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是需要繼承傳統,還是需要不斷創新,姜昆和郭德綱各執一詞

2021-01-20 北展溜溜球

相聲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瓶頸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一方面是中老年實力演員逐漸淡出舞臺;另一方面是年輕演員難於出頭。

像是近些年紅火的年輕相聲演員之中,金霏、陳曦算是只有能耐的一對;盧鑫、玉浩雖然新穎,但少了一分老氣,雖有新相聲的風味,但少了傳統相聲的情懷,並且表演方式較為單一,有創新缺少全新。

這也就有了對於相聲發展的一種爭論,到底是要創新,還是要傳統?姜昆先生和郭德綱先生有不同的看法。

日前,郭德綱在天津衛視一檔綜藝節目中,談及傳統藝術如何創新問題,他表示:「一些傳統藝術不景氣,就是盲目創新所導致的。」

這和姜昆老師多年所推崇的文藝創作要勇於創新,不重複陳舊的套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姜昆老師多年來,可以說是不遺餘力的在各種公開場合推崇文藝創新,尤其在相聲方面更是推崇創新,他多次公開表示:「我們不缺傳承,缺的是創新。」

究竟什麼是創新,怎麼做才是創新這也是值得商榷的事情。姜昆對公式相聲大為讚賞,稱其也是創新。這是創新,但不是相聲的創新。

郭德綱做客天津衛視《幸福來敲門》節目時,談到傳統藝術創新問題,他給出了與姜昆截然不同的答案,郭德綱指出:「其實我們好多傳統藝術形式走進了一個誤區,很多人認為傳統藝術不景氣了,是因為創新不夠。其實這是繼承的不夠,百年老店是因為一樣東西做得好,才能堅持下來,它不是因為每天創新才成為百年老店,毛病就在這。

到今天為什麼不好了,是由於繼承的不夠,他在沒有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盲目的創新,導致本來已經很成熟的藝術才會被人們所拋棄的,在繼承好了的基礎上,我們再發展。」

郭德綱的這番解釋,完全與姜昆老師的理念相違背。而姜昆老師所倡導的:不重複陳舊的套路、過去的題材、似曾相識的作品和人云亦云的話語等,這些恰恰是郭德綱成功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倒是覺得郭德綱的理念更勝一籌,任何傳統藝術的創新發展,都必須先繼承在發展,相聲也不能例外。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繼承和發展的關係不是同一的而是遞進式的,而發展和創新基本上是對等的,先有繼承的脈絡,才有發展的枝幹,最後是大徹大悟的參天古樹。

沒有繼承,盲目地進行藝術創新,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像是我們所提到的公式相聲,沒有傳統相聲的沉澱,又何來新相聲的說法,你可以將其稱作全新的藝術門類,但很抱歉,這不是相聲?

郭德綱和苗阜在這一件事情上保持了一致,都不同意兩位大博士創造出來的是相聲的看法。連走都沒學會,就急著跑,不怕摔個大根頭嗎?

郭德綱的看法像是:我們要先學會繁體字,再來談簡化字的問題;姜昆的看法是:我們可以直接造字。

孰是孰非,一眼便能看透,不否認我們對姜昆先生的觀點過分解讀,但也不可否認,姜昆先生對相聲的發展觀有不明晰的解釋。

與此同時,標榜著創新的旗號,進行著低俗的演繹也是令人所不齒的,就像是上圖中的張雲雷,還有德雲社一些演員舞臺上袒胸露乳的行為,並不值得追捧和歌頌。

對於相聲發展的前途,不能一味地創新,首要前提是傳承。對於這兩種觀點,你有什麼樣的觀點和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校園創作寒假特訓營#

