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7 19:24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呂曉婷
銅罐飯是永康民間特有的米飯。燒法是用本地人打制的銅罐,把大米和水按比例放在銅罐裡用炭火慢慢燒煮一氣呵成。永康打銅、打錫、打鐵的手藝工匠出門時一般都燒這種飯吃。因為燒這種飯不誤工時,又可利用作場炭火燒煮,十分便捷。
老手藝人隨身攜帶銅罐
18日中午時分,芝英鎮練結村杜香球阿婆家,飄來濃鬱的飯香,這種香味是香球阿婆家特有的,因為用來煮飯的是一隻舊銅罐。
如今86歲高齡的杜香球說,這隻舊銅罐用了四五十年。早前丈夫和兒子都曾到江西、福建一帶「討生計」。一根扁擔,前頭是打錫補銅壺的風箱,後頭是兩層的箬籠。銅罐和瓦爐都隨身放在箬籠裡面,以便隨時可以生火煮飯。不過,那時做飯需要的米、水和炭,都需要向附近人家討要。
時光荏苒,銅罐飯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家中的小輩都已不知銅罐飯為何物了。只有杜香球還是習慣銅罐飯的味道,也會偶爾拉著孫子孫女嘗嘗銅罐飯。有時候家庭野炊時,也會帶著舊銅罐出門。
「雖然現在很少有人用銅罐燒飯,有時間我就做給家裡的孩子吃,讓孩子們知道銅罐飯的歷史。」在杜香球眼裡,銅罐飯代表了老一輩走南闖北的吃苦耐勞的精神,也飽含著一代人深深的記憶。
炭燒完了,飯也就剛好熟了
與高壓鍋、電飯煲相比,一頓軟香可口的銅罐飯並不那麼好做。
只見杜香球先將米淘好放入銅罐內,加入高出米一個食指指節的水,然後蓋上銅罐蓋子。點起一把松針放到瓦爐上燒起來,再往上面加炭。「好的銅罐飯,炭燒完了,飯也就剛好熟了。」 杜香球說,炭的量拿捏全憑經驗。待炭紅了,放上裝著米的銅罐,開始煮飯。
等到銅罐幾乎沒有熱氣躥出,就撤掉明火,留著炭火慢慢燜。這時杜香球手握銅罐手柄,將銅罐側面放倒,與餘火親密接觸,每隔半分鐘到一分鐘,繼續轉動,使各個側面受熱均勻。炭火燒盡,銅罐飯還需在瓦爐上燜個十幾分鐘,待到銅罐飯稍有一層薄薄的淡黃色鍋巴,就可以出鍋了。
「以前的銅罐是用整塊紫銅打成紫銅皮,每一步都是『實』打『實』,密封性特別好,煮出來的飯噴香。而且銅也是人體需要的一種微量元素,用銅罐煮飯,對人體也是有益的。」 杜香球說。
15011546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