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相聲事件!本是創新與傳統的藝術碰撞,卻為何演變至此?

2020-12-03 娛樂熱點特搜

近日,相信很多網友對公式相聲一事都有耳聞,因為這種比較新鮮的東西向來都比較吸引人,在加上著名的相聲演員郭德綱被牽扯其中,這件事在網絡上也是傳播度越來越廣。

這件事最初是由於在相聲藝術類節目中,來自上海交大的兩位博士生在臺上表演了自己創立的一種新模式的相聲,也就是通過工程學理論模擬和計算出來的一種新的相聲表演方式。但是身為評為的相聲大師郭德綱認為他們這種形式在當今的舞臺上是行不通的,因此沒有給通過,本來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是博士夫妻卻並不服氣,不僅當場反駁,並且還說出一些不合場合的話,完全不把郭德綱放在眼裡,並在之後在網絡上發聲堅持自己,因而此事也越鬧越大。

相聲是一種起源於民間的藝術形式,而且流傳甚廣,在很多人看來相聲本就是一種親民的,迎合大眾的藝術形式,接地氣才會讓它更為大眾歡迎,而博士夫妻這種表演方式過於生硬和高雅了,脫離了相聲本身的藝術基礎。而在博士夫妻看來,他們這是一種創新,而且已經在校園內取得了很好的反響,他們認為郭德綱這是對他們的否定,甚至認為這是身為當前相聲界老大的郭德綱對新人的打壓,因而加大了反抗的力度。

其實相聲作為一種藝術,創新是很寶貴的,這件事本身的矛盾點只在這種形式的相聲能否走得通的問題上,但是最終這件事似乎卻變味了。

相聲曾經在中國一度走向沒落,可以說是郭德綱讓它煥發了新生,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郭德綱肯定有著比常人更多的體悟和經驗,因此他對公式相聲有著自己的看法,這並沒錯。而博士夫妻選擇以一種新的方式來演藝相聲,這是無疑是一種創新,不管走不走得通,都是值得肯定的,也沒錯。這件事錯就錯就一個態度上。

藝術是一種需要爭執和碰撞來激發更多火花的東西,博士夫妻與郭德綱的爭執也沒錯,問題就在他們的態度上,他們顯得過分的驕傲自滿,不把同行的前輩放在眼裡,甚至頻繁的出言詆毀,而且還和網友嗆聲,可以說是這樣一個態度毀了整件事,身為博士生他們的表現卻讓觀眾失望了,這也才導致了他們最後的失敗。

希望大家都能理智的看待這件事,在藝術的形式裡是沒有對錯的,每一個創新的人不管成敗都是值得被肯定的,只希望這件事能回到藝術的初衷,而不是網絡上無意義的謾罵。你是怎樣看待這件事的呢