相關焦點

  • 博士夫妻的「公式相聲」登上了央視舞臺:與郭德綱爭吵,馮鞏姜昆笑...
    博士夫妻的"公式相聲"登上了央視舞臺:與郭德綱節目中爭吵,馮鞏姜昆笑而不語! 二人「公式相聲」理論與傳統理論相悖,最後夫妻二人的表演不被認可,丈夫李宏燁表現十分不服氣,認為郭德綱不識貨
  • 「公式相聲」李宏燁:投靠姜昆叫板郭德綱,為證能力開相聲專場
    「公式相聲」李宏燁:投靠姜昆叫板郭德綱,為證能力開相聲專場他創立了獨樹一幟的公式相聲,憑藉這一成果,公然暗諷郭德綱「沒文化」,他想憑一己之力打破傳統相聲,但為了生存,還是選擇和姜昆抱團取暖,他就是新語相聲俱樂部的創始人李宏燁。
  • 第八代相聲演員中最著名的五位,馮鞏第五,郭德綱第二,第一是他
    馮鞏是個非常優秀的相聲演員,1973年拜馬季先生為師,1986年首次登上春晚舞臺後就一直沒有缺席,連續31次登上春晚舞臺,被人稱為春晚的釘子戶,馮鞏早期相聲作品還是非常不錯的,《小偷公司》《點子公司》《馬路情歌》是他的代表作,與牛群搭檔時期是他的巔峰,二人一逗一捧配合默契,相聲段子包袱密,笑料足,當年這兩個人還是非常的火爆的,後來二人裂穴,馮鞏的作品也大不如前了,很多人都說如今的馮鞏形式大於內容!
  • 相聲演員李菁李丁董建春隨姜昆萬州匯演,臺下座無虛席號召力依舊
    相聲演員姜昆,很多人還是非常熟悉的。雖說近年來沒有什麼新作品問世,一直在吃老本活躍著,但作為相聲界的一位前輩,也曾多次在舞臺上貢獻了很多經典的演出,像《虎口遐想》等至今也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總之姜昆在相聲藝術上的造詣還是很深厚的。
  • 與姜昆關係緊張,與馮鞏關係如何?郭德綱近日參加節目首次吐真言
    早年間總自稱「非著名相聲演員」的郭德綱,經常在有意無意間表達出主流相聲演員與非主流演員之間的矛盾。坊間對他和姜昆之間的關係猜測最多,而他和同為天津相聲演員的馮鞏關係究竟如何,一直沒有可供參考的消息顯現出來。
  • 那對質疑郭德綱爆紅的博士夫妻,想要推出公式相聲,結果怎樣了?
    但是還是有一些東西,他們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人們的視野,比如說相聲和小品。這兩樣東西都是每一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必備的節目。那些相聲演員他們都有著豐富表情可以引人入勝,讓很多觀眾都捧腹大笑。要說起相聲那麼其代表人必定是郭德綱了,郭德綱是在相聲界很有成就的人,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個故事也是與他有關的。那對質疑郭德綱爆紅的博士夫妻,想要推出公式相聲,結果怎樣了?
  • 郭德綱與姜昆的關係多次成熱門話題,郭德綱與馮鞏關係如何呢
    郭德綱與主流相聲團體演員的關係,多年以來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熱點,與姜昆等人的關係更是多次成為熱門話題。那麼,郭德綱與同為天津老鄉的馮鞏關係如何呢?好像一直沒有確切的信息傳達出來。曾經在《歡樂喜劇人》錄製現場,這個問題似乎有了答案。
  • 上海交大這對說相聲的博士夫妻懟郭德綱、諷選手,一個月前還...
    近日,來自上海交大的一對博士夫婦登上了東方衛視《相聲有新人》的舞臺,說起了他們的「公式相聲」。然而博士丈夫李宏燁不僅沒有因為這段「有科技含量」的相聲為自己博得晉級的機會,相反,他和導師郭德綱的「辯論」讓自己成了眾矢之的。  交大博士讓郭德綱「走著瞧」  來自上海交大的這對博士夫妻李宏燁、鄭鈺,此前在相聲圈小有名氣。
  • 相聲派系實力最強的還是天津,商業化最成功的是北京!
    其實不然,首先被當成大反派的曲藝家協會,這就是一個公共社團組織,曲藝家協會會員並不是公務員,而是需要申請入會,然後繳納會費的會員。只有到了姜昆馮鞏這個級別,才屬於國家公職人員,可以領取級別工資。其他包括省級曲藝家協會會長有些都是需要倒貼錢的。
  • 相聲有諷刺幽默的特長,反應的生活是誇張的,姜昆馮鞏曾堪稱完美
    相聲是我國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特別是建國以來,曾經被舊社會摧殘的奄奄一息的相聲藝術獲得了新生,發展十分迅速。相聲是說的藝術,屬於以詞敘事的說唱形式。演員以其本來的面目直接跟觀眾交流感情,在觀眾的配合默契之下進行演出,獲得藝術效果。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說,相聲表演是演員和觀眾一起的集體抒情。相聲藝術說的特點反映著我國人民講古的交流方式和欣賞習慣,早在先秦時期,我倆點其中就流傳著豐富多彩的民間故事和笑話,它們進入城市和宮廷,逐漸發展成為早期的說唱藝術。
