量,將丙酮酸分解途徑阻斷(失活丙酮酸氧化酶基因poxB及乳酸脫氫酶基因ldhA)並過表達乙醯輔酶A合成酶基因 acs,後阻斷乙酸合成基因pta。獲得改造菌株0419,以50mM葡萄糖+50mM穀氨酸鈉為底物,NAG產量27.12mM。
  • 華山醫院普外科欽倫秀教授團隊率先揭示乙醯輔酶A代謝在肝癌轉移中...
    在線發表於代謝領域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影響因子20.565)上。  該研究證實了代謝酶醯基輔酶A硫脂酶12(ACOT12)的下調與肝癌轉移及肝癌患者更差的預後密切相關。
  • 陳根:研究解密衰老,「乙醯輔酶A」或能續充人類壽命
    這些營養素生物氧化後都會生成乙醯輔酶A(CoA),然後進入三羧酸循環進行降解,這個過程對維持呼吸和產生能量十分重要。在2019年,就有研究證實了乙醯輔酶A(CoA)和衰老之間的聯繫。一個研究團隊測試了一群衰老異常快的小鼠,並在9個月(即人類的中年後期)時令小鼠服用CMS121或J147(這兩種候選藥物都通過增加乙醯輔酶A (acetyl-coA)的水平來影響線粒體)。研究發現,在衰老過程中,這兩種化合物可以阻止與衰老相關的分子變化。這意味著,提高乙醯輔酶A水平有望逆轉大腦衰老。
  • Cell Metabolism八月刊 脂代謝研究亮點
    ACC(乙醯輔酶A羧化酶)是一種生物素酶,在生物體內的脂肪酸合成過程中起限速作用。ACC有兩種亞型,即ACC1和ACC2。其中,ACC2在心臟和肌肉中高表達,具有催化脂肪酸氧化的能力。ACC1/2將乙醯輔酶A(Acetyl-CoA)轉化為丙二醯輔酶A(malonyl-CoA),丙二醯輔酶A則會抑制CPT1(肉鹼棕櫚醯轉移酶1)活性,而CPT1是控制底物進入線粒體進行脂肪酸氧化的關鍵轉運蛋白,因此,ACC2通過影響CPT1的活性,抑制脂肪酸氧化,並進而把底物留在胞漿中,用於脂質合成。
  • JBC:乙醯輔酶A羧化酶調節組蛋白乙醯化的機制
    乙醯輔酶A(acetyl-CoA)是乙醯基的活化形式,參與各種乙醯化反應,也是糖類、脂肪、胺基酸氧化時的重要中間產物。組蛋白的乙醯化作用依賴於中間代謝來提供乙醯輔酶A。然而,乙醯輔酶A也用於脂肪酸的從頭合成,在脂肪酸的從頭合成過程中,第一個反應同時也是一個限速步驟,即通過乙醯輔酶A羧化酶的催化作用,乙醯輔酶A羧化形成丙二醯輔酶A。所以組蛋白的乙醯化及脂肪酸合成競爭利用了相同的乙醯輔酶A存儲庫。
  • 飼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溶血磷脂對加州鱸生長和肝臟代謝能力的影響
    加州鱸養殖的發展與飼料普及和養殖的精細化管理息息相關,高密度養殖模式,精準的飼料配方設計極大程度的助力了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高蛋白高脂肪的飼料配方一定程度上給魚體本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特別是脂肪對於肝臟的影響。另外一個在養殖過程中不可避免問題是患有「先天糖尿病」加州鱸的肝糖代謝。  影響脂肪和糖代謝的主要因素包括原料來源及質量,以及養殖動物年齡和健康水平。
  • Cell reports:肥胖炎症新紐帶——PKR
    reports在線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雙鏈RNA依賴性激酶(PKR)能夠通過影響翻譯起始因子eIF2α和JNK磷酸化,促進肥胖過程中的炎症反應,導致代謝惡化,通過抑制PKR活性能夠有效改善系統性胰島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謝。
  • 揚大93歲老教授自創《乙醯輔酶A脫氫轉能歌》
    這首長達5分鐘的《乙醯輔酶A脫氫轉能歌》是由揚大93歲退休老教授劉昌霈自己編曲填詞完成的。劉昌霈說,生物化學是一門非常難學的學科,很多很專業的名詞都比較難懂,同學們在學的時候難學難記。「我這樣編寫,是希望把枯燥無味的專業知識給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這首歌講的是新陳代謝,這對人體來說是很重要的過程。」
