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圈比相聲界會玩,「量子力學作曲」比公式相聲瘋狂一萬倍

2020-12-05 出欄

雖說白居易一千多年前就發出「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嘆,陶淵明喝多了酒就張牙舞爪彈無弦琴,可這都屬於個人行為,真正在大劇院演出的那還得數老外。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有個大出風頭的作曲家叫作拉蒙特·揚格,他就是「無聲音樂」的代表人物。

拉蒙特·揚格曾「創作」過一部「樂曲」,這個曲子最大的特點是,越是音樂專業人士越「演奏」不好!而世界上但凡還能算是個人的,卻都可以不經過任何培訓而直接「演奏」。

其具體方法如下:「演奏」這部樂曲的人,只要往臺上一站,放出一隻早就準備好的花蝴蝶,讓它在場子裡自由的飛來飛去,蝴蝶啥時候從窗口飛出場子,這部音樂作品啥時候演奏完畢。

至於這部「樂曲」的準確演奏時間,誰也說不準,關鍵得看劇場的窗戶是多是少,尺寸是大是小,蝴蝶是壯是老,運氣是差是好。

當時有「看」過這部「樂曲」的音樂評論家這樣說:「蝴蝶在場中飛舞,這件事情本身便是音樂,音樂的世界不能只靠聲音來表現,還要加上視覺的因素,使它更具有戲劇性。」

尼瑪真不愧是專家!

不過普通觀眾好像並不買帳,說實話,這曲子「看」一遍還行,第二遍就沒人願來了。想想也是,與其花錢買票到劇場裡看一隻蝴蝶「獨唱」,怎麼著也不如到公園看無數的赤橙黃綠青藍紫蝴蝶「合唱」。

還免費。

最後沒辦法了,眼瞅著一個觀眾都沒有了,於是拉蒙特·揚格又做了一首新「曲子」,命名為「三四三」。

這「曲子」比上面那首容易讓人接受,至少他用上了鋼琴。

演奏者用胳膊肘在鋼琴的鍵盤上連續敲打十二分鐘,敲足343下之後,便站起來向觀眾深鞠一躬:親愛的朋友們,今天的演出到此結束,再見!

再見?再也不見!!!看你這「三四三」,還不如「一二一」呢。

有個裝B貨死賴著不走,閉著眼一臉的憧憬:「哎呀真好聽!」周圍很多人都翻白眼,想痛A他一頓。

另一位美國先鋒藝術家約翰·凱奇最著名的樂曲是1952年創作的《4分33秒》,這首「曲子」更徹底,不僅一個音符都沒有,演奏者動都不帶動一下的。參加演出時,演奏家走上舞臺,跟個傻瓜一樣往那兒一坐,坐足4分33秒後,連琴鍵都沒有碰一下就宣布演出結束。

觀眾們不幹了,嗷嗷叫著抗議。

約翰·凱奇說了,藝術和生活的界限應該被抹平,音樂本身就是一種「從希望到失望到絕望的過程」,《4分33秒》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聽」完了絕望吧同志們?

按約翰·凱奇的說法,這曲子任何樂器都能演奏,還可以合奏,只是一般人喜歡用鋼琴。曲子分三個樂章,三個樂章每段結束時演奏者都要裝模作樣翻頁樂譜,而鋼琴演奏者做出的開合琴蓋、擦汗等動作,演奏期間聽眾聽見的各種聲響,別管是打嗝還是放屁,都是音樂的組成部分。

好多年前,BBC在倫敦巴比堪中心搞了場交響樂團音樂會,《4分33秒》是曲目之一,這是該樂曲首次在英國演出,還在BBC電視頻道播出。為了不讓大家以為是自家的電視或收音機出了問題,BBC為此還做了特別提醒:突然發現收音機和電視不出聲,千萬不要大驚小怪,更別急著換臺,您此時正欣賞的是百年一遇、世界著名的先鋒藝術家約翰·凱奇最知名的大作《4分33秒》。

好好「聽」吧同志們,絕對「不虛一聽」,您可真有耳福!

為了確保有效轉播,BBC還專門關閉了一套緊急備用系統,該系統是專為電臺突然毫無聲音時,作為備用插入準備好的內容。

而演出樂團還一本正經地對該樂曲進行了多次「排演」,一幫音樂家認真調好樂器,跟傻子似的往那一坐。端坐4分33秒,齊活兒!排練很圓滿!