相關焦點

  • 相聲是需要繼承傳統,還是需要不斷創新,姜昆和郭德綱各執一詞
    像是近些年紅火的年輕相聲演員之中,金霏、陳曦算是只有能耐的一對;盧鑫、玉浩雖然新穎,但少了一分老氣,雖有新相聲的風味,但少了傳統相聲的情懷,並且表演方式較為單一,有創新缺少全新。這也就有了對於相聲發展的一種爭論,到底是要創新,還是要傳統?姜昆先生和郭德綱先生有不同的看法。
  •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博士夫妻「公式相聲」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胡智鋒就稱讚大賽:「許多作品用『中國式』幽默做清晰註解,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化魅力;許多作品很接時代的地氣,把社會熱點問題微縮呈現,或用直抒胸臆的褒貶,或用見微知著的巧思,發人深醒,從而真實記錄時代發展,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歌頌真善美。」在本場比賽中,點評專家方芳、魏文亮、魏積安送上了精彩的評價。
  • 「公式相聲」李宏燁:投靠姜昆叫板郭德綱,為證能力開相聲專場
    「公式相聲」李宏燁:投靠姜昆叫板郭德綱,為證能力開相聲專場他創立了獨樹一幟的公式相聲,憑藉這一成果,公然暗諷郭德綱「沒文化」,他想憑一己之力打破傳統相聲,但為了生存,還是選擇和姜昆抱團取暖,他就是新語相聲俱樂部的創始人李宏燁。
  • 《相聲遇上歪果仁》「圈粉」外國留學生 相聲文化圈層滲透力強大
    2019年,「出圈」成為了評判娛樂現象是否取得成功的標準之一,圈層滲透也成為人事物能否「多面開花」的重要指標,對於傳統相聲藝術而言亦是如此。就在上個月,由中國青年相聲演員與一群熱愛相聲的外國人完成的中國首場中外相聲專場表演,即《相聲遇上歪果仁》首場表演順利舉行。
  • 博士夫妻的「公式相聲」登上了央視舞臺:與郭德綱爭吵,馮鞏姜昆笑...
    2018年《相聲有新人》的節目中,有一對來自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妻,兩人一直沒有從事過這個行業,後來因為個人喜好開始了相聲之路,而且還自創了「公式相聲」這個全新的項目,甚至還有了徒弟,兩人算是自學的,沒有師承,而兩人的「公式相聲」是以公式為框架,填充素材後形成段子。
  • 嗆聲郭德綱的公式相聲博士:我不是神經病,我要連著上20年春晚
    李宏燁認為自己的「公式相聲」是相聲的創新,「郭德綱和傳統相聲都不行了。」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你說我這水平,怎麼能不上春晚?我不僅要上一年,我要連著上20年。」1「如果大家喜歡,笑聲掌聲比較多,就在臺上跟郭德綱理論。」李宏燁1米89的大個兒,熟人都叫他「大李」。
  • 北京移動「全球通5G潮生活」讓傳統藝術走上雲端嘻哈包袱鋪「雲上...
    當傳統藝術遇見最新5G、當詼諧幽默融入通信技術,新舊交融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9月12日晚7點,北京移動全球通攜手嘻哈包袱鋪,打破傳統表演模式,用5G VR直播的形式為用戶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雲上相聲」盛宴。
  • 上海交大這對說相聲的博士夫妻懟郭德綱、諷選手,一個月前還...
    幽默到底有沒有公式?  近日,來自上海交大的一對博士夫婦登上了東方衛視《相聲有新人》的舞臺,說起了他們的「公式相聲」。然而博士丈夫李宏燁不僅沒有因為這段「有科技含量」的相聲為自己博得晉級的機會,相反,他和導師郭德綱的「辯論」讓自己成了眾矢之的。
  • 張雲雷郭德綱黑歷史接連被扒,好不容易重獲關注的相聲又要涼涼?
    連帶著德雲掌門人郭德綱曾經調侃先烈的段子也被扒出,結合近來吳鶴臣等人的「騙捐」事件,德雲社的麻煩可真不小。但關於相聲藝術的底線究竟在哪的問題大家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且一直難有結果。有一部分網友認為藝術是不受限制的,就好像有些演員為了拍戲可以冒著生命危險或者挑戰自己的極限一樣。
  • 636秒35次笑聲掌聲,公式相聲尬笑收官,倒數第一實至名歸
    636秒35次笑聲掌聲,公式相聲尬笑收官,倒數第一實至名歸CCTV的相聲小品大賽八場決賽已經落下帷幕,各大獎項花落誰家還得等到頒獎晚會才能知曉答案。但就目前情況而言,相聲組墊底的估計就應該是公式相聲、博士相聲夫婦李宏燁和鄭鈺了。
  • 南京話相聲 南京人短劇火爆朋友圈
    原標題:南京話相聲 南京人短劇火爆朋友圈   「周三了,又被陳老斯刷屏了!我也來刷!」南京網友「喝人一大跳」在朋友圈裡轉發了「硬腿子」微信公眾號發布的陳峰寧最新相聲視頻。南京話相聲一夜之間火爆朋友圈,讓每周三成為網友的期待。周四,則是「陳老斯看了都忍不住笑」的南京話短劇《藍鯨青年》的刷屏日。
