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電機直接轉矩控制改進方案

2020-12-06 電子產品世界

1 前言
隨著現代電力電子、微電子技術和控制理論的發展,交流調速性能日益完善,足以和直流調速媲美,廣泛應用於工農業生產、交通、國防和日常生活。高性能的交流調速系統中主要有矢量控制直接轉矩控制兩種。直接轉矩控制是由德國的Depenbrock教授於1985年提出的。近年來,結合智能控制理論與直接轉矩控制理論,提出諸多基於模糊控制和人工工神經網絡的直接轉矩控制系統,進一步提高其控制性能。目前它已成為各種交流調速方法中研究最多、應用前景最廣的交流調速方法之一。

2 直接轉矩控制基本原理
直接轉矩控制原理是利用測得的電流和電壓矢量辨識定子磁鏈和轉矩,並與磁鏈和轉矩給定值相比較,將其差值輸入兩個滯環比較器,然後根據滯環比較器的輸出和磁鏈位置從開關表中選擇合適的電壓矢量,進而控制轉矩。其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3772.htm

交流電機的轉矩表達式如下:

式中:δ為定、轉子磁鏈夾角,np為極對數。
轉子磁鏈和定子磁鏈之間存在一個滯後慣性環節,當定子磁鏈改變時,認為轉子磁鏈不變。因此,從式(1)知道,如果保持定子磁鏈的幅值恆定,通過選擇電壓矢量,使定子磁鏈走走停停,改變定子磁鏈的平均旋轉速度,從而改變定、轉子磁鏈夾角,就能夠實現對轉矩的控制。從這裡看,直接轉矩控制的關鍵在於如何保持定子磁鏈恆定和改變磁鏈夾角。直接轉矩控制自提出以來,各國學者對其進行不斷改進,完善性能。這些方案雖然方法不同、原理各異,但都是期望選取適當電壓矢量來保證磁鏈的圓形軌跡,從而減小脈動。


3 直接轉矩控制改進方案
3.1 改進磁鏈辨識方法
直接測量定子磁鏈很麻煩而且成本很高,通常採用一些容易得到的變量(如U、I)來進行估算。常用的模型有U-I,模型、I-n模型和混合U-n模型。U-I模型表達式如下:


它簡單易實現,常用在高速場合,但採用純積分器,因此存在累計積分誤差、漂移和飽和等問題,文獻[2]給出一種低通濾波器取代純積分器,並對其進行補償,取得較好效果。低速時,直接轉矩控制系統中磁鏈、轉矩脈動較大。此時,定子電阻壓降所佔比例增大,不能忽略,經U-I,模型會產生誤差,從而導致磁鏈和轉矩脈動。採用精確辨識定子電阻來補償其壓降。當定子電阻壓降得到合適的補償,就能有效建立定子磁鏈,從而產生電磁轉矩。其他還有一些智能技術,如神經網絡、模糊技術也用於辨識定子電阻,具有良好效果。磁鏈辨識不精確,產生磁鏈轉矩誤差,從而選擇錯誤的電壓矢量,最終導致磁鏈和轉矩脈動。有時未採用識別定子電阻,而是直接對磁鏈進行補償以減小誤差,這樣就能從DTC開關表選擇正確的電壓矢量來減小轉矩和定子磁鏈的誤差,並逐漸減小速度誤差到零。這兩種方法可謂殊途同歸。
3.2 細分滯環比較器容差
Bang-Bang控制是直接轉矩控制系統的重要特點之一。通常磁鏈、轉矩滯環比較器由施密特觸發器構成,分別採用兩層和3層結構。由於滯環控制器固有的特性,導致轉矩波動過大,影響其在高精度交流伺服控制系統中的應用。文獻[3]提出採用兩級容錯的滯環比較器結構,它與傳統的調節器相比,可多輸出8種狀態,以開關表包含更多的磁鏈和轉矩狀態信息,更加細化了系統的運行特徵,從而增強控制效果。文獻[4]提出採用三點式轉矩調節器,結合兩點式磁鏈調節器,每個區間有4個工作電壓矢量和2個零矢量,比傳統方案多2個工作電壓矢量,以此獲得近圓形的磁鏈。當然也可以用PI取代轉矩滯環控制器。其控制原理為:根據給定轉矩與電機模型估計出轉矩之差,經PI調節後得到電機的轉差角速度,結合電機轉速計算出一個控制周期內定子磁鏈的角度增量。由於當前控制周期內的磁鏈矢量是已知量,從而實現對電機轉矩和磁鏈控制的目的。文獻[5]提出注入抖動法,在轉矩和磁鏈滯環內疊加一個高頻三角波,其幅值和滯環容差寬度相當,根據反饋值、△ψ和載波比較,根據差值來選擇適當的電壓矢量。三角波頻率增大.開關頻率也就得到提高。容差分級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是一個模糊量,因此文獻[6]引入模糊控制的概念,用模糊控制器取代滯環比較器和開關表,通過區分不同磁鏈誤差和轉矩誤差大小,做出不同決策來優化開關狀態的選取,從而改善系統性能。而在採用SVM技術的直接轉矩控制系統中,由於是根據每個控制周期的磁鏈和轉矩偏差來合成電壓空間矢量,因此不再需要滯環比較器和開關表(可抽象看成將容差分為無限細。
3.3 增加逆變器輸出狀態
在傳統的直接轉矩控制系統中,通常採用三相兩點式逆變器.其結構如圖2所示。