  • 線粒體乙醯化:蛋白組學,sirtuins去乙醯化酶, 以及對代謝和疾病的影響
    他們指出基礎pH和乙醯輔酶A水平的重要性,並發現在一段時間內變性線粒體蛋白呈現較高的乙醯化水平。儘管線粒體醯基化修飾的具體機制仍需進一步的研究,現在已發現多種幹預因素可影響這種修飾行為,這也為擬通過醯基化修飾及去醯基化修飾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機遇。
  • 【學術前沿】蘇士成團隊揭示線粒體環狀RNA調控肝臟免疫代謝性炎症...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影響世界約1/4的成年人,NASH是其中一種較重的亞型,部分病人會進展至肝硬化和肝癌,又與其他代謝紊亂如胰島素抵抗和高脂血症密切相關。單純的NAFLD是可逆的,但NASH已有肝纖維化導致的永久性肝臟病變。如何減緩和逆轉肝臟纖維化是NAFLD/NASH研究的重點和難點。本研究通過構建靶向線粒體RNA的納米遞送系統,揭示了線粒體定位circRNA功能,闡明高脂壓力導致的內質網-細胞核-線粒體跨細胞器信號軸失衡導致免疫代謝性疾病進展的新機制。
  • Nat Comm亮點丨乙醯輔酶A實現人工合成,江會鋒/劉永軍/李寅合作...
    乙醯輔酶A是生命代謝的中樞物質。在自然生物中,從葡萄糖合成乙醯輔酶A,需要經過10步以上反應;從一氧化碳合成乙醯輔酶A,也需要經過6步以上反應。如何能更高效地合成乙醯輔酶A,是合成生物學家關注的焦點問題。
  • 糖酵解介導的乙醯輔酶A和組蛋白乙醯化的變化控制著胚胎幹細胞的早期分化
    代謝和轉錄分析表明,多能細胞通過糖酵解產生乙醯輔酶A,並在分化過程中迅速喪失這一功能。重要的是,糖酵解的調節阻止了人類和小鼠胚胎幹細胞中組蛋白的去乙醯化和分化。乙酸乙酯是乙醯輔酶A的前體,它以劑量依賴的方式延遲分化並阻斷組蛋白的早期脫乙醯化。乙醯輔酶A上遊的抑制劑誘導多能細胞分化,下遊的抑制劑延遲分化。
  • 【生化】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等在乙醯輔酶A人工合成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乙醯輔酶A既是絕大多數生物製造產品的前體,又是細胞生命中能量與物質代謝的樞紐,在生命代謝網絡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江會鋒研究員團隊利用新酶設計技術創建了從甲醛到乙醯輔酶A合成的人工途徑,為開發新的生物製造原料提供了思路。
  • Cell:糖尿病研究新突破!脂肪組織巨噬細胞分泌的外泌體能夠調節...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8.035。2017年9月24日/生物谷BIOON/---由肥胖導致的慢性組織炎症是胰島素抵抗性和2型糖尿病產生的一種根本原因。但是這種發生的機制在此之前一直是未知的。
  • 腦科學日報:「乙醯輔酶A」可逆轉衰老;維生素D不能預防抑鬱症
    「乙醯輔酶A」或能續充人類壽命來源:生物探索圖註:膳食營養素影響線粒體應激誘導的壽命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的一篇名為「NuRD mediatesmitochondrial stress–induced longevity via chromatin
  • 膳食果糖通過微生物來源的醋酸鹽促進肝臟脂肪生成
    膳食果糖通過微生物來源的醋酸鹽促進肝臟脂肪生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4 15:23:48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Kathryn E. Wellen團隊取得一項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