  • 兒童科幻畫裡的「傳統藝術」
    她在學校教授孩子們侗族農民畫,侗族農民畫構圖樸實、用色大膽,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但因其傳統技法比較考究,一開始不被孩子們接受。廖林宜說:「侗族農民畫的紙、顏料、技法獨特,而且畫作內容偏傳統的農民生活,好多孩子第一次作畫時不得要領,興致不高。」「傳統的東西有其精髓,但為什麼不受現代人喜歡?」
  • 郭德綱改口稱揮螢光棒聽相聲屬於復古,陷「雙標」質疑,你怎麼看
    隨著流量市場的崛起,各行各業都面臨了較大衝擊,連守著傳統的相聲攤子的觀眾,欣賞需求也日趨多元化。老觀眾依舊熱衷於閒咂《捉放曹》《批三國》《黃鶴樓》等傳統段子,常聽常新,總能嘗到別樣滋味。採訪中,老郭直面了最近對相聲流量化的一些討論,稱舉螢光棒聽相聲屬於復古與傳統的完美結合,被指暗挺張雲雷。郭德綱說:舉著螢光棒聽相聲?這個現象不是創新,它是復古。你是賣藝的,你不得把藝賣出去,對不對?郭德綱還強調:當年為什麼看梅蘭芳,為什麼追馬連良,因為他們是小鮮肉和流量。藝術圈必須這樣走。這才是正道!
  • 那對質疑郭德綱爆紅的博士夫妻,想要推出公式相聲,結果怎樣了?
    但是還是有一些東西,他們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人們的視野,比如說相聲和小品。這兩樣東西都是每一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必備的節目。那些相聲演員他們都有著豐富表情可以引人入勝,讓很多觀眾都捧腹大笑。要說起相聲那麼其代表人必定是郭德綱了,郭德綱是在相聲界很有成就的人,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個故事也是與他有關的。那對質疑郭德綱爆紅的博士夫妻,想要推出公式相聲,結果怎樣了?
  • 相聲演員李菁李丁董建春隨姜昆萬州匯演,臺下座無虛席號召力依舊
    相聲演員姜昆,很多人還是非常熟悉的。雖說近年來沒有什麼新作品問世,一直在吃老本活躍著,但作為相聲界的一位前輩,也曾多次在舞臺上貢獻了很多經典的演出,像《虎口遐想》等至今也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總之姜昆在相聲藝術上的造詣還是很深厚的。
  • 中國相聲門譜系:門派師承 相聲自有家譜(附圖)
    本圖表由馬三立「京津相聲演員譜系」、《中國相聲史》「相聲師承關係表」及相關資料綜合整理而成。   「譜系」相當於相聲行業的「家族成員檔案」,也就是所謂的「家譜」,它記錄下每一個相聲演員師承關係、隸屬門派、輩分高低。  一份「譜系」既投射出相聲百年的滄桑,也反映出相聲藝術綿延不絕的生命力。
  • 無法根除的飯圈伴生物,傳統藝術轉型之痛
    德雲社是一個專業的相聲社團,主營業務是相聲這種傳統藝術表演。傳統藝術雖然也是娛樂的一部分,但其實和娛樂圈還是有明顯的隔閡,其中受眾群體的差異是最主要的表現,例如喜歡欣賞歌劇的人,並不一定會喜歡流行音樂。
  • 公式相聲動作不斷,受邀參加曲協活動,為牛津劍橋校友會定製作品
    日前,在缺席首屆非遺相聲大會之後,交大博士,李宏燁、鄭鈺夫婦並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最近,上海市曲藝家協會第八次會員大會舉行,李宏燁受邀參加,現場與多位大咖合影,看起來心情非常不錯。能夠參加文聯舉辦的活動,也充分說明李宏燁已經被相聲界接納和認可。
  • 相聲演員劉穎:1982年到1992年,我和于謙說了十年相聲
    相聲這種語言藝術,它具有的能量,我從中汲取能量,把這門藝術傳承下去,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支撐。問:你們當時考的這個班正式名字叫……劉穎:北京曲藝團團帶班,我們掛靠在北京戲曲學校,我們學文化課和形體課是戲校的老師教,學相聲、曲藝概論,學臺詞和聲樂是北京曲藝團的老師教。我們是很幸運的一代,再後面就沒有了。問:這跟謙祥老師、增瑞老師他們那會兒的曲藝班一樣嗎?
  • 託卡馬克之冠:比起訓斥壺嘴對人沒規矩,郭德綱更應破除相聲行當的...
    而制度往往具有慣性,一來二去慣性成了戒律,戒律成了文化,文化成了門檻,門檻成了基礎,基礎成了土壤,傳統相聲藝術與封建會門特徵間就形成了難以割裂的內部聯繫,甚至成了行業本身的一部分。相聲行當的封建會門色彩在當時基本被滌蕩殆盡,以新的姿態涅槃重生。不妨直說,近些年來相聲藝術的發展出現了顯而易見的僵化和停滯,相聲不好笑了,群眾有意見,德雲社一定程度上扛起了相聲藝術復興和推廣的大旗,它讓一個已然顯得有些陳舊呆滯的傳統藝術形式煥發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