施密特觸發器相關文章:施密特觸發器原理 矢量控制相關文章:矢量控制原理

相關焦點

  • 異步電機直接轉矩弱磁控制研究
    在高速列車用感應電機直接轉矩控制系統中,有時需要電機工作在高於額定轉速的情況,對於感應電機,可以通過弱磁控制達到比較高的速度要求。在弱磁階段,電機的轉矩性能主要取決於電機的控制策略,其方法和基速也有所不同。
  • 直接轉矩控制原理和特點
    直接轉矩控制與矢量控制的區別是,它不是通過控制電流、磁鏈等量間接控制轉矩,而是把轉矩直接作為被控量控制,其實質是用空間矢量的分析方法,以定子磁場定向方式,對定子磁鏈和電磁轉矩進行直接控制的。這種方法不需要複雜的坐標變換,而是直接在電機定子坐標上計算磁鏈的模和轉矩的大小,並通過磁鏈和轉矩的直接跟蹤實現PWM脈寬調製和系統的高動態性能。
  • 電機製造業:步進電機轉矩與振動的改進設計
    由於其高功率密度低,步進電機傳統上運行發熱,不能連續運行,高轉矩步進電機提出了以下幾種提高性能的替代方案。電動機的工作溫度與輸入電流近似成正比,15°C(27°F)的降低可以使電動機的預期壽命增加一倍。通過將電流降低到剛好適合電機和應用的水平,步進電機實際上可以運行更冷和更長的時間,這意味著更多的生產輸出功率和更少的機器維護。
  • 感應電動機直接轉矩控制中電壓狀態選擇
    1 引言  直接轉矩控制技術是8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種重要的交流調速理論,自提出以來得到了廣泛的關注[3]。它具有原理簡單,使用傳感器較少,系統對電機參數的依賴性弱,動態響應快等特點。隨著DSP技術的發展,直接轉矩控制技術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
  • 伺服電機控制能否代替步進電機控制,交流伺服電機與步進電機的區別...
    伺服電機(servo motor )是指在伺服系統中控制機械元件運轉的發動機,是一種補助馬達間接變速裝置。伺服電機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準確,可以將電壓信號轉化為轉矩和轉速以驅動控制對象。伺服電機轉子轉速受輸入信號控制,並能快速反應,在自動控制系統中,用作執行元件,且具有機電時間常數小、線性度高、始動電壓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電信號轉換成電動機軸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輸出。分為直流和交流伺服電動機兩大類,其主要特點是,當信號電壓為零時無自轉現象,轉速隨著轉矩的增加而勻速下降。
  • 新能源電驅系統標準解讀與拓展:轉矩控制精度
    導語:純電動汽車動力總成中的轉矩控制精度,是整車關注的關鍵指標之一,直接影響了整車的駕駛性、能耗優化、以及轉矩突變時的響應時間。究竟什麼是轉矩精度?如何測試?轉矩精度和系統哪些參數相關?又要如何在設計開發過程中將其限制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這些問題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 淺析交流伺服電機的矢量控制
    上面我們聊了坐標變換與矢量控制結構,矢量控制的目的是控制伺服的同時,使電流與電壓的位相一致進而提高電力效率和電機轉矩的效率。下面我們再來了解下包括矢量控制在內的伺服控制結構。  1.交流感應伺服電機的矢量控制  矢量控制理論最先是在1971年由德國學者F.Blachke提出的。在伺服系統中,直流伺服電機能獲得優良的動態與靜態性能,其根本原因是被控制只有電機磁通Ф和電樞電流Ia,且這兩個量是獨立的。此外,電磁轉矩(Tm=KT Ф Ia)與磁通Ф和電樞電流Ia分別成正比關係。因此,控制簡單,性能為線性。
  • 異步電動機直接轉矩控制離散系統的建模和仿真
    1985年,德國魯爾大學教授Depenbrock和日本學者Takahashi提出了直接轉矩控制理論,由於它直接控制定子磁鏈空間向量和電磁轉矩
  • 意法半導體:通用電機與步進電機控制方案
    打開APP 意法半導體:通用電機與步進電機控制方案 灰色天空 發表於 2013-02-26 17:00:26 通用電機 通用電機屬於串勵電機,可由AC或DC電源供電。 由於勵磁(定子)繞組與電樞(轉子)繞組串聯,所以任一極性的電流都會產生方向相同的轉矩。 由於2個繞組內的電流和磁場同時反轉,所以在AC電源供電的情況下,電機運轉良好。 通用電機的優點在於起動轉矩高、設計緊湊、運行速度快和成本低。