  • 張雲雷郭德綱黑歷史接連被扒,好不容易重獲關注的相聲又要涼涼?
    很多人因為他愛上了相聲,再反觀郭德綱將德雲社做大做強的這些年,也為相聲的推廣工作助力不少。所以此消息一出,網絡上瞬間形成了兩個陣營,一方為堅持抵制張雲雷郭德綱行為的人,一方則是他們的粉絲。這樣的結果也是大家最不想看到的,畢竟相聲也算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而進入21世紀以來,諸如京劇這樣的國粹已經逐漸被大眾遺忘。相聲藝術也有很長一段時間被大眾拋諸腦後。
  • 公式相聲事件!本是創新與傳統的藝術碰撞,卻為何演變至此?
    這件事最初是由於在相聲藝術類節目中,來自上海交大的兩位博士生在臺上表演了自己創立的一種新模式的相聲,也就是通過工程學理論模擬和計算出來的一種新的相聲表演方式。相聲是一種起源於民間的藝術形式,而且流傳甚廣,在很多人看來相聲本就是一種親民的,迎合大眾的藝術形式,接地氣才會讓它更為大眾歡迎,而博士夫妻這種表演方式過於生硬和高雅了,脫離了相聲本身的藝術基礎。
  • 公式相聲動作不斷,受邀參加曲協活動,為牛津劍橋校友會定製作品
    日前,在缺席首屆非遺相聲大會之後,交大博士,李宏燁、鄭鈺夫婦並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最近,上海市曲藝家協會第八次會員大會舉行,李宏燁受邀參加,現場與多位大咖合影,看起來心情非常不錯。能夠參加文聯舉辦的活動,也充分說明李宏燁已經被相聲界接納和認可。
  • 楊振華和金炳昶的相聲輩分問題,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
    其中馮振聲是德字輩,楊海荃是壽字輩,楊振華和金炳昶當然是寶字輩相聲藝人了,沒一點兒毛病。上世紀八十年代相聲界關於輩分的問題雖然已經不是禁忌話題,但還是處於半隱晦階段,不太合適公開議論。比如姜昆在春晚上也只能喊馬三立同志,畢竟整個社會的環境擺在那裡,而且馬季姜昆為代表的新時代相聲勢力也不提倡整天搞輩分之類的東西。 此外,相聲輩分是既成事實,除非個人願意降輩分,比如高鳳山主動拜張壽臣為乾爹,其他人說什麼不好使。
  • 嗆聲郭德綱的公式相聲博士:我不是神經病,我要連著上20年春晚
    李宏燁認為自己的「公式相聲」是相聲的創新,「郭德綱和傳統相聲都不行了。」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你說我這水平,怎麼能不上春晚?我不僅要上一年,我要連著上20年。」1「如果大家喜歡,笑聲掌聲比較多,就在臺上跟郭德綱理論。」李宏燁1米89的大個兒,熟人都叫他「大李」。
  • 郭德綱曬加勒比海洋贊禮號德雲社首次巡演,座無虛席圓滿成功
    郭德綱曬加勒比海洋贊禮號德雲社首次巡演,座無虛席圓滿成功2004年開始成立德雲社,其間經歷了不少的波折,據小編了解 ,中間不但出現人員的流失,郭德綱更因為說相聲無以支撐開支,所以去做主持人,編劇來維持所有的支出,從一文不名,到今天大獲成功,德雲社的今天來之不易
  • 竇晨光常鵬旭退出相聲新勢力,加盟苗阜青曲社演出
    在2020年開年之初,竇晨光常鵬旭在相聲新勢力封完箱就退出,並且加入了苗阜的青曲社(西安曲藝團),這讓人匪夷所思。之前盛傳的是郭德綱對兩人青睞有加,一直希望他們加盟德雲社。而且從未來發展來說,德雲社也肯定比青曲社發展更好,無論市場資源還是平臺實力來說,青曲社都遠不如德雲社。
  • 他曾在動物園養大象,後來被郭德綱挖走當大象養,原來這不是段子
    突然有一天早上起來,鋪天蓋地的就是郭德綱,廣播也是他,天天都是他,誰聽到都是他!我說郭德綱這個人我認識啊!我們當時都管他叫哥哥。我沒想到相聲居然還活著,當時我不幹這個,是因為相聲沒人聽了。各大晚會已經不當相聲當個節目了,包括外面演出什麼的。
  • 于謙和郭德綱的相聲大部分是現掛?別當真,現掛也有套路
    于謙曾經在和竇文濤的訪談中拋出一句驚人的話:我和郭德綱在臺上說的相聲,百分之六七十都是現掛。 這句話超出了絕大部分人對相聲的認知,之後也被一些人各種「神化」,認為郭德綱于謙的臨場反應能力也太強了。
  • 郭德綱改口稱揮螢光棒聽相聲屬於復古,陷「雙標」質疑,你怎麼看
    隨著流量市場的崛起,各行各業都面臨了較大衝擊,連守著傳統的相聲攤子的觀眾,欣賞需求也日趨多元化。老觀眾依舊熱衷於閒咂《捉放曹》《批三國》《黃鶴樓》等傳統段子,常聽常新,總能嘗到別樣滋味。更多的是年輕的觀眾,也就是所謂的德雲女孩,她們更多的是被相聲演員的顏值及舉手投足間的帥氣所吸引,進而開始關注和喜歡相聲。現如今越來越多年輕的觀眾走進小劇場,面對市場環境的改變,佔據相聲界半壁江山的德雲社,從不避諱加速流量化,也從未隱藏自己的野心。年初封箱之後,嶽雲鵬、郭麒麟、秦霄賢等相聲藝人就開始活躍於各大綜藝之中,德雲社儼然成了輸出綜藝「流量」的新工廠。