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對很多人來說,像是洪水猛獸一樣可怕。
「洗牙會把牙齒洗壞?」
「洗牙之後牙縫變大?」
「洗牙是牙醫騙錢的手段?」
...
類似的問題層出不窮,因此一提起洗牙,人們第一反應總是抗拒。然而洗牙真的是這樣可怕嗎?來聽小賽來給你說道說道。
01第一問:用什麼「洗」牙?能洗掉什麼?
洗牙是通過【超聲器械】,將圈在牙齒周圍的【牙結石】清理掉。牙結石是什麼呢?這就是口腔問題裡老生常談的東西了,人的口腔裡有種叫做「牙菌斑」的物質,就算是按時刷牙勤漱口,口腔清潔習慣再好的人,也無法避免它的產生,因為刷牙是刷不掉它的。牙菌斑黏在牙齒、牙齦上,積年累月下來鈣化成了石塊,就成了我們所說的【牙結石】,牙結石圈在牙齒周圍,擠壓和刺激牙齒牙齦,持續釋放有害物質,導致口臭、牙齦出血,形成牙周炎,時間久了會發展成更嚴重的牙周病,繼而致使牙齒鬆動脫落。

因此,定期進行洗牙就是件非常有必要的事,他能把初期炎症扼殺在搖籃裡,是預防各種口腔疾病最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有人會覺得小題大做,每年多花幾百塊防患於未然是浪費錢財,殊不知當你的牙齒發生了大問題,就不算治牙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了,你想花錢去解決都未必可行,定期洗牙做好防護,相當於是最健康且省錢的治療。有句話說的好:不捨得給牙齒花錢,牙齒讓你身心錢包都發顫。
02第二問:洗牙能讓我的牙變得潔白無瑕嗎?
先回答:並不能。像前面說的,洗牙是為了洗掉牙結石,預防口腔疾病。同時,洗牙也可以去除掉牙齒表面的色素沉澱,如茶垢、煙垢和食物色素沉澱等等,並不是要把它漂白,你也可以把洗牙理解為:讓牙齒還原到「本來面目」。
這裡面有個知識點要讓大家了解一下,一顆牙的組成分為3部分,由內到外分別是牙髓腔、牙本質、牙釉質。如果你的牙牙非常健康,那麼最外面那層牙釉質則是半透明的狀態,而中間的那層牙本質是淡黃色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健康牙齒顏色,是【牙本質透過半透明的牙釉質所顯現出來的淡黃色】。越健康的牙釉質,它的鈣化程度越高,其硬度也越高,這樣的牙釉質更透明。相反的道理,牙釉質要是不健康,鈣化程度就低,透明度也相對變低,牙齒反而會呈現出一種病態的白色或者是乳白色。
所以,不要認為【洗牙】就是把你的牙齒【漂白】,真正健康的牙牙,本身就是淡黃色的呀,而洗牙就是還原牙齒本色(敲黑板華重點)。
03第三問:洗牙會不會傷害牙齒?牙縫會變大嗎?
如果非要較真的說,洗牙的確會帶來些微的磨損。就像所有能使用的東西一樣,只要使用就會有磨損,畢竟連吃飯也會因為咀嚼這個動作而造成磨損呢不是?所以,洗牙所帶來的的磨損是微乎其微的,可忽略不計的。
而洗牙會使牙縫變大這個說法則由來已久,很多人洗完牙後都有這種感覺。小賽必須要鄭重的說明一下這件事:首先,牙齦與牙根面之間本身就不是緊密附著的!而是存在一條 0.5-2 毫米的淺溝,我們管他叫做牙齦溝。牙齦溝內容易積存食物碎屑、附著牙菌斑,這個地方是真的非常非常適合細菌的繁衍和生長,時間久了這些積垢就會變成我們上文中說的【牙結石】,牙結石會不斷【填充】牙齦溝、【擠壓】牙齦、【攥住】牙齒,讓我們產生了【牙齒是密密實實緊壓在一起的錯覺】,當通過洗牙把牙石去掉後,重新露出了我們的牙齦牙根,我們就會下意識的認為是洗牙把牙縫洗大了。這就像一個太久不洗澡的人,終於洗掉了一身汙泥,卻有一種洗掉了身上血肉的感覺。
04第四問:牙醫總是提醒我們定時洗牙,是不是瞎推銷?
洗牙在牙科治療中,是收費低、耗時長、技術含量低的一個項目,每一個權威的牙科醫生,不管是參加比賽還是評職稱,不管是寫論文還是案例集錦,需要的多是複雜的種植病例、精美的牙齒美容修復病例、震撼的根管病例、複雜的牙齒種植、完美的正畸修復、高超的外科病例等。沒有人會拿著一大堆洗牙案例來表達自我,就這樣費力不討好的治療項目,為什麼醫生們還是不厭其煩的告訴你,洗個牙吧...這是因為我們的醫生都具有責任心且嚴謹敬業,因為他們知道,每一種口腔疾病,大多從牙周病開始,洗牙能儘量把細菌扼殺在源頭,防患於未然。國人的口腔防護意識相對淡薄,很多人還停留在對洗牙誤解的階段,有些患者很多年都沒洗過牙,牙結石到了能包漿的地步,洗牙後有出血的正常情況,就篤定的以為都是醫生把牙給洗壞了。醫生們也不得不面對層出不窮的疑惑和質問,百口千口也難辯。即使這樣,醫生們也沒有退縮,本著負責任的態度,一遍遍的叮囑患者去洗牙。可以這樣說,這世界賦予了醫生救治的使命,他們一直對生命報之以歌。
洗牙本身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可是被誤解卻一直是它的宿命。希望通過小賽的碎碎念,能讓大家對口腔健康有一個新的理解和認識,衷心希望每個人都有一口健康的好牙,不論發生了什麼事,都能微笑面對^▽^,報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