你看著像胡鬧吧?好玩的是這曲子還真有版權。

2002年,約翰·凱奇的出版商把英國音樂家邁克·巴特給告了,控告他剽竊凱奇作品,因為他的「行星」搖滾樂隊唱片中有長達一分鐘的無聲沉默。我們凱奇沉默了4分33秒,你丫「功力「不夠,只無聲了1分鐘,可這也是剽竊!

好玩的是官司居然還打贏了,巴特最終支付了高達6位數的罰金。

絕對現實版的「沉默是金」。

有一個留學於美國紐約朱麗雅音樂學院的日本作曲家一柳慧真沒白白出國深造,此君可謂是深得「無聲音樂」之精髓。

1961年8月回日本前,一柳慧先將他創作的一部樂譜寄回日本讓他的朋友們先睹為快。一柳慧的朋友翻開哪一頁也找不到樂譜,只看到有幾滴墨水滴在紙上,當然後來他們知道了,敢情這就是「樂譜」。

據日本「先鋒派」音樂評論家黛敏郎稱,他曾經在紐約「聽」過這部樂譜的首次「演奏」,當時演奏者在自己面前擺上剛從菜市上買回來的幾顆綠色的豆子,然後瞪著倆大眼珠子凝視了足足十分鐘以後,這部樂譜就被「演奏」完畢。

再後來,現場「演奏」不行了,沒人「聽」也沒人「看」了,於是「先鋒派音樂人」的熱情由實踐轉向理論,各種先鋒理論新鮮出爐,這幫人宣稱要拋棄傳統的音樂創作規律,而依照「數學方法」甚至採用「量子力學的方法論」,或者用誰也不知道是啥玩意的「新的數量記述方法的情報理論」來作曲

聽著耳熟吧?這些天被「公式相聲」掄蒙了吧?其實是音樂圈玩剩下的,早玩爛了的梗

在種種理論指導下,先鋒音樂家們又創造了「圖形樂譜」,在紙上隨便亂畫一通,便代表樂譜,而演奏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或當時偶然的衝動隨意演奏」。當他們演奏的時候,有的不用任何樂器,有的用破瓶子爛罐子紙盒子木箱子可樂罐洗腳盆……總之可以抓到什麼就拿什麼當樂器。

另外,演奏者不需要任何音樂訓練和舞臺技巧,既可以只練不說,也可以念咒呻吟跳大神,發出任何像人或不像人的聲音。

說句題外話,竊以為現在到醫院裡隨便抓個醫生過來開個藥方,都可以稱得上是最前衛的「圖形樂譜」,病人們倒真的是「完全根據自己的理解或當時偶然的生理反應隨意猜測」醫生寫的到底是什麼。

你看得懂醫生們的「鬼畫符」嗎?