  • 先進的直接驅動轉矩電機技術,助力現代工具機設備高精度化
    直接驅動,不需要齒輪,轉子直接連接到要轉動的軸上,這種組合與預加載的滾珠軸承是絕對自由的。根據所使用的控制系統,驅動器的剛度可以大大提高,同時具有更高的功率、精度、角速度和加速度。轉矩電機具有巨大的加速和減速值,動態穩定好和剛性強,可以達到定義的最佳精度位置,最高動態和旋轉速度,高峰值扭矩,效率高,運行平穩,兩臺電機無故障並聯運行,適用於所有通用控制系統。直接驅動轉矩電機技術機械工程中的直接驅動技術是指在沒有傳動比的情況下,將動力直接傳遞到被驅動的結構件上。
  • 電機的電磁轉矩等於輸出轉矩?
    打開APP 電機的電磁轉矩等於輸出轉矩? 發表於 2019-11-15 09:16:04   電機的電磁轉矩等於輸出轉矩?
  • 電機轉矩與性能的關聯關係
    給停止狀態的電機加上電壓的瞬間,電機產生的轉矩稱為起動轉矩。起動轉矩表徵了電機的起動能力,它與起動方式有關(如降壓起動、交流電機變頻調速起動、繞線電機串接電阻起動等)。直接起動的鼠籠電機,起動轉矩一般為額定轉矩的0.8—2.2倍。通常情況下,起動轉矩應為額定轉矩的1.25倍以上,與之對應的起動電流達額定電流的5-6倍。
  • 潛油永磁同步電機的控制應用
    本文主要講述了直接轉矩控制模式(DTC)在潛油永磁同步電機上的控制應用;列舉了幾種不同的直接轉矩控制模式(DTC)及具有直接轉矩控制模式的ABB變頻器。我國是一個石油資源比較匱乏的國家,國際原油市場的價格波動直接影響著國內成品油的價格波動。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國內原油的產量,提高每一口油井的產出率。
  • 微芯有刷直流電機控制方案
    一旦轉子與定子對齊,電刷與換向器接觸並導通下一個繞組由於速度和轉矩與所應用的電壓/電流成正比,因而有刷直流電機控制起來相對容易。低過載能力低熱耗散|工作原理有刷直流電機的速度可以通過控制電樞電壓來控制,轉矩則由電樞電流控制;
  • 伺服電機與控制電機有什麼不同?如何選擇電機?
    實際上,簡單的判斷其優點缺點帶有片面性,數十年前,可以說「步進電機沒有伺服電機的精度高」確實存在,但隨著精密製造及驅動控制技術的進步,步進的技術也在改進,依然保持著重要的行業地位。伺服來自英文servo,指系統跟隨外部指令進行人們所期望的運動,運動要素包括位置、速度和力矩。伺服系統是以變頻技術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產品,是一種以機械位置或角度作為控制對象的自動控制系統。
  • 變頻器對交流感應電機的速度和頻率控制
    變頻驅動是一種用於控制交流感應電機的速度和頻率的技術,因此它也被稱為可調速驅動器或變速驅動器。在這種現象中,電機的電壓和頻率使用稱為PWM(脈衝的技術)來控制。寬度調製)。有許多其他技術用於降低電機電流,如軟啟動器。但變頻驅動器的好處不僅僅是軟啟動器。
  • 數字交流伺服驅動器實現方案
    摘要:  交流伺服驅動器的控制包括信號的測量、濾波、整形、核心算法的實時完成,驅動信號的產生和系統的監控、保護等功能。  引言  國際整流器件公司針對高性能交流伺服驅動的需求,設計出了基於硬體實現的完整的伺服驅動控制單片解決方案IRMCK201, 適用不同類型的永磁或交流感應電機,具有編碼器位置反饋接口,將運動控制算法通過硬體實現,從而省略了編程任務,達到實時控制的目的。
  • 變頻器控制電機,可以調到多大的頻率?
    電壓空間矢量(SVPWM)控制方式它是以三相波形整體生成效果為前提,以逼近電機氣隙的理想圓形旋轉磁場軌跡為目的,一次生成三相調製波形,以內切多邊形逼近圓的方式進行控制的。經實踐使用後又有所改進,即引入頻率補償,能消除速度控制的誤差;通過反饋估算磁鏈幅值,消除低速時定子電阻的影響;將輸出電壓、電流閉環,以提高動態的精度和穩定度。
  • 直流伺服電機、交流伺服電機和步進電機的優缺點
    為了適應數字控制的發展趨勢,運動控制系統中大多採用步進電機、直流電機或全數字式交流伺服電機作為執行電動機。雖然三者在控制方式上相似,但在使用性能和應用場合上存在著的差異。現大蘭電機小編就三者的優點用途作一比較。  交流伺服電機  優點:  ⑴無電刷和換向器,因此工作可靠,對維護和保養要求低。
  • 直流無刷電機產生轉矩波動的原因_如何降低轉矩波動
    直流無刷電機產生轉矩波動的原因   1、非理想反電動勢波形引起原理性電磁轉矩波動   從工作原理看正弦波驅動是一種高性能的控制方式,電流是連續的、三相正弦波交流電流與三相繞組中的三相正弦波反電動勢共同作用產生光滑平穩的電磁轉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