說穿了,現在還有鼓吹量子力學作曲的嗎?這也是公式相聲的未來。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636秒35次笑聲掌聲,公式相聲尬笑收官,倒數第一實至名歸
    636秒35次笑聲掌聲,公式相聲尬笑收官,倒數第一實至名歸CCTV的相聲小品大賽八場決賽已經落下帷幕,各大獎項花落誰家還得等到頒獎晚會才能知曉答案。但就目前情況而言,相聲組墊底的估計就應該是公式相聲、博士相聲夫婦李宏燁和鄭鈺了。
  • 「公式相聲」李宏燁:投靠姜昆叫板郭德綱,為證能力開相聲專場
    「公式相聲」李宏燁:投靠姜昆叫板郭德綱,為證能力開相聲專場他創立了獨樹一幟的公式相聲,憑藉這一成果,公然暗諷郭德綱「沒文化」,他想憑一己之力打破傳統相聲,但為了生存,還是選擇和姜昆抱團取暖,他就是新語相聲俱樂部的創始人李宏燁。
  •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博士夫妻「公式相聲」
    相聲組評委趙炎認為,相聲創作要向小品學習,多創作一些聚焦觀眾生活的題材。並勉勵選手們:「作品不要怕反覆,不要怕推翻,刻苦勤奮才能推出好作品。」藏族小品展現精準扶貧 「公式相聲」戲說二十四節氣在昨晚的比賽中,三組相聲和三組小品作品兩兩穿插登臺表演。
  • 相聲演員竟然拿音樂獎,是「破圈」還是破底線?
    不過,近日某相聲演員拿了某音樂盛典的「最具突破男歌手獎」,在音樂圈內引發了不小的爭議。相聲演員拿了音樂獎,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破圈」頒獎也引發「毒舌」樂評人丁太昇直言「荒謬」,並批評說把音樂類獎項頒發給說相聲的才是「突破」,突破了華語樂壇的底線。演而優則唱,成功「破圈」的演藝明星,在此前並非沒有,劉德華就是此中傑出代表。
  • 博士夫妻的「公式相聲」登上了央視舞臺:與郭德綱爭吵,馮鞏姜昆笑...
    博士夫妻的"公式相聲"登上了央視舞臺:與郭德綱節目中爭吵,馮鞏姜昆笑而不語!2018年《相聲有新人》的節目中,有一對來自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妻,兩人一直沒有從事過這個行業,後來因為個人喜好開始了相聲之路,而且還自創了「公式相聲」這個全新的項目,甚至還有了徒弟,兩人算是自學的,沒有師承,而兩人的「公式相聲」是以公式為框架,填充素材後形成段子。
  • 公式相聲事件!本是創新與傳統的藝術碰撞,卻為何演變至此?
    近日,相信很多網友對公式相聲一事都有耳聞,因為這種比較新鮮的東西向來都比較吸引人,在加上著名的相聲演員郭德綱被牽扯其中,這件事在網絡上也是傳播度越來越廣。這件事最初是由於在相聲藝術類節目中,來自上海交大的兩位博士生在臺上表演了自己創立的一種新模式的相聲,也就是通過工程學理論模擬和計算出來的一種新的相聲表演方式。
  • 那對質疑郭德綱爆紅的博士夫妻,想要推出公式相聲,結果怎樣了?
    但是還是有一些東西,他們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人們的視野,比如說相聲和小品。這兩樣東西都是每一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必備的節目。那些相聲演員他們都有著豐富表情可以引人入勝,讓很多觀眾都捧腹大笑。要說起相聲那麼其代表人必定是郭德綱了,郭德綱是在相聲界很有成就的人,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個故事也是與他有關的。那對質疑郭德綱爆紅的博士夫妻,想要推出公式相聲,結果怎樣了?
  • 「音樂圈鄙視鏈」的本質是什麼? -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Sybil音樂圈向來不乏高姿態的批評家。實際上,在音樂消費者中,也常年存在一條「音樂消費鄙視鏈」,無論音樂地區、流派、樂器、唱法,都成為樂迷們秀優越的方式。無處不在的音樂圈鄙視鏈有人曾總結出「史上最全音樂圈鄙視鏈」,將「鄙視鏈」這一令人哭笑不得的怪誕現象梳理得十分明晰。
  • 嗆聲郭德綱的公式相聲博士:我不是神經病,我要連著上20年春晚
    在《相聲有新人》的節目中,他和郭德綱針鋒相對,他上臺問郭德綱:「您不認識我是吧?」節目表演完,他說「咱說點兒高級的行嗎?」郭德綱回:「相聲怎麼不高級了?」他自創了複雜公式,稱每段相聲都是按公式寫出來的。有人認為他的相聲並不好笑,「平庸」「無才」,指責他把人當機器人研究,寫出的東西只配當廁紙。▲李宏燁接受採訪。「眾人皆醉我獨醒。」
  • 公式相聲動作不斷,受邀參加曲協活動,為牛津劍橋校友會定製作品
    日前,在缺席首屆非遺相聲大會之後,交大博士,李宏燁、鄭鈺夫婦並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最近,上海市曲藝家協會第八次會員大會舉行,李宏燁受邀參加,現場與多位大咖合影,看起來心情非常不錯。能夠參加文聯舉辦的活動,也充分說明李宏燁已經被相聲界接納和認可。
  • 《瘋狂的球球》德雲社相聲演員燒餅與馬蘇battle誰的手更巧?解壓...
    德雲社相聲演員燒餅和影視圈的姐姐馬蘇竟然在比誰的手更巧?這是一檔怎樣神奇的綜藝!注意!注意!前方「球」來了!本周五晚7點,金鷹卡通衛視中國首檔明星親子室內球元素解壓綜藝作業幫直播課《瘋狂的球球》全新來襲,乘風破浪的姐姐王智、著名演員馬蘇、德雲社相聲演員燒餅、曹鶴陽、金鷹卡通主持人E哥、小燕子姐姐、小演員樊雨潔、肖添仁齊聚解壓現場,帶你找回歡樂,瘋狂一下!馬蘇燒餅緊張「battle」誰的手更巧,「彈球之爭」誰能更勝一籌?
  • 音樂圈都有鄙視鏈,是我們自負感太強還是優越感太弱?
    每個行業都有一條鄙視鏈,音樂圈自然也不例外。「做搖滾的瞧不起做流行樂的,覺得俗。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搖滾的,覺得稚嫩。玩古典樂和朋克的誰都看不起,覺得其他人全是傻X。」這段揭秘音樂創作人圈子內幕的言論,在網絡上火了之後,被網友扒出它來自3歲學習鋼琴卻靠綜藝成名的音樂人——臧鴻飛在一檔節目上的發言。
  • 南京話相聲 南京人短劇火爆朋友圈
    原標題:南京話相聲 南京人短劇火爆朋友圈   「周三了,又被陳老斯刷屏了!我也來刷!」南京網友「喝人一大跳」在朋友圈裡轉發了「硬腿子」微信公眾號發布的陳峰寧最新相聲視頻。南京話相聲一夜之間火爆朋友圈,讓每周三成為網友的期待。周四,則是「陳老斯看了都忍不住笑」的南京話短劇《藍鯨青年》的刷屏日。
  • 青年相聲演員董建春李丁:我們不做"包袱"的搬運工
    一個穩重,一個「瘋癲」;一個戴眼鏡,一個露板兒牙……「大逗相聲」的董建春、李丁,一逗一捧,一莊一諧,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期間,從央視元宵晚會到各個地方臺的春晚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二人獨特的相聲表演風格給不少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圈了許多「粉」。
  • 非專業人士為什麼要學習量子力學?
    特別是那些有志於搞科幻小說創作的人,學習量子力學更是大有益處。常言道:「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參入量子力學元素,不僅可以讓你的作品顯得高深的樣子,而且還可以使原本不符合邏輯的情節一下子柳暗花明。 自從2017年第一顆量子實驗衛星成功發射時空之後,原本深居閨閣的「量子」,罩著神秘的面紗,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 相聲派系實力最強的還是天津,商業化最成功的是北京!
    相聲圈勢力簡單劃分,可以分為國營跟私營兩大塊,但這兩大塊之中,又有很多需要細分的小團體。比如國營相聲團體,很多人被某班主洗腦後,將其一概而論的說成是「主流相聲藝人」,並且全都是國家養著的窩囊廢。大部分曲協會員都是自己運營著私人企業,比如青曲社的苗阜,相聲新勢力的盧鑫,星夜相聲會館的李菁,嘻哈包袱鋪的高曉攀等,還有就是爭議極大的公式相聲李宏燁,他也有自己的新語相聲社團。這些人都不能一概而論的說成是曲協勢力,他們的主要圈子應該是自己的私營社團,並且彼此還是市場上的競爭對手。
  • 量子力學中的量子場論
    量子力學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反直覺的理論,然而就純粹的預測能力而言,它也是最成功的。僅僅從量子力學的數學公式中就得出了無數驚人的發現,其巨大的成功說明量子力學提供的數學描述反映著更深刻的現實真理,到目前為止,最成功最具預測性的公式就來自量子場論。
  • 《瘋狂的球球》玩球根本停不下來!
    這不,一檔全新的球元素解壓遊戲綜藝順勢誕生,它就是金鷹卡通衛視創意打造的《瘋狂的球球》。11月20日起每周五晚7點,爆笑上線!聽到這個名字,想必大家就知道這檔節目的風格了——瘋狂玩球,瘋狂解壓!此時此刻,小編耳邊響起了一首歌:開心不開心的都跟我來,美麗而瘋狂的時光不等待!
  • 量子力學的起源1:黑體輻射公式的發現
    這裡我將會用一系列文章介紹這其中的一支—量子力學建立的全過程,並儘量還原當時的情境。關於量子力學的歷史有很多優秀的文章和書籍,我希望我的介紹並不是簡單地重複,從一名曾經參與過科學研究人的角度審視這段歷史,希望各位讀者和同學能夠從中學到科學研究的方法,並重溫這段氣勢磅礴的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